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闻名遐迩的菽庄花园附近,有一座建造别致的洋楼,三面临海,一面连接环屿路,素雅清新,却又不惧风浪,另有一番深刻的意味。
从一座花草簇拥的小洋楼内,传来了一阵悠扬的钢琴声。思缣注意聆听,满面显露出柔和的情思。
有蕃的内心忽而为之一动,只瞬间,又把思绪拉了回来。他或者是护花使者,但他更是一位执行头儿命令的从业人员。
不管是天然浴场附近榕树下的街头歌手的即兴表演,或是隧道内街头艺人的竹笛声声,都为音乐之岛增加了一些浓烈的气氛。
不知不觉间,他俩已来到岛屿西部的大片绿地。如茵青草中,有一些分散挺立的大树。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近海边的一大群民俗雕像。
简直是早年闽南民俗的缩影:肩背婴儿在俯首洗衣的主妇,脚桶(大水盆)旁不懂事的幼儿在戏水帮倒忙,准备出海的渔夫、手扶犁把的老农。下厨、舂米、织网、饲猪、纳凉;两人对奕,三人喝茶……应有尽有,有趣逼真。
有蕃发现思缣正伫立在一座“盼夫归”的雕像前沉思默想。她在想什么呢?
两句古诗先在她的心头涌现: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又想起那个尚未见面的香花姑婆,心头不禁一颤。
基隆常常多雨来,高雄时常起风台。只恐新树根底浅,风来雨来不自在。
思绪稍一归回现场,发现有蕃正注视着她,不禁脸颊发烧。
从鼓浪屿回到宾馆,思缣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上一次在日光岩高处雾里看花,对鼓浪屿的印象有一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今日是贴近、认真、实实在在地接触,对鼓浪屿自然有一个具体的印象。鼓浪屿何以会如此美妙,如此别具一格?弹丸之地,小小岛屿,皆因中西文化的融汇!更有厦门为依托。厦门又为何如此欣欣向荣,亦因为有闽南这片热土在物产与人文方面的依托。甚至,整个海峡两岸的依托。
香花姑婆为何不与她见面?她真的有些无奈,只是外公的使命迟迟不能完成,却又令人心焦。不过这样也好,有一个理由让她再留下来,不是更好吗?
十六
鼓浪屿是必须再找时间去的,但目前,思缣应再找一个目标。
“我们的母校。”有蕃建议。
“厦门大学!好。”思缣高兴地叫起来。
又是一个双休日,他们来到厦门大学。
“不管是到厦门大学,或者到集美学村,总会想起一个人。”
“谁?”思缣问。
“陈嘉庚!”有蕃陷入沉思中,“陈嘉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一个穷孩子出身的富人,一个大气的爱国者,一个普通的闽南人。”
“厦门大学与集美学村最引人注目的是闽南建筑风格的校舍。关于陈嘉庚,有许多有趣的传说。因为有这些轶事,陈嘉庚就变得十分的亲切,因为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人。”
“钱是很有用处的,就看你怎么用,捐资办学,陈先生堪称楷模。”
说话间俩人已经来到足球场。足球场的前面是大马路,背面是高大的校舍,教学楼附近,是整洁的人行道及连片的绿树。
“回到母校,总有一种亲切的感觉。我们厦门大学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几十年来,从这里走出去许多许多优秀的人才。与他们比起来,我常常觉得惭愧。但不管怎么样,我总为曾经在厦大学习过而自豪。这是一种令人感叹的文化现象:一所好的学校,他总有自己的独特发展史。比如校风。校舍只不过是一种载体,比校舍更宝贵的是归属感。每一个曾经在这里学习过、工作过的人都能感觉出或大或小的向心力。也就在这种向心力的作用下,很多人就这样前赴后继地,自觉自愿地为其努力,又从中获取力量。这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无形的无声的号召力又非常地相似。”
已近午餐时间,校舍旁,绿树下,各条道路上都是稚气未褪,意气风发的大学生。让两位过来人引起了无限的感慨。
“大学生活回想起来十分有趣,虽然有时手头拮据,但是很多方面丰富多彩,一门心思学本领,生活非常的单纯快乐。”
“当时从高中那种高度受压抑,心理高度紧张的环境来到大学,心灵上得到极大放松。眼前又五彩缤纷,目标明确,对家的依赖一下减少。连家书也懒写,缺钱用了,就打个电话回去。我老爸气不过,有一次见报上有一个批评大学生懒写家书的报道。灵机一动就设计了一种“最简家书”给我“参考”,目的是讽刺我。内容如下:
敬爱的爸、妈:
你们好!我近来身体健康,生活如常,学习紧张,接信请寄下人民币元。
祝
健康
儿
年月日
岂知对我的启发极大,我立即照稿打印若干份,送给与我同样懒写家书之同学,因讨钱的事打电话比寄信更不好意思,所以许多同学都欢迎,现在想起来,实在很不懂事。”
“我们这一代,太幸福幸运啦!”他又感叹道。
人常常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思缣想,当时外公与老家渴望通信有多难!直至今日,如果外公有机会给香花姑婆写一信,他该会多高兴,能成为让人传阅传颂的名篇也不一定。不是真情出名篇吗?
难怪外公、外嬷、老妈都不赞成她嫁得太远。远,变数就大。她也有同样的感觉,但老爸不,“何不潇洒走一回”。他有时会批评她在婚恋上理智强过情感的做法。“太过理智就缺少动力”。他经常说。如果她找一个闽南的男朋友外公会支持吗?从情感上考虑他肯定赞成,从理智上考虑他一定反对!
