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26700000002

第2章 概述

马少青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人民独具民族特色、体现民族气派的随身佩刀,是保安族历史上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手工技艺,也是保安族人民历经数百年岁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锻造出来的民族文化瑰宝。它镕铸着保安族人民的智慧和才华,见证着保安族形成发展的历史,反映着保安族的历史传统、民族精神和文化风格,蕴含着保安族人民特有的精神追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想象力和创造力,堪称保安族的文化象征、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作。

一、保安腰刀是保安民族优秀的传统技艺

保安腰刀是一种由特殊手工艺制造的匕首、短剑。其工艺考究,选用优质钢材,以传统的锻打与淬火法打造磨制而成。

保安腰刀一般由刀坯(刀身)、刀柄(刀把)、刀鞘三部分组成。刀坯由反复锻打的精铁经数次淬火而成;刀柄一般由护口、平罗(直线罗纹)、弯罗(曲线罗纹)、盖子等组成,多用上等的红、黄铜片、牛角多层叠合铆成;刀鞘多为铁鞘铜箍,还有铜鞘银箍,里边嵌有木头,刀锋入木,紧密无缝;鞘侧配有镊子,防止刀子从刀鞘滑出。镊子有铜制和银制的。铜制镊子,用于拔鼻毛、挖耳垢;银制镊子,除上述功能外,还能检验食物是否有毒。

打制一把保安腰刀,要经过选料、溶化、锻打、加钢、焠火、刻膛、起刃、钻眼、整形、钉制花纹、打磨、抛光等40多道工序。保安人凭着勤勉与智慧,以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丰富制刀工艺精工细作,所制出的腰刀坚而不脆,韧而不屈,刀刃锐利,经久耐用,式样美观,独具风格,深受使用者的欢迎与喜爱。保安族作为一个农耕民族因以擅长打制腰刀而闻名于世。

保安腰刀的制作绝技,是保安族工匠们的聪明才智和灵巧双手相结合的产物,保安族人民一直为此而自豪。还因为保安腰刀的打制伴随着保安族形成的历史,保安腰刀在保护保安族的安全、维持保安族的生存上发挥过重大作用,所以保安族的命运与保安腰刀息息相关。保安腰刀上铭刻着保安族的兴衰历史,反映着保安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包含着保安族人民的情感世界。保安腰刀常常被保安族人民人格化,常常被看成是尚武、英勇、侠气、责任和牺牲的象征。因此,保安族人民对保安腰刀赋予一种灵性,一种心志,一种悠长的生命力和牢固的凝聚力,成为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寄托。

长期以来,在保安族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保安腰刀的传说:

从前,保安人居住在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家家户户都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年这里闹了灾,不是旱灾,也不是水灾,而是魔鬼在作怪,三天两头,庄子里就丢失一两个姑娘。于是,姑娘们吓得心惊肉跳,提心吊胆,连白天都不敢出家门;人们没心思下地劳动和喂养牲口,地荒了,牲口瘦了,原来生机勃勃的庄子,变得死气沉沉。

住在村东头的铁匠哈克木,是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他就不信人制服不了魔鬼。一天半夜,他一个人手握腰刀藏在魔鬼出入的洞口,在三更时分,忽然听见“呀、呀”的怪叫声,只见魔鬼从洞里跑出来。“害人的怪物,今天让你知道我哈克木的厉害!”哈克木大声喊着举刀向魔鬼头上砍去,但是,任凭他怎么砍也没伤着魔鬼一根毛。它还狂笑着向庄子奔去。这天夜里,庄内又是通宵没得安宁。

哈克木没能制服魔鬼,整天无精打采,饭吃不香,觉睡不好。有一天晚上他没吃饭就上炕躺下了,迷迷糊糊看见跟前来了一位白胡子阿爷说道:“哈克木,你的腰刀虽然出名,可没有一样制服魔鬼的刀子。”哈克木急忙问:“阿爷,请您告诉我,什么样的刀才能制服魔鬼?”阿爷说:“尕娃,不要急,这种刀名叫‘波日季’,对面山上有个天池,天池西边有棵老树,你就按照此树的叶子打一把腰刀,不要忘了,在刀面上要凿上树叶的图案,你记下了吗?”“记下了!我一定造这种刀去制服魔鬼!”哈克木喊着就醒来了,原来是一个梦。

哈克木照阿爷说的,摘来了天池西边的老树叶子,按照树叶的形状,打好了波日季腰刀。这天,太阳刚下山,哈克木就去守在魔鬼的洞口,和上回一样,三更时分魔鬼又从洞口出来,哈克木迎面堵住并高喊:“魔鬼,今天你的末日到了,你看这是什么刀?”魔鬼一看吓得哇哇乱叫,只见波日季腰刀从哈克木手里飞过去,在魔鬼的头顶旋转,眨眼功夫,魔鬼的头不见了,身子也不见了,哈克木往地下一看,在一片血泊中躺着一条又黑又粗的断头蛇。哈克木急忙跑进山洞,救出了那些被魔鬼抓进洞内的姑娘;很快她们就同家人欢聚了,庄子又兴旺起来了。

人们为了纪念哈克木的功劳,至今保留波日季刀原来的式样,世代流传下来。

这个传说既说明了保安腰刀中一个最为著名的“波日季”腰刀的来历,又说明了保安腰刀是保安族降妖伏魔,保护人民,保护家园的有力武器,生动地反映了保安腰刀在保安族生存发展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二、保安腰刀漫长的发展历史

