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是一种根据孩子心理特点进行启发的教育方式。在教育学原理中,一直非常强调教育者要学会引导孩子,引导应该是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父母,也应该学会如何引导孩子,特别是对犯错的孩子要善加引导,在心平气和的交流中,让孩子明白知错就改的道理。
对犯错的孩子要善加引导
引导是一种根据孩子心理特点进行启发的教育方式。在教育学原理中,一直非常强调教育者要学会引导孩子,引导应该是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父母,也应该学会如何引导孩子,特别是对犯错的孩子要善加引导,在心平气和的交流中,让孩子明白知错就改的道理。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老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这里的“导”,就是指引导。
面对孩子犯错,许多父母会采取批评、指责的方法让孩子进行自我反省。但是这种情况下,孩子在反省前,心中往往已经产生了反感及反抗的心理。因为孩子是有自尊的,如果父母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对孩子进行严厉斥责,甚至粗暴地打骂孩子,都会让幼小的孩子认为父母不爱他们。这种对父母的不满情绪,可能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父母产生仇恨感,从而促使孩子有意无意地做出更多的错事。
父母应该懂得,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孩子的内心肯定会出现自责和冲突。针对这种情况,父母要把握住时机,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孩子,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引导孩子改正错误,这样孩子才能听从父母的教导。
有一天,5岁的青儿看见妈妈在洗碗,觉得很好玩,便走进了厨房,缠着妈妈让她洗碗。妈妈看着好奇的女儿,决定让孩子尝试一下劳动的滋味。于是,妈妈让青儿站在防滑凳上,示范给青儿看。聪明的青儿很快就学会了该怎么洗碗,照着妈妈的样有模有样地洗了起来。妈妈看着能干的女儿,忍不住夸奖了女儿。当妈妈转身整理冰箱时,突然传来“啪”的一声,青儿叫了起来:“哎呀,妈妈,我把碗打碎了!”
妈妈并没有对女儿的错误加以斥责,而是赶紧关心地问道:“呀,快让妈妈看看,有没有伤到你的手啊?”
青儿紧张地看着妈妈,深怕妈妈会责骂自己做错事,战战兢兢地回答道:“没有,可是碗已经破了!”
妈妈安慰道:“没有关系,打破一个碗不要紧。重要的是,我家宝贝学会洗碗了,而且洗得很干净。每一个人要学会做一件事情都很不容易,会遇到各种困难。只要出现错误的时候知道改正,慢慢地你就会办好更多的事情。不要怕,妈妈把碎片收拾一下就好了,你还愿意接着洗吗?”
青儿不好意思地说:“我愿意。”
妈妈鼓励道:“你真是个敢于改正的好孩子。不过,在洗碗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要用手抓紧碗的边沿,就像妈妈这样,知道吗?”妈妈一边说着,一边示范着,青儿也认真地学着,改正自己粗心大意的毛病。后来,青儿认真地洗完了所有的碗,再没有打碎一个碗。
很显然,这位妈妈引导孩子改正了错误的方式,鼓励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洗完了碗的做法要比大声斥责、打骂的效果好得多。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情感沟通,要利用感化,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哪里是需要改正的,并用科学的方法说服孩子,教会他正确做事的方法,最后再用鼓励的方式让孩子勇敢地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这才是高明的教育方法。
爱心指导引导孩子改正错误
1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应该设身处地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考虑孩子的感受,并用温和的语言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哪些是值得表扬的,哪些是错误的,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爱他们的,但是犯了错要知道改正。
2如果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哪些方面做得不对,父母就应该帮助孩子分析错误,认识错误,并告诉他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从而引导孩子改正错误。这样,孩子就一定会听从父母的教导,改正自己的错误。
