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不仅对技术没有恐惧,对于专利也没有任何畏惧,他在千方百计地规避着别人的专利。当别人质疑他这种抄近路的做法时,他反而会理直气壮地说:“一种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60%来自公开文献,30%来自现成样品,5%来自原材料等因素,自身的研究实际上不过只有5%左右。”
比亚迪的飞速发展令人震惊。王传福用了八年时间让比亚迪成为全球电池大王,和三洋、索尼等全球电池巨头同台竞争;用了五年时间,让比亚迪在手机代工领域成为世界代工大王富士康的头号敌人,连视其为眼中钉的敌人也不得不感慨“一夜醒来,突然发现比亚迪从一只猫变成了老虎!”在进入汽车领域后,仅用了六年时间,比亚迪就占领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制高点,俨然已经扛起了“内燃机”掘墓者的大旗。
人们在探讨比亚迪飞速发展的原因时,都不得不提到它的“山寨功”。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王传福的不耻模仿,才飞速造就了今天的巨无霸比亚迪。
比亚迪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模仿者身份现身。锂电池生产工艺模仿日本,从富士康挖人过来,模仿富士康建立自己的手机代工制造生产线,这让郭台铭恼羞成怒,不仅把比亚迪一纸诉状告上法庭,双方更是开始了无休止的口水战。当得知巴菲特巨额投资比亚迪后,郭台铭甚至写了一封公开信,亲自质问巴菲特“为何投资窃取商业机密的公司?敢不敢开比亚迪汽车上下班?用何种专业判断比亚迪的潜力?”
在进入汽车领域后,比亚迪的模仿更为彻底与凶猛。在很多人看来,销售量已经突破30万的F3是对丰田花冠彻头彻尾的模仿,不论从外观还是从内饰,都完全模仿,甚至比亚迪F3上的零部件都可以在丰田花冠上使用。
而且,比亚迪F3的销售人员,在销售F3时也从不避讳F3是模仿花冠的。销售人员为了促销总是在刻意宣传这两款车之间的相似性。甚至有一些销售点推出了这样的服务:用户在买了F3后,只要再加几百元钱,相关工作人员就可以帮助车主换上丰田的标志。
事实上,从F3开始,比亚迪推出的每款车都在模仿别人。随后推出的F0与丰田A Y G O的外形很相似,F6酷似丰田凯美瑞,F8被爆出模仿奔驰C级的消息,但是,与这些知名品牌相比,比亚迪产系列汽车却可以便宜一半甚至更多的价格。
曾几何时,很多业内人士都很不耻比亚迪的所作所为,纷纷认为比亚迪在粗劣地抄袭,不可能取得成功。他们在很多场合都指责比亚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模仿者、抄袭者、跟进者”,尽管他的创始人王传福口中满是“创新与核心技术”。但是,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后,当比亚迪从奇瑞手中夺过单月销售冠军时,或许很多竞争对手都在一夜之间发现比亚迪成为了正在潜行的大鳄。
可以说,比亚迪无论是在电池、电子产品代工还是在汽车制造领域,走的都是一条“逆向开发”的道路。以汽车研发为例,比亚迪在进入汽车领域的时候,王传福并没有急着研发自己的汽车,而是时常到世界各地转悠,花数千万钞票买回那里最畅销的汽车,然后让比亚迪的技术工程师们将它们拆下来,研究里面的技术。根据他们掌握的各项优质技术,组建起比亚迪的汽车。对此,王传福曾经说:“汽车也就是四个轮子一个外壳,任何一部车都难免和别人有一些相似的元素。我不会从头开始去创造一部车,我要站在世界比较领先的平台上去做。”
在模仿的过程中,比亚迪为了避免专利引来的官司,组建了一个100多人的知识产权部,专门监督各个事业部,提醒他们用的哪些专利需要规避。曾有竞争对手指责说,这个部门说得难听一点,实际上就是“专利规避的团队”。对于这种指责,比亚迪高层也从不避讳,就像比亚迪的首席设计师廉玉波所说的:“我们每年要拆很多车。如果想用一种技术,先看有没有专利,有就调整,没有就拿来用。我们甚至做好了打官司的准备,而且100%不会让对手赢。”