保安人打制保安腰刀的历史同保安民族形成的历史一样悠久。

保安人制作保安腰刀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蒙古军西征,中亚信仰******教的色目人东迁中国时期。公元1219年,即成吉思汗十四年,统一了中国北方各蒙古部落的大汗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进攻西夏受阻后,发动了旨在消灭西亚花刺子模国的第一次西征。他们越过阿刺山岭,攻陷花刺子模国讹答刺、毡的、费尔客忒、忽毡、不花刺、撒马尔罕、玉龙、杰赤等著名城市后,将中亚西亚诸国的大批被俘的青壮年人编入“探马赤军”;将虏掠的大量手工工匠和有技艺之人编成“各色技术营”发往蒙古军中服役。这些人包括撒尔塔在内的回回、哈刺鲁、康里、阿尔浑、汪古等多种部族人,大部分信仰******教。因为他们有着不同色的眼睛、胡须等面部特征,所以在中国典籍中通称为“色目人”。据文献记载,蒙古军攻占花刺子模国各城市中,有近万色目人工匠被组建为“各色技术营”配置于各西征军,其中有铁匠、金银匠、木匠、皮匠,他们承担军械、刀具的修造等工作。公元1225年,即蒙古成吉思汗二十年,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队携带大量战利品,带着由色目人组成的“探马赤军”和“各色技术营”回师中国北方,再次进攻西夏。公元1226年,即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一年,蒙古军破洮州(今甘肃临潭一带)、河州(今甘肃临夏、甘南,青海民和、同仁、循化一带)。当时,吐蕃在这个地区拥有强大的势力。蒙古人占领这些地方后,分别派遣军队“守边防番”。河州是蒙古军的驻守重镇,当时属于河州管辖的保安成为蒙古军的重要边卡。8保安地方位于今青海同仁隆务寺北,是一个普通丘陵地带,除沿保安河(亦称隆务河)两岸的山川地外,登高环顾,尽是连绵起伏的绿色草原。

前来驻防保安的一队蒙古军队中有西域撒尔塔地方的色目人组成的“探马赤军”和“各色技术营”,他们是“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的战时为兵、平时为农的负有军事作战和生产的双重责任的西域亲军。他们中的青壮年男子扛着长矛,挎着短剑,护卫着坐在马车上的妇孺和携带着各种器具的工匠,逶迤行进在通向保安的大道上。他们中信仰******教的西域色目人便是保安族的先民;他们腰间挎着的匕首、短剑则是保安腰刀的起源。

腰刀是匕首、短剑的别称。从石刀、骨刀、青铜刀,到铁刀、钢刀、合金刀,几千年来腰刀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世界的文明进程,也在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演变中留下了不可替代的印记。处于冷兵器时代的色目人来说,他们是戍守边防的士兵,腰刀对于作战或是护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色目人对腰刀的钟爱,还有一层深刻的原因,对他们来说,腰刀除了安全防卫的需要之外,还有日常生活的特殊需要。因保安族信奉******教,不吃自死之物,无论是放牧或打猎当中,对受伤的动物有“跟刀”的习惯,这需要随身带有刀具。

保安族的工匠们制作保安腰刀,是从元代西域色目人进驻保安地方开始的。保安族中至今还保存着一把从元代流传下来的木柄皮鞘腰刀。这种腰刀的刀体镶嵌在木柄上,用牛皮做的刀鞘,样子原始古朴,当时制作的保安腰刀主要用于护身和宰杀牛羊,结构比较简单,制作也比较粗糙。

保安腰刀的打制在保安族形成中发挥了特殊的凝聚作用。公元1271年,即元至元八年,蒙古统治者在占领区域内,建立社的制度。五十户为一社,设社长一人,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公元1273年,即元至元十年,蒙古命各地蒙古、探马赤军“随处入社,与编民等”。驻守这里的蒙古人和色目人遂集体转为地方入社户。入社后的蒙古人、色目人虽属军户,但他们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成为具有军人身份的农户,可以在当地长期定居下来。根据这个规定,驻守保安的“探马赤军”和“各色技术营”中的色目人士兵和工匠成为同仁隆务河两岸亦兵赤民的“营伍人”(即当兵吃粮的守边部队)。由于这种制度给予“营伍人”有一定的居住和生产经营的灵活性,这个时期,“营伍人”中有的人从事刀具打制,并以刀具同当地人交换粮食及其他生活用品。这种交换活动使他们具有与周边各族人民广泛接触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以及人口融合的可能性。史籍中有保安地方屯垦守边的“营伍人”与当地民女结亲落户的记载。

元明时期色目人社会地位的急剧变化,促进保安人形成为一个民族;保安腰刀的打制成为保安族的特种行业。

元朝忽必烈时期,色目人的地位较高。忽必烈把国内的人民分为四个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忽必烈为了削弱汉人军阀集团的势力,重用色目人,重要官职的正职一律用蒙古人,其次是色目人,副职才允许汉人、南人担任。河州地区在元世祖忽必烈平定康藏后设置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完全控制了包括同仁保安一带在内的广大地区,担任地方官职的除蒙古人外,就是色目人。色目人占据着保安隆务河两岸的大片农田和草原。元朝灭亡,明朝建立后,色目人地位发生急剧变化。明朝对色目人实行强行同化的政策。规定色目人,不能穿“胡服”,不能说“胡语”,不能“自相嫁娶”。在这样的规定下,色目人及色目人的后裔只能与藏、土、汉等民族通婚,这为保安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明洪武四年(1317年),明廷在当地招募士兵驻守西山之巅(即今铁城山),建垒成堡,此后保安堡成为一个永久性的防卫据点。保安色目人逐渐成为“当兵吃粮”的营伍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廷在同仁置保安营,原保安堡扩建为保安城,置都指挥,隶属河州卫,负责管理保安十二族。这时期保安营的官吏主要由汉族人担任,原负责保安堡戍守的保安人,除少部分被吸收为保安营的戍守士兵外,大部分保安“营伍人”即西域撒尔塔色目人的后裔,流寓于同仁隆务河两岸的农耕区和广大草原之上,从事农耕和畜牧业;一部分有着传统制刀技艺的人,从事冶铁和制刀的手工业生产。由于这些人有着相同的迁徙经历和相同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以及制刀工匠们在产业方面的联系,由此而形成这些保安“营伍人”的聚居区域。我曾在保安下庄进行田野调查时,该村的老人说下庄也称撒尔塔。

