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民国二十八年深秋的一天,傍晚时分,一辆小轿车在惨淡的夕阳中开进了鄂西北的重镇--老河口。
不一会,小轿车停在了一座青砖黑瓦、古朴素雅的小院门前。要不是这所小院门前立着两个持枪的士兵和门旁标有"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字样,谁都不会想到这居然是赫赫有名的管辖和指挥几省战区的五战区司令长官部。
此时,从小轿车上下来一个中等身材、身穿黄呢军大衣的中年人。他那国字型的脸上微微突起的颧骨,使人觉得有一种忠厚之感,然若细看,他那眉宇和炯炯有神的目光里,却透着一股精明和英气。
他一下车,就被守在司令长官部门前的两个士兵一眼认出来了,他俩不约而同地惊喜地叫了起来:"李长官回来了"随之在远处就给李长官敬了一个军礼。
李宗仁一边招手一边微笑走了过去。这时长官部副官处处长农之政少将正从里面走出来,抬头一见那熟悉的身影,也不由得兴奋地高呼道:"德公,你回来了!"
此时闻声而出的有第五战区中将参谋长王鸿韶,长官部办公室中将高参张寿龄和黄建平,还有参议刘仲华、周范文及军务处长梁家齐等长官部一帮要人。他们一边亲热地和李宗 仁打着招呼,一边簇拥着李宗仁进了长官部。
来到长官部会客厅,大家刚要依次坐下,农之政忙拦住道:"德公远道而归,路途劳顿,还是让他先去休息,我等明日再与德公畅谈吧!"
李宗仁却一摆手,微笑道:"之政兄,不要紧,不要紧的!我与大家分别有一月之久了,我也好想和大家聊聊嘛!纵使现在要我躺在床上,我也难以入寐嘛!"
说着,忙招呼大家坐下。农之政见状,只有去叫副官端茶上来。 " "
张寿龄道,:"德公,你此次赴重庆,得了不少新鲜事吧?"
李宗仁呷了一口茶道:"我此次应蒋委员长电邀赴渝开军事会议,主要讨论欧战爆发后国内国外之局势,虽没有具体涉及到我战区事宜,然我有一种预感,日军可能会借欧战爆发之机,喧嚣尘上,向我国军发动大规模进攻!我战区一直是华中日军心腹之大患,又系抗日之中坚,故日军可能会于近日不久重点对我战区发起进攻,我故匆匆赶回老河口,早作部署,以防不测!"
李宗仁的一席话使得在座的诸位纷纷议论和猜测起欧战之后日军蠢蠢蠕动之意图。
大家正谈得热烈之时,机要室主任兼电务科长李扬急匆匆走了进来,他喊了一声"李长官"后,扫一眼李宗仁身边一帮人,欲言又止。李宗仁知道李扬有重要情况要速报,想回避一下人,然此时回避反而不妥,便笑道:"这里都不是外人!有何重要军情只管报来,我正好和这些股肱商议哩!是不是日军要向我进攻?"
李扬点了点头道:"李长官,你是回得早不如赶得巧哇!是敌军有向我进攻之意图。"
说着,拿出一份电文道:"刚接上海谍报组之密电。密电云:欧洲展开激战,倭寇方朝野一面主张迅速结束中日战争,企图投欧战之机,坐收渔人之利,尤以天皇及西园寺等主张有力。陆相烟俊六大将亦遭天皇谴责,谓其不能结束中日战争,致使日军对侵华战争既不能进展,复无法结束,泥足愈深,战力愈小。因之过去被少壮军人压迫者,现已一致抬头,攻击少壮派,谓其为结束中日战争之唯一障碍,并认为少壮派首领坂垣中将等非设法迫其下台,无法结束中日军事。此项主张,系以石原莞尔为中心,真崎大将为首领。而坂垣虽为众矢之的,但坂垣本人乃欲维持少壮军人之领袖地位,所以不惜假在华中之全力,求一显著战果,借以镇压反少壮派之抬头。以此断之,华中日军将于明年春季左右向我五战区重点扫荡,望早做防备!"
李扬将密电念完,举座皆惊。只有李宗仁脸色依旧,只是眼神里透着一股冷峻。
黄建平感叹道:"德公神算!刚才推测竟与情报不谋而合!"
