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0000000020

第20章 忏悔与除障

问:为什么学佛后反而有很多障碍?

答:学佛有障碍是正常的。有些人学佛后一切顺利,事事如意。也有些人学佛后障碍丛生,麻烦不断。本来还平安无事,学佛后反而不顺起来,为什么菩萨对他们一点都不关照呢?其实,这就是各有因缘。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命历程。有的人业障很多,但一时没有显现。现在学佛了,要完善人格,解脱生死,业障就开始显现。就像我们欠下一些债务,本来不到归还期限,但有一天你要离开这个地方,债主立刻会前来追讨。同样,当我们发心向善时,往昔很多冤家债主就会找上门来。所以,忏悔非常重要,它能为我们消除业障,排除学佛道路上的违缘。

在《金刚经》中,对于这种情况也有所说明:“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如果学佛后反而出现障缘,是重业转为轻报所致。

问:什么是魔障显现?怎样对治?

答:魔的范围非常广泛。从佛教观点来看,主要有烦恼魔、生死魔、天魔、五蕴魔。而从广义上说,凡是障碍解脱修行的一切违缘都属于魔障。如身体疾病、家人阻挠、工作干扰等等。至于对治手段,我们要知道,魔亦由心所生。在修行中,不论遇到顺缘或违缘,只要我们具备智慧观照,转换思考角度,也能将违缘化为激励自己的增上缘。那样,魔也就奈何我们不得了。

问:如何才能破除我执,尤其对性格基本定型的成年人?

答: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每个人,都因无始以来的习气不断现起贪、嗔、痴种种烦恼,或者说,都具备这样的倾向。但人格并非固定不变,也是可以调整的。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树立正见。在生命延续过程中,是向善还是为恶,主要取决于我们的人生观念。因此,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改善生命、调整习气的必要条件。

如何破除我执?首先要知道,“我”是什么?“我”是常、一、不变、独存之义,以缘起智慧观察有情的生命体,看看其中有没有常、一、不变、独存的东西?如果找不到,自然就能认识无我之道。

问:定业可以改变吗?为什么又说“定业不可转,果报还自受”呢?

答:“定业不可转”,是说这一业力强大坚固,若不进行对治,就必须承受果报。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若以至诚恳切的心进行忏悔,并使用力量极猛的忏悔法门,还是可能出现转机的。

比如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羯磨转法轮僧的“五无间罪”,是所有罪行中最为严重的。因为这些罪业实在太重,依声闻的作法不能忏悔。而在《普贤行愿品》、《药师经》等大乘经典中,或通过佛力加持,或通过观罪业实相,觅罪相了不可得,如幻如化,还是可以忏悔的。

问:怎样去除贪心和嗔心?

答:在佛法中,对于贪心和嗔心都有具体对治方法。其中,关键是破除我执。为什么会起贪心?无非是我执在作怪:因为我喜欢,所以就想占有。为什么会起嗔心?同样是我执在作用:因为我不喜欢,所以就排斥。但对于一个“无我”的人来说,贪心和嗔心就失去了生长的土壤。所以,这是根本的对治方法。

但破除我执并非轻而易举。因此,还需要具体、切实可行的对治方法,如多贪众生修不净观等。也就是说,贪心炽盛者应以“不净观”对治自身烦恼。对于热恋中的双方,相互贪恋,这个影像总是挥之不去。怎么办?不妨以对方来修“不净观”。观想这个人死了之后,身体开始腐烂,在腐烂过程中,恶嗅扑鼻,九孔长流不净,又是怎样的污秽不堪,哪有什么可爱之处?哪有什么值得贪恋?所以,要是爱上谁就对谁修观。

而嗔心则以慈悲观来对治。如果我们多一些慈悲心和包容心,嗔心自然无从生起。人为什么有嗔心?无非是因为心胸狭隘,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容人的气度。作为一个学佛者,要在无我的前提下生起慈悲心,观想一切众生无始劫来曾和我互为父母、互为眷属。如果认识到自他本是一体,嗔心自然逐渐消解。

问:在修行中遇到退步,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

答:修行的退步有两种情况:一是正常的退步,一是非正常的退步。修行过程,是降服凡夫心的过程。而凡夫心是无始以来形成的,虽然我们每天按特定的法门不断修习,但在此过程中,面对不同境界,凡夫心仍会发作,修着修着就失去感觉了。只要按正确的方法去做,这种退步是正常的,且往往是进步的前奏,所以不必着急。

另外,还有不正常的退步。根本未按一定方法去修,在修行过程中也未能持之以恒,而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刚修出一点进步就放弃了。这种退步可能一退千里,或许要从头开始,而且会成为日后修行的障碍。这种退步,才是需要紧张的。

问:听经时很清净,但回到工作中烦恼还是很多,如何才能摆脱凡夫心,保持内心清净呢?

