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24600000006

第6章 老人

文老头和祝老头是极好的一对,世居在江村对岸的小镇上。

文老头是一名中医。少年时,读过几年私塾,后给永和场上康乐堂的黄老先生做徒弟。从当“抓抓匠”开始,慢慢上升到代师傅写药单子。他刻苦学,死命记,三年师满,又相跟三年,终于能独立处方了,便回到本地小镇上开了个小小的药房,名中和堂。开业几年,便以医“摆子”和冷骨风(即风湿关节炎)渐渐享了点名。

祝老头和文老头本来同在康乐堂学徒,但仅仅当了两年“抓抓匠”,便因家父病逝回家料理那几亩薄田,中止了医道。可也不负那两年工夫,识得几味中药,配得些简单药方。

他们同住在小镇背后的马路上。文老头家在下马路,祝老头家在上马路,中间相隔不足二里地。

文老头在镇医院上班,由于年事已高,医院对他特别照顾,每天只是上午上班。

祝老头虽说户口在农村,但解放后基本上没有干过农活了。他大儿子抗美援朝参了军,以后一直留在部队当干部,并在部队安了家。二儿子中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县水利局工作,也在县城安了家。只有一个小儿子在家,陪伴着他和他的老伴———祝大娘。

每天上午,文老头到医院上班,祝老头就在家里培整他的园子。祝老头的农家小院背着马路,一道碧绿的沟水从当门穿过,一丛他亲手栽的翠竹荫蔽得那段沟渠分外清凉。沟渠与地坝之间,是一块不大的园子,一边种花另一边种些中草药,过了沟渠,就是平展展的绿色田野了。

每天下午,祝老头就在地坝中间安好一张黑漆茶桌,再摆上两把大儿子买回来的藤椅,茶桌上搁一把二儿子称回来的上等叶子烟,泡好两杯花茶。不一会,文老头就拄着他那根可以当拐杖的长烟杆,迈着方步到来了。到来之后,两位老头习惯地相互点一点头,几乎是同时就着藤椅坐下,面对着鲜花、药草、翠竹、沟渠、田野———品茶、尝烟、闲聊。有时,文老头带来他刚买的好烟好茶,共同品评一番之后,也就放在了这里。最后,下一盘象棋,天擦黑,文老头就回去了。每当他们坐在一起时,祝大娘也端一个凳子坐在旁边,做着针线活,替他们照顾开水,参与交谈。年年如此,月月如此,天天如此,三个老人共同组成一个生活的圆圈,哪怕缺了并不为人注目的祝大娘一人,这圆圈也会感到不圆满。

一般小病小痛,祝老头是不会花一分钱的,他的园子就是小药房,这里扯一把,那里掐几片,熬一碗汤,喝下去就了事。而且,老实说,他和文老头一样,竟连小病也难得。也许因为懂点医道的缘故吧,身体都很健康,虽然头发花白,脸色却很红润。

出乎意料的是:在有一年寒潮之后的早晨,祝老头忽然卧床不起了。他的“小药房”无济于事,须找大药房了。笃信中医的祝老头当然不会找穿白大褂、戴听诊器的西医,与他形影不离的文老头当然也不会让给别人来诊治。诊断结果,说是风寒入肺。从开处方到去医院捡药,从药房配药到床前熬药,都是文老头一手一脚亲自躬行。但是,连服三剂,不但未见减轻,反而愈加沉重。马不停蹄赶回来的两个儿子,一个建议转到大医院,祝老头摇头,文老头摆手;一个建议打打针,祝老头发怒,文老头生气。结果祝老头死在第二天晚上。过后才知道,他得的是急性胸膜炎,是非打针不可的。

文老头是如何悲痛就不消说了。出丧那天,祝老头的大儿子出于礼仪去问他来与不来,刚推开他的房门,喊了一声“文大爷”,他就泪如雨下,一边挥手叫他回去,一边掩面恸哭不已。

此后,十几天不见文老头走出房门。半月后,他出来了,看去衰老了许多。那天仍然是下午时分,他又拄着那根长烟杆,像往常一样不紧不慢地走到祝老头家的后园。祝大娘赶快为他安桌子、摆椅子、拿烟、泡茶。他静静地坐着、坐着,就像祝老头还坐在旁边一样。祝大娘忙完了,同样拉过一个板凳坐在旁边缝补衣裳,吸几口烟,或交谈几句,仍同往常一样……于是,这个生活的圆圈,又由两个人把它画圆了。祝老头的园子又恢复了一贯的节奏———每天下午,祝大娘总是事先摆好桌凳、泡好花茶,不一会,文老头照样按时来到。

