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楚人孙叔敖幼时路遇九头蛇(传说谁见谁死),便杀之。归家将自己的不幸泣诉于母。这种即使自己将死也要为他人避祸的行为,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好德行。这积的德是大德还是小德呢,恐难一语道尽判明。传统之中国人把“德”看的很要紧,大到国家选栋选梁,小到市井为人处事,都要德行挂帅。只是“德”涵乃何?衡量起来,似乎尺度不一。
譬如现今干部制度强调“德才兼备”,此德大小如何?具体何指?用过去的标准看大概指办事秉公,老实诚恳。但从今天发展经济的眼光看,只能降而为小德了,只具备此项品质是断不可以胜任一方主持的。尤其作为经济部门的领导,不能用创造精神把经济工作组织起来运行并有大的发展,虽然本分厚道,也依然得归入失德者行列。何以如此说?现今对国家民族而言最重要的便是发展经济,为国为民积累财富(在拉丁语系中“道德高尚的人”,“善”总是和财富联系在一起,这与我们的传统相去甚远),这便是具备了大德,有此抱负和能力者才可以委以重任、大任。
德涵因时代的变迁演进而不同,孙叔敖式的“德”在今天仍不失为于社会于他人有益的好品行,但其规格则为小德了,属于兼济之类,从高远的眼光来看,我们当隆重推崇“君子自强不息”式的品德,这二者不矛盾,但有大小之分,且为扫室与扫天下的关系。
个人存志的高远与低下决定着个人的出息大小,群体认同、推崇大德或小德同样决定着群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以及由之而带来的不同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立大德大志的重要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