李宗仁道:"非我神算,是势在必然!"
张寿龄略沉吟片刻,满脸狐疑道:"此日军之最上层机密,何以能得到?不会是道听途说,虚妄猜测吧?"
李宗仁脸色肃然道:"这情报来源绝对可靠!此谍报人员系在敌高层工作人员,是经我亲自接洽、感化而甘愿为国效劳的热血青年!"说到此,李宗仁颇有些得意,又道:"他曾多次向我战区提供重要情报,情报之迅速、准确可以说是独一无二。诚然,关于日军进攻徐州,突入皖西、豫南以及围攻武汉的战略及兵力分布,我方无不了如指掌,其后应验也若合符契。每当我战区将上述情报转呈中央时,中央情报尚-无所知!军令部曾迭次来电嘉奖我战区情报科是因之有故啊!"
黄建平闻之肃然起敬道:"德公,想不到你一个千军万马之统帅,居然亲自培植这等高级谍报人员!此举只怕连蒋委员长也要感佩之至哩!"
李宗仁若有所思地感叹道:"此谍报人员是我以民族大义,晓之以理,颂之以诚来感化而就的啊!有此等千千万万可歌可泣之爱国志士,我中华抗日,功在必成!"
李宗仁此话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诸位,大家的心里都不由升起一股民族之豪气来……
二
夜已经很深了,万籁俱寂,只有偶尔掠过树梢的风声……
李宗仁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半天未能入寐。不是他今日颠沛千里疲乏至极而难以入睡,也不是因一场大战迫在眉睫而人虽然躺在床上,心却仍在运筹谋算,而是因傍晚时分,提到那位自己亲自培植的谍报人员而升腾的感慨之情仍未平静,故一闭上眼睛,就又浮现出何益之那英俊生动的脸庞,往事象一幕幕电影镜头又重新浮现在心头……
那是国民二十一年的春天,一二八事变之后,李宗仁来到了广州,联络广东地方实力派一起倡导抗日之举,加之李宗仁所统辖的广西省内抵制日货系全国之最,故一批批日本军、商各界要员纷纷到李宗仁在广州的住处访问,妄图拉拢说服李宗仁。在来访的日本军人中,有冈村宁次中将、松井石根中将、和土肥原贤二少将。当他们几位日本高级将领一出现在李宗仁面前时,李宗仁均开门见山,毫不留情地痛斥日本侵略我东北的狂妄行为。而每当此时,为那几位日本军界将领翻译的中国青年何益之,便无形中流露出一股钦佩的目光。李宗仁是个细心人,便断定他是个正直的青年。然而这样的青年又何以甘心事敌呢?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和解除心中的疑问,一天夜里,李宗仁便秘密着人把何益之请到自己的私邸。
何益之坐下后,李宗仁亲自给他斟了一杯香茶,然后很诚恳地问道:"何先生,我看你是位有德有才的青年,现在日本人占了我们国家的东北,祖国的命运又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你能甘心为敌人服务而无动于衷吗?"
何益之被李宗仁强烈的民族心和爱国心深深打动了,他也不由得热血沸腾,慷慨陈词:"李长官,我何尝不为倭寇侵占我家乡而义愤填膺呢?我是走投无路而无其法啊1我的家乡在辽宁大连,九·一八事变时,我不甘当亡国奴,冒死从大连逃到关内,我想报效祖国,却无门可投!且我又举目无亲,无计糊口!不得已,我只有回家乡。回到大连不久,日方军部得知我系日本法政科大学毕业,便强聘我为翻译。我这也是为糊口而不得已!但李长官,请你放心,我是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我是不会干对不起中国人的事的!"
李宗仁见何益之心地坦诚,便推心置腹道,"我看全面抗日战争很快就要爆发了,你愿不愿意替祖国尽点力呢?"
何益之毫未犹豫地说:"我如有机会替祖国报效,当万死不辞!"