清初,清廷在保安增设营制,保安堡改为保安营,由河州卫改属循化厅,改都指挥为都司。保安营开始从内地招募汉、回等族兵丁防守。这时的保安人大部分已成为寻常百姓,内地各族兵丁的进入无疑增加了保安人同回、藏、土、汉等民族的接触,有了更多的通婚机会。

明末清初之时,保安地区已形成保安人居住较为集中的三个地方尕撒尔、保安(又称妥加,意为城里人)、下庄(也称撒尔塔)。尕撒尔,主要为保安人,少数为土族人,保安城的保安人与回、汉等民族杂居;下庄,纯为保安人居住。当时对保安人聚居的这三个地方称作“保安三庄”。这时候,他们所从事的产业主要是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打制保安腰刀成为他们手工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行伍出身的保安先民本来就是西域色目工匠,他们的血液中流淌的不仅是军人的豪气,更多的是匠人的灵气。从事冶铁业、从事保安腰刀的制作,对保安人来说,是继承着先人们的传统技艺,更重要的是他们利用自己的特长,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正是由于他们的这种特殊行业同经济社会的密切联系,保安腰刀的打制,在保安人形成为民族的过程中发挥了纽带作用。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根据这一定义,明末清初时的保安人具有形成为一个民族的必备条件。

这时期的保安人已经有了共同语言,这就是遵遁着服从者往往使用统治者的语言的人类语言变异的这一规律,保安族先民西域色目人由于长期在蒙古军队中服役,形成蒙古语为主要语言材料,由于信仰******教,以及与生活环境有关,借词有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外还有藏语、汉语等形成的保安话。共同地域,即同仁隆务河两岸的“保安三庄”为其共同生活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保安人长期形成的相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即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打铁业,制作保安腰刀为标志的手工业;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即以异域长途迁徙的共同遭遇和长期坚守******教信仰而形成的******文化特征的饮食、居住、婚姻、丧葬等传统民族文化特征,使“保安三庄”的保安人具有高度认同感。他们自称为“保安人”,周围的藏、土、汉族人称他们为“保安黑黑”(亦即保安回回)。各坊头的保安头人联系着“保安三庄”的保安人,使他们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人们共同体。由于这个原因,保安腰刀在保安人的心目中,是自己民族的象征,是自己民族形成的历史见证物。

保安腰刀的打制,在保安族定居甘肃河州西乡大河家后,成为保安族特有的一项手工业产业。

大河家地方,位于今临夏的西部,西靠巍峨的积石山,北邻涛涛黄河,气候温和,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水草,是个宜农宜牧的好地方。保安人初到大河家,无论是大墩、梅坡还是干河滩、高李、斜套,都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坡野滩,没有农田。保安族人民虽然披星戴月地开荒种地,辛勤劳动,但由于条件艰苦,垦种所获不足以维持生活,经常处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境地。于是,制刀手工业成为保安族贫困人口赖以生活的一个主要出路。当时保安族制刀手工业的特点,是它没有从农业生产独立出来,一般情况下,是作为农业的副业活动出现,带有家庭手工业性质,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大部分是一户一个铁匠,有的一户两个铁匠,通常是一个匠人使用一个炉子,也有三四个匠人共用一个炉子。生产设备简单,仅有铁锤、钻子、剪刀、钳子、钢锉和炉子、风箱等,全部工序都是由一个工匠完成。制刀所需要的铁、铜、牛角、牛骨等原料全部向市场购买。烧炉子的燃料主要为木炭,大部分由自己烧制,少量购于市场。在一船情况下,产品多是自产自销,有时也有商人定货,转销各地。大部分工匠没有固定资本收入,仅够维持生活;即便有少量积存,也不能扩大再生产,而是借以补助农业收入的不足。民国十八年(1929年),临夏地区发生大规模****,许多保安族人家的房屋被毁,牲畜死亡,田地耕种困难,农业人口纷纷改打腰刀,生产规模始有扩大。至解放时止,“保安三庄”的干河滩村不足200户人家,从事打刀手工业的就有110户,约120余人(全部为男子),他们基本脱离农业生产,经常自带工具到青海同仁县和甘南夏河等地去打制腰刀。这个时候,打刀已经成为专门的产业,制出的腰刀不但式样增加了,而且质量也显著提高,刀刃比过去更加坚韧、锋利。

保安族人民经过七八百年打制保安腰刀的丰富经历,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工艺流程。特别从定居于大河家以后,保安人凭着勤劳与智慧,在艰辛的打刀生涯中,从传统打刀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吸纳先进技术,提高锤炼技艺,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以工艺精巧、样式美观、刀刃锋利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个时期,保安腰刀的刀型发展为5寸、7寸、10寸三种。品种除了“黑膛刀”以外,还有“波日季”、“雅吾其”、“什样锦”、“一道黑”、“双罗刀”、“双箭刀”、“尕脚力”、“折花刀”等10多种。不同的品种镌刻着不同的图案,如“一把手”、“一条龙”、“七颗星”、“五朵梅”等,这些图案是制作工匠的标志,以表示保证所制腰刀的质量和品格。其中创制的最为著名的一个品种是“什样锦”。“什样锦”腰刀的刀把由黄铜片、红铜丝、白铁丝、牛角、赛璐珞等材料叠合铆成,上面镶嵌着梅花点图案,经过打磨抛光后,显得炫丽多彩,犹如彩锦,刀名由此得来。“什样锦”腰刀的刀坯打制工艺要求非常严格。生产质量高的腰刀,一方面需要有高水平的生产技术,另一方面还要有质量高的原材料,主要是钢材。抗战以后,“保安三庄”的刀子匠已经能在兰州买到汉口产的汉铁、湖钢,后来骆驼客还从张家口带来进口的洋铁、洋钢。这些材料提高了“什样锦”双刀质量。“什样锦”刀坯打制技术不同于以前品种之处在于“盘”的工夫。盘铁、盘钢的工夫同做面食时揉面的工夫一样,先将钢铁烧红烧发,再经过多次锤锻使钢铁产生韧性。“什样锦”刀坯的锻打一般经过三道重要工序。第一步将铁烧红烧发了,用力砸打,使它变薄变长,然后盘起来,再烧再打,再盘起来,再烧再打;第二步经过反复盘打以后,将钢加到铁里去,加钢以后,再盘再打,制成刀坯;第三步将制成的刀坯进行“蘸火”,即一般说的淬火,将刀坯烧红,快速浸入冷水中,使之坚刚。经过这样的三道工序,使“什样锦”刀锋异常锋利,而且持久耐用。“什样锦”双刀由此达到这时期保安腰刀制作工艺的顶峰。

