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长给他倒了一碗水,微微地笑着说:“毛主席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表明中国共产党有最大的诚意谋求和平,共同建设国家。但是,要双方都有诚意和平才能实现,毛主席同时要我们做好另一手准备,这就是打。内战一旦爆发,又要打几年,必须有强大的后方和充足的物资保障。”区长看了看顺达,他在全神贯注地听,又说:“顺达同志,上次开扩兵会,你表示要参军,我们向县委作了汇报。县委已经做出了决定,把你留下,继续领导村里的工作。并明确指示,必须继续把互助组搞好,开展大生产,先定一个发家致富的计划,高举边区农民方向的这面旗帜,让广大农民知道种地也是革命,你看怎么样?”李顺达先是一怔,但这只有一刹那工夫。上级的指示让他心里更明亮,他不住地点头。他在捉摸上级把他留下的道理,他想到村里的工作,他把工作交给了宋金山,村里的共产党员又发展了几个,但身份依然是隐蔽的。去年,组织上只公开了他一个人的党员身份。党的群众工作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需要他来做,留下自己是完全正确的。顺达伸出厚实的手掌,摸了摸后脑勺,憨厚地说:“我原来没想到哩。行啊,我服从上级的决定。”区长注意观察顺达的表情,怕这个意外的决定挫伤了他的积极性。可是,从顺达的脸上,看不到任何反常的情绪。顺达像过去接受任务一样,干脆、坚决。他从来不向领导提出这样那样的困难。当然,不是没有困难,是他自己会想各种办法克服。他是让上级十分放心的村干部。
区长站起来,满意地拍着顺达的肩膀说:“那就这样定下了。现在,和我们一块儿欢送新兵入伍,好不好?”“好。”李顺达也站起来,憨厚地搓着两手。
“一会儿开欢送大会。你在会上讲几句话,行吗?”区长问他。
“行啊。”顺达回答。
“你准备讲什么呢?”区长又问他。
顺达要说的话,本来就在嘴边上,他明快地回答:“我向参军的同志们作保证,在家搞好生产,照顾好参军人员的家属!把互助组办得更好,用实际行动支援前线!”区长点点头说:“很好!你还要讲一下,曾经有人担心,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我们在上党打仗,会不会影响毛主席的安全,毛主席的指示是,要狠狠地打,对反共顽固派寸步不让,寸土必争。上党战役打得越漂亮,他就越安全。”李顺达情不自禁地吐出一句话:“毛主席真伟大!”当李顺达离开办公室时,区长望着他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
“真是个好同志啊!”在欢送新兵的会上,李顺达把区长让讲的话归纳起来,喊出:
“我们前方后方拧成一股劲,为毛主席的安全,狠狠教训抢夺胜利果实的顽固军。”全区的新兵都非常激动,他们穿上军装后,将开赴上党战场,此时整整齐齐坐成一个方阵,振臂高呼:“保卫胜利果实!保证打胜上党战役!”
发家模范
李顺达返回西沟,村里人又惊又喜,这消息像长了翅膀,飞进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高高兴兴来看他。只不过分别了半天,上午欢送走了,下午就回来了,可人们到像是看望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亲朋好友。还笼罩在心头的浓浓惜别之情,骤然化作意外相见时的惊喜,那热闹气氛好像是在办喜事。李顺达还没有来得及换下身李顺达互助组的组员们改造穷山荒野的情景上的新衣服和脚上的新鞋袜就被众人围着,人多窑洞容不下,又拥到院子里,好比做新女婿似的不自在。
他说:“上级决定把我留下,是对咱们西沟的支持,对咱们互助组抱有很大希望。大家全来了,咱就开个会吧。”大伙都静下来,李顺达让娘从窑里搬出大小板凳,又让桂兰和存达搬来一些谷草捆儿,请上年纪的人到前边坐下,又说:“区长说了,参军走的光荣,留在家的也光荣,因为前后方是同一个光荣的任务。咱们要有长远打算,家家订出发家致富的计划,互助组也要有新安排。自家先谋划好,过几天再交换意见,一起讨论。抗战胜利了,抗日民主边区政府奖励的锦旗不能卷起来,我们要发扬八年抗战的互助合作精神,为保卫边区、建设边区,开展大生产,发家致富。地主老财发家靠剥削,我们发家靠劳动,为了支援咱们的子弟兵多打胜仗,更要搞好生产,争取大丰收!”李顺达宣布可以就地议论,也可以回家商量咋样发家才能致富。人们一片赞扬声:“可不是么?前方后方一股劲,才能打胜仗!”“发家致富谁不想?不同的是发了家,富起来要做什么!”“还有怎么发家、怎么致富!”西沟人像往年一样,紧紧张张忙忙碌碌热气腾腾的,度过了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冬季。来年春暖花开时,从长治传来大好消息:上党战役胜利粉碎了顽固军的进攻,缴获了很多武器弹药,武装了我们的八路军。西沟去参军的新战士,还有人给家里捎回了立功喜报。
可是人们愤恨难消,高兴不起来,因为重庆谈判虽然签了和平协定,却成了一纸空文。墨迹未干,胡宗南就进攻了延安,内战全面爆发。
西沟村获得太行区党委和行署颁发的生产模范村称号从此八路军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边区改名为解放区,战斗任务也不仅限于保卫八年胜利果实,而是解放全中国,让全中国人民彻底翻身做主人。这是西沟人和全国人民期盼的。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有一首歌唱响了,李顺达也在独自哼着:“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呀……”西沟的青年男女还有一些中年人,更是走到哪里,唱到哪里。这歌子像是给李顺达浑身充足了电,他成天忙,又成天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李顺达积极工作的同时荣誉接踵而来,1946年12月2日—12月21日,为期二十天的太行区第二届群英会在上党古城长治莲花池召开,李顺达被授予“合作劳动一等英雄”的称号。对李顺达自己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予以高度评价,不仅会议上表扬,报纸上也刊登发表。那阵子致富是件光荣又时尚的事儿。
《新华日报》太行版多次报道了李顺达两年来取得的业绩,在一篇题目为《李顺达领导全村发家》一文中写道:“今年西沟达到耕一余一的有李顺达等三户,耕二余一的有六户,耕三余一的十一户。在总结生产成绩的原因时,大家说,是李顺达带的头好,领导得好。我们是学习李顺达制定发家计划的做法,顺达走到哪里,我们也走到哪里。”那时,记者来西沟采访也挺辛苦,先坐马车到县里,再步行几十里路到西沟。有时女同志走不了路,县里就派一头小毛驴驮着送进西沟。李顺达多会儿也是热情招待,自己简单介绍一些情况,让英雄发家,穷村变富记者随意去各家上门访问。李顺达从不包办代替群众反映情况。记者们也全喜欢这样,采访到的材料真实、生动具体,很有说服力。
1948年平顺县在西沟为李顺达召开了“庆功会”,庆祝他五年发家计划提前两年完成。次年3月《新华日报》太行版以《英雄发家,穷村变富》为题,报道了李顺达与西沟富裕起来的情况:“全家十口人(在家六口,四口在外),共有土地二十一亩,两头驴,两头牛,还有四十多只羊,去年收获粮食近五十大石。”若照这样的劲头干下去,农民们的日子很快就有了变化。丰衣足食该不是什么问题。但直到三十年后的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农民依然过着穷日子,不能不反思“发家致富”遭批判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