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37900000013

第13章 学佛与做人(3)

在我们的修行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大经大论虽然学了很多,大道理也似乎懂得很多,却忽略了最根本的五戒十善。我们很少以五戒十善来对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来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很多大乘经典,如《维摩诘所说经》、《妙法莲华经》等等,对阿罗汉及声闻乘的修行都持批判的态度。但我们要知道,佛陀是为了要那些声闻弟子进一步回小向大才批判他们。事实上,那些阿罗汉的人格和德行都非常了不起,凡夫若与之相比是远远不及的。所以,我们决不能因为佛经里批判他们,也跟着批判他们。

但汉传佛教接受了这样一种大乘思想后,却严重忽略了解脱道和人天乘的修行,这可以说是汉传佛教的一大弊病。我们拼命强调入世,却往往没有具备出世的心态。而没有出世的基础就急于入世,往往会被五欲尘劳淹没。所以,我们虽然也在修行,但心态比起那些没有学佛的人并没有好多少,并没有高明多少。

《菩提道次第论》是藏传佛教很重要的一部论典,这部论非常好。在藏传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同样出现过忽略修行次第的弊病。宗喀巴大师有感于此,以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炬论》为基础造下此论,为我们明确了修行应当遵循的整个次第,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具体的修行实践,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佛法修行的教学大纲。

《菩提道次第论》分广论和略论,都有汉译本,其中略论由大勇法师翻译,广论由法尊法师翻译。法尊法师曾在西藏留学多年,精通藏语。广论翻译完成之后,太虚大师非常赞赏,认为《菩提道次第论》正可弥补当今汉传佛教存在的不足。

汉传佛教不太重视解脱道和人天乘的修行,而《菩提道次第论》建构了一个从学佛到成佛的完整脉络。其中,道前基础为学佛之始的准备,如亲近善知识等等,然后在善知识的正确引导下,从下士道入手修行,进而至中士道、上士道,最后是止观部分,每个过程都讲述得非常完整。

学佛的人发心要高,但落实到具体的修行,必须从人天乘开始。或许有人会说,我不想修人天乘,我想直接做菩萨,这样可不可以呢?如果没有人天乘的基础,菩萨乘就好比是空中楼阁。所以,只有完善了人天乘的德行,才有进一步修行的可能。

人由果报生,虽然引业使我们得生为人,但各人的满业不同,而福报不够也会障碍我们的修行。或者得到了人生,但没有机会听闻佛法;或者虽有机会听闻佛法,可因为没有善根而不能生信;或者天生就是白痴,没有能力学习佛法;再或者,虽想学佛,但每天都要为生存奔波,没有时间可以修行。

所以,学佛要有暇满的人身。我们要成办世出世间的一切功德,首先必须获得具足修行机会的人生,必须有善知识的正确引导。

有些人也想学佛,但不幸遇到了恶知识,结果学了邪魔外道。现在很多邪教都打着佛教的旗号,如曾经盛行一时的法轮功,及日本的奥姆真理教等等,都是以似是而非的教义来欺骗信众。如果我们缺乏辨别真相的智慧,又没有善知识的指点,往往会走上邪路而不自知。有些人也想修行,但没有正确、系统的修持方法,心理障碍始终不能突破,虽然付出了许多努力,却收效甚微。所以,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必须时时依靠善知识的关照、指点,使自己能够具足正念,如法修行。

暇满人身是学佛的保障,但人天乘属于下士道,依然要在三界里轮回,而流转三界非常不保险。众生在三界沉浮漂流,像浮木漂在海洋。一重浪过来,把你高高地托到浪尖;下一重浪过来,又会将你深深地抛到谷底。我们沉溺在生死中,每一刻都在随着业风飘动,时而被淹没,时而又浮出水面,完全身不由己。

我们不知道生从何来,我们也不知道死往何去。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办法知道要投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也没有办法选择谁来当我们的父母。

如果我们可以选择,一定会选择环境特别好的国家,选择富有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行都很优秀的父母。如果我们可以选择,应该不会选择贫穷落后的国家,选择既没有文化,道德水准又差的父母,使自己连基本的教育都无法获得,使自己的人生从一开始就面临艰难困苦的挣扎。但是我们无法选择,我们只能随着自己往昔业力的推动投生世间。

当我们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同样没有办法决定自己要到哪里去。来世是升到天堂,还是继续做人,或者干脆到地狱去走一趟?我们没有能力为自己立下一个遗嘱来安排这一切。

众生身不由己地在三界里轮回,身不由己地漂流在生死苦海之中。不要说来生身不由己,大多数的人现在就身不由己。我们在这个世界,为了生存,为了事业,为了家庭,不愿意干的工作还得去干,不愿意接触的人还得去接触,除了忍耐,没有办法可想。你现在作不了主,未来一样作不了主。众生真的非常地可怜,因为我们连自己的主也作不了。