答:对治凡夫心,应针对其落脚点下手,也就是我们贪著的一切,包括家庭、事业等。只有减少这些贪著,内心才可能清净。

《金刚经》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了达事物无常、无我的本质,我们才能淡然面对,不随其所转。

有了正确观修方法后,应持之以恒地修习,否则就容易退转。

不仅修行如此,掌握世间任何技艺也是同样。如弹琴、习武、练书法,都要每天不断练习,才会熟能生巧,任运自如。任何心行都是长期培养起来的,应每日数次不间断地观修、巩固,并在未修中间保持正念。如果我们每天以十分钟念佛,其余时间都在念贪、嗔、痴。那么,十分钟的正念又如何抵挡二十多小时培养的贪嗔痴?凡夫心是无始以来培养的,要抵抗它,必须加倍努力,一刻不能松懈,否则它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问:在修学过程中,感觉总有许多障碍。怎么才能克服这些障碍?

答:佛法告诉我们,修行如一人与万人敌,当然会有障碍。因为修行是改变原有习惯,对我们这颗混乱的心进行重新管理,全面整治。但无始以来,生命已形成巨大惯性,很难真正脱离原有运行轨道。这就必须发起出离心,也就是对五欲六尘的出离,对生命原有轨道的出离。我们初学打坐时,往往妄想纷飞。事实上,这正与平日的执著有关。最在乎的,必定是打坐时出现最频繁的念头。而那些我们从不在乎的,自然不会形成干扰。

所以,修行首先要有强烈的出离意愿,唯有这样,才能排除外缘干扰。就像我们在一个地方呆烦了,一刻也不想忍耐,只求速速离开。这时,此地的一切不再使我们产生留恋。若离开的愿望并不强烈,就难免有些牵挂,有这样那样让人恋恋不舍的执著。如是,让你立刻放下那些干扰打坐的念头,也就很困难了。

此外,应以佛法智慧审视人生,透彻世间,培养超然的心态。再打坐时,就不会浮想联翩了。心是可以调整的,我们想起幸福往事,会怡然自得;引发痛苦记忆,会悲从中来。但每个人对幸福和痛苦的感受程度又是不同的,面对同一件事,不同人会作出不同反应。这就取决于我们观念和心态的差别。

心又像有很多频道的电视台,若不是对其中某个频道有强烈兴趣,往往会东想西想,思绪纷飞,就像我们平时坐在电视前拿着遥控器不停调台那样。如果我们能经常念死无常,念三恶道苦,念人身难得,就能逐渐强化出离心。久而久之,心中唯有解脱的意愿,别无他念。如此,便能锁定这一频道,就像球迷遇到世界杯直播时,其他任何节目都不会使他转移目标。如果我们能够排除一切干扰,修行障碍自然随之减少。

问:习气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当习气刚刚形成时,怎样觉察、对治呢?

答:佛教所说的戒定慧,就是帮助我们改正习气的具体方法。

社会上,帮助吸毒者改正,是让他们住进戒毒所;帮助犯罪者自新,则是请他们住进监狱中。其实,这些都是“戒”的方式。很多习气的产生,往往和环境有关。到戒毒所或监狱,就是让他们在一个特定的、不易引发习气的环境中改造,使原有的错误需求逐渐萎缩。至于佛教所说的戒,则是对个体行为的自律。通过对不良环境的远离,达到自律、自治的效果。

持戒之后,须进一步修定。我们的心,之所以会被很多外在事物干扰,会因诱惑而引发某些不良习气,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定力,且本身就缺乏独立性。修定,可以训练心安住的能力。一旦具备相应力量,妄念就无法对心形成干扰了,所谓“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而最重要的,则是开显智慧。生命本具解脱烦恼的能力,欲令习气斩草除根,关键是开发生命内在的无限能量。一旦这种能力得以开发,我们的心就会像虚空那样广阔无垠。如是,烦恼习气就失去立足之地了。

同类推荐
  •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高僧辈出,译师荟萃,著书立说,创宗立派,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佛教发展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著名高僧窥基法师为佛教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他是初唐名将尉迟敬德之侄子,是唐代佛教高僧玄奘大师的高足弟子。窥基聪慧颖脱,过目不忘。躬事玄奘,独得嫡传。学富五车,辩才无碍。切问近思,新意迭出。勤奋著述,有“百部疏主”之誉,尤其是继承玄奘事业,为开创唯识宗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佛教唯识宗的创始者,被尊为唯识宗二祖。本书就窥基的功业作一专门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 道教基本常识

