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7400000004

第4章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反省的家长(1)

在家庭教育中,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日常行为管束较松,放任自流,而有些父母则管教孩子过于严格,甚至又打又骂,既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又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这些方法都没有掌握好教育孩子的度,过犹不及,结果只能使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不服管教。

孩子不听话,家长要自我反省

在家庭教育中,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日常行为管束较松,放任自流,而有些父母则管教孩子过于严格,甚至又打又骂,既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又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这些方法都没有掌握好教育孩子的度,过犹不及,结果只能使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不服管教。

教育家孙云晓曾说过:“改变教育从改变关系开始,改变孩子从改变父母开始,改变明天从改变今天开始。”这句话强调了: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尤其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听话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家长一定要自我反省。

下午放学后,妈妈来接小凌回家,由于孩子还没写完作业,妈妈就在一边和小凌的老师聊起来,除了她每次见到老师必问的老一套问题“小凌这段时间怎么样?”“上课表现如何?”等等,妈妈还和老师聊到了孩子不听话的事情,“昨天晚上在家吃饭,我有事出去了,回家后进门闻到一股饭菜味,一看,小凌把稀饭倒在窗户外边了,您说这孩子怎么就这么调皮?”妈妈一脸无奈的表情。

老师听了妈妈的话说:“我问你几个问题,你再想想小凌为什么要那样做。如果她把饭倒在家中的垃圾桶里,你会骂她吗?”妈妈点点头。老师又问:“如果小凌把装剩饭的碗放在厨房里,你看到后会不会说她?”妈妈再次点点头。“如果她把稀饭倒在窗户外边,你没发现,她还会挨骂吗?”听了老师的第三个问题,妈妈摇了摇头。最后老师说:“你现在该明白她为什么不倒在垃圾桶里,而非要倒在窗户外边了吧?”妈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老师您说得很对,我们作为家长,不能总是批评孩子,有时候我也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看来我的教育方式有失偏颇,不得不说,我在批评孩子的同时,自己也应该反省一下。”

在现实生活中,像小凌妈妈一样的家长十分常见。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很多家长总是觉得孩子不可理喻,却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原因。

由于认识能力、知识水平和教育思维等原因,一些家长没有把孩子看成一个正在成长的个体,也不知如何培养孩子求知、生存、合作、发展的能力,因此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使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更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家长至今也不知道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观念错在何处,甚至还为孩子短暂的听话而暗自得意。

实际上,家长在从孩子身上探究“不听话”的根源时,也要从自身去寻找原因,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存在误区,对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等,然后用科学的教子方法予以正确引导。这样才能使孩子从“不听话”向“听话”转变,从而达到健康成长、快乐成才的目的。

爱心指导走出教育孩子的三个误区

1棍棒之下出孝子

很多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只有靠严厉地打骂,才能让孩子懂事。其实那只是让孩子从表面上屈服于家长的武力,而心里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也不敢向家长提问,导致挨了打,若干年之后都不知道为什么,所以只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很多家长总是会说小孩子“记吃不记打”,其实正说明了棍棒教育的失败。

2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

现在多数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视之如珍宝,放在手里怕丢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家里自然奉为“皇帝”,出去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些小矛盾,家长也要出头“护驾”,生怕孩子受到半点委屈。这样的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孩子养成霸道或者软弱的性格,而且会使孩子越来越不听父母的教导。

3包办孩子的人生

很多孩子刚一出生,父母就为他们“承包”了一切,为孩子储蓄好了房子、车子,又为孩子制定了“十个五年计划”:从上什么幼儿园,到上什么大学,做什么工作都安排好了。殊不知这种期望使孩子从小就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并且很可能使孩子的性格、心理,以及对人生的态度等发生畸变。有些孩子在这包裹之中怏怏地生活,在父母的教导中产生了心理疾病;有些孩子想拼命冲出这“围城”,宁愿在尘世中迷惘,也不愿听从父母的“忠言”。

你是“专制”的家长吗?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通常会像给下属下达命令一样,这种家长就是通常所说的专制型家长。专制型家长过度相信自己的权威,在家中实行“专制独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要求孩子必须服从,听从大人的安排。专制的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温顺、听话,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传统的家庭教育风格,主要强调家长的权威形象,要求孩子听从父母,父母却从不听孩子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专制型的家长不乏其人,然而对孩子而言,这种方式不仅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还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使孩子性格发生变化,甚至造成心理疾病的发生。

