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中的情怀
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我觉得是向忠写得最多的,也是写得最好的。无论家乡是多么地贫穷,他都始终没有远离,始终在坚守、在唤醒、在抗争,也在建设。在《西海固的脚步》中,向忠开门见山地写道:“想起‘西海固的脚步’这几个字的时候,我的心经受了有生以来最为惨痛的打击和刺伤。情不自禁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流个不停。我的生命便长时间地浸泡在泪水中……我将这段经历称为生命中的一场大雨。正因为有了生命中的这场大雨,蜇伏在生命深处的信心和勇气悄然长起,把我从无比的悲哀和伤痛中向前推了一步……写下‘西海固的脚步’这几个字的时候,我发现我的目光和思想才从真正的意义上投向了脚下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也才真正地进入了西海固的腹地。”在这里,面对家乡,作者由“想起”到“写下”,最后到“进入”,一下子把所有的情感凝聚在一行行文字中,我们也随着作者的情感一起徜徉在西海固大地。“面对满目疮痍的西海固,我和他一起忧伤、一起疼痛、一起流泪、一起焦急万分、一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着……用生命感受一次又一次生长、开花、结果的痛苦体验”。作者用自己的笔,把家乡的山、水、泉,花、草、树,以及人们的精神风貌和心灵守望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洗净了天空,让“温暖的阳光拯救我的灵魂”!
“岁月的风能吹走一切,但吹不走拯救人类心灵的人,吹不走美化人类家园的人。”正如“一棵树能给人阴凉,一株小草能给人希望,一溪清流能给人营养,一声鸟语能给人启悟”一样,向忠的散文正如温暖的阳光。无论生活多么困难,他都没有抛弃生活;无论命运多么坎坷,他都没有放弃信念;无论家乡多么贫穷,他都始终没有远离;无论这个世界还有多少冷酷,他都永远拥有一颗温暖的心……
另外,提及一点,有人说向忠的散文内容相近、手法雷同。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不论是回忆往昔的《土炕》《窖》《架子车》《拾地软》《掐苜蓿》《采蕨菜》等篇章,还是描写隆德这个特定环境下人文、自然景观的《清凉溪》《笑佛山》《北联池》等文字。咋看,似乎如别人所说的那样有点相近和相同,但是,如果把作者的生活和创作历程联系起来,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这正是作家给我们奉献的一组组优美的“排比句”,它是多么的铿锵有力而富有情感!殊不知,这也许正是向忠的匠心独具。
写到此,天已大亮。透过窗外寒冷的温暖霞光,在我遥远的注视中,我好像看见向忠飞向了更远的地方,飞向了他生命的另一个高度……
我默想着、祝福着,在心里!
2010年11月13日夜
(此文原发表于2011年《六盘人家》第3期)
“眼泪花儿把心淹了”
——在何燕的《梦回西域》中感动
在西海固有这样一首“花儿”:
走咧走咧哟越远了,眼泪花儿飘满了;哎哟——眼泪的花儿把心淹了。
走咧走咧哟越远了,口袋干粮轻哈(方言词,读h)了;哎哟——心里的惆怅越重哈了。
当我读着何燕的《梦回西域》的时候,不由想起了这首凄婉的固原“花儿”,我的心也随着越走越远了……每一个文字都是飘在我眼里的泪花,每一段叙述都让眼泪把我的心淹了……
我仿佛看见父亲一个人独自北上,如同一条孤独的射线,越走越远,走出那渴望与他一起取暖的温柔视线……我好像看见母亲站在遥远的北疆,每时每刻都在伫望着女儿、遥望着故乡;我还看到作为女儿的何燕子乘着疾驰的列车,心在飞翔、魂在梦回的每一次两行……
所有的这一切,都越走越远,眼泪花儿飘满了……所有的感动,在无数次的飘逸中,情感的距离越走越近,眼泪花儿把心淹了……
面对《梦回西域》,面对一个女儿对父母、对生她养她的北疆的无限热爱和魂牵梦萦,在我的内心深处,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我在一种率真和原色的记忆中感动着自己,无法用语言描述,也无法用文字表达,我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随着作者走进那一往情深的“梦回”,把每一句感动的话语悄悄地收藏在心底,“只求表达的原色记忆”。无论你是否认识我,“而我,只是一颗来自北方的流星,悄然,陨落于你记忆的门外。”
为了更深入地解读《梦回西域》,更准确地表达我的阅读感受,尽量接近作者的“原色记忆”,本文中,我力求用作者自己的语言来解读原文,用那些经典感人、永生难忘的哲理一样的话语,来表达我最“原色”的感动,因为作者本身就把“感动”写到了极致。
我知道,感动只是瞬间的事情,只是一刹那的灵光,只是冥冥中那个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瞬间闪烁,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或悲或喜的感动,才组合成了我们的生活细节,才让我们更加眷念我们的生活过程。
还有什么词可以表达感动的境界呢?我真的只可以选择我的感动。因为我知道,头发被感动了,可以随秋风飘舞;眼睛被感动了,可以在关爱里尽情潮湿;语言被感动了,我可以把最美的词语编织成对你的回眸;而心,被感动了,我该怎样来抒发呢?即便将自己感动在你的感动里,也不过是把这痴望的身影,在湛蓝的飞翔中,和希望伫立成歌,让感动在心与心的遥望中灿烂成花,茁壮成根。这,就是让我感动的情爱!
