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达·马(笔名)浙江杭州人,出国前是上海一家研究所的工程师。90年代初到美国伊利诺大学做访问学者。1996年移民加拿大,在一家建筑钢结构制图公司工作。2005年12月患白血病,在战胜疾病期间,用六年多时间完成著作《风雨移民路》。
2005年12月,我躺在温哥华总医院的病床上。我得了急性淋巴白血病,经过化疗,我的头发掉光了,身体极其虚弱。经过多日的思虑,20日早上,我给儿子拨打了电话。他在美国哥伦比亚法学院读J.D.(博士)学位,那天他刚考完第一学期课程。电话通了,我告诉他:“妈妈病了……”我听到电话那头有抽泣声,他哭了。
儿子从懂事起很少哭,我感到自己这样做有些残酷。但是虽然知道他会伤心难过,我还是决定亲口告诉他这个不幸的消息。因为世界不仅是美好的,也有险恶残酷的一面。我想:人生的路很长,他今后还会遇到许多类似的事件,我不想隐瞒,希望孩子能承受住这不期而至的生离死别的痛苦。
儿子说:“我这些时间心里很不安,给家里打电话没有人接,我想肯定有什么事。”是母子连心?是心灵感应?我不知道。当时我并不知道我能不能战胜疾病,能不能活下来,那时我萌发了一个念头:给儿子留下一本书。
2005年12月到2006年7月,我四次进出医院,共住院一百多天。由于化疗药物等等的副作用,我的手指是麻木并颤抖的。我写了经历、家庭、儿子的成长。2006年6月21日,我进行了骨髓移植,儿子主动休学一年照顾我,他说:“我晚一年毕业没关系,但是这一年,对妈妈来说,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现在,妈妈的康复是第一的!”当时我说不出话来,热泪盈眶!孩子用爱的行动回报了我!
现在我基本完成了书中“我的儿子”这一章。我愿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1990年代初,我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我有个20多岁的室友小孙。他告诉我,他们全家刚到美国时,租了个小房子,地上铺的是捡来的旧床垫。父母每天打十几小时的工。后来,他们拿到绿卡,开了小餐馆,生活逐渐好起来,兄弟三人都上了大学。
小孙说:“那段艰苦的日子对我教育很大,我懂得了节俭,吃苦耐劳。”他上大学的部分学费是自己打工挣的。小孙在谈到父母时,眼睛里充满了泪水,他对父母充满了感激和尊重。他那感恩的话语震动了我的心。他说:“父母为了撑起家,肯做最低工资、最苦的活,他们是我心中的英雄!我要努力地学习,才对得起他们!”
他的话对我启发很大,我想到中国的独生子女(包括我儿子),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对做人要感恩的道理理解不深。现今国内还出现一些成年后不肯出去找工作的“啃老族”。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想到这里,我决心争取让儿子来美国,让他从小学会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成长!在这之前,关于让不让孩子来,我很犹豫,还征求过别人的意见。有的人带了孩子来,回国后,孩子功课跟不上,留了级;有的孩子交了坏朋友,吸毒打架学坏。小孙的话让我把心里的天平倾向了让孩子出国学习的一边。同年,我先生和儿子获得签证,12月我们全家在美国团聚,那年儿子10岁。
美国是个崇拜白手起家价值观的社会,在这里,人们认同的英雄是那些在贫困中成功的人。海外中国人的“不怕吃苦”和“节俭”精神,常常使自己的子弟获得特别的精神鼓励,保持着自己的梦想,在美国获得了超出其他种族的成功,这不仅是每一个海外中国人,也是所有中国人都应该保持的品德!
