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88100000003

第3章 空间转向与文学理论范式的当代转换

空间转向作为思想范式的转型变革,给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带来的不是局部的振荡变化,而是整体学术范型的转换,是提问方式、言说方式、解释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因此,空间转向打破了学科之间壁垒森严的界限,对当代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文学理论及文化研究等学科均产生重大影响,改变了传统学科的面貌,形成了多学科渗透融合、交叉发展的态势,并建构出文化地理学、空间批评(critique of space)等新方法、新理论、新学科,它们重新图绘着当代学术思想的文化地图。

随着空间转向对当代文艺理论和文化研究影响的不断增强,空间或空间性越来越多地进入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美国著名后现代地理学家大卫·哈维在《时空之间——关于地理学想象的反思》一文中,明确提出美学理论、社会理论均与地理学有着内在的关联,他认为:“美学理论紧抓的一个核心主题:在一个快速流动和变迁的世界里,空间构造物如何被创造和利用作为人类记忆和社会价值的固定标记。关于不同形式的生产出来的空间,如何抑制或促进了社会变迁的过程,我们可以从美学理论学到很多。有趣的是,现在地理学家的努力从文学理论家那里获得的支持,比从社会理论家那里来得多。……在地缘政治学的历史里,对于地方、民族和传统,以及美学感受的神话的诉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认为这里蕴涵了将美学和社会理论的观点融汇在一起的重要意义。”。

与诸多人文社会科学一样,在历史决定论的强势话语统治下,传统的文学研究同样也存在着注重时间维度而轻视空间维度的倾向,人们更多地关注文本中的情节结构、性格发展、叙事因果、逻辑线索等历时性因素,空间因而成为时间性事件情节的表演舞台,一个等待事件发生和来临的场所,一个了无生机且有待意义充填的空洞容器。19世纪末,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速度推进,都市日常生活、都市空间经验、都市景观及都市问题等进入文学艺术创作的视阈,文学的空间性思考由此被提升到文艺理论的议事日程中。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本雅明较早从历史哲学反思的维度,关注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关系,将文学艺术批评置于空间维度尤其是都市空间之中,确立了空间批评的美学路向,其主要思想体现在《拱廊研究计划》一书中。拱廊街作为19世纪盛行于巴黎的带有大玻璃顶棚的商业步行街,是现代大型购物中心的前身,是现代建筑技术打造出的繁荣的都市商业景观。在本雅明看来,拱廊街构筑了现代都市景观的典型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微缩景观。都市是一个充满辩证意象的空间,透过都市空间景观的辩证分析,可以洞悉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秘密所在。辩证意象是针对黑格尔的辩证思维而提出的,黑格尔的辩证思维逻辑将历史编织为绝对理念的演进过程,奠定了线性历史主义的哲学根基。本雅明认为,线性的历史决定论所许诺的未来,斩断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真正联系,将人类带入到同质的、虚空的历史时间之中,为此,他以当下时间为楔子,洞穿历史并爆破历史的连续性。当下时间是当下存在所充填的时间,时间弥散于当下存在的空间里,成为“时间的碎片”。时间的碎片化亦即时间的空间化,因为,“只有在空间意象中才能把握和分析以时间顺序发生的事件”一样,孜孜以求的是在时间的碎片中“追忆流逝的空间”。从历史时间到当下时间,从当下时间到时间的碎片化、时间的空间化,本雅明形成了他一生所主要关注的主题,即如何把世界空间化。

本雅明对历史哲学的空间化思考,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都市文学批评,为空间化的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源于超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创作的启发,本雅明的都市空间研究计划致力于分析都市空间经验表达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为拱廊研究计划的组成部分,他探究了波德莱尔的文学创作与大都市巴黎之间的紧密关联。作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都市的现代性经验构成了波德莱尔充满悖论和张力的诗性意象。《恶之花》是19世纪大都市巴黎景观意象的审美表征,是都市辩证意象的诗化表征,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矛盾意象的辩证解析。因为,以城市化为基本特征的资本聚集和扩张,资本逻辑的空间征服,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空间的改造和拓殖扩张已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离开资本主义大都市的景观背景,就无法理解波德莱尔的审美现代性,也无法理解现代主义诸多流派和思潮所产生的真正内在动因。

其后,法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布朗肖在《文学空间》中,以马拉美、卡夫卡、里尔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现代主义文本为分析对象,对文学的空间性进行了生存哲学意蕴的分析。布朗肖将文学空间理解为一种生存体验的深度空间。在他看来,文学空间并不是一种外在的景观或场景,也不是见证时间在场的固化场所,它的生成源自作家对于生存的内在体验。因此,文学空间是一种内在的、深度的、孤寂的、空无的体验空间,而写作正是要“投身到时间不在场的诱惑中去”。文学空间不再仅仅具有单纯的物理空间场所再现和心理空间意识表现的功能,它成为抵达人之生存深度的体验空间。