金黄的葵花边是碧绿的棉田在陪伴,棉田上是浅蓝的天空在深情注视。大地苍茫,视觉辽阔,如一幅画,简洁、生动。我不禁被这无声的表达陶醉了。
在冬天的阳光里阅读一本好书,犹如一次精神的沐浴。无论是感伤还是感动,都让人能够体会到一种灵魂的倾诉,一份情感的温暖。而且,那种感动和温暖,会在你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潜入你的灵魂,当你发现时,你所有的生命,已经盛开成一朵最感人的花朵……
我想,母亲的笑容一定会像花朵一样永远盛开在女儿的心头,一定会像明灯一样永远照耀在女儿行路的前方,一定会像太阳一样永世温暖着女儿保护着女儿陪伴着女儿,一定是这样的,我坚信!
父亲的形象在我的记忆里一步一步地丰满起来,每一篇含着悲伤和热爱的文字,使我需要仰视而不需要任何修饰。那些以泪水伴随的记忆,很伤很痛,也很甜很香,如梦,萦绕在我永远的回眸中了。
这就是我朝思暮想的人啊,两个让任何文字都无力形容的普通人,两个承载了我多少梦想和牵挂的小百姓,两个随时准备为我付出的农场人……
到家门前了,到我梦里怎么想也想不够的家门前了……多少年来,我的思念何时不在这个家里流连忘返呢。
有时候被真心的泪水浸泡着,是一种福气,说明我们还活着,还活在平常的幸福里。
读着这些浸泡在泪水里的思念,融化在文字里的幸福,飞翔在梦回中的情感,我们每一个人还能说些什么呢?我只是一个人这样想:看一本好书就如同走进一个人的心灵世界,我可以与其在同一个空间相遇,听其倾诉,任情感的潮水在心中涌动……在别人的故事里收获一份最珍贵的记忆!
大自然是公平的,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尤其是那些为了生活得更好而付出的人们。
谁又能拒绝岁月的亲近呢?重回母校,是我的心愿。这个地方和我的父母、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我心里魂牵梦萦的一个情结。我想把它打开,想把它像种花儿一样种在这里,种在这个属于它的地方,期待它自由快乐地生长。
军垦人的故事,就像这莽莽沙海,怎么讲怎么淘都是金啊;军垦人的精神,就像这林茂粮丰的绿洲,怎么看怎么品都是赞啊;军垦人的斗志,就像这人进沙退的戈壁,怎么描怎么写都是彩啊。
当生命的光圈离我们越来越远,只要更多地想起这些把青春和热血抛洒在这里的屯垦戍边的前辈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懈怠我们应该完成的,还有什么理由去彷徨未来的一切呢?
我感动着这样的感动,钦佩着这样的钦佩,仰望着平凡的崇高,我仿佛看见那飞扬的芦苇、倔强的白杨、微笑的向日葵和一代人的爱憎。“这样的一代人远离故土,在这遥远的边陲,历经世事,历经风霜,用无悔的青春和智慧顽强地焐热了这片土地。他们不为时尚所动,不为荣辱所动,像小草一样一个劲地绿着……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见着永不平凡的精神!”
