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达当时的激动心情可想而知,他那古铜色的脸又罩上一层红晕,渗出细微的汗珠。他心里清楚这种极高的荣誉归功于党和政府的领导、归于西沟的农民弟兄、社会的支持、志愿军的保卫和工人老大哥的帮助和支援。他说自己虽然取得了些成绩,但还十分不够。他向党和政府保证:今后一定要以十二分的干劲,学习志愿军的顽强精神去战胜困难,领导好农业社,巩固工农联盟。保证今年每亩增产五十斤粮食,发展林、牧业,改变山沟面貌,把荒山变成林山,建设好新农村,和“苏联”农民过一样的幸福生活,用这样的事实来回答毛主席和全国人民的关怀和希望。
他说的是真心话,他从不会把荣誉当个人财富捆成“包袱”背在自己身上。
山西的颁奖典礼过去一个多月后,3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颁发1952年“爱国丰产金星奖章”的消息。
文章说:1952年爱国丰产运动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经过慎重审查、评定,决定以“爱国丰产金星奖章”奖给李顺达等四人。这一奖章经过1953年一年的跟踪调研,得出结论:“李顺达、郭玉恩所在的地区都是贫瘠山区,他们粮食平均产量都超过了山西省1953年粮食平均产量的两倍以上……
山沟里的穷人一辈子也不能拥有一枚小小的金戒指,那是地主老财才会有的财富标志。
这枚由黄金制成的奖章,绝不是七十年代流行的铜片片、铝片片等所谓的纪念章,是由纯金制作的。这枚奖章重达五十克,其价值远远超过了金子本身。在消息发出的当天,《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向金星奖章获得者学习》的社论,社论说:
“表扬和奖励英雄模范人物,普遍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这是1954年8月1日,李顺达当选全国第一届人大代表,在省城太原受到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要政策之一,也是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的重要方法之一。过去一年来,由于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国家各个部门中都曾涌现了不少的先进人物。他们在工作和生产过程中,真正发挥了带头、骨干和桥梁作用,大大推动了工作和生产的前进;他们都曾分别受到应得的各种奖励和表扬。而1952年的‘爱国丰产金星奖章’,更是从全国范围内进行审查、评定和颁发的一种最高奖赏。无疑地,这乃是农业经济部门中的一件大事,它进一步表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村工作者、劳动农民及其先进人物的极度关怀,它也将进一步鼓舞他们尽力发挥创造性的劳动,为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而奋斗。农村工作者和全体农民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努力进行春耕,争取完成和超额完成1954年的农业生产计划。特别是去年,农业生产遭到各种自然灾害,粮食总产量虽然不低于1952年,但国家增产计划却没有完成,棉花的收成也不好。因此,提高今年的农业生产,不仅对改变农作物生产的现状、而且对保证今后供应也是十分重要的。”社论明确指出:“1953年的产量不尽如人意,希望农民们向金星奖章获得者学习。金星奖章是靠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李顺达和郭玉恩经过长治、平顺县城,当地的领导群众都热烈欢迎这两位金星奖章的获得者,开会、举拳头、喊口号,向金星奖章的获得者学习自不在话下。平顺县委几位年轻的书记县长兴致勃勃!一个平顺县就有两位劳模获奖,占了得奖人数的二分之一。既是两位劳模的光荣,也是平顺县的光荣,和他们认真踏实的组织领导与宣传工作不无关系。于是工作的劲头愈来愈大,把“苦战三年,重新安排平顺河山”的大字标语用白石灰刷在长有稀拉拉茅草的荒山上,形成一道相当壮观的风景线,令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郭玉恩回到了川底村,李顺达还继续朝前走着,其时西沟的干部已经敲锣打鼓在村口欢迎。李顺达本人并不喜欢这种场面,所有虚张声势、搞形式主义的那一套都引不起他的兴趣,可又没法制止。
他还在干河滩上走哩,那会儿既没有汽车坐,也没有毛驴骑,全凭两条腿风尘仆仆地走。不大的一个褪色的军用挎包背在身上,那里面装的东西不多也不重,在人们心里却是无价之宝。那自然是装在小盒里的金星奖章。
快到村口了,已经有人在喊着:“老李!”“顺达!”“顺达哥!”“爹——”一个稚嫩的声音掺和在欢迎声浪中。
大女儿新娥从桂兰的怀抱挣脱,跌跌撞撞硬往人群里挤,参加欢迎的队列。
顺达虽然出过国,进过京,常去省城和长治开会、参观什么的,竟没有学会多少洋礼节。
村里人朝他喊,他也只是笑着用他那铜锣嗓门回答:“我回来了!”俊虎走出群众队伍的行列,纪兰也满面春风迎着他走来。有人嚷着:“咋不把金星奖章挂在胸脯上?”“是不是没把奖章带回来?”女儿新娥扑向他:“爹,我要看金奖章。”李顺达抱起新娥亲了亲又放下她,他抖了抖挎包,憨厚地说:
“平白无故挂在身上干什么?我装在挎包里呢。”有人想去接他的挎包,申纪兰拦住了:“不要动手嘛!那不是随随便便动的东西!
“可不是么,人多手杂,丢了怎么办?”张俊虎在一旁帮腔。
“咱们谁也不伸手,给看一眼就行呗!”宋金山说:“那也不合适,做个木盒子,嵌上块玻璃,叫大家都瞧瞧!
李顺达从挎包里掏出个盒子,有人喊叫:“别拿出来,那不是一般的奖,是黄金呢,财不外露,快回窑洞藏起来!”马机灵与玻璃老哥在私下议论,只听玻璃老哥说:“咱们农业社社长就是了不起!不光是能挣回锦旗、镜框框,连金疙瘩也能赚回来,真个有本事。”马机灵不住点头:“可不是吗?日本鬼子还没打走前,他就牵回过一头大键牛,现如今领回货真价实的金奖牌,谁也是心服口服啊!”那些旧日的地主老财郭召孩、老小子也打心眼里佩服这个从河南林县逃荒来的佃农。他们自家几辈子靠收租过日子,能给婆姨赚个几钱重的小小金戒指,便心满意足了。而当年一担子挑来些破烂家当的河南草灰却成了大气候!大秤一两重的金块不花一文钱就领回了家,谁能想得到呢?这世道一变,穷人就成了富人,让郭召孩、老小子瞠目结舌。他们也思谋着找个机会到李顺达家看看那块金牌牌,开开眼界,不枉和李顺达打过多年交道。
有宋金山、王周则等几位老友的精心设计、制作,木头匣子三两下就做成了。李顺达将这块奖章让众位老友细细看过,家人挨个儿摩挲过,亲朋好友掂量过后,稳稳地放在嵌有玻璃的木头匣子里,让桂兰郑重地锁在箱子里。等到有重要客人来访,要求参观时才开锁取出供人观赏。那会儿不讲经济效益,没有收参观门票这一说,直到七十年代成立西沟展览馆,这款奖章才被安放在展览馆供人参观。
金子是中国农民心目中最贵重的东西,名副其实的“金星”自然是最高的奖励。西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从此更名为“西沟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李顺达被称为“金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