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39900000016

第16章 心灵环保(2)

佛教将贪、嗔、痴、慢、疑称为根本烦恼,此外,还有随烦恼二十种。没有学佛的人,往往会把贪、嗔、痴当作自己生命的主人,心甘情愿地受它的驱使。贪心现起的时候,无论所贪的是人还是物,一颗心就粘在上面怎么也放不下,就迷失在其中怎么也不得安宁,于是不择手段地追求再追求,似乎人生唯一的目标就是在占有的过程中。嗔心现起的时候,也是同样地执著,同样地锲而不舍。我们为了满足这些贪、嗔、痴烦恼,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不惜将自己的主权拱手相让。

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心有基本的认识,了解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状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弃恶扬善。我们要能够认清其中扰乱我们内心的力量,从而对它们生起警惕,防范它们的进攻,就像防范我们的冤家仇敌。当然,仅仅是防范还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对治它们,铲除它们的根源,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心从烦恼束缚中解脱出来,保有清净祥和的状态。

二、心的特征

我们的心究竟具备哪些特征?面对纷扰的世间,我们常常会发出“人心难测”的感慨。其实,不要说我们没有能力去揣度他人的心,即使是面对自己的心,我们又有几分真实的了解?又有几分确切的把握?我们常常在突如其来的情绪面前束手无策,心乱如麻,这正是因为我们对心的特征缺乏认识。

1.缘起性

佛法认为心是缘起的,也就是说每一种心理活动的产生都是由于因缘的聚合。

我们的眼识需要有光线、距离、感官等九个条件才能产生作用,耳识需要八个条件才能产生作用,鼻识、舌识、身识分别需要七个条件,意识需要五个条件,第七识、第八识则需要四个条件。同样的道理,任何心理活动的产生,无论是嗔恨心还是慈悲心,无论是道德还是罪恶的心理,也都是众多条件的和合。

为什么会起贪心?一方面是因为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一方面是因为内心贪的种子使然。因为这贪的习惯驱使,我们看到喜欢的东西时立刻就贪了。为什么会有嗔恨心?因为我们的内心埋藏有嗔恨的种子,所以,只要遇到不喜欢的对象或不顺心的环境时,嗔恨心立刻被唤醒了,立刻开始出动了。而道德心理的产生,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正如孟子所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因为我们具有道德的心理意识,才能将慈悲和关爱施诸他人。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每一种心理活动的产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其中既有内因的决定作用,也有外缘的辅助作用。佛菩萨为什么能够随缘不变?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贪、嗔、痴之心,因此,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如如不动。

2.非断非常性

那么,缘起又显示了什么样的特点呢?那就是无自性,这是佛教不同于唯物论和其他宗教的重要区别。既然心是缘起的,就不是固定的;既然心不是固定的,所以就有改造的可能,这也是我们能够通过修行而抵达解脱之道的理论依据。

其他宗教基本持常见论,认为心是永恒不变的。如果灵魂是固定不变的,那修行就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善的不用改变,而恶的无法改变;到了天堂的一劳永逸,到了地狱的则永世不得解脱。

唯物主义者则持断见论,认为心只是物质的产物,会随着肉体的消失而消失。有句话说“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生命一旦只是屈指可数的几十年,只是没有未来的片段,及时行乐的人生观就会成为人类的首选,从而对生态环保和心灵环保构成极大的威胁。既然我们能够享有的生命是如此短暂,不如就尽情挥霍,不如就为所欲为。那种“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的自掘坟墓的做法,无疑会使世界末日提前到来。

3.心内潜藏着无量的种子

佛法告诉我们,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储藏着无穷无尽的种子,其中有善的种子,也有不善的种子;有无漏的种子,也有有漏的种子。每个人的种子不同,因此也就有着不同的特点:有的人特别淡泊,有的人特别贪婪;有的人特别慈悲,有的人特别残忍;有的人特别谦和,有的人特别傲慢。

心灵环保就是从改变这些种子开始。在我们的内心,善和恶就像是交战的双方,而我们自己就是提供给养的那个人。我们每天所起的贪心、嗔恨心、愚痴心、我慢心和嫉妒心,都在滋养着我们的烦恼心理,都在给那些有漏的种子浇水,使它们不断增长,使它们的力量不断壮大;当它们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势时,我们的人格就会随之而堕落。反之,如果我们能够从善如流,积极培养自己的道德心理,人格就能得到纯净和升华。