学得一手好木工手艺的祝大娘的三儿子———百全,几经挑选后终于完成了婚事。新媳妇娘家远隔七十里地,模样漂亮极了,百全与她只见过三面,就办结婚了。婚后的第二天,媳妇就早早地起来煮饭喂猪,高高兴兴料理开了。瓢儿碗盏,她都按照自己最理想的方式重新进行了一番摆布。

早饭后,祝大娘不言不语地在后园子里浇花弄草,刚过门的媳妇望着这位慈善的婆婆,禁不住内心一阵喜滋滋的。但是午饭后,婆婆的行动在她看来却有点反常了。只见婆婆在地坝中心安好那张老式黑漆茶桌和一把藤椅,又端出一个陈旧的板凳摆在旁边,便又在灶房里寻找什么,寻了好久,才寻出那口茶盅,因为媳妇把它里里外外擦得雪亮放进碗橱里了,她终于没有寻见那个生了点铁锈的茶叶盒,便问:“那个茶叶盒呢?”

媳妇忙说:“我把它放进堂屋里的高桌上了。”

“以后别拿走,就放这里。”婆婆叮咛道。

“放在堂屋里有个来客好泡嘛,放在灶房里多不方便。”媳妇说,因为堂屋已被她布置成了一处雅致的客厅了。

“这是文大爷吃惯了的花茶,专给他准备的。”

“文大爷?”

“快去拿出来,他就要来了。”

这个文大爷是谁呢?新来乍到的媳妇不便多问,便怀着好奇心等待着。

一会儿,文老头来了,拄着那根三四尺长的烟杆,她还从来没见过这么长的烟杆呢!虽已是阳春天气,老头竟还戴着线织的风雪帽,只露出灰白的须眉和山羊胡。更新奇的是:他穿的灰布长衫,袖子又长又大,足蹬一双和尚鞋,露出白布缝制的袜子。他整个给新媳妇的印象十分古怪,而又那么遥远,就像小时候,她听祖母讲述的很古老的故事。

恰在这时,百全从镇上买东西回来了,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文大爷”,又指着新媳妇,不好意思地介绍说:“这是……”

文老头却只是轻轻地“嗯”了一声,并不抬眼看新媳妇一眼,整个面容,几乎是毫无表情的。媳妇很有些扫兴,只觉得这老头太冷漠、太傲慢了。

但是,当祝大娘出现时,这老头却好像活起来的石狮子一般,松弛的脸上竟出现了可亲的笑容,对祝大娘说:“这把烟好,又吸火,又是白灰,冲劲大,味也醇厚。”

“这是上对面河坝的大柳叶子烟呀!”婆婆也一反上午那不言不语、佛婆婆般的常态,高兴地应道。

“你也来烧一口。”文老头竟很随便地把烟杆嘴儿用手一抹,递了过来。而婆婆也欣然接过,衔在嘴里,吸了一口,说:“是要醇一些。我叫他们下次赶场多拿两斤来,我出好价钱……”

婆婆进屋去端出了她的针线筐子,坐在板凳上,开始干她的针线活,并一边与文老头闲聊起来。

新媳妇转身进屋去了。

她问丈夫:“这老头天天都要来么?”

“是的,每天下午都要来,风雨不改。”

“他是干啥的?”

“中医,退休了。”

“他没有家么?”

“有,早就儿孙满堂了。”

“他家在哪?”

“那头,下马路。”

“天远地远的,天天吃了饭没事,跑人家屋里来磨嘴皮。”新媳妇撅起嘴说。她似乎觉得她所理想的这个小家庭的圆满,被这位古怪老朽般的不速之客破坏了。

“你不知道,”百全解释道,“文大爷是我爹的老交道了,自我懂事开始,就晓得他每天下午要到这里来,和我爹喝茶、烧烟、下棋。”

“你爹不是早死了么?”

“死了他也来。茶馆酒店,任何再好的地方他都坐不住,只有这里。他一来就闷坐,谁也不搭理,要到我妈把该做的事做了,坐在那里做针线活的时候,他才有话说。”

“聊些什么嘛,那样起劲?”

