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社区社会组织现状与基本对策研究
张晓霞
摘要:以地缘为纽带的广丰籍农民工聚居在南昌市的一个城中村,被人们称之为“广丰村”。本文围绕“广丰村”分析农民工聚居的城中村所体现的一系列特点,包括“广丰村”村落的特点、原居民的特点以及聚居在此的广丰籍农民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南昌市“广丰村”存在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城中村;农民工;聚居区
一、“广丰村”村落的特点
(一)空间载体为典型的城中村
城中村是指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位于城区边缘的农村被划入城区,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广丰村之所以能够以一个村落的形式存在,它具有一个村落的地域空间,即广丰籍农民工所聚居的空间,一个典型的城中村。
广丰人所寄寓的空间是被称作“汤家”的自然村,位于南昌市洪都北大道与湖滨南路北段相接处,地属南昌市东湖区贤士湖管理处永溪村下辖的汤家自然村,因该区域聚集了大量来自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的农民工而得名。根据2004年9月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70号),南昌市市辖区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青山湖区塘山镇的永和、公园、贤湖、永溪、长巷、七里6个村划归东湖区管辖。永溪村的土地仍然属于村民集体所有,村民为农业户口。汤家自然村所属的永溪行政村2009年征地区片价为115778元/亩,随着警区迁移,村里有片警、110等,但管理上仍然属于村委会的管理模式。由此可见,汤家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
(二)嵌入在村落中的村落
空间隔离,也称居住隔离,它是指都市居民由于种族、宗教、职业、生活习惯、文化水准或财富差异等关系,特征相类似的集居于同一特定地区,而不相类似的集团之间则彼此分开,产生隔离作用,有的甚至彼此产生歧视或敌对的态度。城郊地区是农民工的聚居点,他们根据地缘、业缘等关系居住在一起,使自己拥有一定的社会交往圈,可以丰富业余生活,也可以在困难时获得一定的社会网的支持。(甘满堂、王岩,2008)农民工集中聚居的城中村与城郊村有点类似于西方国家的贫民窟。
中国农民的市民化进程分化为农民—农民工—农民工家庭—市民四步走。“广丰村”之所以以一个村落的形式存在,是因为以户籍为单位聚居在城中村农民工的流动不是个人流动,而是带动了家庭的流动。以家庭为单位流动的农民工具备了形成村落的基本单位。这类农民工流动到城市,是带着原来乡土社会的社会网络而来的,他们在城市,既有在再社会化过程中构建新的社会网络,也有对原来社会网络的利用。他们适应城市,不仅要适应城市这个市民社会,而且还要适应聚居区原居民所形成的另一个乡土社会。农民工以家庭为单位的迁移模式将成为中国城市化一个显著特点,而这一群体大多以地缘和业缘为纽带聚居在城中村,广丰人社会关系和网络的移植过程中,两个熟悉与陌生的乡土社会秩序共生与冲突并存,形成了嵌入在城市中的村落。
二、“广丰村”原居民的特点
城中村农民既不同于传统农民也不同于城市居民,他们失去了全部或大部分土地,但仍然保留有一部分宅基地,是居住和生活在城市区域内,又基本脱离农业产业的农业人口。
(一)经济收入多元化
1.收入途径的非农化。由于受耕地减少的影响,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例大幅下降,加之受以户为单位的土地经营模式制约,使农业产业化难以形成,产出效益低,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失去大部分土地,居住地具有的区位优势,城区农民从业渠道基本上脱离农业,收入构成较杂。目前,城中村农民主要从事的行业有私营个体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外出务工、剩余房屋出租等,从事农业种植业的农民很少。这是城中村农民的典型特点,汤家自然村也不例外。根据调查,永溪村大概有200多年的历史,在上世纪50年代,这里是以种菜和种水稻为主,到70年代主要是种菜。现在什么也没种了,只能靠租房过日子。村里有几处物业:相思林酒店、猎豹汽车、旺中旺超市、千百味酒店、永溪大厦、文教路农贸市场,一年租金收入大概是300万元。
2.收入渠道三产化。城中村农民虽有区位优势,但受资金、技术、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从事第二产业困难较大。而第三产业涉及领域较广,从业要素要求不高,资金投入少,这就成为城区农民择业的主要方向。据初步调查,目前城中村青壮年农民大部分从事第三产业,主要有货运客运、房屋出租、个体商店、饭馆旅馆、市场摊位、流动摊点等。