我经常都会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总认为群聚时没有孤独,为什么会在喧嚣的某个片刻感到孤单,为什么有些人朝夕相处却让你感觉遥远,为什么有些人相隔千山却能让人心灵相拥……
当我们懂得生活的时候,却已磕磕绊绊走过了半辈子,人类生生不息,儿女之于父母的养育之恩,万不可在他们‘走’之后,或者在我们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抚胸怅惘惭愧自疚啊!
我害怕离别,真的非常害怕离别。文字可以结束,但怀念父亲、思念母亲,祝福母亲的心情永远不会结束,我爱我的父亲,爱我的母亲,爱他们的所有!
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太多了。比如文字,你很难把所有美好的文字都阅读到……我正在阅读的何燕老师的散文集《梦回西域》,就是一本饱含泪水和情感的好书,美好的文字慰藉着我沉寂已久的心灵,在这个冬天让我感到不再寒冷……
虽然作者在《梦回西域》里,用泪水浸泡过的文字,写出了对父母的怀念和想念,对那一片土地的热爱,对那一代人的崇敬,但略感欠缺的是,对父母、对军垦人的平凡而崇高的精神挖掘得还不够深。然而,我深知,这些还深深地埋藏在作家何燕的心底,就像她在序言中写道的那样,“让我永没有再杜撰加工这真实记录的勇气”,“还是让那记忆沉淀”。而对父母、对生她养她的那一片土地,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她永远写作的方向和情感动力!因为,她的“怀念还在进行,思念还在继续……”
也许我是最迟一个读到《梦回西域》的人(相对而言,肯定在我之后还会有很多人读到),也是一个读得最慢的人,因为,我想从每一个文字中复制那些原色的记忆,让她如一盏温暖的灯,照亮我的这个冬天,也照亮我的未来……
2010年12月10日夜
靠近你温暖我
——简评赵勉的散文
赵勉是西海固散文作家中一位沉稳的女性写作者。多年来,作为一个地方报纸的副刊编辑,经常与文字打交道,与众多文学作品的亲密接触,无形中提升了她散文创作的意境和高度。
她的散文关注自然、故乡、人生、文化、情感以至生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把亲情、历史、文化,以及游历、读书感悟融入在自己的散文中,从最平常的现实生活切入,用灵动的语言、朴实的文字抒写出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凸显了生活的蕴涵和人生的真谛。
近年来,赵勉创作发表了大量的散文作品,我时常在《六盘山》《固原日报》等报刊杂志上读到她的散文,她的每一篇散文都能在看似平常的叙述中给人以新意,或让你感动,或令你遐想,或给你启迪,或使你深思,或给你力量……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文字是有温度的,或悲悯,或温暖,或赞美,或怀念……始终让你的眼在看、心在动,所有的情感都起伏在她的文字中。
在全面阅读了赵勉的散文之后,我感觉从内容和题材上大致可以把她的散文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是以亲情为主的叙事散文。在《烛光里的父亲》《没事给妈打个电话》《多想再叫一声爸爸》《婆婆》等散文中,作者都是围绕着亲情来叙述描写的,她充满温情的文字,对父亲、对妈妈、对婆婆等人的书写,既是对亲情的怀念和呼唤,又是对亲情的赞美和颂扬。《烛光里的父亲》一文中作者写道:“我的父亲虽然不苟言谈、不善表达,却是一个极具爱心、极富生活情趣的人。小时候,条件有限,人们也不大重视生日,可每到我们姐弟三人的生日,心灵手巧的父亲总是出其不意地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一张漂亮的卡片、一本精美的小人书、一把小木枪、一副望远镜、一出灯影戏……那个时候很难买到蛋糕,但是我们总能吃到最独特的“生日蛋糕”,父亲用普通的面粉,加上白糖、鸡蛋等做成蛋糕的形状,然后用竹签在上面画上美丽的图案:天女散花、大闹天宫或是鲤鱼跃龙门,再写上生日快乐的字样,最后放在锅里不断翻烤……父亲熟练地做着这一切,仿佛在完成一件心爱的工艺品,看得出,他是把对孩子的疼爱和希望全都倾注在里面了……父亲就是这样,对人对事百般用心、周到,自己却从不要求什么,以至于常常让人忽视了他。从小到大,我们在父亲的精心设计下度过了一个个难忘的生日,而我却从不记得他的生日,很长一段时间我竟然幼稚地以为父亲是没有生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