张禹的爸爸妈妈白手起家,创业的艰难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张禹身上。他们从小对张禹要求很严格,尤其是爸爸,自从张禹进入学校后,就要求张禹一门心思读书,不能做与读书无关的任何事情,放学到家,不得看电视,除了吃饭,就得在自己的房间里读书,就连周末也不例外。

有一次放学回家,张禹趁爸爸妈妈不在家,偷偷看了一会儿电视,正巧赶上爸爸提前回家。爸爸二话不说,将他打了一顿,从此孩子再也不敢看电视,也不敢做其他的游戏,只是按照父母的意愿“一心只读圣贤书”。爸爸妈妈为这种“高明”的教育方法而暗自得意,有时候还向其他父母传授“秘籍”。但是渐渐地,他们却感觉到孩子不再爱说话,而且在吃饭的时候会发呆,似乎在思索着什么,父母问他在想什么,他也只是轻轻一笑了之,继续吃饭或者吃完饭到自己的屋子里去了。

父母感觉有些不对劲,于是开始仔细观察张禹,结果发现他经常会发呆,还经常忘东忘西。学校老师也向家长反映,说张禹总是带错课本,上课经常走神,而且不愿和同学、老师说话。于是,父母就带他去看医生,医生检查后认定孩子得了抑郁症,后来治疗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彻底恢复正常,张禹只好辍学在家养病。

上述案例中,张禹之所以会产生心理疾病,与其父母的专制式教育方法不无关系。的确,一个健康的孩子每天生活在父母的专制与威严下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当孩子受到批评、指责而想要解释时,常常会被“专制”的家长用这样的话打断:“你不要辩解了,这没用”,“闭上你的嘴”,“你又开始撒谎”,“你还敢犟嘴”……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本能地产生委屈的感觉,进而伤心、怨恨家长对他的不公平。

爱心指导父母要改变自身的专制态度

1当孩子有自己的安排或想法时,父母应该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与孩子商讨出最佳的计划,切不可强制孩子要做这,不许做那。当孩子与父母商量是否可以做某事时,父母应该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并且适当灵活地引导孩子。

2当父母意识到在孩子面前的错误时,应主动向孩子道歉,如果孩子有理,可以按照孩子的说法做,尊重孩子。

3当孩子受到批评、斥责想要辩解时,父母应该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如果孩子辩解的时机不合适,明智的父母不妨对孩子这样说:“你有辩解的权利,但是现在我很忙(时间不合适),但我一定会听你的解释,等我们晚饭后再慢慢谈,好吗?”这样既能够让孩子觉得受到了重视,同时又给了孩子一个反思的时间。

谁说孩子就该“唯命是从”

许多父母希望孩子对自己“唯命是从”,而且认为这是孩子听话的表现。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有关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在3岁时就开始发展了,当人具有了独立意识后,他的思维和行动就会随着意识的变化而变化,如果这时还要求孩子像以前一样按照父母的想法办事,那么就是一种无形的霸权主义,会使孩子感到压抑,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所以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父母是不可以让孩子唯命是从的。

此外,强迫孩子唯命是从还会磨灭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从而妨害孩子智力的发展,使孩子在日后的成长中只知道学习而不懂得创新。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伤害。

小松已经上小学了,但是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必须问父母,没有得到父母首肯的事情,即便小松觉得是对的,也不会去尝试。一个星期天,妈妈正在洗衣服,洗到一半,洗衣粉用完了,于是妈妈就让小松去买一袋洗衣粉来。小松问道:“要什么牌子的?”“雕牌的吧。”妈妈回答。

结果等了很久,小松才回来,而且并没有买到洗衣粉。妈妈问:“怎么去了这么长时间?洗衣粉呢?”小松说:“楼下的超市今天没开门,我到远处的商店去买,可是那里没有雕牌的洗衣粉。”妈妈有些生气了:“那你就不知道买一袋其他牌子的吗?”小松委屈地说:“你说的是雕牌嘛,谁知道别的牌子行不行呢?”妈妈气得骂道:“我怎么就养了你这么个死心眼儿的孩子?”然后亲自出去买洗衣粉。

就在买洗衣粉的路上,妈妈想起了一些事情:

小松小的时候,有一次,妈妈带着他到市场上买菜,当时妈妈正打算买一只现杀的鸡,小松就说:“妈妈,我们买小摊上的烤鸡吧。”妈妈说:“那个不卫生,回家咱们自己炖的鸡才干净。”小松可能是很想吃烤鸡,就说:“烤鸡有营养。”妈妈觉得小松说得没道理,自己也没法给他解释,于是就不耐烦地说:“你懂什么营养!妈妈说买活鸡就买活鸡。”

