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0500000022

第22章 江南风物(1)

周作人曾经说过,要真正了解乡土文化,必须关注“地方风物”。这是一种新的历史观察、研究的观念、眼光与方法:“离开了庙堂朝廷,多注意田野坊巷的事,渐与田夫野老相接触,从事于国民生活之史的研究。”(《立春以前·十堂笔谈·风土志》)

我们对江南文化的观察和体验,也应该把重点放在民间社会的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上,关注他们的饮食、娱乐、休闲方式、精神寄托。这是一种细部考察,我们也因此走进了江南文化的历史与现实的深微之处。

江南饮食

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食性。

民以食为天。不同的饮食习惯,天然地反映了各地的文化特点。

广东人习惯“吃早茶”,茶具也很讲究。江南各地盛产茶叶,自然爱饮茶。江南的紫砂壶,名扬天下。可是,除了极少数文人雅士讲究“煎茶七类”,或如《红楼梦》中的妙玉那样过分考究,绝大多数江南人不大重视饮茶的过程与形式,他们不像广东、福建人喜欢吃“功夫茶”,讲究“茶道”。他们更趋于自然。“道法自然”,江南所重在“自然之妙味”。江南品茗,一盏在手,即便仅有“苦”味,也自觉有悠长之思。北京人喜欢在茶里添花,加茉莉,名曰“香片”。西北人喜欢在茶里加糖,加芝麻,加红参,名曰“糖茶”。西藏人喜欢加酥油,叫酥油茶。还有一些地方,喜欢加奶,名曰“奶茶”。江南人皆不取。茶就是茶,微甘微苦,微芳微醉,自觉其味已佳已妙。

江南人做事精细,重在几微之间。饮茶时,便会想到味外之味。于是,便有了《红楼梦》中王熙凤“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儿?”这样的妙论。好饮苦茶的周作人,也因茶而有了“偶然的片刻优游”,“赏鉴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他还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酒,也是这样。江南最有名的酒,是绍兴的黄酒、花雕、状元红、女儿红。绍兴酒的度数不是很高,却也一样令人沉醉。江南没有景阳冈,也没有武松。但这里不乏微醺的醉客,也常见酣卧的酒人。

江南人,在通常情况下,不生猛,不雄伟,不激烈,但却悠长。其性若水,有时为流体,有时成气体,有时成冰成云,能够随时转化。《老子》曰:上善若水。

喝茶[1]

周作人

前回徐志摩先生在平民中学讲“吃茶”,——并不是胡适之先生所说的“吃讲茶”,——我没有工夫去听,又可惜没有见到他精心结构的讲稿,但我推想他是在讲日本的“茶道”(英文译作Teaism),而且一定说的很好。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关于这一件事,徐先生一定已有透彻巧妙的解说,不必再来多嘴,我现在所想说的,只是我个人的很平常的喝茶罢了。

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红茶已经没有什么意味,何况又加糖——与牛奶?葛辛的《草堂随笔》确是很有趣味的书,但冬之卷里说及饮茶,以为英国家庭里下午的红茶与黄油面包是一日中最大的乐事,支那饮茶已历千百年,未必能领略此种乐趣与实益的万分之一,则我殊不以为然。红茶带“土斯”未始不可吃,但这只是当饭,在肚饥时食之而已,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中国古昔曾吃过煎茶及抹茶,现在所用的都是泡茶,冈仓觉三在《茶之书》(1919)里很巧妙的称之曰“自然主义的茶”,所以我们所重的即在这自然之妙味。中国人上茶馆去,左一碗右一碗的喝了半天,好像是刚从沙漠里回来的样子,颇合于我的喝茶的意思(听说闽粤有所谓吃功夫茶者自然也有道理),只可惜近来太是洋场化,失了本意,其结果成为饭馆子之流,只在乡村间还保存一点古风,惟是屋宇器具简陋万分,或者但可称为颇有喝茶之意,而未可许为已得喝茶之道也。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中国喝茶时多吃瓜子,我觉得不很适宜,喝茶时可吃的东西应当是轻淡的“茶食”。中国的茶食却变了“满汉馍馍”,其性质与“阿阿兜”相差无几,不是喝茶时所吃的东西了。日本的点心虽是豆米的成品,但那优雅的形色,朴素的味道,很合于茶食的资格,如各色的“羊羹”(据上田恭辅氏考据,说是出于中国唐时的羊肝饼),尤有特殊的风味。江南茶馆中有一种“干丝”。用豆腐干切成细丝,加姜丝酱油,重汤炖热,上浇麻油,出以供客,其利益为“堂倌”所独有。豆腐干中本有一种“茶干”,今变而为丝,亦颇与茶相宜。在南京时常食此品,据云有某寺方丈所制为最,虽也曾尝试,却已忘记,所记得者乃只是下关的江天阁而已。学生们的习惯,平常“干丝”既出,大抵不即食,等到麻油再加,开水重换之后,始行举箸,最为合适,因为一到即罄,次碗继至,不逞应酬,否则麻油三浇,旋即撤去,怒形于色,未免使客不欢而散,茶意都消了。