也不一定。
把香花姑婆的近况从电话上向外公汇报。因为信息不是十分可靠,就不敢向外公说得很肯定。外公在电话那边沉默了好久,才说:“生活过得去,有吃有穿有住的就好。儿子办制衣厂,孙子大学生。很是不容易啊!”
静默片刻又说:“乖囡,尽力争取见她一面,知道吗?”
“知道,我一定努力!”她的语气不容置疑。
操场旁有一棵大榕树,枝叶繁盛,树荫宽大。
十七
旅游节开始了,思缣甚为兴奋。
上午,他们去看花车游街;下午,去展览城看文艺演出;晚上,去看民俗表演。
游街路线两旁已挤满了各种各样的人群:有游客、有老年人、有青年男女、有一家三人一起来的。
“来啦!来啦!”有人喊。
一群头戴红帽身穿黄衬衫的青年志愿者立即把路线两旁的秩序维持好。一位警员正礼貌地把一位冲入街中的闯入者劝回路旁。
前行的是警车、电视台的录影车、装有高音喇叭的广播车。
服装鲜亮的铜管乐队走了过来,乐声响亮,步伐整齐。他们的前面,是四位裹在“熊猫”皮里面的吉祥物扮演者。有时候,他们会帮忙维持秩序,但更多的时候,他们就摇头摆脑地向小朋友走过去,轻轻地拍打一下,让那个幸运的小家伙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花车是以单位(比如区税务局)或企业为主创作策划的。一般是表现本单位的成就或民俗方面的。各有特色,汇聚起来就成为一个展现厦门、闽南成就、风貌的大窗口。
“厦门的一个特点就是举办什么活动都是井然有序又颇具特点。”有蕃感叹道,“哎,你怎么啦?”
思缣正在沉思中。稍顿,才兴奋地说:“我也有同样的感觉。”
下午的活动中心在展览城。广场上早已搭起临时舞台,两旁是梯形的辅助台。上面已坐满一排一排旅游学校的学生。
首先登上大舞台的是一群年轻健壮的解放军战士。他们身穿红衣裤,手拿绸条,表演长绸舞。两旁辅助台上配以大红的背景。总以为长绸舞是女演员的专利,她们常常用手中的长绸条,把女性的柔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岂料红色绸条在战士的手中,却变成了火山般的阳刚与喷发。
“怎么样?”有蕃问。
“火热、朝气,极具震撼力。”思缣答。
接下来是闽南各地的地方歌舞:有高甲、歌仔戏的戏曲表演,有火鼎公、火鼎婆,有疯家婆(女丑)。最精彩的莫过于拍胸舞,一群上身赤膊的闽南壮汉,在拍打胸臂的啪啪声中舞动手脚,另有一番粗犷、滑稽的意味。
一大群天真无邪的儿童从各方涌上舞台,边欢呼边从台上毫无拘束地向大人们跑过来。广场上忽地响起一阵异常热烈的掌声。
“怎么样?”他又问。
“本真,原创,极富独特性与感染力。”
广场上骤然静寂下来,一些工作人员正在迅速地把坐椅及乐器搬上舞台。
“郑小瑛的乐队。”有蕃兴奋地说。
从北京来到厦门的郑小瑛经过几年呕心沥血的努力,终于使她亲自组建的乐队成为一支闻名大江南北的乐队。
一曲《鼓浪屿之波》把广场上的人们引入无尽的遐思之中。
华灯初上,有蕃与思缣相约来到中山路的东方大酒店近旁的小广场上。由小吃摊摆成的临时“小吃一条街”旁已搭起一个高高的戏台。小吃街的另一头一直接通酒店的后门。酒店内的大厅布置成临时的厅堂、洞房。洞房内有“古早”(古代)的眠床、橱桌、梳妆台。房内的家具雕龙画凤,红光满屋,喜气洋洋。
早前的闽台结婚情景,思缣听老人们讲过,头脑中曾有些想象,今日亲临其景,甚觉新鲜有趣,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有蕃从未见过,自然甚兴奋。忽然人群都向门外赶去,原来迎亲的队伍已从那边过来。他们急忙跑了过去,只见有四人抬的花轿。花轿中的“新娘”乌巾罩面,凤冠戴头,身穿红色花袍,好不“威风”。大红灯笼,吹鼓乐队,新郎骑马相随。真是“结婚小登科”。思缣一急,伸手一把抓住有蕃跟上喜庆的人流。两人的情绪都已融入眼前的氛围之中。
待到一对新人开始拜堂,两人才意识到手中紧握的对方的手。
牵手!牵手的!思缣忽然想到闽南话中一个通用的词。牵手是搞对象,牵手的是爱人,老公、老婆的意思。她不觉满面发烧,却更紧地握住手中另一只会计师的手。
有蕃对于异性总有一种“不自量力”的高傲。大学时有人追过,却因一头热“不出战果”,几年来一门心思学业务,又没有碰到合适的,平时与女孩子在一起有口无心,有时嘴贫一点,可从未如今夜这样与一位可爱的女孩子并肩牵手过,自然尽情地感受对方柔嫩的“纤纤玉手”,并十分珍惜,舍不得放弃。
四目对视,似乎都读懂对方的思绪。
有蕃的心忽地一阵狂跳,似乎有更进一步,有所作为的冲动。“糟啦!是否‘走火入魔’啦?”他想,但他是一位善于控制情绪的人。
胡思乱想之间,一对“新人”已进入洞房。
他俩亦仍然牵手。
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