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让企业起死回生;用不好,有可能把企业拖入破产的边缘。
有数据显示,在美国,企业研发的新产品中只有7%能够成功。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企业在研发新产品上承担着巨大的风险。所以,企业一定要把研发新产品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不能有丝毫懈怠。
不打无准备之仗,进行战略筹备
产品研发的战略准备主要包括识别市场机遇、组织跨职能的研发团队和确定研发草案这三项工作。
首先,企业需要识别市场机遇。识别市场机遇指的是明确识别将要研发的新产品是否存在确定的消费市场。最简单的方法是,寻找现有产品的替代品,找出其存在的缺陷,并以此作为新产品研发的理由和依据。
其次,要建立产品研发团队。研发新产品是一项集体智慧共同作用的工程,所以,需要建立跨职能的开发团队。这一团队不仅能带来思想、创意上的碰撞,还能防止因知识欠缺导致的错误产生。
最后,准备一份内容清楚、明确的新产品开发草案,以明确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欲望、偏好,以及新产品的特性和功能。
不拘一格获得好的产品创意
新产品产生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好的创意。那什么才是好的创意呢?要评价一个创意好坏与否,可以看看它是否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首先,看这个创意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战略意义:是能给企业带来利润、提升品牌知名度,还是有增加消费者的好感度。这几个方面有时可以兼得,有时只能选择其一,具体怎样做,要看企业的决策层如何选择了。
其次,要拥有最佳的战略成本。拥有最佳战略成本的创意能在压力较小的情况下,将这个卓越的创意化为现实,并让企业得到利润,同时也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最后,创意具有可行性,有工艺与技术保证其实现。有些创意虽好,但难以变成现实,这种创意就算不上好创意。
产品创意的来源可有很多,既可以来自企业内部职员,如销售人员;也可以来自与企业密切相关的人,如消费者、供应者、投资者、竞争者等;还可以来自一些专业研究机构,如大学、小型技术公司等。
一家药品生产企业新开发了一款速效药片,却不受消费者欢迎。销售人员发现,消费者不愿意用这种药的真正原因是其瓶盖不好打开。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公司立刻对包装重新进行设计,结果,该产品畅销起来。
去粗取精,筛选、评估创意
筛选、评估的目的在于剔除那些不值得进入研发程序的创意,它可以采用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种方式。
内部评估主要看创意是否与新产品战略设定的目标相契合。具体工作有:对该类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进行论证;对市场动态及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进行论证;对生产该产品的资源、条件进行论证;对该产品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初步论证;撰写该产品批量投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外部评估主要是进行概念测试,即测试消费者对新产品创意的反应。该测试需要包括消费者怎样看待、使用该产品等问题。
新产品投产前进行商业分析
商业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产品特性和营销战略进行详细的说明,同时做出必要的财务规划。这是新产品投产前的最后一次检查。
这个阶段需要进行以下几项工作:分析产品的收益如何,审查营销战略是否合适,检验产品是否能合法“出生”。
将创意转化为产品——开发
开发就是将创意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此阶段包括产品制造、实验室检验和消费者测试三个步骤,从而保证产品符合市场的要求。
在新产品研发方面,为了降低风险、减少研发经费,三星主要采取与他人合作的方式进行,有时甚至与自己的直接竞争对手合作。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与索尼的合作。
2004年12月,三星与自己的老对头索尼共同签署了一份交叉授权协议。从此,两家可以共享彼此拥有的共2.4万种电子产品的专利技术——这些专利技术约占两家公司拥有的专利总数的90%。此外,三星还和索尼合资成立了专门用于电视机的大尺寸液晶面板公司。
对三星来说,这种合作还有另外一个好处:为竞争赢得时间。所以,三星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捕捉到的客户需求迅速转化为产品,并以最快的速度将新产品送到客户手中。
不可或缺的客户体验——市场测试
市场测试指的是在现实的购买环境中,将真实产品展现给潜在消费者,看他们是否愿意购买。
市场测试有营销测试和模拟市场测试两种。营销测试是指在选定区域内进行限量销售。当营销测试不起作用,或产品是不能让客户体验、使用的消费品时,就要用到模拟市场测试。
速度制胜,迅速商业化
商业化指的是产品进入营销阶段。产品的商业化过程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所以,对中小企业来说,要占领市场,就得关注一个成功要素——速度。
企业在产品推出的时机、营销所花费的时间上都得强调速度,否则就很可能被各种嗅到商机的竞争者吃掉。
如今是体验经济的时代,是湿营销、黏性营销的时代。因此,企业和消费者的联系并非在一次交易后就结束了。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增长,就得持续不断地关注客户,重视与客户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