这个时期打制的各种保安腰刀主要销售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的藏区和内蒙古地区,销量大,且打腰刀花的本钱小,利润大,资金周转速度快,成为保安人迁居大河家后,以手工业劳动换取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极大地弥补了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不足,帮助保安族人民渡过了从青海迁居甘肃这一阶段的生产生活难关。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热情帮助保安族人民当家作主,保安腰刀生产发展有了保障。在国家帮助下,盛产保安腰刀的大墩、梅坡、干河滩、高赵家村建立了供销社和信用社,支持保安族人民发展自己的这一传统手工艺生产,帮助解决保安腰刀生产中的困难。1953年6月,大河家保安族自治乡还专门把干河滩村保安腰刀名匠冶陕家宝创制的“鱼刀”这一保安腰刀新产品的经验在保安三庄进行推广,有力地促进了保安腰刀的创新发展。

保安腰刀的制作在保安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保安三庄”农业集体化中,保安腰刀的生产也走集体化道路,曾分别在干河滩和高李建立两个大队腰刀厂,进行集体生产,但很不景气。后来在进行的“**********”中,保安腰刀生产被视作“弃农经商”和“资本主义尾巴”,影响了保安腰刀的发展。但保安族人民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继承和发展了自己民族的这一引以为豪的民族传统工艺品的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保安腰刀作为保安族的民族特需产品,其生产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1981年9月,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成立,县政府即把保安腰刀的生产作为县上的重点扶持发展工业项目。1983年,保安腰刀被国家民委、轻工业部定为全国民族特需用品进行扶持,保安腰刀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

大河家大墩、梅坡、干河滩及刘集高李村的保安族群众由于历史传统,现在大部分掌握有保安腰刀制作技术。目前除大部分人仍从事个体生产外,积累了资本的人建立厂子,在自己的指导下雇人生产,使生产规模达到空前规模,生产的品种也日益丰富。保安腰刀的生产本源于军事防卫和实际生活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保安腰刀作为自己防身武器的功能已经消退,而成为生活用具和供人们欣赏的工艺品、收藏品和馈赠亲友的纪念品。这种转变要求保安腰刀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这就促使保安腰刀制作从刀型、式样上发生更多变化。

传统的保安腰刀如“什样锦”、“波日季”、“雅吾其”、“满把”、“细罗”等,刀柄端直,既无护手,也无刃舌。近些年,保安族工匠对这些传统式样进行改造。如对“什样锦”,进一步加强它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刀柄制作上用银、铜、石、珠在牦牛角上镶、嵌、铆、错出花、星、云纹、水波及抽象图案,现得璀璨夺目又华丽柔媚。刀鞘也多以铜板或钢皮卷成筒状,使浑圆的刀鞘藏起方直的利刃,显示外圆内方、外柔内刚的中华文化理念,更受人欢迎。对“波日季”的改造,主要使刀尖后扬,刀柄前倾,形成流畅的S型造型,刀体入力角度和平衡性设计的科学合理,使刀与刃线条流畅,富于动感;鞘和柄的简洁装饰,含蓄低调,冷艳动人,增强了整体审美效应。

保安腰刀的品种,除了传统品种以外,新近创造和增加了“扁鞘”、“西瓜头”、“鱼刀”、“珠算刀”、“钢笔刀”、“马头刀”等20多个新品种。这些新品种,适应新时代对保安腰刀的要求,既考虑实用性,又考虑收藏性和艺术性。收藏讲究手工制品,讲究老牌子,讲究历史文化含量。因此,他们在保安腰刀新品种的创制中,既保持保安腰刀的传统风格,又大胆引进新技术和新材料,使保安腰刀的制作工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品种不断增加,式样也较前美观,用途更加广泛。制刀名匠冶陕家宝继承保安腰刀的传统工艺,创造出名牌产品“鱼刀”。冶陕家宝创制的“鱼刀”从制刀的材料和技艺两个方面很好地满足了使用要求,所以很受顾客的欢迎,为此在保安三庄有“制作鱼刀,陕家宝最好”之誉。

“马头刀”是为适应牧区生产生活中使用而创制的一种式样简朴、价格低廉的轻便腰刀。这种刀的刀板薄,刀身较宽,刀刃弯长,用于切、割、刮、削十分称手,是牧人必备的生产、生活用具。“马头刀”主要销往甘南、川北藏区及阿拉善蒙古地方,面对的是百年来代代相传的老客户,虽然价廉利薄,但在打造“马头刀”时,工匠们格外注重质量,在加钢、淬火、起刃、抛光等环节上都非常讲究,所以一直受到牧区各族群众的欢迎,畅销不衰。

“鞭刀”是20世纪70年代生产的一种专供骑手使用的新式刀具,刀身较长,刀柄曲线玲珑并装有护手,刀鞘上装有系马鞭的活动铁环,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后来,保安族刀匠对“鞭刀”进行了改造,研制出了将军剑,剑身窄长好似古人的鱼肠剑,刀鞘和刀柄采用宝石蓝、珊瑚红和咖啡色等景泰蓝材料装饰,做工精湛,装饰考究,并配之以乌木剑匣,显得尊贵华丽,受到海内外旅游者的青睐。