“我也不知道。”

连丈夫也不知道他们摆谈些什么,新过门的媳妇就更好奇了,她想弄清到底是什么有趣的话题吸引那个老头天天往这里跑?于是,她抽了一个空闲的下午,躲在一个角落处,偷听起来。

文老头说:“听说镇口上的堤埂又加高了。”

“说是今年要涨大水。”祝大娘双眼紧盯着老花镜下的缝衣针,回答道。

“再大,总不会大过民国6年的水嘛。”

“民国6年么?那回涨的可是黑水,多大的鱼都被黑水呛死了,水一消,满河滩都摆的死鱼。”

“那阵的鱼多得很哟,哪像现在,又是炸,又是毒,鱼儿花花都整死。做这些事的人,都是不想给祖宗积德的。”

“是呀,我记得那阵的鱼只卖到几个铜板一斤,哪有现在这么贵,一元多。”

“你还记得刘打渔子送几斤鱼给我们那回不?”文老头忽然问。

“咋不记得?”祝大娘停了针线,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投出来,望着文老头,“那回你和百全他爹从永和场药房回来,带了些钱,就说买鱼吃。刚走到火神庙,就碰见刘打渔子了,他的鱼卖都卖不脱。”

说起火神庙,文老头顿时无限怀念地说:“那阵的火神庙热闹得很,一到下半年,在火神庙台子上唱戏的接连不断,都是大本子戏,唱几天都刹不了尾。”

“算起来这场镇被大水冲得多。”祝大娘忽然惋惜地说,“我记得那阵的火神庙起码在现在的河中心。火神庙的那头还有一个大坝子,卖菜的、卖肉的,过年卖糖人官刀的,全都在那里。过了坝子,那头都还有好长一截街哟。”

文老头叩掉了烟灰,不无感慨地说。“那时候年年都在闹修堤治河,捐钱捐款,年年在捐,年年冲垮,把这场镇都垮大半截走了。还是共产党有魄力,一解放就把它定住了,不再垮过一分一寸街面。后来又修整堤坝,就一直到现在,二十多年没垮过。”

“垮拢陈面房那回,你和百全他爹都不在家吧?”祝大娘忽问道。

“在呀,我和他还跑去看过。”

“不在吧,我记得你们头天刚走,第二天才涨的水。”

“那是头回,不是那回,那回我们没走。”

“走了的!”

“没走。”

“走了。”

“没走。”

他二人竟争执起来了。最后,祝大娘打起了哈哈,说大家都记不准了,老昏了。文老头也呵呵笑了。”

听到这里,媳妇觉得实在没趣,就离开了。晚上,百全问她听见了些什么?她没好气地回答:“我原以为摆谈些啥吸引人的龙门阵,搞了半天,都是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什么火神庙,几个铜板一斤的鱼,民国6年的黑水,都是些该入棺材的话了。”

百全也不解地笑了笑。

后来的后来,有一天下午,文老头突然久久没有来临。直到祝大娘把泡的花茶掺了两道滚开水,仍然不见文老头的影子。她站在后门口,朝下马路那头望呀,望呀,也没有发现什么迹象。只有偶尔一辆汽车驰过,卷起一阵风,搅起一股尘沙。她心神不定地又回到屋里,直到吃晚饭时都郁郁不乐。百全出外做木工活去了,她叫媳妇去下马路看看,她好像预感到有什么不测。媳妇理解婆婆说的“看看”,是指什么,便去了。

媳妇很快地回来了,说:“文大爷病了。”

“啥子病?”祝大娘大瞪着双眼问。

“嗯,说是凉寒。”其实媳妇并没有问过是什么病,她是怕跑第二趟,编的。

祝大娘沉重地叹道:“人老了,大意不得呀!”

那夜晚,祝大娘这里捣捣,那里弄弄。媳妇已经睡醒一觉了,听见婆婆还未睡,便起来看。只见婆婆又点上油灯,到园子里去了。她也跟了出去,只见婆婆正在掐这样那样的草药,她的发丝在灯光映照下,闪烁着银光。