3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孩子心里是非常自责的,此时父母就要用和蔼的态度安慰孩子,并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错误,并且改正过来争取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4当孩子犯错误时,首先,你要指出孩子错误的原因,告诉他什么才是正确的;其次,当孩子努力改正错误时,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对他说“如果你再努力一些,你能做得更好”,从而帮助孩子不断进步;最后,还要让孩子懂得犯错误并不可怕,消除孩子心中的自责和焦虑情绪。这样才能得到孩子的认可。
批评的艺术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孩子是伴随着错误成长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批评教育,成功的批评教育如阳光,若春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田;反之,则若风暴,会轻易地吹灭孩子心中的火苗。
要知道,孩子也应该获得应有的尊重,不正确的批评方式,势必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使孩子从心底排斥、反抗父母。所以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也要讲究艺术。
孩子的自尊心是脆弱的,他们不喜欢父母赤裸裸地批评他们。如果父母能够采取委婉的手段批评他们,他们是非常乐意接受批评的,因为他们也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也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只是不喜欢父母用粗暴的手段对待他们。
张女士的女儿小晴,从小娇生惯养,怕吃苦,这让张女士非常担心。
她一直想找个适当的机会,温和委婉地批评女儿,让女儿自愿去改正这一缺点。
一天,张女士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儿童电影《蜜蜂和蚯蚓》,这让她有些兴奋,她认为可以通过这个故事教育一下女儿,于是到音像店买了一张《蜜蜂和蚯蚓》的碟片。
回到家,张女士对女儿说:“今天妈妈买了一张动画片的影碟,你要看吗?”女儿兴奋地说:“妈妈,我要看!”于是,母女两人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起《蜜蜂和蚯蚓》来,故事讲的是:
一只蚯蚓和一只蜜蜂是一对好邻居,它们都是在地上爬行的。不同的是,蜜蜂非常
勤劳,每天都会出去采花蜜。一天,蜜蜂正在采蜜,被花仙子看见了,它认为蜜蜂这样每天爬来爬去太辛苦,
就送给蜜蜂一对透明的翅膀,让它可以飞舞着采蜜。相反,蜜蜂的好邻居蚯蚓却非常懒惰,只知道躺在大树底下玩耍,只有当它饿了才出去找些果子吃。
渐渐地,冬天来了,蜜蜂已经为自己储藏了很多蜂蜜,而蚯蚓却和以前一样懒惰,什么吃的都没准备。一天,
寒风把蚯蚓冻得瑟瑟发抖,同时它看到邻居蜜蜂在家里正暖暖和和地吃着蜂蜜。
一天风和日丽,蜜蜂带着自己酿的蜜来看望邻居蚯蚓,蚯蚓这时才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可以招待蜜蜂的,感到非常羞愧,就一头扎进了泥土里,不敢见密蜂。
春天到了,蚯蚓决定改掉懒惰的毛病,它要每天帮助农民伯伯松土,捉虫子。果然,由于蚯蚓
在泥土里不停地劳作,以前圆圆的身体变得又光滑又修长,而且还受到农民伯伯的喜欢和赞扬。
张女士发现小晴已经被动画片深深地吸引了,就趁机问女儿:“宝贝,你觉得蜜蜂可爱,还是蚯蚓可爱?”
小晴毫不犹豫地答道:“当然是蜜蜂可爱!”
“那你来说说,蜜蜂为什么可爱?它身上有什么优点值得大家学习?”张女士继续问道。
小晴一边想,一边答道:“因为它勤劳,爱劳动,不怕困难。这些都值得大家学习啊!”
张女士听后,故意有些疑惑地说:“嗯!你说得对,可是,为什么我感觉你一点都不像小蜜蜂,而且好像还不如知错能改的蚯蚓呢?”
听了妈妈的话,小晴噘起了小嘴,生气地说:“谁说的!”
张女士故作不屑地看了看女儿说:“难道妈妈说的不对吗?那么,你平时遇到困难了爱动脑筋思考吗?好像你只会缠着妈妈,让妈妈帮你做,如果妈妈不能帮忙,你就哭鼻子!”张女士偷偷看了看女儿,女儿正若有所思地低头想着,张女士继续说:“宝贝,你想过吗?如果一个人不能勇敢地克服困难,长大了又怎么能有大成就?就像小蜜蜂一样,如果它没有勤劳地采花酿蜜,它就不可能得到翅膀,更不可能到了冬天还能暖暖和和地吃蜂蜜。”
此时,小晴已经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缺点,心里好惭愧,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张女士发现女儿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立刻安慰道:“宝贝,别被这么一点小错误打倒,你应该向蚯蚓学习,你看它知错能改,最后踏踏实实地为农民伯伯劳动,不也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吗!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勇于承认并且改正,就会得到认可的!”
