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儿小菲今年新春有个“大跃进”,就是学会了剥瓜子。
六岁的小嘴刚长出几颗新牙,手拿坚实的黑瓜子就这样“咔啪咔啪”咬个没停,声音清脆得吓人,怕她一口咬断旧牙新齿,欲救无从。
自从有一年的早晨起来,看到三个穿睡衣未刷牙的小鬼头伏在茶几上,捧着全盒吃了一地一桌的狼藉糖纸,从此决定,在女儿长牙换牙的年龄,尽量把诱人的甜食收起来,于是,这几年我家再没有摆放新春全盒的习惯。
于是,春节对孩子的最大诱惑,不是红包,而是到别人家拜年时任拿任吃的全盒小吃。
小女儿尤其爱吃,一进屋便如猎犬一般,定能嗅到哪里有糖果薄脆花生腰果,于是在恭喜发财万事如意新春大吉之后的第一句,就是拿起全盒上的糖果问:“能不能吃这个?”
今年因为学会了剥瓜子,小菲每到一处都多了丢人的一问:“你家有没有黑瓜子?”
除了吃,也在做统计,小菲那一夜就在爷爷奶奶家剥了一整晚瓜子,然后再把瓜子壳分成三堆:能完美地剥出来的、怎么咬也咬不开的、咬碎了壳才能抽出半粒断籽碎籽的。凭着三堆瓜子壳的多寡比例,小菲还给奶奶作了个“瓜子报告”:“你这批瓜子比外婆家那批好剥……”
为了吃,小菲的脸皮可以变得很厚。每回在别人家吃个疯狂,临走时总会又吃又拎地包裹行藏,左袋几粒金莎巧克力,右袋用纸巾包着一撮黑瓜子,边走边吃。
这天,小菲就为瓜子跟佣人发生了争辩。
一团放在桌上的皱纸巾,菲姐当垃圾丢掉,原来里面藏了几十粒挨家逐户“乞”来存起的咸香黑瓜子,小菲为此嚎啕哭了一夜。
其实剥瓜子对孩子来说倒是一种协调训练,如何挑一颗正直不弯的?咬下去时哪几颗牙在运力?咬在瓜子的哪个位置最易开?还要小心翼翼地用小手拆解藏在里面的白肉……一连串的动作,要求的都是细致和灵巧。
这一代的孩子,已经习惯了饭来张口,寻吃的、吃饱肚子,从来都不难。小孩剥瓜子的意义,在于花许多功夫、费大量心力才能吃到一丁点,有些甚至碎成一堆,连肉都吃不到半粒。
倘若咬崩了牙,象征的意义更大:找食,向来不易,倒霉起来还会玉石俱焚,伤个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