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降低门槛,规范管理
南昌市自2009年3月全面启动社区社会组织的备案登记试点工作以来,全市287个社区备案的社会组织就达到了1241个,平均每个社区4.3个社会组织,其中公益类占21%,服务类占35%,兴趣类占44%。南昌市青云谱区创新管理体制,2008年提出了“政府部门在社区有对应的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在社区有认同的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理念,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区、街两级备案,区、街、居三级管理网络(即以区民政局为备案机关、街道办事处为主体、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的三级管理模式)。备案制度的建立将社会组织网络的触角延伸到社区乃至社区居民,社区社会组织由2008年的148个发展到2010年的510个,参与人数由1500多人发展到28000多人。并进一步提出了建立以社区工作站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抓手的“三社联动”机制的新理念和新思路,明确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重点是社会服务、社会事务、慈善救助、社区维权类社会组织。
吉安市吉州区对社区社会组织放宽登记条件,如降低注册资金,由原来的30000元降到了5000元以下,同时将社区社会组织的会员由原来的50人以上个人会员和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降到了20个以上个人会员和10个以上单位会员,从而降低了登记门槛,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实行归口登记,分类管理以及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区民政局成立了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作为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的综合性平台。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协调服务功能,探索对数量众多、种类分散、规模不一的社区社会组织实行“中心式管理”。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将登记备案的200个社区社会组织分门别类进行管理,克服了社区社会组织多头管理的弊病,增强了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的有效性。
2.培育支持,助其发展
为支持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吉安市吉州区政府每年拨款70多万元,用于社区发展社会组织,开展社区服务。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社区居民组建文化、体育组织。文山街道平安里社区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成立了社区红歌团。区政府和街道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红歌团一定数额的资助,并组织红歌团在各社区和农村开展红歌演出活动,深受社区居民和农村群众的好评。街道对新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在活动场所、活动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九江市浔阳区创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在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方面,区民政局专门从单位用房中,安排了60平方米的房间用作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孵化基地为萌芽和初创期的中小型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地、办公设备、业务指导、小额补贴、注册协助等方面的支持,切实解决社会组织规模偏小、力量薄弱、培育不够等问题。
南昌市青云谱区成立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并以孵化中心为基础和纽带,支持各街道、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孵化基地,逐步形成一个覆盖全区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的完整支持网络。目前孵化中心主要服务两大类社会组织:一是对社会需求度高、影响力大、品牌效果突出的公益性组织;二是对刚刚萌芽、具备较强的发展前景,但欠缺独立发展能力的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为其提供场地设备、政策辅导、能力建设、购买服务、注册协助和小额补贴等关键性支持。通过一系列的专业指导,拓展社会组织的孵化、辐射、带动功能,首批“入壳”孵化五家公益性社会组织已经出壳。通过项目培育、机构孵化、培训规划、专项托管等环节,促进了全区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创新、合作、成长。
南昌市西湖区广润门街道通过人力支持、财力支持、培育指导、市场运作等全方位支持的方式,壮大社区社会组织。2009年9月,街道腾出公共用房160余平方米,投入资金15万元,打造了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为29家社区社会组织提供了免费的活动场所。为了帮助“勤惠民袋装垃圾保洁协会”良好发展,瓦子角社区组织社区干部帮其上门收取了3万余元卫生费,并购买了5000余元卫生用具。街道先后投入10万余元给各社区社会组织起步运转,作为启动支持;连续两年开展了社区社会组织成果展示和评比活动,拿出10万元用于奖励支持。到目前为止,已培育发展各类社区社会组织262个,成员达3010人。
3.与社工结合,提升质量和水平
南昌市青云谱区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引入社区社会组织工作中,不断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水平。在区、街、居三级建立了50多个社区社会工作室,目前全区登记在册社工86名,义工192名,各类社会组织专业人员达到2785名。以社工为抓手,以公益服务为目标,大力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通过活跃在社区的专业社工队伍,运用社工理念和工作技巧介入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提升社会组织对社会的服务、引导能力,为辖区内的服务人员、吸毒人员和失学、失业、失管青少年等提供专业服务。
吉安市吉州区习溪桥街道广场社区针对当前社区矛盾集中,影响社区和谐的现状,成立了“至诚社会工作室”,通过专业社工师和专业义工的介入服务,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理念、方法、技巧,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帮助服务对象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购买服务,政社互动
九江市浔阳区政府专门从社区建设专项经费中每年列支20万元,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资助社区社会组织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良性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财力保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资助浔阳区义工联合会,累计投入了40万元为社区居民、孤寡老人、儿童、社会困难群体等提供家政、卫生、陪伴、帮扶等多项优质服务。
南昌市青云谱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形式,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为社会组织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基础。如三家店街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发展,把辖区内的“牛皮癣”清洁工作承包给辖区专业社会组织。区民政局以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家政服务人员每天为孤寡老人上门提供1~3个小时的免费服务,满足辖区广大孤寡老人对生活照料、家务家政、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服务需求。
5.以居民实际需求为导向
