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面前
1944年,11月20日至12月7日,头扎白毛巾、身穿对襟袄、脚踩新布鞋的李顺达来到黎城县南委泉村,出席了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民主政府召开的第一届群英大会。他心情格外激动,这不仅仅是一种光荣,还开阔了眼界,山沟之外的景致叫人振奋。邓小平、滕代远、李雪峰、李达等党政军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李顺达恨自己没文化不能用笔在小本本上记下来,只能凭脑瓜认真记,记多少算多少。会上奖给李顺达大犍牛一头,奖章一枚,毛巾一条;奖给李顺达互助组鲜红的锦旗一面。旗上写着金光闪闪七个大字:“边区农民的方向”。
李顺达被评为“生产互助一等英雄”,大会安排他发言。他心中像在擂鼓,咚咚直响,走上台说:“俺原来是一个在山沟里租种地的庄稼汉,是毛主席共产党把俺领上了革命道路。办起互助组两年来,俺明白这一条,农民要过上红火日子,就只有组织起来。这是共产党给俺农民指引的方向。俺决心和广大农民一起,顺住这个方向一直朝前走……”这是解放区抗日战争胜利前的最后一次群英会,也是共产党、人民政府在晋主持的第一次群英会,它承上启下,为抗战胜利后建设新中国做准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李顺达从边区群英会归来,赶上那条大黄犍牛进了村。村前村后的人都来参观,还有从古罗、沙底栈几个村跟来的不少男男女女,熙熙攘攘,西沟像赶会一样红火。宋金山从李顺达手里接过那面锦旗,抖开了给大家看。众人瞧着锦旗上七个金灿灿的大字:“边区农民的方向”。哗啦哗啦响起一片掌声。
大伙儿围着这面鲜艳夺目的锦旗,个个高兴得直咂嘴,并竖起大拇指相互赞扬说:“方向,就是叫咱们向西沟学习啊,朝着西沟走的路往前走。”“那就是说西沟的李顺达互助组是咱们边区农民的榜样。”“学,就是跟上走,人家是共产党员,觉悟高,先走了一步。往后要常来看看人家咋样走路。”外村的人离去后,互助组的不少组员还不肯走,都挤进李顺达的院里,跟李顺达、宋金山、王周则、路文全几个人说话。你一言、他一语的谈论得热火呢。
路文全说:“顺达,咱们边区大得很哩!你想想晋冀鲁豫,跨了四个省。”“可不是大得很么。”顺达不知道文全要说点什么,兴致勃勃地瞧着他。
文全又说:“咱们中国有多少个边区?”李顺达老老实实地说:“这我可说不清。反正是很多,北方南方都有,总有少半个中国吧,全是抗日的根据地。”路文全好像喝了些酒,话多了,又问:“边区既是这么大,咱们西沟的一个几十户人家的互助组,能成了边区农民的方向?”马机灵早明白路文全要说什么,便想显示自己的机灵:“锦旗都扛回来了,你还不放心呀?”路文全也埋怨自己,今天嘴怎么这样笨!他是觉得,边区政府给了他们这么大的荣誉,作为李顺达互助组的一员,也真有点担当不起。可是他想说的话很多,一下子表达不清。
宋金山抢着发言:“这是上级对咱们的鼓励,往后不知有多少人的眼睛在盯着咱们,要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朝着共产党指的方向往前走。”马机灵也挤了挤,凑到前边,发表高见:“咱们李顺达互助组是不简单,有成绩,就该有光荣么!”再说这一位牛老叔,从来不凑热闹,不往人面前挤。这时他只对大犍牛有浓厚的兴趣。李顺达常到外面开会,也常拿回奖状、奖品。
只有这头牛最能打动牛老叔的心。
他想:牛是庄稼人的宝贝,这东西能当奖品,不花一个子儿,白白拣回来,说明李顺达互助组就是不简单。
老叔远远看见黄犍牛有房顶高的身架,心里就高兴上了。他三步并作两步,走到黄犍牛跟前细细地看。啊呀!好大的一对角!连街门圪洞也进不去。摸一摸牛背,膘肥体壮,油光闪亮的牛毛,就像老财们往年穿的缎子袄。他扳开牛嘴看了看,口轻哩。四个蹄子白花花、肉墩墩,一看就知道是头好牛。吕桂兰正在用圆笸箩给牛喂饲草。大犍牛吃得美滋滋的,还得意地甩尾巴哩。也许今天这个场面它平生没有见过,觉得来到一个新地方,这么多人夸它,在它身上抚摩,它自然心花怒放了。
牛老叔在大犍牛的身边转来转去,啧啧不住地向吕桂兰称赞:
“好牛,好牛啊!”吕桂兰听到别人夸这头牛好,好比听到赞扬她家顺达功劳大,心里别说有多高兴了。凡是农村媳妇,全爱听称赞自家男人的话。她不好说什么,只用一个字答应:“哦、哦、哦。”“可这牛总不能就在露天喂养吧?”牛老叔操着这份心,朝人堆堆走来,说道:“顺达侄子,这么好的大犍牛,也该有个圈吧。你家那土窑不行,门小牛进不去,把门窗拆掉,这么大的牛还是转不开身。
在院里盖个圈吧。旁边那土崖当后墙,挨院边筑一堵墙,前面摆草槽,用这几根柱子支撑,先盖个牛圈吧。”顺达点点头同意了:“说干就干吧!”他刚说完这话,大伙马上动手,一哄而上,七手八脚一阵子就盖成个棚子。盖完就走,水都没有喝。只剩下牛老叔和李顺达家里的人,倒显得空落落的。
牛老叔又上前一步,凑近顺达说:“顺达侄子,你刚才说这头大犍牛归大家用,谁要使就拉回去使?”“是这样说的,你要使,明天就拉去使吧。”“先不说这个。
我倒真想磨些面。咱这里磨房小,磨道窄,就怕大犍牛进不去。
磨道里也走不开。”“碾子都在露天,你碾不碾谷子?我也是怕它刚来咱山沟里,干不了咱这里的活。你牵去试试,这是咱们全组二十八户人家男女老少公共的东西,要爱惜,不能使鞭子抽。”顺达实打实地说。他是个慷慨人,家里有什么东西,大家都清楚,缺什么都来向他借。牛老叔深深了解这一点,他听顺达说这头大犍牛是公共的牲口,觉得很奇怪,这牛明明是奖给劳动英雄李顺达的么。于是,他又煞有介事地问顺达:“我正想给你说这件事。牛是上级奖给你的,你怎么说是公共的牲口?”顺达哈哈地笑了:“我的就是公共的,我一个人要它干甚?大伙李顺达互助组靠人拉犁开始艰苦创业使才能起大作用。再说,咱们靠互助组有成绩,不是我一个人的能耐,是二十八户男女老少齐心合力,互帮互助辛苦换来的。我这回当上一等英雄,是代表大家当的。应该感谢大家,也感谢你牛老叔!”牛老叔能翻通这个理,可总嫌顺达太实在了。他说:“叫大伙儿使,谁来喂牛?这牛身架大,吃得多,饲草饲料全是钱,还得误半个劳力来喂养。”顺达认真地说:“这个大家不用操心了。叫我家桂兰喂起来,添草拌料都是她的事。俺娘和存达、改仙也能帮上忙。人闲着也是闲着,还会闲出病来。”牛老叔瞪起眼睛,很不平地说:“你家几时有过闲人?真闹不清你这是图个甚,得了这么大的奖,倒惹下麻烦了。牛由自家喂,牲口大家使。这、这算的哪笔账?”牛老叔本想点拨李顺达,也是出于关心和真诚,时下觉得不必多说了,点到为止。他认为集体主义思想,就是人人为别人着想,那么,谁为自己着想?国家、国家么,没有国,哪有家?所以,牛老叔拥护抗日是坚决的,没半点含糊。反过来说,没有家,哪有国?各个人的家业闹腾得兴兴旺旺,国才昌盛么!
牛老叔念过几天书,从教书先生那里拾来零七八碎的词汇,经常出口成章。在庄稼人堆里,还是有些声望的。他知道顺达这个人心眼好,有什么好事,准会让互助组的人都沾上光。他牛老叔还是老字号的人哩,只会受到照顾!于是,他临走又留下一句话:“明天我牵李顺达互助组田间劳动时合影上大犍牛去试试,碾上两斗糕面。”这回他可不是占便宜,有帮李顺达一个小忙的意思。
第二天,他从吕桂兰手中牵走牛,不一会儿就送回来了。边往新牛圈赶牛,边告诉桂兰:“这牛不能推碾子。牲口也和人一样,各有所能。让关老爷的赤兔马拉车,一样不中用。明年春天,叫它耕地试试吧。”吕桂兰精草精料精心饲养,大犍牛闲了一冬天。次年开春后,宋金山赶上去耕地,工夫不大,又送回来了。这牛不懂得认垄沟走,老把犁拉偏,掉犁头时,也笨得转不过身。让一个人拉着,它还发牛脾气,把半大的孩子甩出老远。
原来政府奖励的这头黄犍牛,是拉车使的,它不会耕地。有人建议把它换一头小母牛,一来可以拉磨,二来也可以下小牛犊。起初李顺达不同意,他总觉得这头大犍牛是政府发的奖品,意义重大,不忍心将它送走。可是白养着也是浪费,不符合发展生产的精神。直到秋后,邻村有人牵着一头小母牛来换大犍牛,还补给一万元边区政府冀南银行发行的钞票,李顺达动心了。太行区行署号召大生产运动,提倡农民发家致富,还提出发家光荣的口号,李顺达响应号召,让大犍牛到别处尽力,重新安排它的工作也许能发挥更大作用,就同意了大犍牛换母牛的事,李顺达和互助组的人协商:“咱们互助组还有几户人家没有牲口,换来这头母牛就归没有牲口的人家饲养,生下第一头小牛是互助组的,生下第二头牛是养牛人自己的,第三头是互助组的,第四头又是养牛人自己的。生四个以后,老牛算是我的,那一万元钱,我留着,我家的母猪下了猪娃后,每户抱一个去喂养。家家喂猪,大家有钱用、有肉吃。”那头大犍牛,明明是边区政府奖给李顺达的,他这是算的一笔什么账呀?咋听咋让人听不明白。仔细品味,人们慢慢琢磨,才明白他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贯彻上级关于发家致富的号召。
