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需要两三天确认一下,但是徐凌一直等到崇祯七年十二月二十三,这才得到潞州府的行文,将平顺城南十数万亩田地划归徐凌所部屯田。
对于官府这种效率,徐凌也只能苦笑着摇摇头。不过,一番筹划也算是终于有一个结果,也是让徐凌放下心中一块大石。而随同行文到来的,还有两百两银子,这是卢书忠送来的第一个月的粮饷,徐凌乐观的估计,这也是最后一批。
从送来粮饷的数量,徐凌也是可以看出来,卢书忠还是沿续着往日的看法。特别是那日徐凌讨要耕田之事,更是加深了他的这种印象,他觉得徐凌可能只是借征募士兵来向他提出要求,最终的目标是这些田地。至于那些征募来的士兵,卢书忠估计徐凌很快就会遣散,只保留自己的百多家丁,以及数百充场面的士兵。这两百两银子也最多够发给家丁的粮饷,也是代表了卢书忠的意思,他也只是象征性的给些银子罢了,毕竟自己的家丁要靠自己来养。
但是徐凌自己却是知道,这两千人他是一个也不会遣散的,而且他还打算以别的名义多征募一些士兵。如今在大破民变军之后,他的钱粮都已经极为充足,若不是顾忌地方官员的监督,他甚至打算征募更加多的士兵。
在这个时代,徐凌每时每刻都有一种危急感,特别是一想到十多年后的猪尾巴满天下,徐凌就一阵阵的心中发寒。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虽然徐凌不在乎将头发剪成平头,但是不代表徐凌也想在脑袋后面挂一条猪尾巴!
田地到手,但是如今却不是耕种的季节,眼下的天气已经冷的出奇,地面都被冻的如铁块一般。但是徐凌却是无法安心的等待着来年春暖花开,万物解封,时刻存在的紧迫感,也是让他一秒也不愿意等下去。
在接到行文的当天,徐凌便即连连发布命令。
在潞州府征募的士兵以及他们的家属也是迁向平顺,他们将做为第一批开垦田地的主力,整个过程完全没有阻力,收到命令的士兵以及他们的家属都欢呼雀跃,以最大的热情以及最高的效率开始集合,随着徐凌派出的向导向着平顺城而去。
毕竟徐凌也是下了血本,承诺这些田地他们拥有最先的挑选权,人均可以分到十亩,新开垦的田地,头一年免赋,第二年每亩一斗,第三年以及以后最高只收两斗一亩!最为吸引人的是,徐凌承诺只要前往平顺,他将完全负责这些士兵以及他们家属的饮食!
在这灾年中,贫苦人家别说吃饱,就算能够做到每天都有饭吃都已经是十分艰难的事情了。眼下不仅可以有免费的饭吃,还有并不算重的赋税,更可以有自己可以传给子孙的田地,这种好事,哪里能碰的到?
除了这些人,徐凌也是在潞州府张贴榜文,号召愿意干活活命的破产流民前往平顺城。这些人的待遇也是极好,除了没有优先挑选田地的权利外,其他的福利与士兵家属完全一样!
这种好事也是让整个潞州府轰动了,无数活不下去的流民也是满怀憧憬的向着平顺而去,在哪里他们或许会有一个新的开始。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瞒不过卢书忠的耳目,不过,对于徐凌这形同儿戏的做法,卢书忠只是听说后摇摇头,就不再多理会。在他看来,徐凌这种几乎是败家的做法持续不了多长时间,而他更没有提醒徐凌的义务。在卢书忠看来,自己既然将这块大蛋糕送给了徐凌,他们之间也是两不相欠了。
……
此时平顺城南,已经成了人的海洋,每日间都会有无数的人涌来。让这片贫瘠的土地也是出现了勃勃生机,战乱不仅仅是造成处处荒地,更是让人烟都极为缺乏。
这十数万田地,围绕着它们的是大大小小百多个村子,但是眼下这些村子几乎个个都成了鬼村,大乱过后,里面的村民百不存一。
不过,这却是安置流民的极佳所在。虽然大多村子都是被烧成残垣断壁,但是比起推倒重建还是容易了许多。对于聚集而来的流民,徐凌当然不会浪费粮食白白将他们养起,这些人也是最佳的施工人员。
在徐凌看来,白白给予的东西,人们往往不会珍惜,甚至还会出现升米恩,斗米仇的事情来。因此,徐凌也是从来不会直接进行救济,他选择的都是以工代赈。
一泼流民到来,便会有人进行登记造册,然后以百户为单位,将他们划区安置地方。而这个区域的重建,自然也会落在他们自己身上,徐凌提供粮食,破产的流民出人力,共同重建新家园。
在徐凌的规划中,原则上每户人家必须出至少一个壮丁,只有参与建设的壮丁,才能让其家属也有一口吃食。不过,肯定比不过这些壮丁吃的那般好,她们每人每餐也只有一碗吊命的稀粥罢了。
这种区别对待方法,也让那些觉得一户出两丁不划算的人很快得到了苦果,女人小孩还好,一个壮丁,每餐只有一碗稀粥,委实是让人觉得分外的难挨。特别与那些干活的壮丁的干饭相比,更是完全没有可比性。
数日之内,几乎所有的壮丁都开始自发的参与进来,吃饭的人多了,粮食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工程进度却是一天快过一天。但凡事有利必有弊,所谓人上一百,各形各色,勤奋干活的固然是多数,但也有不少浑水摸鱼的,这些人一经查实,或者被巡逻的士兵发现,就会全家被逐离。
不到一天,就有近百户流民被驱逐而走,哀求声,打骂声也是不绝于耳,这也是让其他人都战战兢兢,浑水摸鱼的人也是一下子少了许多。尽管过程中有些不愉快的小插曲,但是大方面还是极好,毕竟这是为自家建筑房屋,虽一天入住,妻儿老小就早一日不用在野外捱冻,绝大部分人都是勤劳的赶着工。
及至大年三十,大部分房屋已经重新修整完毕,虽然这些用料简单,顶层大多为枯草以及稻草,但是至少也是让人摆脱了露宿荒郊野外的苦楚。
这一天,徐凌也是紧急赶工,无数的大白馒头也是堆成了山一般。这一次,不同于建房时区别对待,这一次每人都可以拿到五个,这也是徐凌的心中的坚持,虽然如今的他能力还不大,而且这种白送的东西也委实浪费极大。但是能够让这些普通百姓过一个稍微好一些的新年,也是他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