3.收入水平波动化。城中村农民收入受市场调节、产业调整、城市化建设、就业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从事农副产品买卖的,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收入不定;从事沿街小门面经商的城区农民,随着城市建设速度加快,随时面临着街道扩宽改造、拆迁等问题,收入受到影响;从事街道临时小商品买卖的,由于没有固定场所和固定的客户,生意时好时坏;从事人力运输(蹬三轮)的,收入也是有今天没明日的。此外,补偿性收入(如土地征用补偿、房屋拆迁补偿等)为一次性收入,不可重复。失地农民的就业和收入来源,没有明确目标。(林英,2009)
(二)户籍多元化与农业户口固化并存
传统农村以农村户口为主。“广丰村”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户籍多元化,既有农业户口,又有非农业户口。农业户口既有本地的,也有居住在此的农民工。而且随着城市户口的贬值,农业户口在汤家意味着保障。以户口登记和管理为中心的户籍制度,不仅是中国的一项基本社会管理体制,也是一项与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密切相连的制度。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入学就业、福利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都采用了户口标准。户籍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将公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身份制;同时根据户口辖地管理原则,对异地间户口迁移实行严格的行政控制,这一制度安排通过对身份转换和自主迁徙的控制,对中国社会城乡二分结构的形成,以及城市等级差别现象的出现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永溪村治保主任反映,“汤家本地居民有农业户口大概600~700人,非农业户口1100~1200人。汤家有2个小组。我们村原来的地陆陆续续地被政府征用了。被征了地的农户,政府会部分地解决他们的工作问题,前前后后有1000多人实现了农转非,主要在南昌市自行车厂、南昌钟厂(洪都机械厂附近)、南昌市政建设公司、南昌水表厂、青山湖区经委所属的六建公司(现南昌九建)招了300多人、绣品童装厂等。但这些工厂都陆陆续续倒闭了。有的被1万元买断了工龄,以“40、50”人员居多,他们又回来住在汤家”。这意味着汤家本地居民既有农业户口,又有非农业户口。而且现在农业户口有一种固化趋势。汤家农民有村民待遇,许多考上大学的人是不愿意把户口迁出去的,在他们眼里城市户口不如农村户口。就算有城市户口,也没什么保障,拥有汤家本地户口,在集体分红、拆迁补偿等方面都会有收入。
(三)社会保障自主化
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以人口城乡分割为基础的户籍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为工业原始积累和重工业化的迅速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符合当时需要的,社会保障严格依附于户籍之上,这是户籍制度实现对劳动力流动严格控制的必然要求。其结果则是几乎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够在这张分割的安全网中获得不同程度的保障。城镇劳动者均在国有或集体单位工作,农村劳动者均是人民公社的成员,都能够从所在单位或集体中分享到相应的福利保障待遇,其家庭成员也能够不同程度地享受单位的福利保障。因此,如果不去评判户籍制度对公民自由流动权利的限制,不讨论相应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与可持续性,可以说户籍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之间基本上是比较简单、和谐、平衡的关系,适应当时的历史环境,二者共同实现了我国的经济目标和政治目标。(翁仁木,2010)
永溪村每个农民到退休年龄(男55岁、女50岁),村里会发给他们退休金,男的300元/月,女的280元/月。村里年轻人到20岁的时候,给予村民待遇,80元/月。但原来“农转非”出去后来又被买断工龄回来居住在汤家的居民没有这样的待遇,这部分人沦为汤家本地人的下层。
三、“广丰村”农民工群体的特点
(一)一般农民工群体的特点