学佛就是转染成净、转识成智的过程,这也是佛法不同于哲学的区别所在。虽然哲学也讲到本体,但只是停留在分析认识上。而佛法所阐述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佛陀在菩提树下亲证的,我们只要如法修行,开发出自身的无漏智慧,同样有能力证佛所证。因为佛法的真理是实证的,因而就具有可操作性,如果我们仅仅通过意识去认识,还远远不够。所以在禅宗的修行里,要我们在“不思善、不思恶,一念不生”时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为什么要一念不生?因为一念产生之时,就已落入意识的范畴。而我们所要认识的智慧和真理,是超越意识的境界,是要通过无漏的智慧去证得。

开发智慧的过程也是缘起的,在唯识宗里叫作转依,也就是转变阿赖耶识里的种子,不断扬弃其中不善的、杂染的成分,吸收并开发善的力量,使无漏种子的清净识得以显现,使我们的生命素质得到改善。

4.心有多种频道

我们的心灵有种种心所,每一种心所都包含着相对的两个方面。智慧和愚痴相对,精进和懈怠相对,贪婪和淡泊相对,嗔恨和慈悲相对。在生活中,我们时常都面对着这样的矛盾:佛法要求我们放弃对五欲的贪著,可从感情上来说,我们又的确想去追求;佛法要求我们对众生慈悲,可遇到违背我们意愿的人和事,又实在难以克服自己的嗔恨;佛法要求我们精进,可习气又使我们常常处于懈怠的状态中。

我们的种种心所,又像是一个个频道,使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某种状态。当我们进入贪的状态时,眼前就只看见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其他的一切我们都视而不见了;当我们进入嗔恨的状态时,心中就只剩下按捺不住的怒火,其他的一切我们都无暇顾及了;当我们进入无惭无愧的状态时,脑海里就只有自己的利益,为达到目的即使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在所不惜。

通常,我们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总是不能很好地了解,更无法驾驭。当烦恼袭来时,我们的整个身心立即就陷入其中。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烦恼就是我们的心病,在很多时候,它远比身病的危害更大,更难以痊愈。有的人学佛几十年了,生活习惯还是依然故我,不能将所学的佛法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听到那些为烦恼所困的人说:“道理我都懂,可就是做不到。”正因为如此,古德才会发出“知易行难”的感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的烦恼习气是无始以来养成的,它的力量非常强大,只要遇到合适的缘,就会迅速占领我们的内心。而善的力量、理智的力量却远远不够,使我们难以抵挡贪、嗔、痴的全面进攻。

5.心灵各种力量的形成

学佛修行就是要使我们认识到:哪些心理会使我们受到伤害,需要逐步克服;哪些心理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需要努力培养。但我们要知道,良好习惯同样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注意对心的保养,使心灵中善的力量得到呵护和增长。持戒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它能有效制止生命中恶的种子,同时,培养生命中善的种子。它所带来的也不只是暂时的人天果报,更会将未来生命导向生生增上的良性循环中。

每一种心理力量都来自我们自己的培养,所以说,人性并不是固定的。儒家对人性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既有孟子的性善说,也有荀子的性恶说,事实上,人性并不存在先天的善恶之分。如果说人性是善的,那么罪恶现象从何而来?如果说人性是恶的,那么道德又从何建立?因而佛法认为人性是无记的。在我们的心里,既有善的力量,也有不善的力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开发、去培育。

6.从人心到人性

人性从哪里来?就是由心理的频繁活动积累而成。当恶的力量在我们心灵中占有绝对优势时,为非作歹几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但我们要知道,恶人并不是没有善的种子,只不过善的力量非常微弱,除非在特殊状态下才会起作用。还有一类人,善的种子几乎完全丧失,在佛教里称为“一阐提人”,即使是对这样的人,佛陀依然认为他们有转变的可能。

我们要把自己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就要朝什么方向努力。现代人比较注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整体的概念,任何一个器官的病变都可能摧毁我们的色身。其实,我们的心灵也需要同样的关怀和保养。每天不断地起贪心,就会成为贪性人;每天不断地起嗔心,就会成为嗔性人;每天不断地起我慢,就会成为我慢人。可见,任何一种烦恼都会像病魔般侵蚀我们心灵的免疫系统,使它发生扭曲,使它变得畸形。所以,我们要保持淡泊的心态,只有超然于五欲尘劳之外,烦恼才没有可乘之机,没有立足之地,我们的心灵才能因此获得免疫力。