见顺达在大大小小的利益面前总是这么让着大家,大家也不大好意思了。这些年顺达家里没小孩子们拖累了,家里劳力多、人又勤快,算是互助组里最富有的一户。他办互助组后总是接济大家,而这牛是奖给顺达的,他却把它如此这般分配,大家还能说什么呢?他是要帮助互助组的家家户户都富起来,这是叫均富吧,李顺达也不会去咬文嚼字,只是想叫大伙都过上好日子。
没有牲口的人家有四户,其中两户属于单身,没有条件喂牛,剩下的两户人家互不相让,都表示接受顺达的安排,要尽力喂好牛。怎么办,李顺达不愿伤任何一个乡亲,只好让他们抓瓦片。大家找来两块瓦,在后面一个涂上黑圈,一个涂上红圈,说定抓住红圈的养牛。
谁也没有意见,问题算是圆满解决了。
互助组的事情一切顺利,李顺达心里十分畅快。
参军路上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消息传到西沟时,人们从沟沟岔岔走出来,有人擂起了锣鼓,人们放眼望去,无论穷人富人都在欢庆这一时刻。李顺达跑到县里买来鞭炮,分给村里的大人和孩子燃放,西沟人过年也没有放过鞭炮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山沟里回响,人们在山坡上欢跳高喊:“我们胜利了,中国胜利了!日本鬼子投降了!”头顶上的天格外晴朗,脚底下的土地格外亲切,地里等待收割的庄稼也在刷刷地摇曳,鼓掌似的庆贺胜利。一张张笑脸流淌着热辣辣的泪水。
李顺达向乡亲们说:“八年抗战是咱们全民的胜利,今后咱们太行区一等劳动英雄李顺达荣获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赠给的奖旗(1944年11月)
要好好闹生产,不再害怕有鬼子来扫荡了。
宋金山问:“劳武结合还要不要?”顺达说:“要啊,甚时候也要练武啊!”不久太行行署发出开展大生产,让农民发家致富的号召。再次授给西沟村“劳武结合模范村”的光荣称号。
互助组的组员们劲头就像芝麻开花,一节比一节高。也有人期盼着打日本鬼子的亲人早点复员归来,和家人团圆。马机灵找李顺达打听这方面的消息。李顺达在区上开会,他坐在村口等待,想:区上开会,也许就是讲欢迎复员军人的事情。弟弟快回来了,娘成天想着他。他们抗日有功,应该欢迎!
李顺达在区上开会却完全是另一种气氛,另一种心情。这时毛泽东同志还在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阎锡山已经迫不及待地调动两路大军向上党地区进攻。上级给了西沟村一项光荣任务,要动员一批民兵去参加八路军。这个消息一传开,西沟人三个五个一群,十个八个一伙,在议论:“现在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了,怎么还要参军呢?”“是有人要来夺这胜利果实哩!”“是吗?那还行?咱们还支前打过鬼子,胜利果实不能让别人取走。”人们说着都来找村干部报名,要求参加八路军。党支部书记、民兵队长李顺达,在区里开会时,就向领导表了决心,要参加八路军,誓死保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与下山抢桃子的反动派一战到底。
区上的几个武装干部,如张芝槐等,慷慨激昂地传达上级的指示,要动员青年人报名参军。
上级分配给西沟村的名额只有六个,可是报名的人数超过了六十。连十几岁的孩子也围着村干部哭闹,要求参加八路军。尽管李顺达传达开会精神讲得明明白白,还有一些超龄的,或者其他方面不符合上级要求的人,不依不饶要求报名参军。宋金山、王周则、路文全几个人是党员,知道不符合上级的要求,不敢硬闹,可也希望李顺达到区上解释解释,稍微放宽一些条件。
村干部拿不出主意,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向上级反映群众的要求,李顺达带着这个意见到区公所。上级了解西沟人民有很高的觉悟,应该让这样的优秀儿女尽可能多一些去参军。因此,决定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西沟村参军的人数不受名额限制。但是条件不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