每个社区都有各自的特点,面对的服务对象也有所不同,有的辖区下岗工人多,有的辖区残疾人比重较大,有的辖区困难群众偏多,还有的社区居民生活水平普遍较高,他们的需求不同,兴趣不一,追求的生活质量和标准也不一样。为此,社区社会组织应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满足不同层面居民的需求。吉安市吉州区提出针对各个社区不同的服务群体,结合社区的文化底蕴、人文特征、生活环境、居民需求和爱好等特点,引导社区居民组建自己需要、适应自身喜好、能发挥特长的社区组织,以充分满足居民多层次需要,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文明程度,使居民通过参与社区社会组织活动实现自身价值,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如文山街道平安里社区“好妈妈联谊会”,定期组织学生母亲开展联谊活动,探讨孩子教育方法,帮助问题学生克服困难,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在社区居民中取得较大反响,许多学生父亲也跑来要求参加组织活动。太平桥社区结合社区下岗职工多的实际,组织居民成立了“太平桥社区扶助中心”等组织,对社区困难群众在就业、创业、心理等方面的困难进行扶助,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对有创业要求的居民进行创业指导,帮助解决小额贷款,帮助办理相关证照,极大地激发了社区群众的创业热情,帮助8户居民成功创业,培训有创业意愿的居民200多人,促进了社区的稳定与和谐,受到省、市、区领导的高度赞扬。
九江市浔阳区开展了社区居民服务需求调研,以社区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组织各类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者活动,充分发挥党员队伍、干部队伍、综治队伍、医疗队伍、帮困队伍、服务队伍等人力资源优势在社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培育和发展包括公益服务、社会事务、文化体育、慈善救济、社区维权五类社会组织,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多的便捷、优质、全面的服务,满足社区群众多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
四、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思路
在当前形势下,服务于社会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是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的有效形式,应积极探索培育和大力发展。江西省社区社会组织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独立性不强、官办色彩浓,自身能力不足(经费不足、活动场所缺失、人才缺乏、自主运营能力差、内部管理不规范等)、居民参与认同度低、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因此,要坚持鼓励发展和监管引导并重的方针,完善培育扶持的政策措施,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社会组织的培育需求主要在优惠政策、资金和人才方面。应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健全制度环境,完善社会组织的参与机制。
1.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办法,降低社会组织登记的门槛,实行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登记制
从南昌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备案登记试点经验可以看出,取消许可批准制,取消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挂靠制”管理,采取登记备案制,有利于增强社会组织的自组织能力。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手续,探索实行工商经济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和社区社会组织街道备案制,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备案登记制适当放宽登记条件、简化登记程序。对具备登记条件的,可直接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册登记,并免于公告。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实行备案登记,每年向备案机关书面报告开展活动及机构设置和负责人情况。
2.建立对社会组织的评估指标体系,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实现对社会组织的科学、规范管理
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发展,有利于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规范管理,街道或社区必须掌握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动情况,民政部门要定期对社区社会组织进行监督评估,没有正式登记的,也要进行适当的抽查评估,给予宏观上的指导。对社区社会组织以政府补助、购买服务等方式承担的社会服务的全过程要实行严格的监督和评估。一方面,通过聘请专门从事监督与评估的非营利机构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另一方面,要发挥社区居民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监督和管理作用。
3.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
应出台一些具体的扶持办法,设立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在社会组织起步阶段给予必要帮助,重点在资金筹措、税收、用地、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扶持,鼓励企业参与公益社会服务,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对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扶植一批公益慈善、居家养老、福利服务、医疗卫生、科教文体等社会组织。搭建孵化平台,建立培育实验基地,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培育方式,多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培育更多的草根组织,提高居民主体参与性。
4.建立和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组织发展的良性互动
要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将政府的采购对象面向社会组织,可以加大对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和培育力度,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实行公开招标,在香港,政府80%以上的社会服务以向非政府机构购买的方式提供,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同管理社会事务的格局。健全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要了解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测算投入与产出的成本,预算政府向社区民间组织购买服务的额度,建立比较科学合理的购买服务的机制;要分类扶持,引导符合条件的组织和个人创办一批公益性社会组织,加大对公益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及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开展公益服务项目的资助力度。
5.加强社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
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来提高社会对社区社会组织的认知度和公信度;加大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社区社会组织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要建立健全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支持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向社会工作倾斜,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培训和就业。政府可以考虑向高校下“订单”,定向培养社工人才。要健全社工使用选拔机制,完善社工激励保障,建立社工联动机制。
(作者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参考文献:
[1]陈洪涛,王名.社会组织在建设城市社区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基于居民参与型社区社会组织的视角[J].行政论坛.2009(1)
[2]成元君,陈锦棠.经验与启示:香港民间社会组织的发展[J].学习与实践.2010(1)
[3]高红.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模式创新与制度保障[J].社会科学.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