三、心的环保

我们了解到心的特征后,就要开始正式探讨“心灵环保”的有关问题。

什么是心灵的健康之道?佛法修行是建立在修心的基础上,是对心灵的提升和净化。当我们说到迷与悟的时候,无非是在一念之间;当我们说到转染成净的时候,也无非是在我们的起心动念之间;而沉沦与解脱,同样是属于心灵的两种不同状态。当我们内心还有执著时,它所贪恋的一切都会束缚我们的身心,使我们成为以身殉物的牺牲品。

1.自增上

心灵环保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我们自身要有这样的需求,从内心生起迫切的环保意识。自然环境的破坏是有形的,它所构成的危害也是直接的,因而比较容易被我们感觉到。森林的大规模砍伐会提醒我们去植树造林,河流的全面污染会提醒我们去净化水源,草原的大面积沙化会提醒我们去采取保护措施,臭氧层出现的空洞会提醒我们去抵制氟利昂。

可当我们将目光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时,那里又是怎样的一番情形呢?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是不是已经被那些色、声、香、味、触、法遮蔽得没有一丝空间?是不是已经被那些贪、嗔、痴扰乱得不得安宁?是不是已经在名利声色的主宰下丧失了自由?如果我们能够进行这样深入的反省,多半会发现,我们的内心正面临和生态环境同样的危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所以保护环境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否则,就会给子孙后代留下贫瘠而丑陋的家园。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色身虽然会结束,但由它所造下的业力却会生生不息地伴随着我们。如果我们不能从现在起就对它善加保护,终会将未来生命推向黑暗的深渊。所以说,心灵环保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1)出离心:我们希望自己的心从贪、嗔、痴状态里摆脱出来,就是佛教中所说的出离心,它能使我们由此获得解脱。佛教讲到的解脱,是相对执著而言。执著有我执和法执两种,它能使我们的心灵受到束缚,使我们的眼界变得狭隘。

佛经说,我们的心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整个宇宙在我们的心里也不过是几片云彩而已。试想,我们的心原本应该有多大?可我们的心现在究竟有多大呢?我们每天考虑到的可能就是自己一个人,就是自己的一个家庭,就是自己的一个公司。我们的荣辱得失,我们的生活、事业、感情,就是我们的一切。

我们将自己禁锢在我执的范畴内,从对自我的关心,到对亲人和朋友的关心,乃至对民族和种族的关心,其实都是我执的不同表现形式。无论是个人主义、还是种族主义,它们的性质从本质而言都是同样的,都不利于社会安定和世界和平。强烈的个人主义,会造成人与人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强烈的种族主义,会造成种族之间的永无止境的冲突。如果我们能够放下对自我的执著,以平等心来看待一切,从所有众生的利益着眼,就可以超越个人的一己私利,超越民族和种族的界限,使心量变得更为广大。

如果说我执是烦恼障产生的根本,那么法执就是所知障产生的根本。因为法执,当我们看到宇宙人生的一切现象时,很容易产生实在感,产生自性见,进而去分辨好坏、美丑和善恶。而所有这些分别,又是建立在我们有限的感官经验上,不可避免地充满种种错误。因此,法执就像有色眼镜般障碍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使得我们不能看清世界的真相。

发起出离心,就是帮助我们从我、法二执中解脱出来,拥有清净而超然的心态。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具备正确的认识能力,从而拥有真正的解脱和自由。佛法的解脱,包含着心解脱和慧解脱两个方面。心解脱是让我们的心从我执和烦恼的状态里解脱出来;而慧解脱是让我们的认识从法执和错误的知见中解脱出来。

同类推荐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本书是加措活佛首部作品,也是他首度公开分享生命沉淀的轨迹与感悟。本书完成之后,受到《西藏生死书》作者索甲仁波切和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的大力赞赏,并被谢娜等人列为必读书。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以人生、情感、信念、生活、爱、快乐、幸福、智慧、情绪为主题。教我们如何对待生命中的困惑与迷茫,增强面对世事无常的内在力量。
  • 圣经故事(1册)

    圣经故事(1册)

    本书收录的圣经故事有:“一部文学遗产”、“创世纪”、“先驱者“、“继续西行”、“暂居埃及”、“逃脱奴役”、“荒野漂泊”、“找到新的牧场”、“征服迦南”、“路得的故事”等。
  • 寻常禅

    寻常禅

    本书从现实社会人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困扰出发,试图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去阐释佛陀的智慧,以佛学的理念来提出适合现代人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对策,帮助世间迷惘的人从心灵的困境中走出。
  • 花花世界不染尘