布朗肖的文学空间分析始终坚持从生存论视阈出发,将文学空间理解为人类生存的体验方式,将空间性与生存性、体验性紧密地联系为一体,揭示出空间所具有的内在生存意蕴,体现了空间生存论或空间存在论的理论旨趣,从而摆脱了主客二分的空间认识论传统。可以看出,布朗肖的空间生存论深受海德格尔思想的影响,但与海德格尔关注“存在与时间”的命题不同,布朗肖十分明确地关注着“存在与空间”的问题。对人所生存的空间关注本来就是现象学与存在论转向的题内应有之义。“哪里有空间,哪里就有存在。”布朗肖关于文学空间的生存性思考,无疑更为切近现象学和存在论的精神实质,同时也更加切近文学空间的内在本质。

继布朗肖之后,法国著名理论家巴什拉以空间化的诗学理论颠覆了长期以来时间化的文学理论传统,对文学艺术创作中的空间化问题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于1957年出版的《空间的诗学》被誉为巴什拉现象学转向的标志性作品。他的空间诗学研究致力于现象学哲学与精神分析学的相互融合,从精神心理的层面探询空间潜隐的生存意蕴。因此,“被想象力所把握的空间不再是那个在测量工作和几何学思维支配下的冷漠无情的空间。它是被人所体验的空间。它不是从实证的角度被体验,而是在想象力的全部特殊性中被体验。特别是,它几乎时时吸引着人。它把存在的一部分收拢在提供保护的范围内”在巴什拉看来,此在日常生存空间是一种充盈着意象、想象、梦想、幻想的空间,是一种充盈着盎然童趣与诗意的空间,人凝神冥想于这宁静致远的空间中,摆脱纷乱琐碎的事件堆积的时间束缚,远离喧嚣繁杂的世界,从时间历史之维中逃逸出来,进入虚静的诗意空间。虚静的诗意空间因此具有超越世俗空间的向度,指向更广袤无垠的宇宙空间。这样,从日常的生存空间到诗意的想象空间,再到虚静的宇宙空间,空间诗学的生存论意蕴和本体论意义才真正彰显出来。

巴什拉推崇空间,贬抑时间,认为真正的艺术应该中断时间、忘却历史。只有从时间与历史之中逃逸出来,人才可能进入充满想象、梦想的诗意空间,从而获得永恒宁静的生存空间。他说:“是凭借空间,是在空间之中,我们才找到了经过很长的时间而凝结下来的绵延所形成的美丽化石。无意识停留着。回忆是静止不动的,并且因为被空间化而变得更加坚固。在时间中找出回忆的位置,这只是传记所关心的问题,只和一种外在的历史有关,这种历史是用于外在用途的,用来告诉他人的。比传记深刻的解释学应该把历史从对我们的命运无作用的相连时间结构中解放出来,从而确定命运的中心。对于认识内心空间来说,比确定日期更紧要的是为我们的内心空间确定位置。”。受象征主义思潮影响,巴什拉的空间诗学具有某种神秘主义色彩,与中国古典美学空间意识有着息息相通的内在精神气质。诗意空间是人于静观冥想中体验存在、体认世界、体悟宇宙的一种本原生存状态。因此,诗人作为“宇宙的遐想者”,应该摆脱充满偶然繁杂事件的时间绵延之累,达到“心斋坐忘”、“空纳万境”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本雅明、布朗肖和巴什拉的空间化文学理论探索表明,文学批评的空间转向源于大规模现代都市空间生产所带来的新型空间感觉经验,是对这些新型空间经验的理论反思与总结。现代都市社会的建立和现代工业城市的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时空结构,时间被光怪陆离的都市景观所分解,时间被多重并置的视觉感官所淹没,时间被空间化,空间化的时间因此丧失了连续性、整体性和统一性。空间转向颠覆了传统文学理论中时间性的权威垄断地位,将空间性提升到高于时间性的地位,为文学艺术研究开启了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阈。

如果说本雅明、布朗肖和巴什拉等人的空间化理论探索标志着文学理论空间转向的开启,那么文化地理学和后现代地理学等新学科的诞生则标志着文学理论空间转向的确立和完成。文化地理学和后现代地理学所阐发的崭新的空间化理念,对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拓展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空间化思考的理论资源。