吾乡昌安门外有一处地方名三脚桥(实在并无三脚,乃是三出,园以一桥而跨三汉的河上也),其地有豆腐店曰周德和者,制茶干最有名。寻常的豆腐干方约寸半,厚三分,值钱二文,周德和的价值相同,小而且薄,几及一半,黝黑坚实,如紫檀片。我家距三脚桥有步行两小时的路程,故殊不易得,但能吃到油炸者而已。每天有人挑担设炉镬,沿街叫卖,其词曰:

辣酱辣,

麻油炸,

红酱搽,

辣酱拓。

周德和格五番油炸豆腐干。

其制法如所述,以竹丝插其末端,每枚值三文。豆腐干大小如周德和,而甚柔软,大约系常品。惟经过这样烹调,虽然不是茶食之一,却也不失为一种好豆食——豆腐的确也是极好的佳妙的食品,可以有种种的变化,惟在西洋不会被领解,正如茶一般。

日本用茶淘饭,名曰“茶渍”,以腌菜及“泽庵”(即福建的黄土萝卜,日本泽庵法师始传此法,盖从中国传去)等为佐,很有清淡而甘香的风味。中国人未尝不这样吃,惟其原因,非由穷困即为节省,殆少有故意往清茶淡饭中寻其固有之味者,此所以为可惜也。

1924年12月作

注释[1]选自《雨天的书》,北新书局1925年初版。作者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散文家、文学理论家、思想家。著有《知堂回想录》、《自己的园地》、《风雨谈》等。

酒[1]

柯灵

假如你向人提起绍兴,也许他不知道这是古代越国的故都,也没听说过山阴道上水秀山媚的胜景,甚至连这地方在中国哪一省也不大清楚;可是他准会毫不含糊地告诉你:“唔,绍兴的老酒顶有名。”

对了,绍兴黄酒的名气胜过绍兴有名的刀笔吏,无论是雅人墨客,贩夫走卒,他们都有这常识:从黄酒知道的绍兴。

你随便跑到绍兴的哪个村庄,一例是槿篱茅舍,绿水萦回,修竹扶疏;在这清丽的风景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广场上成堆的酒坛,坛子是空的,一个个张着口,横起来叠着,打底的一层约莫有几十只,渐高渐少,叠成三角形,恰像是埃及的金字塔。酒坛垩着白粉,衬托在碧琅琅的晴空下,颜色鲜明愉快。要是凑巧赶上修坛时节,金字塔撤去了,随地零乱地摆着,修坛的声音显得十分热闹,——铁器碰撞陶器,成为一种清脆悠扬的打击乐:叮当,叮当,……和着疾徐轻重的节拍,掠过水面,穿过竹林,镇日在寂静的村中演奏。

村里的酿酒人家,许多是富农,把酿酒作副业;许多是专门的作坊,雇着专门的酿酒师傅,大量酿造黄酒,推销到外路去。酿酒有一套祖传的特种技术,还得有丰富的经验,在酿酒的过程中,高明的老师傅只要在大酒缸外侧耳一听,就能从发酵的声音里听出成熟的火候。

绍兴酒虽然各处都可以买到,但要品尝好酒,还是非到绍兴不可。而且绍兴还得分区域:山阴的酒最好,会稽的就差一点。——你知道陆放翁晚年息影鉴湖,云水乡中,诗酒自遣,也许由此可以想象鉴湖的风光是如何明媚动人,但你不会知道鉴湖的水还是酿酒的甘泉。你试满满舀一杯清水,再向杯中投进一个铜元,水向杯口凭空高涨起来了,却不会流下半滴:用这水酿成的黄酒,特别芳醇诱人。

绍兴人多数会喝酒;酿酒工人尤其洪量,像李慈铭所吟咏的:“夜夜此地飞千觞”。但作坊主人却守口如瓶。——“做酒是卖给人家吃的,做酒人家千万不要自己吃!”你懂得了这一点,绍兴人的性格,至少可以明白一半。