1.吃苦耐劳,从事非正式工作。农民工往往背负着尚留在农村的家庭对他们的经济上的依赖,因此他们对收入稳定有很强的渴望,这些因素使得他们有着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朴实无华和安分守己的优良传统。大量的农民工在城市从事非正式工作。设摊开店,从事服务业、加工业、商业、饮食业等,为城市居民提供特色服务,填补城市需要而又空缺的行业;而且城市劳动力不愿意干或干不好的一些重要的脏、累、苦和危险的工作多由农民工承担。他们大多数在衣食住行各方面与他们所在谋生城市的居民有着很大的不同。衣着极为简朴,甚至粗陋。一般都合伙租住于城乡结合部的农居点、简易工棚内,多人拥挤一室,采光通风差,夏天漏雨,冬天漏风,条件十分艰苦。为了节约开支,饮食一般比较简单粗糙,是街头路边饮食摊档的常客。由于农民工普遍劳动强度较大,干活时间较长,闲暇时间少,基本上处于工作、吃饭、睡眠这种原始、简单的生活状态,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从住处到工地再到住处的循环过程,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相去甚远,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和建筑业两大领域。
2.小农思想严重,受教育程度不高。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使他们过度自卑狭隘;有严重的乡土观念和传统,他们一般都是经亲戚或老乡介绍到同一个企业或地方打工的,在农忙、节日、婚嫁等时节常常要回家乡;缺乏组织观念和法律意识,碰到侵权之事较难采取法律途径讨回公道,也较少向相关部门申请仲裁,要么聚众闹事,或是以死相挟。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不高,绝大多数只有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不熟悉社会知识和务工常识;也没有什么专业技术,对外部信息了解和接收的能力极弱,信息极不对称,兴趣品位不高,对工作缺乏责任感和主动精神,对自己的发展缺乏抱负和长远计划,外出打工具有盲目性;只能从事普通的劳务性工作,谋生能力弱,就业难度越来越大,不熟悉国家的法律政策,不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3.社会保障缺位,处于弱势地位。由于没有正式身份,在婚嫁、幼托、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面临一系列困难,而且还要交纳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求职、就业、管理等都遇到不平等的待遇,而且随时面临被解雇的命运;享受不到任何城市职工普遍享受的养老、医疗、失业和生育等保险,甚至连保障人身安全的工伤保险也常常没有。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不同酬,就业权、受教育权和受救助权得不到充分保护和实现。(郝幸田,2007)
(二)广丰人的特点
1.敢于闯荡,外出打工的比较多。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地处赣东北部,与浙江江山、福建浦城相邻。曾是个三不靠的地方,就是不靠海、不靠铁路、不靠国道与高速。改革开放前非常穷。有句俗话是:“宁外出逃荒,不嫁广丰郎。”
广丰是个人多地少的地方,人均只有三分耕地,南宋诗人杨万里途经广丰时曾发出“此地都将岭作田”的感慨。虽然惜土如金,复种指数很高,可少得可怜的土地仍使众多广丰人无法守土、无法恋家,唯有外出谋生。即使在那驱赶“外流人口”的年代,以“江西的温州人”著称的众多广丰人依然四处闯荡寻谋生路。今天被“人家”赶回,明天就又背起行囊外出。所以有人调侃:假如广丰人不出去谋生,一年地皮都要被啃下去三尺。①
2.吃苦耐劳,江西的温州人。广丰人比较勤奋,所谓“尖斗笠,横扁担,肩挑红薯走四方”。改革开放以后,广丰一直是劳务输出的大县,因为穷则思变,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嘛。广丰人口密度特别大,广丰方言特别难懂,广丰人头上戴的斗笠特别奇特,广丰人的谋生能力特别强。改革开放以来,众多广丰人伴随着“外流人口”、“盲流”、“农民工”等称呼闯天下,从劳务输出中学到了技术,开阔了眼界,练就了本领,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今天正以矫健的身姿迈向本土创业。面对“靠耕地致富无望”的历史命题,广丰人通过闯荡市场,搏击商海,锻造了“完善抓商机、勇闯市场、敢冒风险、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找到了求解之策,走出了实践之路,并由此使广丰经济具备了实现新跨越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