文化地理学是地理学与文化学交叉渗透融合的崭新学科,它既注重从地理角度研究文化,也注重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地理,试图在文化与地理之间建构起互文性的阐释桥梁。从地理的角度研究文化,就是把文化的研究放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空间场域之中,“通过文化地理学的方式,文化除了被解释为其他的东西以外,还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不同的空间、地点和景观的问题。……不能脱离文化所标出的空间、充满文化意义的地点以及文化所创造的景观来孤立地理解文化”。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地理,就是追问文化如何赋予空间以意义,探究文化在型塑空间的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功能和决定性意义。空间并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空洞容器,空间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如果说传统地理学将自然地理形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那么文化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则是文化景观。文化景观这一概念几乎可以涵盖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全部内容。与传统地理学相对静止的研究方法不同,文化地理学倡导的是一种动态过程的研究,注重某种文化在地域空间内的起源与成长过程,并致力于描述文化景观取代自然景观的演变过程。

文化地理学的建立与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美国以“伯克利学派”为代表的人文地理学派,其领军人物是索尔。1925年,索尔在《景观现象学》一书中概括了文化地理学的要义,他说:“文化景观由自然景观通过文化集团的作用形成。文化是动因,自然区域是媒介,文化景观是结果。”。在文化地理学看来,文学作品的地理景观描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再现,它参与到文化地理景观的塑造过程中,成为型塑空间文化意义的主要手段。

对文化地理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研究。芝加哥学派集中于城市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其后期更为关注都市生活,着重分析都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如何影响和塑造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的。这种将都市与人的精神生活紧密联系为一体的思考方式,可以追溯至德国社会学家西美尔的《大都会与精神生活》,正是在西美尔的启示下,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沃斯发表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探讨都市与现代文明、都市与现代生活、都市与现代人等具有人文关怀的城市社会学问题。这种将都市问题与现代人精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研究方法,对于研究都市文化、都市文学与都市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为其后的文学空间理论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野。

进入后工业社会以来,信息高科技的空间技术应用,使国际化大都市空间生产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当代空间形态及文化形态。消费空间、虚拟空间、全球性空间表征着后现代空间的曲变、分延。20世纪80年代,在文化研究和后现代转向的带动下,新文化地理学和后现代地理学以激进的姿态迅速崛起。后现代地理学试图重构社会批判理论中的空间理论,“解构和重构刻板的历史叙事,从时间的语言牢房里解脱出来,摆脱传统批判理论类似于监狱式的历史决定论的羁绊,借此给阐释性人文地理学的深刻思想(一种空间阐释学)留下空间”。

与传统地理学或传统空间理论不同,当代空间理论更为关注的是文化在空间生产中所具有的意义与功能。正是一系列文化行为赋予或生产出空间的意义,使空间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文化生产以物理性或地理性的空间为媒介,共同参与实施着现代性这一巨大的工程。文学作为文化的特殊样式,运用想象、虚构、隐喻、象征等手段,生产出符号化的表征空间。文学实践的过程也就是赋予空间以意义的过程。文化地理学研究自然要关涉文学生产与空间生产的诸多题域,因此,文学空间的文化地理学研究也就日益被提到空间理论研究的议程上来。

同类推荐
  • 天之魂

    天之魂

    本书包括的文章有:大漠魂、大水、温多尔·罕山上的圆石、哭润的沙坨子、古犄角、荒漠三魂、大漠的落日、空谷、沙路、狼子本无野心、一只老蝈蝈。
  • 爱·教育

    爱·教育

    本书是成都市“爱心的传递——师德大比武”教师文集。收集了数十篇教师写教师、教师些学生、学生写教师的优美记实散文,通过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赞美了一个个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树立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弘扬了正气,唱响了主旋律!
  • 90后新概念作家写作档案

    90后新概念作家写作档案

    《青春纪:90后新概念作家写作档案》是一本作文合集,集结了历届新概念获奖者、当红领军90后作家的代表作品,展现了90后作家的写作水平,此书是对90后代表作家一次大的梳理和盘点。
  •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是潘家华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生活气息浓烈,文学功底深厚,内容真实感人。管道作家杨德勇为文选作序。潘家华希望在纪念“八三”工程会战40周年的时候,将这本书奉献给为中国能源通道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石油管道人。
  • 公安卫士的情怀

    公安卫士的情怀

    王华聪是红土地上公安战线的一名领导干部。他异常勤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牵手缪斯,用心情浸染文字,写下与发表的诗词作品达300余首之多。
热门推荐
  • 我打职业那几年

    我打职业那几年

    世界冠军林风偶然穿越到了另外一个平行世界,这里…是英雄联盟的世界!故事——从这里开始
  • 爱妃

    爱妃

    弱水三千一瓢饮,万千宠爱于一身,这是无数女子的梦想。可常伴君王的顾惠懿明白,这是她一辈子都不会做的梦。阴谋算计,狠辣无情。也不过是想把这不真实的宠爱维持的长久一点。她高居贤妃,更以‘珍’字作为封号,后宫里的波谲云诡她深陷其中,无法抽身而出。一代宠妃如何步步为营捍卫自己的爱情和地位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之假面骑士团