虽然人世间有苦有乐,但痛苦总是要更多一点。连曹操这样的一代枭雄,也感慨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的一生就像清晨的露水般短暂,而曾经经历的日子,痛苦远多于欢乐。

现代的人生活比较丰富,痛苦是否会因此减少呢?当痛苦到来的时候,我们出于本能用另外的方式来麻醉自己,所以现在的人对痛苦的感受不是很敏锐。但不去正视痛苦,并不能说明痛苦就不存在。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娱乐来躲避痛苦,无聊的时候可以看电视,可以去跳舞……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我们这个有漏的世间,无论是外在的环境,还是我们内在的身心,都是痛苦产生的根源。

现在,地球的环境已经越来越恶劣。人类对自然不遗余力的破坏,已经使我们开始吞咽自己亲手种下的这颗苦果:空气污染了,水源污染了,臭氧层出现空洞了……而由此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正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水土流失使洪水空前地泛滥;森林面积的减少使沙漠向城市逼近;众多野生动物的灭绝又使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人际关系也是我们痛苦的一大根源。心爱的人不能长相厮守,只有苦苦问天:“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爱别离苦;离别的人天各一方,“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是求不得苦;不喜欢的人,讨厌的人,却低头不见抬头见,所谓冤家路窄,又是怨憎会苦。

我们的身体更是时时伴随着痛苦,“吾之大患,为吾有身”: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疾病的痛苦,死亡的痛苦,色身的成、住、坏、空,无时不在给我们的身心带来折磨。我们不愿意衰老,可不得不老;我们不愿意死,可不得不死。

即便外在的条件都很好,但只要我们的内心还有烦恼,一样会活得无聊,活得痛苦。

我们修学佛法,必须认识到人生是苦。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无法生起出离心,因为出离心是基于对苦的认识而产生的:三界如火宅,只要在三界轮转,就无法摆脱痛苦的煎熬。

所以,我们既要利用人生为进一步的修行打下基础,又不能过分贪著和留恋人世。贪著和留恋本身,就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痛苦。世界是无常变化的,如果我们执著于人间,那么,任何一点变化都会对我们造成影响。

认识到人生是苦之后,我们要进一步发出离心:这世界不可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是可靠的。净土法门教我们发愿:一方面要愿离娑婆,一方面要愿生极乐。如果说,我既喜欢极乐世界,又舍不得离开娑婆世界,那能不能往生呢?阿弥陀佛来接你了,你说,不行啊,我舍不得离开,我过几天再来,我再享受一阵子再来。你对人世的贪著就障碍了你往生。

所以,出离心是解脱的基础。而现在大部分学佛的人都缺乏出离心。修行要从出世到入世,没有出世的基础就没有资格谈入世。如果我们没有出世的超然,一旦入世,往往会迷失方向。

在修学佛法中,次第非常重要。要从人天乘到声闻乘,再到菩萨乘,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个阶段的基础打扎实。同样,由下士道到中士道,再到上士道。下士道是我们凡夫;中士道是解脱的圣人;上士道是圆满的圣人。而最圆满的圣人就是佛,如果说佛也是人,那和我们凡人有什么区别呢?

佛是人格、智慧完全圆满的人。凡夫在认识上有很多困惑,有很多障碍,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不知道自己的生前死后,不能正确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而佛陀具有清净无碍的智慧,在认识上不再有任何困惑。凡夫有着种种的烦恼,有贪心、嫉妒心、我慢心,而佛陀彻底断除了一切无明和烦恼,了无挂碍。

学佛就是要把我们生命中不健康的因素彻底去除。太虚大师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偈子,是关于成佛与做人的关系:“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佛陀代表着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但太虚大师进一步告诉我们,成佛并没有离开做人,人格彻底完善之后,修行也就成就了。

整个佛法的修行都是为做人服务的,我们可以根据佛陀的教法来树立人生不同时期的目标。目标越高,对自己的要求越高,将来的成就也就越高,这就是佛教中特别强调的发心。

如果我们学佛只是去佛堂拜一拜,供上两个水果,就开始和菩萨谈生意:保佑自己家庭和睦,保佑自己生意兴隆,保佑孩子考上大学。如果我们是带着这样的凡夫心态来学佛,那我们的行为还是充满了贪心,永远都只能是可怜的众生。

有了出离心之后,我们要进一步发菩提心。真正的学佛,是要学习佛菩萨的行为,以佛菩萨的德行来要求自己。所以,我们立志要高,志当存高远。但落实到具体修行处,还要从最基础的做人开始,从当下做起,为成佛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类推荐
  •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书中精选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意义深刻的禅理故事,通过心性、德行、处事等八个方面,以灵动的感悟,把禅的智慧切人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和风釆。这些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在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时,如压力、情感、财富、生死等,运用禅理智慧,犹如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让读者的心灵在云水随缘、了无牵挂中营建睿智的精神家园。”
  • 中国信仰

