印度高僧达摩的弘法活动。公元527年,达摩来到少林寺,面壁九年,传授“明心思性,一切皆空”的禅宗,吸引众多僧徒。寺内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单檐庑殿式建筑,名达摩亭。神龛中供奉达摩铜像,龛上悬挂乾隆帝亲题“雪印心珠”的匾额。据说达摩有个法名慧可的弟子,从师学法多年不得真传。一年冬季,大雪纷飞,慧可向达摩求法,达摩静坐无声。慧可久立雪中,积雪没膝而不稍懈。达摩说:“待天降红雪,便传法于你。”慧可顿取腰间戒刀,砍去左臂,血染白雪,一片殷红。达摩感其诚,遂传衣钵。达摩亭因而也称立雪亭,与儒家“程门立雪”媲美,传为佛教史上的佳话。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盖天下”。少林武术,源远流长。达摩在少林寺,终日面壁,筋骨困乏,山中又常有野兽强徒出没,为了解困、健身、护寺,达摩和弟子们将中原民间武术收集、整理、提炼,编成“活身法”,这便是少林拳的雏形。后经反复演练、创造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少林功夫。
隋末,少林寺十三棍僧救驾秦王李世民,唐太宗特许少林寺养僧兵五百名,扩充庙宇,广纳僧徒,最多时达五千僧众,并实行练武与作战结合,寺院办成了博采众家之长、汇集武林精华的“高级军校”。明朝中期,少林寺僧参加东南沿海抗倭斗争,血染疆场。嘉靖十年(1561),福建抗倭名将俞大猷亲临少林寺传授武术。清初,明末遗民故老、志士仁人纷纷遁入山林,潜心钻研武功,志在抗清复明,使少林武功愈臻精湛,也提高了少林武功的文化品位。
少林武功早在元代便传入日本。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每年都有欧、亚、美、澳各洲的海外少林子弟前来朝拜祖山,少林寺僧也经常应邀赴世界各地传播少林功夫。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文艺节目,便有少林武术学校学员表演的武功。
开封相国寺,以《水浒传》描写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而获得很高的知名度。此寺始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名建国寺。唐延和元年(712),原封相王的李旦即位为唐睿宗,为了纪念他的登基之阶,亲笔题写了“大相国寺”匾额,建国寺便改称相国寺。
唐宋两朝是相国寺的鼎盛时期,而尤以北宋为最,全寺占地五百四十五亩,辖六十四个禅院、律院,养僧千余,建筑辉煌壮丽,有“金碧辉映,云霞失容”、“三千歌吹灯火上,五百缨缦烟云中”的描述。相国寺的住持由皇帝赐封,皇帝巡幸、祈祷、恭谢以至科举进士题名也在此举行,是一座典型的“皇家寺院”。寺内大师讲经,名僧云游,高徒辈出,许多国家的名僧特使慕名来此参拜切磋,讲法坐禅。日本真言宗的开山祖师空海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来华,就居住在相国寺。他学问渊博,精通汉文,对中日文化交流卓有贡献,现相国寺内还设有“空海大师堂”。
群星璀灿
中州大地,藏龙卧虎,英杰辈出。在这块土地上诞生、安息或者留下活动行踪的有:哲学家老子、孔子、庄子;有刘邦、项羽争霸于鸿沟,中国象棋因此有楚河汉界;科圣张衡、药圣张仲景诞生于南阳;还有杜甫、韩愈、程颢、程颐的故里,曹植、白居易、范仲淹的陵园,关林、岳庙、武侯祠、木兰祠、张巡祠。推之久远,更有传说中的伏羲女娲、炎黄二帝……细细开列,举不胜举,短暂之游,行色匆匆,无法逐一瞻仰凭吊。为了溯寻文化之根,朝敬列代英杰,我尽可能地参观了少许遗迹,查找了相关资料。
在风光秀丽的洛水之滨,我神驰于大诗人曹植的《洛神赋》,他笔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的洛水女神,仿佛飘然顾盼于蓝天白云。然而命运多舛,四十一岁就郁郁而死的曹植却长眠于开封市通许县(古雍丘,曹植曾被封为雍丘王)七步村。七步村陵园的得名,缘于曹植受曹丕逼迫,限七步成诗,天才的曹植迅即吟成著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陵园,蕴含着宫廷的骨肉相残,民间的悲怨同情。
巩县(现郑州巩义市)是杜甫故里。唐睿宗太极元年新正初一,杜甫诞生在笔架山下南窑湾村的一孔窑洞里,人称“工部窑”、“诗圣窑”。窑洞旁有一所幽静的四合院。院门上悬挂郭沫若亲题“杜甫故里纪念馆”竖匾。院内陈列着杜诗的各种版本,张大千、齐白石的诗意画和著名画家蒋兆和所作杜甫像。杜甫在故乡的时间不长,他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秋风楚竹冷,夜雪巩梅春”,抒发了他深挚的思乡之情。