酒店在绍兴特别多,城里不必说,镇上小小一条街,街头望得见街尾,也常常在十家以上;村庄上没有市集,一二家卖杂货的“乡下店”里也带卖酒。

那些酒店大都非常简陋,单开间店面,楼下设肆,屋后作堆栈,楼上是住宅。店堂里有个曲尺形的柜台,占了店堂四分之一的地位,临街那一面的柜台上,一盆盆摆着下酒的佳肴:发芽豆,茴香豆,花生,豆腐干,海螺蛳;间或也有些鱼干,熏鹅,白鸡之类,那是普通顾客难得问津的珍馐。靠店堂这一面的柜台上,常只有一块油腻乌黑的揩台布静静地做着好梦。这儿预备给一些匆忙的顾客,站着喝上一碗——不是杯,喝完就走,柜台对面窄窄的条凳板桌,专为比较闲适的客人而设,店堂后半间,“青龙牌”背后那些光线黝黯的座位,却要算是上好的雅座,顾客多少有些斯文一脉,是镇上杂货店的“大伙先生”一辈人物(绍兴称“经理”为“大伙”)。曲尺以内,是店伙计活动的天地,小伙计常站在曲尺的角上招待客人,到了冬天,便时常跑到炉子旁边,双手捧着洋铁酒筒取暖。酒店的“东家”兼“大伙”,除殷勤待客,还得到账桌上管理财政。阿Q和孔乙己经常光顾的咸亨酒店,也就是这种格局。

在县城里,自然别有一番风光。大街上的酒楼酒馆,不乏堂皇的气派。店堂是杂座,顾客三教九流,风从云集,好不热闹。登楼雅座,顾客也跟着升格,很多是上流社会人物。室内布置整洁,四壁有书画屏对,带玻璃框的洋画印刷品,窗台几案上还供些盆栽花草,到了秋天,就换上盆菊和佛手,显出几分风雅。但这种高级楼馆,风格上也颇有不同,有一类酒肴特别精致,不很讲究外表的豪华;另一类似乎近年才流行的,特点是着意布置环境,座位分隔,带有花布屏风,求其热中取静,闹里藏幽,——这里须附带提明一笔的是,这种酒馆,都雇用着摩登女招待。淳朴的乡风渐渐在屏风后面消失。

喝酒的情趣如何,外行人颇难悬猜。绍兴酒中微微带酸,似还略有涩味,只是人口比较温醇,要用确切的词句形容,很不容易。凭直觉说,实在并非美食,醉了更其难受。这自然是不通酒道的外行话,会使酒家听了失笑的。但假如说,喝酒的目的在于寻求陶醉,也许不至离谱太远。

现代都市人喝酒,多带歇斯底里性,寻欢,作乐,失恋,失意,都乐于从酒中找刺激,灌饱了黄汤,放纵了感情,失却了理智,一时借酒装疯,一时笑,一时哭,直到“玉山倒颓再难扶”,人事不知,万虑皆空。绍兴人嗜酒,却完全不是这样。他们是意不在山水的正常醉翁,货真价实的一流酒友,深知酗酒足以伤身误事,经常、适量却有裨于身心康泰。他们为喝酒而喝酒,有如艺术家的“为艺术而艺术”。绍兴有两句俗谚:“老酒糯米做,吃得变Nio Nio”——Nio Nio是译音,猪的爱称,取其壮而不取其蠢。“Nio Nio主义者”每饭必进,适量为度。酒后照常工作,无碍于事。似乎只有他们,才懂得酒中真味,和那些借酒浇愁,别有用心的大不相同。

酒还是友情的标识。宴会聚餐固然有酒,亲戚朋友在街上邂逅相逢,寒暄过后也总是这一句:“我们去吃一碗(他们把“喝”也叫“吃”),我的。”或者说:“我们去‘雅雅’来!”——“雅雅”来,话说得这么雅致,喝酒是一件雅事便可以想象了。无论你是怎样的莽汉,一上酒店就会斯文起来;因为喝酒不能大口的牛饮,只有低斟浅酌才合适。你看他们慢慢谈着,谈话越多,酒兴越好,这一喝也许会直到落日黄昏,才告罢休。

你觉得这样喝酒,时间太不经济吗?对不起,你错了!喝酒正是消磨时间的最佳方法。无论杯酒联欢,衔杯独酌,妙在陶然忘我,无形中消灭了“人生苦短”的消极观念。酒楼里有一副常见的对联:“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并没有形容过火。

同类推荐
  • 兰州历史文化(文物名胜)

    兰州历史文化(文物名胜)

