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在哈佛大学某教授的课堂上,在谈到人不应该被别人的议论束缚时,他讲述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名中文系的学生苦心撰写了一篇小说,请作家批评。因为作家正患眼疾,学生便将作品读给作家听。读到最后一个字,学生停顿下来。作家问道:“结束了吗?”似乎意犹未尽,渴望下文。这一追问,激起了学生的热情,使他立刻灵感迸发,马上接续道:“没有啊,下部分更精彩。”他以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构思叙述下去。
到达一个段落,作家又似乎难以割舍地问:“结束了吗?”
小说一定很精彩,叫人欲罢不能!学生更兴奋,更激昂,更富于创作激情。他不可遏制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接续、接续……最后,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打断了学生的思绪。
有人打电话找作家,有急事需要作家马上去处理,作家匆匆准备出门。“那么,没读完的小说呢?”学生问。“其实你的小说早该收笔,在我第一次询问你是否结束的时候,就应该结束。何必画蛇添足、狗尾续貂?该停则止,看来,你还没把握情节脉络,尤其是缺少决断。决断是当作家的根本,否则拖泥带水,如何打动读者?”作家说。
学生追悔莫及,自认性格过于受外界左右,难以把握作品,恐不是当作家的料。
很久以后,这名年轻人遇到另一位作家,羞愧地谈及往事,谁知作家惊呼:“你的反应如此迅捷,思维如此敏锐,编造故事的能力如此强,这些正是成为作家的天赋呀!假如正确运用,作品一定会脱颖而出!”
哈佛哲语
我们总喜欢把个人的快乐、幸福和价值感建立在别人认可的基础上,哪怕别人不经意的一笑,我们都要费尽心思想知道这笑背后隐藏的是贬义还是褒义。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按照别人的意愿行事,一切就会操纵在别人手里,可悲的事就会接踵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