儿子从小学到中学的十二年间,在三个国家(中国、美国、加拿大),换了九所学校(全部是公立学校)。大学毕业后,他考上哥伦比亚法学院,现在在纽约曼哈顿律师所工作。
在儿子临上法学院的前几天,我们全家谈了很多。他感谢我们让他喜欢读书,感谢我们让他有向上进取的精神。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下成长。在儿子幼年的时候,我们给他讲故事,让他带着微笑睡觉。上学后关心孩子的学习,并且逐步培养他的自学能力,教他不要太计较分数,现在的分数不代表将来。除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方面,我们还从小培养他懂礼貌爱劳动的好习惯,并且培育他的基本生活技能,注重心理健康,培养自信心。
我们教育孩子不要怕失败,不要怕摔跤,不需要事事完美。因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可能永远做第一。如果完美是不可能的,或者因为完美我们变得很不快乐,那么,我们就接受,甚至拥抱一下“不完美”吧!
许多父母为孩子铺设坦途,挑最好的学校。天下父母心,可以理解。但我们没有为儿子这样做。
刚结婚时,我在上海工作,先生在外地。儿子小学一年级时只好把他放在杭州外婆家。一次,外婆去接他,发现他没有从教室里出来,原来他被老师留在教室了,因为他的拼音只考了50分。后来,我们问他,他说:“我不是最差的,还有一个同学考了30分。”我们告诉他:“要向好的同学学习,不能向后看,如果向后看,永远不能进步!”没想到,当时的一句话,他牢记心中,并且成为他学习的座右铭,一直鞭策着他的学习和进步!那年,他六岁半。
儿子经过努力,一个月后,拼音测验得了100分。二年级时儿子就读上海丰镇小学。10岁到美国后,他先上的是ESL(就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程,他从ABC学起,不到一年就从ESL毕业了。后来我们移民加拿大,就这样搬家、移民,以及学制不同,他先后在三个国家,上过不同的四所小学和五所中学。
由于我们移民生活的迫不得已,所以让孩子这样的辛苦,否则他是否会学习得更好?这个已经没法验证了,但让我欣慰的是:就是在这样一个频繁变化环境的学习进程中,他始终保持着努力向上的学习精神!同时,也造就了他的适应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且门门功课优良。因为他知道学习不是为父母、老师,是为自己。我儿子说:“我喜欢读书。”他在学习中找到了快乐。在读书的过程中,吸收好的文化精髓,使其一步步地进入心田,形成思想、灵魂,进而分辨好坏善恶、是非曲直,这对孩子的人格、思想和成长都大大有益。
儿子在上学期间,没有上过补习班,我们从来没有给过他任何压力。每当孩子考试前,我们都要让他早点睡觉;他的考试成绩如何,都会告诉我们。考得不好,我们告诉他:找出问题,发现错在什么地方就可以了。在八年级时,他的英文写作得了“B”,他说他会努力的。上大学时,他选修了英文高级写作课,他的文章被作为范文。
有人说:学习成绩的好坏,和他的专心程度大有关系。我儿子他是如何拿到如此好的成绩呢?因为他读书的时候很专心。在他读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化学考试,全班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及格,大家都抱怨老师讲得不好。老师说:“那为什么Zen(我儿子的英文名字)考得那么好?”(他考了100分)。后来我问了儿子,儿子说:实际上考试的题目老师在上课和复习时都讲过了,但只讲了一遍。如果认真听,不会不及格的。所以“专心致志”是成功之道。
在十一年级(高中二年级)时,他已经学完了高等数学,并且以98分的成绩通过了全北美的考试。在十二年级(高中三年级)时,别人忙得要命,他已经选修完了中学必修和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他主动提出学钢琴。
想当初,当我每天下班回家,听儿子优雅的琴声;吃完晚饭后,我静静地坐在他身边,听他弹琴,疲劳的身心得到放松……这个幸福的时刻,我终身难忘!
我们不反对孩子玩游戏。儿子上学后,我给他买了“任天堂”的游戏,刚开始我们让他自己写个学习计划,每周可以玩30分钟。后来他能自觉地学习,我们就没有规定玩的时间。他在考试前,为了放松甚至在考试的前一晚还在玩。他说游戏是休息,也可以锻炼智力。
儿子在律师事务所工作后,和同事们聊天时,还把讨论游戏作为一个话题。通过游戏,增加了同事之间的共同语言,促进了彼此的关系。这也算是玩游戏的一个良好的副产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