小松快上小学的时候,妈妈比较忙,就让小松自己去买一些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具。可是小松到了商店后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水彩笔,就将所有的钱都买了水彩笔。结果回到家后遭到了妈妈的斥责:“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水彩笔能写作业吗?”后来还动手打了小松,并非常严厉地告诉小松,大人让买什么就买什么,不要自己做主。

其实不光是买东西,家里事无大小,妈妈都不让小松做主,总是告诉小松要听大人的话。有时候小松没有按照妈妈的意思做事,虽然做得很好,妈妈也没有去表扬他,但是一旦做得不好,妈妈是一定会责骂他的。就在这一次次的责骂与约束中,小松渐渐失去了主观能动性,最后变成了一个“死心眼儿的孩子”。

妈妈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回去之后,她拉着小松的手说:“对不起,妈妈刚才挺着急地洗衣服,所以向你发火了,是妈妈的不对。”小松低下头没说什么,妈妈继续说:“小的时候,你对很多事情的判断不准确,所以妈妈才让你听妈妈的话。但是现在你长大了,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主了。比如今天买洗衣粉,妈妈在家等着用,商店里没有雕牌的,你可以选择一种其他牌子的。对不对?”小松点了点头。

虽然孩子在小的时候经常会做错事情,父母的经验可以帮助孩子少走弯路,但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唯命是从,只会让孩子变得唯唯诺诺。

一个聪明的家长教育孩子时会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而自己的作用只是帮助孩子逐渐学会自己走路。如果孩子有什么不合理的想法,让他提出来,然后详细地告诉他其中的错误性,那么孩子就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想法的错误性。

爱心指导不要控制孩子

1当孩子会自己走动时,父母不要过分阻拦孩子的自由活动。当然,前提是必须保证孩子的安全。如果想要将孩子控制在一定的活动范围内,也不要强制,而是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做游戏的方法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当父母要求孩子去做一件事,但孩子不愿去做时,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倾听孩子的心声。如果孩子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父母应当尽量允许孩子去尝试,千万不要逼迫孩子必须服从自己的要求。

3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得到父母的帮助和鼓励,而不是漫无目的批评和指责。这时你可以对孩子说:“不要怕,妈妈支持你。”并且帮助孩子仔细地分析问题,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和建议,让孩子自己去想明白所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4父母一定不要把自己当作孩子的统治者。即使你心里的想法是为了孩子好,

也应该先了解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孩子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尊重,就会变得缺乏自信,更别提创新意识与能力了。父母给孩子建议时,也要让孩子感觉到配合父母的建议是快乐的、身心愉悦的。如果采用高压的方法来教训孩子,孩子很可能以退缩或者攻击的方式拒绝父母的建议。

“过度教育”危害大

人的一生中,教育与个人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但是过度的教育却会危害到孩子的心理,导致孩子越来越不听话。那什么是过度教育呢?过度教育是指教育者所实施的教育超出了孩子的身心成长需求,超出了孩子生理、心理成熟程度及现有知识经验水平。

同类推荐
  • 再忙也能做个好爸妈

    再忙也能做个好爸妈

    一年五十二周,周周都是爱。这本书适合所有准父母、父母、祖父母和孩童教育者,它是您的育儿方法的源泉。我希望您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去读这本书,当然最后的分析和决定都取决于您,只有您自己才能决定为您的家庭使用何种育儿方法。请自由地从书中选择您觉得适合自己的模块,正如一位家长说的那样,“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余则忽略。”
  • 如何做孩子才聪明:提高孩子智商的秘诀

    如何做孩子才聪明:提高孩子智商的秘诀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他身上满含着父母对未来的期望,所以,孩子的智力发育问题成了广大家长最为关注的事情。而3~5岁,可以说是孩子智力开发的启蒙阶段,是决定孩子智力发展走向的基础时期。本书根据3~5岁孩子的智力发育特点,用生动科学的语言,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大量的故事、游戏,为家长提供了全面促进孩子智力发育的许多具体方法,对于快乐有效的提高3~5岁孩子的智力有非常强悍的效用。
  • 一生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一生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亲爱的家长朋友,我们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我们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都明白作为父母的责任。然而,你是否真正想过孩子到底需要什么?究竟怎样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成才?怎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也许你初为人父、初为人母,不知道怎样了解孩子的心态;也许你的孩子天资聪颖、冰雪聪明,而你却不知道怎么实施教育。那么,请你打开《一生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吧。它将告诉你答案!
  • 孩子素质教育:成长的智慧