    道教基本常识

    本书包括教义规诫、宗派传承、道门宗师、道教经典、神仙体系、名山宫观、科仪方术和生活常识等方面内容。
  •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宽容》讲述的就是“宽容”,以佛学与国学中涉及的饶恕、包容、谦让、忍耐为基础,告诉读者一个获得淡定、幸福人生最简单的诀窍: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知交遍天下,朋友之间不必事事计较;因为宽容,我们才能步步登高,胸怀的宽广决定了人生舞台的大小;因为宽容,我们才能家和万事兴,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可被私欲沾染;因为宽容,我们才能优雅行事,息事宁人总好过无事生非;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放下执念,收获的是一整片蓝天!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 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热门推荐
  • 必知的外国数学家

    必知的外国数学家

    为了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同学们能够早日迈入数学的殿堂,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本套丛书根据具体内涵进行相应归类排列,有数学趣闻、数学密码、数学之谜、数学智力,以及数学游戏、数学闯关等内容,并配有相应的答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实用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中小学生培养数学爱好的配套系列读物。
  • 苍生为祭:捡来的祭品

    苍生为祭:捡来的祭品

    莫府之嫡女,一天一地,一生一死,一个万人之上母仪天下,一个扒皮抽骨以血祭天。传说祭品血色透明,无声无息,生而沉睡,醒来成祭,体香可乱兽,血液可起死回生。莫了了就是这个祭品,生来就注定要死的活死人,她不伤心,她并不知何为生何为死,承受剥离之痛后,一切又回回到混沌的最初。然而有一天她在沉睡中被唤醒,第一眼见到的那个男孩让她的命运脱离了原来的轨迹。那个小乞丐说:一个天下如果需要用一个女娃的血来换安定昌盛,那这个天下覆灭又如何?我们只是想活着。一起活着。
  • 星海魔缘

    星海魔缘

    “十三爷……十三爷……”“嗯,我是十三。”域外文明的十三杀者到中华文明世界转世重修,却在阴差阳错之下被本土少年获得传承,于是一个流浪的少年在文明的冲突中扮演了一次间客……
  • 叶嫩花初

    叶嫩花初

    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你的美丽,以假意或真心唯独一人爱你虔诚的灵魂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威廉-巴特勒-叶芝《当你老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重生之懒神医

    重生之懒神医

    屌丝遭雷劈,重生遇神医,休看我性懒,一样学绝艺!艺成出师时,美人伴我身,管你富或贵,无宝不动针!倭人来寻仇,鬼医也捣乱,看我谈笑间,让你全完蛋!世家公子哥,隐世天才男,不管你多牛,全都不够看!
  • 穿越之上古传奇

    穿越之上古传奇

    一个国家赴黎巴嫩的维和特种兵!一次意外的任务返回途中!遭遇路边炸弹的袭击!为了解救自己心爱的女人!不幸被RPG击中!谁知这一轰竟然将自己轰到了上古的部落时代!且看主角如何带领这些上古的部落走向辉煌!建立华夏王朝.带领他们离开古老的社会。打败雄踞一方的霸主!走向文明新纪元~~
  • 九尾狐神医

    九尾狐神医

    海国鲛人,巫国巫人,黎酉狐族,三族鼎立。为了保卫各自的家园,昔日的朋友不得不兵戎相见,一个如流星划过在片土地的少女安晴天,在尔虞我诈的世界被迫从懵懂无知成长为绝世神医,当朋友各自为家园奋战时,对于这片土地安晴天是个异类也是未知的变数,从一个旁观者卷入了这场斗争,被人利用害死了朋友,自己爱的人却不曾把自己放在心上,爱自己的人却是假装。埋藏懦弱,为了死去的朋友,一双救人的手变成杀人的手,创建了一群新的族群,他们可以一敌十,勇猛骁战,不病不伤。当时局稳定后却如风般消逝,只留下一个个传奇,他们被称为安世人。
  • 乌云也能拥抱太阳

    乌云也能拥抱太阳

    人们总是以为乌云来了就是要下雨了,乌云总是那么的可怜、卑微,人们却从未注意到:其实每一朵乌云都有镶金边,每一朵乌云都拥抱过太阳;每一朵乌云都点缀上了月光,每一朵乌云都拥抱过月亮。当呆萌吃货遇到冷面歌星,怎样擦出爱的火花?在吃货的成名之路上经历了什么?一起来见证他们青春的爱情吧!
  • The Subjection of Women

    The Subjection of Wom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