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该从几岁开始有零用钱?这是我一直存在的困惑。
世代已变,或者该改成: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拥有零用钱比较贴切。
女儿的学校不设小卖部,每天上下学都是我管接管送,于我看来,孩子需要零用钱的机会是零。
当然,女儿们的看法自是不同,钱不为傍身,而是一种身份的确认,一个钱包或者一个手机,甚至是一把家门钥匙,都是“我是大女孩”的身份象征。
女儿最近开始缠我要零用钱,我认为她们没有天天拿钱的必要,拒绝定期发放零用钱的要求,只让她们自己将生日时长辈送的红包存起来,充当平日的零用钱慢慢花。
中国人向来是个爱存钱的民族,上一代华人都是以克勤克俭、死省活省攒够身家财富而世界闻名的。只是近年来风尚渐变,年轻一代崇尚及时行乐,随时一掷千金,银行账户里却没有多少财帛积存。
“钱是用来花的,不是用来攒的!”这是近年我常听到的钱财新解,尤其用在孩子身上,家长们更是“再多钱都肯花”。
最近朋友传给我一则犹太孩子赚钱的故事,很值得公之于众让大家看看并深思。
A女士是单亲妈妈,从上海移民到以色列,她一人带着三个儿子到那里,人生地不熟,唯有在街边摆摊卖春卷。
孩子在犹太人的学校里接受教育,学的本事果然异于中国人。
由于生活拮据,中国妈妈叫孩子每人拿二十条春卷回学校卖。卖了几天,三个儿子的售卖手法开始有了变化。
三儿子年纪较小,思想直率,一如母亲嘱咐,将春卷逐件卖给同学;二儿子想到快捷的销售良方,把二十条春卷批发给学校的小吃部,利润虽没三弟逐件卖的多,却省回了时间,更可喜的是,小吃部老板见春卷的销路甚佳,从此每天订春卷一百件,二弟的利润随即翻了几番。
大哥深得犹太人赚钱之道,竟在学校搞了个“带你走进中国”讲座,由他主讲中国见闻,讲座的噱头就是可以免费品尝美味的中国春卷;他把一条春卷切成几块分发给街坊,但听讲座却要收入场费。结果,大哥赚得最多。
原来犹太人有种育儿理念,就是“赚钱从娃娃抓起”。犹太小孩,刚一懂事就要学赚钱;相比我们香港孩子还没懂事便懂得花钱的风气,绝对南辕北辙。
虽然,犹太人的教法和做法未必人人认同,但对比今天我们“花钱从娃娃做起”的歪风,我宁愿选择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