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妈妈深吸了一口气,接着看着孩子,轻轻地摸了下他的头,真诚地对孩子说:“虽然你今天做得很不对,但你仍然是个好孩子!正因为这样,我才会这么生气,像你这样的好孩子不该有这样的错事。妈妈当然是非常喜欢你的!希望你能改正这个错误。”孩子脸上挂着泪水,努力地点了点,说:“妈妈,我一定改,下次不再对老师说谎了。”妈妈听了,亲切地对孩子笑着点点头。
这位母亲对孩子批评也是非常严厉的,为什么孩子会认识到错误并主动改正呢?其实,这就在于她掌握了批评的技巧。
前一个案例中那位母亲在批评孩子时并没有先指出孩子错误在什么地方,就乱加斥责。而后一个案例中的母亲则是在指出孩子错误后,再让孩子充分体会到自己心里的感受,对孩子严厉地进行教育;然后用沉默的方式给了孩子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等孩子认错后,母亲的鼓励也进一步巩固了教育的目的。这样,孩子就能勇敢地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了。
千万不要让孩子对父母的严厉批评产生一种恐惧,那样只能伤害孩子的心灵,使孩子出现抵触情绪,而不会起到什么教育效果。
父母对孩子太过于追求完美,就会变成苛刻。如果父母对所有的细节都很注重,对孩子平常的过错或者偶尔的闯祸一点都不肯放过,并且进行严厉的责备甚至处罚,那么,孩子就会对他的任何一点过错都看得很严重,很紧张。在这种心理压力下,也是出于天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孩子就会对他的过错进行掩饰、辩解,甚至与父母进行对抗。
爱心指导对错误的批评方法给予的建议
1对待孩子的错误,按照自己的情绪乱加指责。这样的批评容易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当妈妈心情不好的时候,尽量用其他方式来消除自己的坏心情,如果觉得太紧张了,不妨让爸爸帮忙批评孩子。
2有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不分青红皂白、不问原由地进行批评,这会使孩子陷入等待“暴风雨过境”的状态,长此以往,就可能让孩子对批评变得非常麻木。建议父母开始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控制情绪,再对孩子的具体错误进行批评教育。
3有些父母有时会用恐吓式的言语批评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感觉父母不爱他们,从而变得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所以,对待孩子的错误,父母一定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如果孩子忘记该怎么做时,父母可以提醒孩子,并加以鼓励,这样孩子会更乐意接受父母的教导。
惩罚一定要适度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给孩子们的鼓励、支持和谆谆教导实在太少,而责骂、嘲讽和惩罚的次数却越来越多,有时父母奉行“孩子不打不成器”或者“棒头下出孝子”的信条,使一些孩子几乎是在指责和谩骂声中成长的。
诚然,父母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们认识自己不当的或者错误的言行,促使他们立即改正。可是惩罚是压力教育,对孩子来说,其结果往往是压而不服,更何况年幼孩子的心灵非常柔弱,惩罚只会使他们产生惧怕、甚至叛逆心理。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惩罚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只有这样,才能受到教育的效果,让孩子变得听话。
王凯又没有写作业,这个孩子真让人操心,每次检查他的作业,不是说落在家里了,就是说在来学校的路上弄丢了,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他的借口,已经批评他好多回了,可就是不管用,作业还是总交不上来。今天又是如此,我一气之下,把他的课桌搬到了教室外面。想让他到外面去写,结果,孩子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好好写作业,而是坐在椅子上,把书本合上,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哭得很伤心。
我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些过分了,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于是,我立刻把他的桌椅搬回了教室,然后叫王凯下课去我办公室。我虽然心里有些内疚,但还是坚持讲完了课,等到下课铃响的时候,我走到王凯身边,说:“王凯,咱们去操场上谈谈,好吗?”王凯战战兢兢地说:“好。”
我们来到操场上,我对王凯说:“王凯,刚才上课的时候,是老师不好,老师不该把你的课桌搬出教室,伤了你的心,老师向你道歉,请你原谅老师,好吗?”听了我的检讨,王凯又哭了起来,边哭边对我说:“老师,是我不对,我不应该不写作业,我知道错了。”接着,我问王凯为什么不写作业,孩子告诉我,因为家里是开小吃店的,每天在店里吃小吃的人很多,他根本没有地方写作业,所以作业写到深夜也写不完,爸妈也没时间管他。
当我了解了原因后,我决定每天让王凯写完作业再回家,他高兴地说:“只要老师愿意,我以后一定好好写作业。”从此以后,王凯再也没有不完成作业了。有时写得不好的作业,我会让他重写,他也乐意接受这种惩罚。因此我感到惩罚要适度,善意的惩罚,学生是乐意接受的。