现在,保安腰刀的品种,按柄、鞘、刃的不同类型已经形成“什样锦”、“满把”、“扁鞘”、“鱼刀”等四个系列,“波日季”、“雅吾其”、“细罗”、“双罗”、“马头”、“尕脚”、“子母”、“三节”、“拐杖”、“蒙古刀”、“哈萨克刀”、“鞭刀”、“折花”、“西瓜头”等多个品种的大家族,而且日益兴旺,推陈出新,不断有新的品种出现。

如今的“保安三庄”,制作保安腰刀的各个工匠家里炉火旺盛。大河家街道上,一家家店铺中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保安腰刀,琳琅满目,熠熠生辉。外地来此工作的,还有慕名积石关风光的旅游者们,都要购买一把保安腰刀作为纪念。现在“保安三庄”每年生产销售腰刀10万把以上,年均收入200万元以上,使很多农民由此而走上富裕道路。

进入新时期,保安腰刀的生产发展将进一步为保安族的繁荣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005年,党和国家作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保安族有幸作为我国20个人口较少民族中的一员,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国家大力支持。按照******批准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计划(2005—2010年)》,根据“国家扶持、省负总责、县抓落实、整村推进”的方针,省上确定以改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为重点,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当地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积极培养人口较少民族各类人才,尽快改变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进步的制约因素,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甘肃保安族聚居的行政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这将使保安族聚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迈入快车道。“保安三庄”的交通、能源、水利、通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极大的改善,这都十分有利于保安腰刀的发展。保安腰刀制作也将在“保安三庄”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奋斗目标中将发挥出更大作用。

三、保安腰刀是保安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保安腰刀凝聚着保安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饱含着保安族人民深厚的民族感情。这种感情渗透在保安族的心灵之歌保安族民间口头文学之中,由此而形成保安族人民独有的文化特色。

关于保安腰刀,在保安族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中有丰富的内容。如果说上文中“波日季”的传说,表现出保安腰刀在解救民族苦难中发挥神力,“一把手”的故事体现了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民族精神的话,下面这个传说则反映了保安族人民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维护自己民族利益的同时,追求民族团结的高尚情操。

很早的时候,青海同仁的保安城、撒尔搭、尕撒尔三个地方,人们称作“保安三庄”,这里居住着保安人,他们同汉、藏、土各民族兄弟相邻而居,和睦相处就像一家人一样。

有一年春天,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撒尔塔的一名叫克吉尔的保安人拿着一把祖传的腰刀到保安城找人换些粮食。克吉尔走到街上的时候,碰见当地的田财主带着狗腿子过来。田财主一见克吉尔手里的保安腰刀,马上停下脚步。他久闻保安腰刀的神奇,想得到一把,一直没有机会,现在他觉得这是得到一把保安腰刀的天赐良机。他眼睛一转,对克吉尔喝道:“克吉尔,前些时候我丢失了一把宝刀,到处找,找不见,怎么在你手里,赶快还给我吧!”克吉尔听了大吃一惊说:“田财主,我这刀是祖先从西域带回来的,家里已经传了多少代了,怎么成了你的!”田财主眼睛一瞪说:“你到底还不还?”话音未落,狗腿子们一拥而上,硬是从克吉尔手中抢上刀子,扬长而去。

克吉尔回去一说自己的遭遇,不要说保安三庄的人,就连邻村的汉、藏、土族乡亲们都愤愤不平,保安城里怎么能发生大白天抢东西的恶事?大家要克吉尔到官衙告田财主,要他还刀。这时,保安三庄年纪最大的老人索南尔劝住大家:“田财主有钱有势,官衙的人是他的酒肉朋友,告也没用,还是我们自己治他,让他乖乖送回刀子。”

第二天早上,田财主打开他的大门时,只见门上插满了保安腰刀,每把刀都和他抢来克吉尔的刀一模一样。他高兴坏了,一把宝刀引来了这么多的宝刀!可是他上去拔时,一把把刀就像生了根一样,他大声地叫唤狗腿子们帮他拔。狗腿子累得死去活来,也没有拔下一把。田财主这才慌了,觉得这是神力所为,知道抢保安人的东西,得罪了天神。怕惹上其他祸端,田财主使人给克吉尔送回了刀子。当天晚上,铁门上的刀子不见了。

田财主不甘心保安人就这样灭了他的威风。他就把这事报告了隆务的大头人。隆务大头人亲自带着田财主和庄丁、街役们到保安庄上查询此事,让保安人交出所有的保安刀。索南尔老人料到田财主不甘心失败要报复,于是早有准备。当大头人要保安三庄的人交出保安刀时,索南尔老人告诉他们:“谁要保安刀,向天神要吧!”话声一落,保安人都把自己身上的腰刀解下,一起抛向天空。只见保安三庄的上空,宝刀飞舞,“什样锦”、“波日季”、“雅吾其”、“一把手”、“细罗”、“满把”、“马头”、“折花”、“尕脚”、“一道黑”……各种腰刀刀光闪烁,刀柄上各种宝石放出耀眼光彩,像是早晨的彩霞。各色保安腰刀在大头人和田财主头顶和眼前飞舞,他们伸手去抓,一把都抓不住。大头人和田财主气急败坏,抓住克吉尔扬言不交刀子要杀头。这时,索南尔老人对着天空招招手说:“下来吧,我们的宝刀,请你们分辩善恶,明判是非吧!”索南尔话音一落,一把把保安腰刀的刀口直对着大头人和田财主的脖项飞来,吓得大头人和田财主狼狈逃窜而去。宝刀各自回到主人手里。

为了报复“保安三庄”,大头人和田财主相互勾结,切断了通向保安三庄的水路,这使得周围汉、藏、土等兄弟民族也吃不上水,灌不上田。索南尔老人便和保安三庄的人商量说:“我们保安人不能向大头人和田财主屈服,为了不连累各族乡亲,我们还是走吧,只要我们团结不离群,不怕走尽天下没有落脚的地方”保安族兄弟们都同意老人的意见。大家把三庄土地、草滩和家园留给汉、藏、土族兄弟,也把保安腰刀赠给汉、藏、土族兄弟防身护院。在一个明月当头的夜晚,在索南尔老人的带领下,保安族兄弟告别了自己祖辈创建的家园,踏上艰难漫长的迁徙之路。

