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是宁夏彭阳县一个乡,城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
城阳古城在宋代以前就屹立于北山与茹河之间,据《彭阳县志》记载:城阳古城“1990年7月,出土北宋大铁钱70余枚”。城阳古城地处古北地郡和安定郡之间,属古朝那(zhu nuo,现彭阳古城)辖区。古朝那城在西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遭受匈奴14万骑入侵,经过战乱纷争,古代中原文化熏陶(李白《发白马》:“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和农耕对边塞游牧民族的影响,城阳一带较早就转化为以粮为主的农耕地区。《彭阳县志》记载的“隋统一南北,改长城县为百泉县,战乱暂息,农牧渐兴”,就是明确的写照。
城阳人在接受历史渐变的同时,也承袭了各族民众勤劳勇敢的风习,在时间和土地的砥砺中练就了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生活习性。我一次次从此路过,所见的只是田野里埋头劳作的人和蹲在田边读书的学生。我相信这些现象不是用以伪装自己,也不是做给路人观赏赞叹的,这是社会生活在这座古城边的确切反映。
在这块传统思想比较根深蒂固的地方,这些景象更能令人想起那些在秋风瑟瑟中,胸有竹器,不畏世道艰涩,阔步行于大道上的人。宋代诗人张舜民《秋暮书怀》曰“节物推移速,登临感慨多。寒云飞陇首,残叶下朝那”,更说明了这一点。
作为历史变异的壳体,城阳古城1985年被彭阳县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9月15日被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彭阳县志》中记载,城阳古城地处“东经106度42分,北纬35度38分,古称平安寨”。
站在城阳古城的城墙上,我又一次想否定自己这样的一贯思想:多数人总是比少数人更趋向于物欲而非精神,更重视安全而非自由,更依从于权威聚众而非自身的独立理性,更相信外在的奇迹而非具有真实内在的信仰。
城阳古城距彭阳县城13公里,固镇(固原——镇原)公路穿北城而过。它像一枚钉在胸前的钮扣,解开这枚扣结,豁然可见杏李烂漫,五谷丰登和冬日雪白的暖阳。
古城分南北两座城池,南城临河,北城依山,中间留有二十余米通道。估计,这条通道就是古代东西穿行的大道。
两城各有护城沟壑,南城呈梯形,临河城墙与西城墙已基本坍塌,东墙与北墙基本残存,城内依西城墙居住着一户回族人家,其余为耕田。城内有早年浇地使用过的水渠,大概正是由于这股由北绕东,顺墙而流的渠水毁坏了城墙。
北城呈长方形,属连山城。过去依城而居的农民借城墙挖掘了许多窑洞,现在这些人家全部搬进了新建的瓦房。那些曾经的窑洞空旷着,犹如预想澄明历史的一张张大嘴。城阳乡教委和城阳中学的大楼建于北城内公路以北,学校操场设于公路以南的城墙之下。
南城长约280米,宽约220米,北城长约320米,宽约200米,两城都有不同大小的角墩伸出城墙,夯土层约8公分。两城各开东西两门,似曾由不同两部驻军把守,相互抵牾又相互照应。南北两城的城墙残高均7米左右,北城周围住户较多,大多为汉族。
城中地面散布着宋代的素面灰陶片,它们破碎的形态,直指着流转的日月和溃崩的城垣,让人不由回忆历史,追寻英雄。说明河山在陪伴着人类的递进,土地在承担着时令的开凿。说明这里曾人畜旺盛,有过神殿、偶像、刀枪和伦理哲学。
一堆堆黄土,一颗颗卵石,证明这里有过逡巡的战马,有过徘徊的犁头,有汗珠的苏醒和古人的沉睡。
《彭阳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红二十八军在城阳召开‘固原东区(彭阳)联保抗日救国代表大会’,并赠‘团结御侮’软匾一面(现存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解放军某部三营,夜袭驻城阳乡的国民党自卫队李虎奎中队的两个分队……”“西逃的国民党庆阳专员钟敬诚所率的800余名地方武装在城阳余沟被解放军某部一二九师歼俘。”奇迹不在于史册,奇迹在于它本身的不朽。谁也不愿让自己的身体受伤,谁也不愿让家园被侵害,谁也不想让“上帝死了”,自己也跟着死去。
城阳名字的由来与城阳古城周边的人文有密切关联。这座古城过去周围居住的大多是杨姓人家,村名叫杨家大庄,又有“城子杨家”一说。
据当地老人讲,城阳古城内原有关帝庙,香火很旺。据《彭阳县志》记载城阳小学:“民国21年(1932年),在城阳关帝庙西侧新建校舍10间,学校遂迁入。1936年改为中山民族学校……1941年,改为城阳乡国民中心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今名。为境内东南部较有影响的学校,服务半径红河、茹河两岸、长城塬南北。”这所学校桃李争艳、盛名远扬,因此城阳乡被称为“东山文化之乡”。王安郡在《城阳中学校史》序一中写道:“到了1958年,该校设了初中班,时间不长就改建成了初级中学,到1965年搬迁到彭阳,改名为彭阳初级中学(现在彭阳县第一中学)。由于形势的发展,到1969年又在城阳原小学校址的基础上重建初级中学。”
遗存的事物,越是古老,越厚重,就越有渗入灵魂的深。希腊诗人塞菲里斯预言:“那些古老的亡人已逃脱了轮回并重新站起,/流露出神秘安详的笑脸”。
我现在朝着城阳古城下的田野里走去,去看看那些劳作的人中是否有我似曾相识的古人;去城墙豁口边听听,听朗朗的书声中是否有我少时熟读过的《诗经》。其实,每当我们漫步的时候,有许多古人与我们同行,每当我们渴望的时候,茹河在城阳古城下的河谷里不停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