    网游之假面骑士团

    罗飞是一个在最后的骑兵部队里,当了两年骑兵的复员军人,本来在马背上进行砍杀的技能,在平常生活中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但一款叫做《中古世纪》的虚拟现实网络游戏,却给他提供了一个驰骋的平台。
  • 重生异界之门

    重生异界之门

    陈小枫在网吧上网,异常猝死。来到了异界之门,穿越到了异界。在那里称霸四方,成为了神。欢迎加入重生异界之门粉丝群,群号码:588439584
  • 位面多胞胎

    位面多胞胎

    宅男符小弟是个游戏迷,什么类型的游戏都喜欢玩,什么类型的游戏都能玩的很漂亮。而他,最喜欢的游戏类型,还是养成类。什么明星志愿、恋爱物语;什么美少女成长计划、美眉梦工场都是他的最爱,不管什么类型的MM,都能轻松过关,可在现实中,他连女孩的手都没牵过。现在好了,史上第一款3D虚拟养成网游《位面多胞胎》问世,在这个游戏里,符小弟需要追求的女孩可能是NPC,可能是历史上的名人,甚至可能是真人,他,能成功吗?不,他必须成功,因为这个游戏的口号是:让你在游戏中找到现实中的真爱。尼玛,为什么别人的任务只有一个,我的任务却这么多,这是逼我开后`宫啊。
  • 妖之镜界

    妖之镜界

    从记事以来就可以看见妖怪的李代,从小因为向周围人到处和别人提到,因此受人排挤甚至欺负。之后从初中以后李代决定无视妖怪做一个普通人,所幸,不知为何大多数妖怪见到李代大多数都绕道走,剩下的那些当感觉到李代就直接躲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李代逐渐走向成年,在一次超市举办的抽奖活动中竟然获得了日本包食宿七日游这种只有出现在电视上的大奖!在日本的旅行之中李代相遇到了只有俩只尾巴的九尾妖狐,故事从这里开始。
  • 本妃逆天:冷王的逆妃

    本妃逆天:冷王的逆妃

    【本书已完结】见她漂亮,不错,玩玩也好。大婚当日让她独守空房,翌日就住最烂阁楼,各种小妾的挑逗,各种下人的鄙夷,王爷毫不在乎,小妾手握鞭子抽她一鞭居然在旁边看戏?然而,久而久之却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她,某女一而再再而三的逃,某男一而再再而三的追!誓死不放。“你值得,你值得让本王一辈子只爱你一个人,只要你愿意,本王什么都给你。”“要嫁也可以,我不想和别人共侍一夫。”“只要你是本王的王妃,本王就会赶走其他小妾。”欢迎读者加群474437848
  • 三世默语

    三世默语

    她是苏家的二小姐,和一个猫妖做了很好的朋友,甚至发展成了更远的关系,却被父母阻拦,甚至追杀,但她依然没有放弃猫妖,和他逃到了天涯海角,直到她不声不响,用死亡换来猫妖的安全,说服了父母,身葬悬崖,转世轮回。她叫苏小墨。他是猫族的王子,和人类相处,父母双亡,他只有和人类作伴。直到他和苏小墨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再成为了出生入死的伙伴,最后迎来了苏小墨死亡的结局。其实,苏小墨不用为他而死,因为猫妖的王族都是不死之身,长生不老。他叫莫语。莫语向转世的苏小墨许下三世的承诺,只要莫语可以找到转世的她,必将守她一生。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已经经历了三世的生死离别,换回的是永生永世。
  • tfboys你是我不解的缘

    tfboys你是我不解的缘

    这是针对王源个人来写的,希望你们喜欢,严禁抄袭哦
  • 帝国:罗尔斯塔战纪

    帝国:罗尔斯塔战纪

    25000年前人类的祖先出现,经过数千年的进化,人类已成为了地球上生物链中的顶级生物。但是,这却并没有改变人类的贪婪与自私。自有文明记载以来,人类互相残杀,发动战争。宗教、土地、资源、种族、甚至女人,为此发生了无数次的战争,从欧洲罗马时期企图征服世界,华夏九州秦国灭六国一同天下,到英法百年战争,华夏九州的内乱层出不穷,以至于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从未停止过屠杀同胞。而这次就来讲讲以人类为主体民族的罗塞维亚与奥古斯坦在星历第六纪元1240年在罗尔斯塔发生的超级战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