李宗仁见他出语豪爽,态度诚挚,便和他议定,要他做我方情报员,刺探日方机密。何益之一口答应下来。为便于联系,李宗仁又亲自与他商定了-个假名:鲁文运。最后李宗仁提出拨给他一笔情报活动费,何益之却坚决谢绝道:"李长官看得起我,知我有一颗替祖国报效的心,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这以后,何益之就开始用心搜集敌情报,并-直和李宗仁保持着联系。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李宗仁就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又特地将何益之列为长官部直属谍报组第一组组长,取代号为:伟达。何益之则在上海法界,设立一秘密电台,将所获得的重要情报直接拍发回五战区长官部……
想到何益之冒着生命危险为五战区搜集情报,而又未接受政府分毫的接济,甘作无名英雄,李宗仁就不由得感慨万千:何益之完全出于爱国热忱啊!此等民族大义之精神可敬可仰!
夜色扇着翅膀不知不觉飞到很深很深了,汉水那充满激情的奔腾声却越来越清晰……
三
"踏踏踏……"一串清脆的蹄声踏破了点点的露珠,冲破了层层纱雾,迎来了缕缕霞光……
一位英武的军人骑在一匹雄壮的白马上,飞驰在通往老河口的大路上。他看上去尚不到不惑之年,面容白皙,眉宇清秀,显得有些文质彬彬。然他却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五战区所辖十一集团军一七三师的中将师长--钟毅。
昨天晚上,正在一边饮酒一边吟诗的他突然接到集团军总司令黄琪翔打来的电话,说李长官要他速去老河口,有事召见。
钟毅随口问道:"我和谁一起去见李长官?"
黄琪翔道:"李长官要你单人匹马去。"
钟毅略一沉吟,问:"黄总司令,李长官召我有何事?你能不能给小弟透露点消息?"
黄琪翔笑道:"德公也未向我说明!天任兄,你又不是与德公相识不深,他可是沉得住气的老总啊!不过,他找你只会有好事,你去了自然就知道了!"
钟毅颇有些文人气质,故放下电话后就躺在床上开始琢磨起李长官单独召见他的个中原因,然辗转反侧了好半天未琢磨出要领。天刚一破晓,钟毅就火急急地从床上爬了起来,从随县环潭驻地向老河口出发了。临行前,他的副官提出要用吉普车送他,他却要副官为他备马。多年的戎马生涯,使钟毅十分钟爱自己的那匹战马,他一刻也不愿意离开那个气势雄壮的"千里驹",他特别爱在战马上风一般地驰骋,另外他酷爱吟诗,骑在马背上,行一路,观一路山川之秀色,可以平添许多诗情来……钟毅酷爱吟诗舞墨是得力于他父亲有心培植而成的。他的父亲钟莫,曾在光绪三十年考中秀才,后因帝制覆灭,想中举人求功名之望也随之烟灭。于是,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到南宁设馆课徒。钟毅从8岁随侍左右,除习四书五经、左氏春秋外,父亲还潜心教他诗词及书法。由于钟毅天赋颖异,聪慧过人,故小小年纪诗词书法就颇有心得,气度端宇,父亲还教他唱岳飞的《满江红》,那悲壮激昂之调常使那简陋的寒舍里顿生出一股豪气来……
因钟毅深受《满江红》之感染,虽酷爱诗词书法,然目睹军阀混战,山河破旧又常怀忧民报国之心,于是他弃文习武,考入了韶关讲武堂学习军事。民国一十三年,李宗{二率部攻下南宁省会后,除恶摒旧,颇有些新气象。钟毅觉得李宗仁是个开明大义的将才,故投入李宗仁的军中。自此,钟毅在李宗仁的麾下,参加北伐军,取长沙、攻武汉、战安徽,打垮了直鲁军阀,尔后又随李宗仁在台儿庄会战、武汉保卫战、随枣之战中抗击倭寇,立下了赫赫战功,由一个连长步步高升为如今的中将师长。
想到多年来跟随李宗仁征战,钟毅就升起一股对李长官的敬仰之心。李长官不仅指挥战斗有方,遇事极其果断,毫无虚伪掩饰之言,颇有儒将之风,且他待部下十分亲切、随和、仁义。钟毅深深觉得李宗仁是个英明之主,跟随他这样的长官是大有前途的……
钟毅一路快马飞奔,一路浮想联翩,不知不觉已来到枣阳县平林店之地。他一抬头,只见前面不远处庙阁辉煌。此处是何胜景?钟毅忙策马上前,方知这就是汉光武帝刘秀中兴起兵之地。他忙登临观览,拜观斗山,朝朝王庙,面对刘秀中兴汉室之处处遗迹,他也不由得升起匡复华夏,收拾河山之豪气来,,他信口吟道:
汉家火德未全衰,
崛起平林旷代才。
观斗山前将星合,
朝王庙上霸图开。
千秋帝业留陈迹,
万里风云动壮怀。
满眼乾坤纷扰日,
登临我亦戎衣来。
一路驰马,一路吟诗,一串蹄印,一串诗情,牵来夕阳万道。日暮时分,钟毅披着夕阳的余晖驰进了老河口城。
一跨进战区司令长官部,钟毅顾不上抹把汗,就对前来迎接的副官道:"请即报李长官,就说一七三师师长钟毅奉命来到。"
副官道:"钟将军,急什么?先歇息歇息,喝口茶再去见李长官也不迟!"