    花花世界不染尘

    当一朵花映入眼里,你看到了什么?一位真正的禅者,拥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触角、更犀利的观察力,能轻易遁入内心的各个角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看得清清楚楚。本书作者正是这样的一位禅者,他以一篇篇抒情短文,和我们分享他在这精彩世界的所见与体会。书中文字或许如作者自己所说,代表一个清理、重建内在花园的过程,又或许它们只是单纯的一杯好茶,等待有心人来细细品味,感受“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快意游走于花花世界的自在与潇洒!
热门推荐
  • 西游捉妖记

    西游捉妖记

    妖怪可以骑,妖怪可以卖,妖怪可以用来装逼打小怪,妖怪多抓不会破坏生态!孙小空说:“美女妖怪,我的,我的,全是我的!”唐二藏说:“阿弥陀佛,妖怪,妖怪,全都该打,我打,我打,喔啊……”猪九戒说:“这个妖怪到底能吃不?”沙无净说:“我敢打赌,这山里一定有妖怪!”
  • 一世倾城:缕缕辰光

    一世倾城:缕缕辰光

    原来我只是个弃婴,是个没人爱的孩子,可笑这一切都是假的,什么失而复得的千金。
  • 重生之改变一生

    重生之改变一生

    因为债务问题,把展月逼的而精神恍惚,在开车外出的时候因为精神不济,导致了一场车祸的发生,或许是展月命不该绝,等她醒来时,已经回到了十年前,于是展月利用她对之前的记忆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得到了一生的幸福。
  • 青霄玉女

    青霄玉女

    柳条结成的鞋子在她脚上化得全无,一双莹白如玉的小脚又踏在松软泥土里,她呆呆地望着,芙蓉般的俏脸上尽是清愁。她只是还不知,霜雪之神,亦是地神,离了大地,便如失了仙魂。然而她这一世里,当时残霜,或许才是最美的一段时光。书友QQ群:613501746
  • 灵异侦破处

    灵异侦破处

    一个普通学生,得家传秘籍,从此习的治鬼奇术,走南闯北,屡破恐怖事件。从校园,到富商聘请,到组建“灵异侦破处”成为中国灵异第一人,中间历程精彩绝伦,故事情节紧密真实……
  • 都市剩女重生记录

    都市剩女重生记录

    一个大龄都市剩女,带着极强的意念重生了。一个自谓成熟的产品经理重生到小时候6岁的时候。一点点的拾起曾经的遗憾;一步步的带着家人奔小康;一寸寸的改造自己,一不留神,成了美女,一不小心,过上了更加水生火热的日子。
  • 女人性格书

    女人性格书

    好性格女人的三大优势: 一个拥有良好性格的女人在婚姻中,温婉、宽容、独立,注重在沟通中保鲜自己的爱情。她们知道幸福的婚姻是对彼此性格的接纳与完善。 一个拥有良好性格的女人在职场上,谈笑风生,从容自若,不被压力击垮,不为自身情绪所左右,她们总能不断激发自身潜能,展示出最好的自己。 一个拥有良好性格的女人在人际交往中,总能坦然地呈现最真实的自己,懂得自爱与爱人,她们身上散发的性格魅力使她们时刻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女人。
  • 雷炎天神

    雷炎天神

    一个少年从穿越到一个叫五行大陆的地方,每人出生只有1种属性,他却有两种,被人称为天才,天才必有奇遇,他也不例外,从捡来的玉佩里竟有生前处于大陆顶峰的人的灵魂,一场成神之路就次开始。
  • 阔少追妻:999次盛宠

    阔少追妻:999次盛宠

    阔少的日常生活―爱妻、宠妻、狠狠的宠她。咦不对?阔少的生活男的不是花天酒地,无所事事的吗?!画风切换―纪少,夫人看中了一条上百万的项链。“买。”纪少夫人不小心把一辆崭新的保时捷划破了一条口子。“赔。”月黑风高的晚上―
  • EXO与比格利亚恋爱学院

    EXO与比格利亚恋爱学院

    青春美少女(误)何允娜,因送错入学资料,录取通知书上居然是双胞胎老哥的名字!!哎,没办法,只好女扮男装奋斗完成梦想~后来,她遇上了帅气的男主,在比格利亚大学里度过了一段难以忘怀的青春时光……(ps:此为暖萌玛丽苏,后期微虐;主角勋鹿灿白兴,十二成员不齐全,介意者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