不知祝大娘后来到底在厨房里鼓捣了多久,什么时候上的床,媳妇全不知道。总之,天刚亮,婆婆就叫醒了她,叫她把一盅浓酽的草药汤给文大爷端去,看着他喝下。

“这是有紫苏青蒿的,寒热都去,叫他喝完,很快就好了。”祝大娘在后面再三叮咛。

然而文大爷不仅未见松,病情反而急速沉重起来。到第六天上,就不能言语了。但他用手固执地指着上马路的方向。他的两个儿子明白了他的意思,就用滑竿把老人抬了来。

滑竿放在经常安茶桌的地方。他一看见祝大娘,两眼就滚出了泪水。祝大娘赶快泡了一杯茶,吹冷了递到他的嘴边,他硬是鼓劲喝进去了一口。

滑竿抬回去的第二天早上,文大爷就与世长辞了。他双目微闭,安然入睡似的。

文大爷去世以后,祝大娘的头发在几天之内全白了。她仍不改变多年的习惯:每天上午,浇浇花,弄弄药草;每天下午,便在地坝中间,安好那张老古式的黑漆茶桌,一把藤椅,一个木板凳。只是没有茶了。烟倒有一点点,她需要偶尔吸几口。她就坐在木板凳上,戴上老花镜,做着零碎的针线活。时不时的,她又停住手头的活儿,望着藤椅,望着茶桌,出一阵神,又轻轻摆着头———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因为这个生活的圆圈,她独自一人是无论如何也画不圆了。

文大爷不再来了,媳妇倒好像消了心中的块垒一样,舒坦了许多。但同时她却吃惊地发现:这屋里实在静寂得怕人。丈夫常在外干木工活,少有在家,现在的婆婆极端寡言少语,问她什么,回答得慢,而且极其简单。比如问:“妈,扫帚在哪?”许久才一声:“里屋。”问:“妈,今晚吃啥?”许久才一声:“随便。”而婆婆却并不主动问什么,坐着或站着,都木雕似的。无论媳妇怎样孝敬,几个儿子如何殷勤,都不能改变她越来越冷淡的表情。这情景,使媳妇奇怪地想起那越去越远、消逝在天边的鸽哨。

若干年后,媳妇仿佛幡然醒悟了一般,明白了过去发生的一切。其时婆婆已经去世了,丈夫又到数百里之外的地方去做木工活去了,只有一个读书的孩子和她在一起。尽管农活之余,每天也常有妇女姑娘们来串门聊天,但她总感觉到心中缺了什么似的。不,不只是思念丈夫。是她缺少一个说话的人,缺少一个能够理解她说的话的内容,理解她说话语气的人。不,还不只是这些,好像还有许多、许多……

她猛然想起了婆婆,想起了文大爷;想起了茶桌、藤椅……

她很有些后悔起来,这后悔中带着深深的自责,和对死者的谅解。

1982.12

同类推荐
  • 一根绳子的孝顺

    一根绳子的孝顺

    本书为小小说集。选材广泛,手法新颖,内容涉及商业、休闲、职场、校园生活等方面,旨在通过对父子情、夫妻情、朋友情、师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叙写,让读者在热爱生活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一个温情激荡、神秘莫测,因而你不能不读的故事。格里那凡爵士拾获的鲨鱼腹中滚出了一个漂流瓶,里面有三张被海水侵蚀得残缺不全的分别用英文,法文和德文写的文字。航海者们分别把三张纸上所能看清的词汇翻译了出来,然后连猜带想地用一种语言将这些文字填补全,原来是一封求救信!是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船长两年前发出的求救信。求救信引动了航海者们极大的探险兴趣和蕴藏在心中的英雄主义情结。于是格里那凡爵士和他温柔贤惠的夫人海伦,还有他们的朋友麦克那布斯少校、地理学家巴加内尔,带上了格兰特船长两个坚强的儿女——聪慧的玛丽小姐和勇敢的小罗伯特,乘坐着“邓肯号”帆船,踏上了寻找、解救格兰特船长的冒险之路……
  • 爬行人

    爬行人

    选自福尔摩斯探案故事集,包括《爬行人》《红发会》《蓝宝石案》等多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小说结构严谨,情节离奇曲折、引人人胜。作者塑造的文学形象个性鲜明,写作中把病理学、心理学等融人到侦探艺术中,形成了侦探小说独特的风格。
  • 恍惚公园

    恍惚公园

    学毕业生宋育金一直处于性与爱交织难辨的混沌状态,他在两个美丽的女人那里找到了暂时的归宿,但不知是出自天性,还是出自对男人的失望,这两个女人之间竟产生了不寻常的情感。他终日生活在一群偏执、迷狂、怪异、焦虑的人们中间,这其中有不断更换各自性伙伴的情侣,偶或付诸真情的妓女和嫖客,迷恋吸毒和畸恋的诗人和画家,更有杀害自己的孪生兄弟,冒充有精神疾病的受害人逃避法律惩罚的街头混混——他最终也因无法忍受疯人病院的非人折磨而说出了真相,要求离开疯人病院,但他的正常无人相信。《恍惚公园》这是一部具有后现代特色的小说。
  • 曹墓天书