杜甫故里不远处的邙山岭上有杜甫墓。明朝周叙《经少陵墓》诗云:“杜陵诗客墓,遥依北邙巅。断碑居人识,高明信史传。猿声悲落照,树色翳寒烟。唯有文章在,辉光夜烛天。”而今,这种荒凉悲寂的氛围已一改为新建陵园的气势恢宏、典雅庄严。杜甫的高大雕像,安坐万花丛中,炯炯的眼神凝视生养他的故土,俨然在构思新的诗篇……
游龙门石窟,瞻仰了龙门东山(又称香山)白居易墓地——白园。白居易住洛阳时,香山是他喜爱的去处。他有诗句:“石盆泉畔石楼头,十二年来昼夜游。”足见他对香山情有独钟,并自号香山居士。白居易七十五岁病逝,嘱家人葬于香山琵琶峰顶。墓园松柏葱郁,青草离离,庄严肃穆,近有若干石刻,引人注目的是日本友人题写的两方。
一方是:
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
您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
您对日本的贡献,
恩重如山,万世流芳,
吾辈永志不忘。
另一方题为《献樱》是:
君不闻琵琶铮铮弹不尽,
峰上幽谷月华开;
亦不见樱花烂漫似云明,
散泛一片居易杯。
文化无国界。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白居易受到国际友人的敬仰就是明证。他的《长恨歌》在日本广为传诵,中日民间都有杨贵妃未死于马嵬坡而被救东渡日本的传说,日本甚至也有贵妃墓这样的“遗踪”,反映了人们对真挚爱情的憧憬,惋惜这爱情悲剧式的破灭。
河南大地,留下了岳飞的多处遗迹和祠庙。
朱仙镇是宋朝抗金千古伤心地。绍兴十年(1140),岳飞与金兵激战郾城,大捷,挺进朱仙镇,收复汴京指日可待。宋高宗赵构和被金朝收买的奸相秦桧急于议和,连下十二道金牌逼令岳飞撤军。岳飞悲愤交集,慨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翌年,被诬加“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杀害,年仅三十九岁。明朝文学家李梦阳曾作《朱仙镇》诗以志悲悼:“金牌痛哭班师地,……南北凄凉话古今。”
在岳飞故乡汤阴县建有体制宏大的岳飞庙。耐人寻味的是正殿上的那副楹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从字面看,对仗不大工整,但它包含着巧妙的构思。集引文信国、杨忠愍的诗句,突出宣扬岳飞所向往的“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的清明政治。
正殿的岳飞塑像,帅盔金甲,手握宝剑,俨然将帅形象;而又身着紫罗袍,风度儒雅,显示出文武全才的气质。岳飞酷爱文史,倾心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岳飞庙里的贤母祠,纪念一位深明大义的伟大母亲,她于儿子从军之时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岳飞铭记母亲教诲,矢志不渝。贤母祠壁间镶嵌岳飞手书的《出师表》,并附说明:绍兴八年(1138)秋,岳飞行军经南阳,适逢大雨,投宿武侯祠,夜读《出师表》,深感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挥泪奋笔,一气呵成了这件传世佳作。朱元璋特书“纯正不曲,书如其人”,赞颂岳飞的人品和书品。
历史名人是灿烂文明的创造者、传承者,是代表特定的历史时代精神的标志。大河上下人文荟萃,群星璀璨,使我深感这方热土无愧为孕育了悠久文化的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州,又名中土、中原、中国,黄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称,意为国之中,华夏之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早在八千年到五六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留下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址。由于国土之中的重要地理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逐鹿中原,方可定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