    本书介绍了能够代表兰州历史文化的文物珍宝、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让人们由此了解兰州历史发展大体脉络。
  • 文化产业比较案例

    文化产业比较案例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文化产业比较案例图书,为“比较文化产业学”的举旗之作。在文化产业纵深发展的中国,对文化产业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案例比较,无论对文化产业实践还是文化产业学科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书精心搜罗国内外多方面文化产业比较案例,并加以深入解析,既可作为文化产业学科教材或教辅资料,又是文化产业管理者、从业者、研究者和对文化产业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本书分国际视域、区域比较、文化传媒、文化体验四大部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交融,对策思路与问题剖析相贯通,反面教训与正面启示相互验证,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兼具较强的学理性与可读性。
  • 大话台州人

    大话台州人

    江南有一块地方民风迥然,既有江南人本有的温婉,也有北方人的直爽彪悍。这儿的人个性鲜明,崇尚“大”文化,传统习俗和现代潮流在这里完美地融合,不好奇他们都是一群怎样的人吗?才女作家王寒以辛辣幽默的“大话”描绘了这个她深深热爱的故乡。
  • 中华国学经典:对联楹联

    中华国学经典:对联楹联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西方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

    本书介绍西方国家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概论、西方社会发展的注意历史阶段、主要文化成就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特点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醉若梦仙——情为何处

    醉若梦仙——情为何处

    前世,她是世界第一杀手兼情报专家,用毒高手,却被那所谓的朋友,一刀断情。怀着满腔的冷意与讽世闭上了双眸…呵,这就是世道上那所谓的情…今世,她是月璃宫的掌控者,更是凌月家族的未来家主,一国之师!她谓世再无可恋之情,对身边的爱慕者无动于衷。可当他纤细无尘的手抚着她绝美冷傲的脸颊,她的心能否泛起一丝涟漪?他,注定是自己人生中的过客,还是自己,永无可避之处的情劫……如此倾世红颜,他能否牢牢的把握住?
  • 青春是怎样炼成的

    青春是怎样炼成的

    本书作者是中学校长,从青少年成才自立的角度,讲述青少年必须培养的六个方面的本领,即人生规划力的修炼、积极行动力的修炼、坚韧意志力的修炼、心态调控力的修炼、身心健康力的修炼。
  • 亚连的综漫之旅

    亚连的综漫之旅

    当亚连终于逃脱神的掌控后,在旅途中却发现自己走向了成神的道路。无比厌恶神的他,又将何去何从……
  • 亿万新娘:大亨的超模前妻

    亿万新娘:大亨的超模前妻

    “签了它,你就是薛太太,从今以后在这世上,除了我,没人敢再欺负你。”因为薛延的这句话,即使两人才见第二次面,楚安婷还是没有犹豫的签了字,成了他口中的薛太太。可别以为他们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甜蜜的日子,其实他们结婚,不过是一场互惠的合作。在外她是风光无限的薛太太,是光芒四射的超级名模,在内,她只是他用来挡烂桃花兼暖床的女人罢了。楚安婷比谁都清楚,薛廷不爱她,这样也好,反正她也从未期待过爱情。可怪的是,婚后不久,这男人的心变得比女人还快。说好的互不干扰呢,楚安婷严格遵守游戏规则,薛延却屡次违规。
  • 诛心锁

    诛心锁

    梧桐不落依菩提,瑰玉升烟化玄光。三日同辉映天地,不见彩凤不求凰。
  • 我的锦衣卫大人

    我的锦衣卫大人

    古代女版霸道总裁爱上我。女追男!女主又傲慢,又痴迷男主,又喜欢作天作地,男主闷骚又傲娇:刘泠:沈大人,我觉得你一点都不爱我。沈宴:我每天陪着你无病呻吟,还不够爱你?
  • 广志绎

    广志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抗战:醒狮少年强

    抗战:醒狮少年强

    抗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日本鬼子的刺刀和铁蹄,并没有让中国人屈服,而是唤醒了东方昏睡百年的雄狮,无数先烈奋起反抗侵略。最终日本无条件投降,无数鬼子命丧中国,中国损失了3500万人。“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师子强在战斗中成长的历程,为我们再现了当年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浴血往事。“勿忘国耻,居安思危”。谨以此故事缅怀抗战中为国牺牲和奉献过的广大爱国将士和中华儿女!
  • 一品风水师

    一品风水师

    魔王附体的王源,从小到大,拥有王家祖传的茅山术,在偶遇一个女鬼之后,王源就一连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的背后,都有一个让人悲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