    孩子素质教育:成长的智慧

    父母都希望孩子独立,并且一致认为这种品质应该从小开始培养。而对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应该从自我照顾能力开始。然而,父母头脑中一定要有一根弦,那就是“独立”的更深层含义,更重要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培养。一个真正具备独立人格的人,不仅会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还会更自信,对环境、对未来都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独立性不是父母的主观要求,而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在孩子1~2岁、有了自我意识时便开始涌现。当孩子迈出独立自主的第一步之后,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配合孩子的成长呢?
  • 只有失败的父母  没有平庸的孩子

    只有失败的父母 没有平庸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在我们要求孩子“完美无缺”的同时,何不扪心自问:“这样要求孩子,我自己做到了吗?”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儿童教育及心理咨询工作,从大量耳闻目睹的生活实例中,总结出教育孩子的宝贵经验:只有失败的父母,没有平庸的孩子! 百年大计,教育为首。本书旨在为恨铁不成钢的父母指点迷津,引导广大父母走出教育误区,帮助他们实现望子成龙的梦想。
热门推荐
  • 章台柳

    章台柳

    《章台柳》,清代言情小说。小说叙述唐朝天宝年间,郑州南阳书生韩翊进京应试。李王孙曾为其爱姬柳氏建章台以居,而韩翊与章台柳后相互钟情。李王孙遂将柳氏许嫁韩翊。小说敷衍唐传奇《柳氏传》而成,演叙安史之乱前后韩、柳二人的恋情及悲欢离合,展示了社会动荡中才子佳人的生存状况。
  • 霸道校草:呆萌甜心,别乱跑

    霸道校草:呆萌甜心,别乱跑

    啧啧啧,“离我远点,我不想看到你(???^???)嫌弃你”“那就由不得你喽!”某男调戏地说道。“啊啊啊啊啊~”
  • 要么爱要么离开

    要么爱要么离开

    李小小来自农村,弃学来到D市打拼,认识了她的初恋。俩人山盟海誓。说要步入婚姻的殿堂。偶然的一场车祸让她失去记忆,认识了酒驾的慕容爵,醒来后被告知是他的情人.......
  • 失意者

    失意者

    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什么都有可能,一切都是必然?又或是全部都是偶然。维度,世界!记忆......归属!一切的一切。创造与毁灭的故事....-----某日夏羽星接到一个电话“恭喜你先生你被录取了”于是他便开始了一份玩游戏的工作,一月几千块的工资玩游戏?谁都不会拒绝吧!可是这个游戏是自己到虚拟世界来玩的,而且这在游戏中死掉,会背上巨额的债款,于是夏羽星为了不在现实世界背债而开始游戏。游戏的规则很简单,就是不被杀掉,另外这个游戏的会发放给玩家每人一个能力,杀掉敌对玩家便可以得到那个死掉玩家的能力,于是这一场现实虚拟屠杀游戏便开始了序幕。
  • 小李飞刀之真龙劫

    小李飞刀之真龙劫

    小李飞刀,例不虚发新的元素,新的故事看看再说
  • 独宠明星娇妻

    独宠明星娇妻

    他是国内声名显赫的艺界掌舵人,而她只是路边捡来的落魄少女。一个走投无路的协议,让她甘愿出卖自己的灵魂。一场暧昧的游戏,只论存亡,一招不慎,满心皆输……最终,谁才是这场猎爱游戏的终极赢家?
  • 混沌太妖

    混沌太妖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林世界

    林世界

    远古洪荒,万千世界皆由创世树发展而来,千万种族相互征战,一个生活在安宁村落的孤儿陆辰因为一次偶遇踏上强者之路??????
  • 双重人格:回归

    双重人格:回归

    ”如果,我没你想象的那么好,怎么办?“”那我会等你等到你变好,不管你是发狂的吸血鬼,还是高冷而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类,我都会陪着你,改变你……“吸血鬼族战争,没那么简单,而她,肩负着唯一的希望,寻找着拥有另一半血族力量的哥哥,她的亲哥哥……在人类世界里,她被人类歧视,被辱骂,清澈无比的眼眸,被骂成勾引人心的狐狸眼,可爱的虎牙,被说成是吃人的标志,而她那精致的脸庞,被说成惨白无比的死人脸,这可如何是好……快回来吧!我们需要你!拥有双重人格的你!
  • 御泽星耀

    御泽星耀

    本为上界至强,却因一场意外迫入下界。他本应与世隔绝,却因此将世界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