后来,他们来到甘肃大河家地区,在巍峨而富饶的积石山下安了家,又有了大墩、梅坡、干河滩新的保安三庄。在这里,保安人过着自由的生活。

这个传说以鲜明的民族感情揭露头人、财主沆瀣一气压迫保安人的险恶手段,反映保安人有勇气不向恶势力屈服的精神,表现保安人宁愿把宝刀赠送给汉、藏、土兄弟民族作护身武器,也不愿连累各族乡亲而抛弃家园、迁徙异乡的硬骨头精神。从传说的细节中还能看到保安人先民来自西域的历史印迹,同时也可想象到保安人迁徙的苦难历程。

保安族人民对保安腰刀的深厚情感,还深刻地表现在他们所喜爱的民歌——花儿之中。

花儿是产生于古河州(今甘肃南部和青海东南部相连地区)而流传于甘、青、宁、新部分地区的一种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是这些地区的汉、回、土、藏、撒拉、东乡、保安及裕固、蒙古等民族用汉语河州方言创作并演唱,其格律和歌唱方式都相当独特的一种民歌。

保安族演唱的花儿,真实地反映着保安人民的内心情感、民族性格和特有的审美情趣。他们以质朴的语言和悠扬的音乐,从中传达具有保安族民族特色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其中歌唱保安腰刀的花儿以保安腰刀作比兴,由衷地反映他们对美好爱情生活的憧憬和期望。

对保安族人来说,保安腰刀和花儿是他们心爱的珍宝。保安腰刀是他们民族精神的物化形式,花儿是透视他们心灵的窗口和精神寄托。保安腰刀隐含的冷峻与豪气,代表着他们的刚气;花儿表现的激越和秀丽,代表着他们的柔情。刚柔相济,开拓了保安人广阔的审美空间,反映出他们丰富的感情世界。如:

皮袄的袖子哈斜搭上,

十样锦腰刀哈挎上;

尕妹的大门上浪三趟,

心想者你我哈要上。

这里,保安腰刀作为保安人心爱的佩饰,增加了他们的英武气慨,显示出他们的英俊潇洒,表现出他们追求爱情的自信。还如:

铁匠的炉子里加兰炭,

风匣里拉出的火焰;

打一个箭步了到跟前,

活像是睡梦里梦见。

在打制保安腰刀的辛苦和寂寞中,突然惊喜地发现心爱的女人站在自己的面前,幸福恍若天降,使歌者喜不自禁。再如:

梅花的刀子是铁鞘子,

黄丝线绾下的穗子;

尕妹是天上的白鸽子,

阿哥是抓鸽的鹞子。

这里的保安腰刀成为保安人追求爱情的胆量和豪气。

铁匠们打的个刀子来,

皮匠们配的个鞘来;

尕妹们拿出个实心来,

阿哥们豁出个命来。

这里,保安腰刀是保安人坚贞爱情的见证。

打一把五寸的刀子哩,

做一个乌木的鞘哩;

舍一个五尺的身子,哩

闯一个天大的祸哩。

这里,保安腰刀象征着保安人追求爱情的大胆和坚强。

什样锦把子的尕刀子,

银子拉镶下的鞘子;

你我拉说下的一辈子,

半路上嫑打个推辞。

这里的保安腰刀以它的刚坚象征着爱情的忠贞,保安族青年男女常常以它作爱情的信物。这里的恋人对着保安腰刀作爱情的盟誓,表达出对美满婚姻的期待。

从这些美丽的花儿篇章中,可以领略到保安腰刀在保安族人民心目中的神圣与权威,可以感受到保安腰刀在保安族人民心灵特有的清灵与持重,也可以体味到保安腰刀给保安人带来生活的乐观与欢娱。

新中国成立后,保安腰刀在保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表现出新的光彩。以保安腰刀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其中有以保安腰刀为题材创作的小说《保安腰刀与蛋皮核桃》1986年获甘肃省少数民族文艺创作二等奖;美术作品《保安刀艺》获得全国第二届农民画展二等奖;歌曲《我帮阿爷打腰刀》1985年获甘肃少儿歌曲二等奖;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以保安腰刀为题材创作的歌舞——《保安腰刀》参加1980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文化局编排的《腰刀舞》和保安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夺腰刀》都在每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进行表演。

保安腰刀所蕴藏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格已经成为保安族文化艺术创作的源泉和保安族人民内在气质的表现方式。

四、保安腰刀的传承与保护

文化,从本质来说,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经验总结。打制保安腰刀的传统手工技艺对保安族人民来说,无论从物质生活,还是从精神生活,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在他们的经济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永远珍视着自己民族的这一文化瑰宝。因而脉脉共续,祖祖相传,一代又一代地继承下来,连绵不断,延续至今。

只要你走进保安三庄,在任何一个刀子匠家里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间简单的工棚中,中间是泥沏的炉子,旁边是打铁的砧子,各种工具材料摆放在地上,妇女或男孩子使劲地拉着风匣(即风箱,一种土制的鼓风设备),刀子匠(一般为家长)不断从炉火中拿出烧红的刀坯反复锤打,在炉火的映衬下,老人们忙着其他磨光或锉平的工序。

这种场景中你可以清楚地领略到保安族腰刀手工业历来是家庭作坊式手工业生产方式,父传子、子传孙是保安腰刀打制工艺的主要传承方式。这与保安腰刀简单的生产工具、材料和繁复的制作工序有关,也与保安腰刀的生产量有关。