    曹墓天书

    一个盗墓贼离奇死亡,死因让法医宋晓婵无法解释。死者身上的一块六芒星状的古玉引起了刑警队长程淼的注意。经著名考古学家萧暮古教授的坚定,发现古玉背后的纹路竟是一幅地图。是谁把地图刻在了古玉之上?地图所指的位置又在哪里?盗墓贼的死与这块古玉有关系吗?为了探寻究竟,程淼与萧暮古出发了……
热门推荐
  • 剑天仙尊

    剑天仙尊

    何谓仙?皆是修为高深,守护万物生灵,仙,也有自己的欲望。
  • 惊世赌神:冷面邪王的腹黑妻

    惊世赌神:冷面邪王的腹黑妻

    她,22世纪闻名世界的赌神,她聪明狡诈,腹黑张狂。这样的她却在一夕魂穿异世一个14岁的小女娃身上?!要不要求表这么逗她?好吧!这就算了,但为什么别人穿越成大神,而她一穿越就中大奖穿越到一个空有容貌没有斗气的花瓶?苍天,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是那个神秘腹黑强大却闷骚无比的某男是什么时候又跑到她的床上的?“君漠尘”南羽微嘴角抽搐不停“你躺在我的床上干什么?”“大冷天的,晚上睡觉冷,所以……”某男笑的灿烂无比。所以,你就来过来暖暖?可是,大哥,这是大夏天那……且看男主女主如何闹翻全场。
  • 阴缘难逃:冥王妻

    阴缘难逃:冥王妻

    奶奶早就说过,逃不掉的,咱们沈家有人鬼契约,沈家世代的女儿,都要嫁给‘阴人’。昨晚……他又来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学会管理 学会营销

    学会管理 学会营销

    《学会管理学会营销》是目前针对管理这一主题最综合全面的一本图书,内容涵盖了今天的所有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学习的有关管理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不但有实践的经验,还有日常面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雇佣与解聘、员工激励、委派授权、沟通、团队建设与管理、员工发展与训练等在当今商业社会管理人员需要了解的知识。
  • 泣笛幽魂梦

    泣笛幽魂梦

    乐灵五尊现世,雅音氏一夜夷灭,风云突起……乐正徵羽言,雅音慕容残,中原六族,迭遭危机!她,家族被灭,亲友亡尽,孤身漂泊,命运会迎来怎样转机?清辉宫内乱,南国易主,净世门阴谋逐渐浮出水面……龙啸关前群英齐聚,南北一役,谁主胜败?殊途同归……雁栖小筑前,她放声呐喊:“错已酿成,若你仍执迷不悟,那便让我以命相抵,逆了这因果!”……茫茫然,魂幽一梦,归复泣笛。
  • 必读的语文故事

    必读的语文故事

    这套“中小学生语文爱好培养”丛书,包括《必用的好词好句》《必懂的常用词语》《必用的成语经典》《必用的谚语荟萃》《必用的歇后语精选》《必用的古文名句》《必读的语文故事》《必学的作文描写》《必听的语文之谜》《必知的语文学家》十册,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28岁嫁出去

    28岁嫁出去

    “几岁了?”某男轻佻地问,某女怒瞪“十八!”某男镇定开口“说人话。”某女怒“老娘说是十八就是十八!”某男轻笑“放心~我不会嫌你老。”麻痹!谁老了!老娘才28!才过十八生日没几天好不!找死。作者新浪微博【撒旦之王Satan】
  • 无限之魔修死灵法师

    无限之魔修死灵法师

    天魔极乐销魂汁,死灵妹子伴身侧。死灵魔功唤魔念,轮回百战铸真魔现实中的李思旭死了,暗黑世界中,李思旭又活了。千万骨龙怎么样?李思旭可是死灵法师!如果骨龙不够,阴魂大军怎么样?李思旭可是魔修高手!两个都不给力?那就融合在一起!所以,李思旭的职业叫做——魔修死灵法师!本书书友群16770780,欢迎大家的到来!呵呵!
  • 既如风雨既如晴

    既如风雨既如晴

    短篇合集。我来这里,只为和你相遇。我说不弃,哪怕你已忘记。
  • 我真的是主神

    我真的是主神

    甘于平凡的李默穿越到异能横行的新世界。脑中寄居一枚主神,以为凭借此可以称霸世界。结果各大世家要暗杀他,恐怖组织威胁让他做卧底,外星侵略者想要抓他来研究……。被吓到的李默躲进主神中,没想到里面还住着一个大BO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