钟毅:"你快去通知李长官吧!我不累,也不渴!"
副官无奈,只有走到后院李宗仁长官的住处,见李长官正在吃饭,正在迟疑之时,被李宗仁看见了,他问:"姚副官,有何事?是不是钟毅师长到了?"
副官只有点点头道:"他急着想见你!"
李宗仁忙放下手中的碗筷,起身走到前院,他远远见到钟毅就朗声招呼道:"天任老弟,你来了?"
钟毅一见李宗仁,知道李宗仁的秉性:他不喜欢自己的亲信属僚呼自己为"长官",而欢喜呼自己为"德公",这样显得亲近。
果然一声"德公"使李宗仁脸上顿堆起仁厚者的笑来,他亲切地握住钟毅的手说:"多日不见,我是常念你这位将才诗才的哟!"
钟毅心里顿生一股热流,他虔诚地问:"德公,你喊我来,有何重要军情大事?只管吩咐!我当万死不辞!"
李宗仁开怀地笑了起来:"天任老弟,让你虚惊一场了!是你德洁大姐催我喊你来的,她给你带来个大喜事!
"德洁大姐!她也到老河口来了?她给我带来什么大喜事?"钟毅急不可耐地问。李宗仁却不紧不忙地说:"我这回赴重庆,开完会后,特向蒋委员长告了几天假,和德洁回桂林老家走了-趟。德洁大姐正巧碰上一个人,就把她带来丁。"钟毅似乎有些明白了,但他仍问:"把谁带来了?"
"哈哈哈,把你夫人带来了!"李宗仁开心地笑道,"德洁这个人心肠好,她见你们夫妻感情好,天生的-对,怜你们夫妻二方;受离别之苦,故将她带来与你团聚一时,你可要好好谢谢你德洁大姐哟!"钟毅又是惊喜,又是感动,他满怀感情的说:"德公,你真是不负仁厚长者,古道心肠之名声啊!"
李宗仁道:"人之常情嘛!何足挂齿!你还未吃饭吧?走,先耐一下性子,到我处吃口饭,然后再去与你夫人见面!你放心,你德沽大姐已经给你们安排好了住处!"
钟毅随着李宗仁走去,眼睛里有些潮湿……
四
在清碧碧的汉水之畔,有一个秦鲁饭庄,这秦鲁饭庄规模虽不甚大,然在抗战时的老河口,却颇负盛名。
原来这秦鲁饭庄的老板原是北京燕京饭店的高级厨师,北平沦陷后,他不愿自己的"杰作"让倭寇汉奸品尝,又因敬仰李宗仁在台儿庄会战之功,故逃到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老河口。他见五战区的部队中,西北军人较多,自己又擅长"鲁菜",就在此开了一家"秦鲁饭庄",专营鲁菜和西北风味。
这天,老板分外高兴,他亲自下厨,精心制作"鲁味菜肴""又亲自端上楼送给客人。原来在楼上雅座上,李宗仁将军正宴请另一个闻名于世的抗日名将--张自忠。
张自忠今日从武当山麓的五战区干训团参观后转道老河口,因张自忠是山东人,李宗仁故专门在这秦鲁饭庄为他洗尘。
李宗仁不停地亲自为张自忠夹菜,把个身材高大、浓眉大眼、强悍英武的张自忠将军搞得满脸窘态,他不停地拉住李宗仁的筷子道:"李长官,别……李长官,你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