    中国信仰

    什么是国学和现代文明民族文化传统?国学就是国家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就中国历史而言,国学可分为古代国学,和现代国学。古代国学是古代时期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现代国学是现代时期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
  • 圆满

    圆满

    人生难以圆满,然而,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就是另一种圆满。本书从十个方面,从人生观出发,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做事、学会放下,珍惜光阴,接受缺憾获得圆满。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心的本质,即是宇宙的本质。禅的本质,是觉醒的心。禅修,就是帮助我们开发觉醒的心。唯有找到内心深层的宁静,你才有能力面对自己,享受安静。放慢脚步,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自性花开的声音。本书收集了十余篇法师对观心、修心的禅修开示,从禅修的方式观照内心。修心是修行的核心,调适内心的贪嗔痴,方能从生活中各种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言语讲述人生快乐的源泉来自于净化的心灵。
热门推荐
  • 兜兜转转好几年

    兜兜转转好几年

    已经多久没有见过他了,何宇箐在心里算着,十年了吧,十年久得可以让呱呱坠地的婴儿长成到人肩头的孩子。有时,她拼命地回想那个人的样子,可怎么也想不起来,只记得很高,第一次在电梯里碰到他时头仰着才能看到他的侧脸,那么干净的感觉她这辈子再也不会忘了。她有时也安慰自己,可能她早就把他给忘了,可能当时美好的记忆给她一种错觉,让她感觉她还爱着他。
  • 天鹅回眸:彼界少爷吻媚殇

    天鹅回眸:彼界少爷吻媚殇

    穿越而来的帅比少爷,玩世不恭的诡媚小姐。谁先遇到的谁,谁先恋念的谁。生死镯的秘密,相思相守的爱恋,魑魅魍的恐惧,黑修罗的微笑,寻找父亲复仇,暖暖心意的他,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灵魂契约:我的恶魔殿下

    灵魂契约:我的恶魔殿下

    繁华都市中有间圆梦店铺,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做不到的。只需要一纸协议,不需要任何钱财,你就能得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在圆梦的同时,没人知道。签下协议的人已经把灵魂出卖!
  • 火公子(武林七公子系列之火离篇)

    火公子(武林七公子系列之火离篇)

    [花雨授权]人长得太美果然是一种错误,好好睡在床上,竟醒在不知名的地方。连他这个睚眦必报、脾气暴躁的火公子都敢动,这个女人还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不过她的眼神太茫然,背影太孤单,竟让他生平第一次生出迷惘——
  • 神将之王

    神将之王

    用元神凝聚精气,用精气感应外部的魂魄,将自身精气与外部魂魄融合,炼制成能施展神通的能量体,称之为神将。炼制成了神将之后,可以将神将寄存体内,当需要时驱出体外完成使命。
  • 聂隐娘传奇

    聂隐娘传奇

    《聂隐娘传奇》唐代藩镇割据,奇幻魔法传奇。《唐宫花月》将军,女官,宗亲,臣子的颠沛流离,奇幻经历。《宫女奇谈》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佳人难再得。三个故事的合集。
  • 蓝夜迷情:我的海盗大人

    蓝夜迷情:我的海盗大人

    她不要活了啦!心不甘情不愿踏上被婶婶驱赶出境的远征路,却遇上海上打劫的!不光是全船人被活捉,就连她这个不起眼的豆干都被他强行运到岛上。什么……没有赎金就要终生留在村寨里为奴?这是什么世道?为求生存真的要委屈自己她不禁要问,老天爷你怎么能睡着了?你倒是睁开眼看看她倒在受的什么丫么子非人待遇不行,她要反抗……。。。。。。。。。。。。。。。。。。按惯例,他抓她只是为了赎金,有了赎金就放人他真的不想惹麻烦,偏偏有人就是喜欢给他找麻烦,跟他没完没了的斗……他这已经是最大宽限,奈何老天爷都不让她好过,他总不可能跟天作对吧
  • 曼陀罗之异瞳少女

    曼陀罗之异瞳少女

    【不是绝不抄袭,而是有点儿雷同昂。毕竟我也看过很多复仇剧qwq】云起书院首发,写得不好见谅快看活生生的简历生为曼陀罗,一生中要经历三种坎坷。情劫、天灾、人祸。而顺利渡劫后,曼陀罗会随着基因一直传承下去。“你爱我吗?”他把她拥入怀中,问道。“爱……”她任由他抱着,毕竟,她即将通往里一个世界,即将在这里画上人生的句号。“那为什么要给我一次次希望?又狠心将希望撕得粉碎!”他闭上了眼睛,话中带有哭腔。“为了不被伤害。”她嫣然一笑,也闭上了眼睛。第一季完结,第二季连载。
  • 再见!来不及挥手

    再见!来不及挥手

    再次遇见那个你心心念念的人你会选择挥手还是拥抱?带你走进痴情人的唯美爱情!
  • 校雠通义

    校雠通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