听了妈妈的鼓励,小晴努力地点了点头,说:“妈妈,我知道了。以后我不仅要向小蜜蜂学习,更要向小蚯蚓学习,做一个知错能改的好孩子。”看着女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张女士心里感到非常欣慰,对着孩子慈祥地笑了。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应该学会将孩子“犯错误”这种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把孩子从错误的边缘拉回来。千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一味批评指责,那样的结果可能会扼杀孩子的成长,封杀了孩子自我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机会。
爱心指导善用批评的方法
1在批评孩子时,要针对孩子具体的错误思想与行为,而不能随意自由展开、东拉西扯,不要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对错误的后果大肆渲染或者把孩子以前的错误统统数落一遍。这样极容易让孩子反感,孩子会认为,你总是盯着他的问题不放,看不到他的长处。
2批评孩子时,你可以变换一种说法,要避免使用同样的语言,因为反复说同样的话,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这样的话孩子尽管在听,可是根本不入心,所以尽管孩子犯了同样的错误,家长也要学会变换不同的说法。
3当孩子做错事以后,父母可以采用先表扬后批评的方法,先表扬孩子的知错能改的品格,然后再批评孩子所犯的错误。切不可本末倒置,因为你是要孩子改正错误,而不是让孩子自责、伤心。要先让孩子明白错在哪儿,孩子才会听从你的教导。
4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错误,压低声音来批评孩子;同时,温和的批评也能够提高孩子对自己错误的认知程度。这样,父母的批评才能不受自己感情的支配,才能冷静地观察孩子,引导孩子回归理性。
5当孩子犯错误后,其实内心是充满愧疚和不安的,这时候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如果父母只是指责孩子的错误行为,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对抗心理;如果指出孩子不当行为的后果,说不定孩子会自己反思。
6当孩子做错了事还说谎时,父母可以告知孩子这样做是错误的,并给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要求孩子去尝试。
7当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以后,要及时批评,如果间隔时间长的话,孩子就会不明白你为什么要批评他了,对待年龄小的孩子更是如此。
8当父母开始批评孩子时,可以通过故事、寓言或是有些人的成长经历来切入话题,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父母和孩子的正面冲突,而且还能让孩子感到父母的用心良苦,进而会更加尊重父母,愿意让父母帮助他改正错误。
批评不是为了伤害
美国教育家塞勒·塞维若说过:“批评孩子是为了孩子的健康进步,鼓励孩子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进步。既然是为了相同的目的,手段的选择就应该以双方都乐于接受为原则。”父母应该意识到批评孩子是为了成就孩子,而不是为了伤害。批评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孩子犯了错固然应该教育,但是不应该以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为代价。那种以伤害孩子为手段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因而不仅不能教育孩子,反而还会让孩子更加不听话。
王刚是个聪明的小男孩,每次妈妈教他一些新的知识,他都能很快地掌握。但是,一天妈妈教了王刚几个新的英语单词,由于这几个单词都比较长、比较难,所以他没能很快地记住。妈妈顿时非常生气,严厉地对他说:“你怎么这么笨啊!越长大越蠢,你还上学有什么用?不如就在社会上当文盲吧!”没等妈妈说完,王刚就伤心地跑回了自己房间痛哭起来,妈妈的话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他感到妈妈一点也不理解自己。
对于父母来说,要尽量避免用这种伤害性的语言来批评孩子,只要孩子认识到错误,有改正的决心了,那么,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这种会伤害孩子人格的批评方法。
有一次午餐,学校为孩子们准备了美味的鸡腿,让孩子们开心不已。有一个叫宇晨的小朋友特别爱吃鸡腿,于是他对分餐的老师谎称一个人打两个人的菜,多领了一份鸡腿,这引起了大家的不满。
当老师把这件事告诉孩子的妈妈时,妈妈认真地批评了孩子。她注视着孩子的眼睛,非常清楚地指出了他的错误,告诉孩子:“你用说谎的方式取得了不应该属于你的鸡腿,这是一种不诚实的、错误的行为。”接着,妈妈为了让孩子真切地体会到她的感受,气呼呼地对孩子说:“孩子,你对老师说谎,这让我很生气,非常生气!”
然后,妈妈沉默了几分钟,孩子在一旁站着,表情非常痛苦,看得出来,孩子觉得很别扭,心里非常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