王传福也曾坦言:“我们的车没有任何专利问题,我们把其中涉及的专利全部改完了,一条条地改。我们的确大量使用了别人的非专利技术,但非专利技术的组合集成就是我们的创新。知识产权要尊重,但可以规避。”比如“一辆汽车的外观专利有五幅图片:前面、后面、侧面、正上方和斜上方。这五个方面都很相似,你就可能侵权,但只要其中有一幅照片风格完全不一样,就算其余的完全一样也不侵权。我们把头一换、尾一换就没有谁的专利了。”
王传福不仅对技术没有恐惧,对于专利也没有任何畏惧,他在千方百计地规避着别人的专利。当别人质疑他这种抄近路的做法时,他反而会理直气壮地说:“一种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60%来自公开文献,30%来自现成样品,5%来自原材料等因素,自身的研究实际上不过只有5%左右。”
王传福这种无所畏惧的“山寨功夫”曾让很多人头疼,他们甚至不愿意做比亚迪的生意,这其中就包括比亚迪的供货商。位于江苏张家港的国泰华荣新材料化工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锂电池电解质生产企业,也曾是比亚迪最大的电解质供货商。电解质是生产锂电池的核心原料之一,一般占到锂电池原材料总成本的五分之一左右。
还在2005年的时候,王传福曾像当年带领比亚迪员工到富士康台湾总部参观一样,也带着技术人员到国泰华荣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比亚迪技术人员格外用心,不仅记下了生产设备的名字,还仔细询问各种技术参数和不懂的问题。在参观完成后,国泰华荣得到了比亚迪一个50多吨的订单,这大约相当于当年国泰华荣年产量的一半。
当国泰华荣的高管们为得到这么一个大客户满心欢喜的时候,王传福却在悄悄地建立着自己的电解质生产基地。结果,在从国泰华荣购买了一两次电解质原材料之后,比亚迪就开始自己制造电解质。不光是电解质,很多其他材料、组件等原料供应商,都曾遭遇过比亚迪的“抛弃”。所以,他们对和比亚迪做生意都是又爱又恨,那种心情或许就像一位母亲在等待自己女儿出嫁时的心情,既充满期待又很担心。
凭着这样“明目张胆”的模仿,比亚迪在看似毫不相关的三个领域都快速取得了优秀业绩。那么,相较于现在泛滥的山寨工厂,比亚迪究竟有什么优势?为什么比亚迪凭借简单粗暴的模仿做法可以赢得市场?
在专业人士看来,比亚迪之所以能够凭借模仿突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比亚迪模仿得更为彻底与集中。它只选择市面上卖得好的产品,然后就盯住这个产品,做出最精细的仿制品。这就是比亚迪靠模仿成功的主要原因。
而且,在王传福看来,模仿并不是比亚迪的最终出路:“我们不以模仿产品为目的,而以最终掌握开发平台为目标。”模仿是为了得到开发平台,是为了超越,是为了研发出比模仿的产品更优秀的产品。在这条道路上,比亚迪已经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当初,比亚迪做手机业务是从模仿富士康开始的,但是到现在,王传福已经有足够信心认为比亚迪的技术实力已经远远超越了富士康。“我们现在在整个技术上比他强,因为我的技术领域比他多得多。他仅仅是一个模具加一个E M S,我们有电池,有汽车,汽车里面有多少个技术,从大型模具大发动机技术,到压缩技术,空调技术都有,这些他全都没有,包括一些表面装饰的技术、喷漆技术他都没有。这两个产业实际上是互通的,这种技术拿过来以后,就是你的优势。实际说1+1不止大于2,有的时候做得好能大于20.无限的创新就是从整合当中创新。”
当通过模仿有了一个更好的开发平台后,王传福下一步要做的或许就是在整合中发现无限的创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