上述案例说明,过分惩罚孩子不但不会帮助孩子纠正错误,反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只有恰到好处的惩罚,才会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惩罚,让孩子产生这样一种心理:这件事我不能再做了,因为是错事,做了肯定要受惩罚的。这样孩子的某些习惯就可能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惩罚一定要适度,而且惩罚也不是简单的打骂,而是一种对孩子错误行为的告诫。例如,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屡教不改,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因为你今天做错了事,所以今天下午带你放风筝的事就取消了,看你下次的表现了。”这时,孩子心里就会想:今天我因为乱画,连我最喜欢做的事都无法做了,看来这样的事是不可以再做了。
爱心指导适度惩罚孩子的方法
1当孩子乱发脾气、情绪暴躁、不稳定时,不妨给予一个小小的“惩罚”,如停止玩心爱的玩具,不让孩子看动画片,或父母不再理睬他的请求等,让他们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
2给孩子的惩罚一定要适度,不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不爱他了,否则孩子会产生沮丧、恐惧心理。
3父母的立场要一致、态度要坚决,因为孩子是非常聪明的,是会察言观色的。
4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父母要首先给孩子建立一些行为规则,如果孩子违反了规则,父母要适度惩罚孩子,给予警告,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代替惩罚的7个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年幼的孩子难免会因为淘气、懒惰等缘故而有意无意地犯各种错误。在说教无效的情况下,适度的惩罚可以使孩子停止错误行为;但惩罚也不是没有原则的,不恰当的惩罚很容易伤害孩子,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更加不听父母的话。这时,就可以采用代替惩罚的办法教育孩子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
在生活中,一个相对融洽的亲子关系中应该是没有惩罚的。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错误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这种自然后果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是要付出代价的。
今年刚刚3岁的小毛,是一个非常活泼的小孩。前几天,一向乖巧的小毛不知怎么了,总感到不高兴,有时会乱扔东西,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小毛的妈妈看见孩子这样心里很生气,刚准备斥责孩子,爸爸走过来拦住了妈妈,对妈妈说:“要控制好你的情绪,忘了《教子心经》上的内容了吗?”爸爸的一句话点醒了妈妈,于是,妈妈想了一个办法让小毛自己来收拾残局。
“谁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啊?”妈妈用亲切而惊奇的口气对孩子说。
“是我。”小毛理直气壮地说,一边说着,一边捡起地上的玩具继续扔。
“你这样做,对吗?”妈妈急忙问道。
“不对!”小毛低着头答道,但手里仍然玩着玩具,没有任何悔意。
这时,妈妈走到小毛玩耍的地毯上,说:“呀,你看你把玩具扔来扔去,玩具们都不高兴了,你是不是该送它们回家呀?”小毛并没有听从妈妈的教导,还是自顾自地扔玩具,并不理睬妈妈。
耐心的妈妈又说:“你看你把玩具扔来扔去,玩具们又疼又累了。让我们一起来送玩具回家吧!我们来比赛,看谁送得快!”
小毛一听妈妈要跟自己比赛,马上提起了精神,跑到妈妈面前说:“我送得快,我一定比你送得快。”说着,小毛就开始迅速地把玩具收进玩具箱里,妈妈一边配合着儿子,一边表扬儿子,说道:“小毛,真棒,能做那么多事了!”就这样小毛把玩具收拾得整整齐齐,妈妈没有用批评和惩罚,顺利解决了问题。
小毛的妈妈为什么能改正孩子乱扔玩具的行为?其实,就在于妈妈对孩子使用了代替惩罚的方法。
大多数人都知道,惩罚就是对一个人处以责罚、以示惩戒。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是一种充满敌意的、仇恨的感觉,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父母上来,会与父母产生敌意,错失了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悔,以及仔细考虑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使错误不能得到及时的改正。而且,当孩子受到惩罚后,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会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行为。
当家长想要惩罚孩子时,不妨想想用其他方法来代替惩罚。其实,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可以运用这一方法代替对孩子的惩罚,给予孩子多一些尊重,孩子会更加认可你,更加听你的话。
爱心指导代替惩罚的7个方法
1请孩子帮忙
当你发现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你就要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你做事或者一件他非常感兴趣的事上来,这样你不用打骂教训孩子,就可以让孩子主动帮你做事。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
当你不允许孩子做出错误行为时,你可以对孩子说:“我不喜欢你这样!你这样会影响大人之间的谈话!”这时,孩子就会明白他的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并且停止错误的行为。
3表明你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