多少年来,由于腰刀生产活动一般只限于家庭作坊,所以很少有雇工的情况,比较普遍的是招收学徒。因此,拜师收徒之风在保安族刀匠中极盛并形成了严格的师承制度。从选徒、拜师、传艺到出师,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矩。可以说,师傅对徒弟实际上采取的是家长式的管制。刚进师门的小徒弟,先要为师傅家里干杂活,挑水、劈柴、烧饭等等。经过一两年的家务活训练,师傅认为他能听话吃苦,人品合格,这才开始传艺。刚开始的时候先给师傅当下手,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继而在师傅监督和指导下,干一些关键性的技术活。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直到能独当一面,才能出师。学徒出师后,如果要另起炉灶,则必须得到师傅的同意。

保安族工匠的技艺的传承也同样有系谱性,而且一直以来师徒关系呈亲缘化,即师徒关系一般不出亲戚、亲属的范围,绝大部分刀子匠还是乐于选择自己的子孙、外甥或族内人作为自己刀艺的继承者,而不会轻易将自己的技术传给外族人,而一些关键性的手艺历来都是父传子或兄传弟。所以直到今天,保安腰刀技术的传承还是以祖传秘方(即父子相传、传男不传女、传贤不传愚)和一般的师承关系(如亲戚、邻里之间的传承)为主流,其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保守性和神秘性的特点。

保安腰刀打制手工技艺的这种传承方式,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制刀工匠。20世纪七八十年代,保安三庄流行着这样的话:“冶古拜的刃子有说头,陕家宝的鱼刀剃光头,尕西木的腰刀一把手,尤素夫的双刀扎指头(即伸大姆指称赞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当时保安三庄最为著名的几家刀子匠和他们的绝技。

当然,保安三庄的制刀名匠,远不止这些。安民湾的马尕虎父子、梅坡的马黑牙、大墩的马以努、马以地力、干河滩的马忠孝等都是技艺精湛的制刀新秀。进入新世纪,保安腰刀的制作同旅游业结合起来,保安腰刀作为工艺品的收藏价值进一步突显,对刀子的质量和外观有了新的要求。保安族的制刀工匠们在保留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创新开发,具有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的一代优秀制刀工匠正在不断涌现出来。

保安腰刀现在与新疆的英吉沙刀、西藏的藏刀、内蒙古的蒙古刀齐名,号称中国少数民族的四大名刀。经过不断地发展,打制保安腰刀的手工技艺已经具备了独特民族手工技艺的各种特征。

保安腰刀制作工艺创立和类型变化,源于保安族人民的历史变迁、精神血脉、文化基因和情趣喜好。保安腰刀工艺中种种传统元素承载着保安族独特的价值理念和思维观念,集中地反映着保安民族的特征,成为保安民族的文化标志。

保安腰刀的传统制作技术具有独创性,其制作不同于一般的刀具。保安腰刀刀坯、刀柄、刀鞘三部分的巧妙组合,反映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因素。保安腰刀使用的制刀工具、材料、制作工序所反映出的技艺特点,不是工业社会和城市环境的,而是表现着一个农耕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独具特色。保安腰刀制作中的每个技术环节都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工艺流程,这是保安腰刀在不断地迁徙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因而具有技艺连贯性。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相互联系着的生产群体,形成独特的生产体系和社会组合形式,因而具有人类学情境中的独有的手工技艺特色。

保安族聚居地,流传着许多与保安腰刀有关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民歌、谚语,几乎每款腰刀都有与其相关的故事和说法,为保安腰刀注入了许多神秘色彩和传奇性。这是保安腰刀伴随保安族历史演进中,人们在特定时空环境中赋予保安腰刀一定的社会功能和人文意义。保安族青年男女常以保安腰刀的刚坚作爱情信物,以此寄托对爱情的忠贞和婚姻的长久。这有力地证明了保安腰刀在保安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因此,保安腰刀被保安族人民看做自己的民族标志和文化象征,保安腰刀承载着保安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怀,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崇德尚义的高尚品性,文化民族的理想追求和勤劳勇敢的质相秉性。因而是保安族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保安族借以区别别的民族的身份象征,是保安族人民的精神烙印,是保安族人民创造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寄托,是保安族得以延续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

社会上,普遍地认识到保安腰刀为保安民族的文化标志,只要提到保安族一定会说到保安腰刀。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邮电部发行的民族大团结专题纪念邮票,全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代表图案,反映保安族的邮票图案就是一对保安族青年打制腰刀的情景。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保安腰刀的传承和保护。2006年6月7日******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保安腰刀锻制技艺”作为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技艺列入其中。这对保安腰刀作为保安族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保护和传承保安腰刀的传统手工技艺,等于保护保安族的精神家园,等于保护保安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有助于增强保安族人民的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

保安腰刀传统工艺的保护,实际上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主要面临着四个方面的严峻问题:一是保安腰刀制作工匠后继乏人的问题。保安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在改革开放中发生着巨大变化,保安腰刀作为传统工艺品的地位和生态环境急剧变化。如保安族的优秀工匠大量减少,后继乏人,传统制刀技艺面临着逐渐消亡的态势。二是保安腰刀生产的立法问题。保安腰刀作为国家刀具管制对象,难以在全国各地销售,有些地方的贩销刀子被查扣没收,市场销售量下降,一些刀子匠被迫改行,放弃了制刀工艺。这需要在国家地方的立法中加以解决,使保安腰刀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传承得到依法保护。三是保安腰刀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问题。保安腰刀是传统的手工制品,它的制作工艺是手工技艺,大部分材料是天然材料,如牛皮、兽骨。现在有些工匠在制刀时,不断引进现代化的机械加工设备,使用碳纤维及塑料材料,虽然提高了产量,但是降低了质量。在这方面要加强工作,提高保安腰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坚持手工制作和使用天然材料,使产品更具手工艺性,更具历史文化含量,更具收藏价值,因而更具市场吸引力。四是完善保安腰刀的保护机制问题。保安腰刀是保安族祖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一项重要传统手工技艺,是他们的天才创作。进入新时期,传统的东西可以更新,但传统是不能割断的,一是失去传统这个根基,一切的创造将无从谈起。所以,在保护保安腰刀的传统手工技艺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保护机制,开展多学科的合作研究,积极开展保护模式和保护方法的探索,走出既发挥保安腰刀在现实中的经济作用,又使传统手工技艺得以保存而不被失传的科学保护之路。

保安族的腰刀制作工匠们是保安腰刀传统手工技艺的主体,要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尊重历史传统,维护文化生态,要帮助大家提高文化自信,坚定保护会给传统带来生机的信念,并保护他们生产销售的合法权利,这样保安腰刀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才会走上自觉的道路。

当前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利用,将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竭的智力支持。我相信,对保安腰刀传统手工技艺的继承、保护、弘扬、利用,对勤劳朴实的保安族人民,对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来说,同样具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我们编写出版这本书,其根本目的是,从保安腰刀制作历史及现实发展的展示中,充分认识其价值,努力为保安民族千辛万苦创造的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而尽绵薄之力。我们期盼保安族人民的这一文化瑰宝,在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也为保安族人民的富裕幸福发挥重大作用。

2008年10月2日

同类推荐
  • 中国电影的华语观念与多元向度

    中国电影的华语观念与多元向度

    《中国电影的华语观念与多元向度》(作者陈犀禾、聂伟)共辟为五编:“‘后百亿时代’的大片产业”、“后产业发展与文化省思”、“民间影像与生态图谱”、“华语规划与产业愿景”、“身份认同与空间想象”,在中国电影的产业现状、文化省思、民间影像和身份认同等问题上,汇集了多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它们做了深刻的分析和全面的阐释,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兼备,是中国电影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
  • 广播影视剧本创作教程

    广播影视剧本创作教程

    剧本乃一剧之本。本书论述了有关广播影视剧创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全书分为内篇、外篇。内篇从激发创作想象力角度探讨剧本创作;外篇通过具体的剧本范例完成实战操作,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写作现场。本书不仅适用于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从事广播影视剧和专题片创作的人员,同时对广大的影视艺术爱好者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 相声

    相声

    相声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门民间传统艺术,然而在旧时代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解放后,曾经岌岌可危的相声艺术才获得了新生,并且发展迅猛。它从北方的几个城市风靡至全国,由城市发展到农村,由市井阶层的狭小范围扩展到各个阶层,形成“妇孺皆知,雅俗共赏”的发展趋势。
  • 视觉艺术欣赏

    视觉艺术欣赏

    孙殿武编著的《视觉艺术欣赏》从细节入手,以作者的审美经验,对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篆刻艺术进行结构,分析解读美,传达给读者更多的是审美感受,从而更贴近读者,让读者更快捷、更清晰地感受视觉艺术的魅力。本书向读者展示的数百件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篆刻作品,都是世界级的经典艺术精品,堪称视觉艺术的盛宴。
  •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从动画电影艺术的内部角度纵观其故事的构成问题,分析传统的几大叙事元素,即人物、情节、时间、空间和修辞等,以求对动画电影故事产生和创作的范式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在解析带有人类集体无意识和具有普遍经验意义故事模式的同时,寻求其中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力求呈现一个相对全面的、客观的动画电影叙述研究。
热门推荐
  • 大三国志

    大三国志

    从后汉衰落前夜到孕育发展成三国到西晋建立前后。作品创作以史实为基础,时间线为轴,包含主要事件为主线及支线等,在事件成因、发展等情节推动的同时,妄图通过创作较为饱满、立体地刻画人物并呈现。包含英雄们及其他各色人物在一个混乱又生机勃勃的大时代下的心路历程、成长、蜕变等。
  • 异界圣陆

    异界圣陆

    一个少年因为对世界没有了希望投河自杀,可是却穿越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异界圣陆。他在那里会成为绝世天才,还是废柴呢?请拭目以待!
  • 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智慧故事

    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智慧故事

    本书荟萃了大量精彩的中国古代及现、当代名人的幽默故事,让青少年读者通过品读名人的智慧故事,来体会人生的处世哲学。为阅读方便,现将这些充满人生处世智慧的经典故事予以分类:利弊得失篇、危急应对篇、胸怀豁达篇、巧言妙语篇、处世学问篇。相信青少年读者在捧腹大笑或托腮沉思之余,一定会受到很多启迪。
  • 岸边的猫

    岸边的猫

    本文章再说,一只青蛙讲诉蚯蚓爱上猫的故事。
  • 医女皇妃:放肆,本宫不约

    医女皇妃:放肆,本宫不约

    董柠儿前一世为医官,医得了万人疾却医不了一人心。纵然医术无双,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董氏族人遭佞臣陷害,分崩离析。重生这一世,入仕为官,倒是要看看有谁还能动她族人分毫。只是她虽百般挣扎,却还是落入了他的宠溺情网。“董大人!胸肌不错!”“回禀皇上,我是女官!”PS:架空历史,女子可为官。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七七你的爱太卑微

    七七你的爱太卑微

    三年前,七七不顾世俗的眼光,对自己的老师告白——叶老师,我喜欢你。面对她的真情告白,叶沐辰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七七痛彻心扉的笑着说——叶老师,我爱你,你爱我,是幸。我爱你,你不爱我,是命。我不敢奢求你能回报给我你的爱,只希望你能够记得有一个叫染七七的你的学生,曾经在她最青涩美好的年纪里,对你说过,我爱你。三年后,叶沐辰终于选择正视自己的心,深情地说道——曾经你把对我的爱低到了尘土里。现在以及以后我会把姿态放低,那么你,是否还能在重新爱我一次?只是两人的身份注定爱情道路的坎坷,不被社会接受的爱情究竟能走多远呢?他们是否有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呢?
  • 中华成语故事(第八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八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修仙在路上

    修仙在路上

    佛言众生本善,却又因浑浊的世事而表现出恶,可我却不曾见到;佛说世间一切,皆如梦幻空花,如露亦如电,应当看破,可我眼前所见,皆是真实;佛道万法皆空,万法常圆,我更是不解,世间一切既是发生,便是真实,何来皆空常圆;佛曰游戏三昧,可我,却就此沉沦……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