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没有心智就是最大的心智。要运用我们这大的心智,就要抛弃我们那些小的心智。弄虚作假、不诚实,失去了人们的信任,失去了信誉,欺骗别人一次,影响自己一生。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①,将以愚之②。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③。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④;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⑤亦楷式⑥。
常知楷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
与物反矣⑦,乃至于大顺⑧。
“注解”
①明民:明,知晓巧诈。明民,意为让人民知晓巧诈。
②将以愚之:愚,敦厚、朴实,没有巧诈之心。不是愚弄、蒙昧。此句意为使老百姓无巧诈之心,敦厚朴实、善良忠厚。
③智多:智,巧诈、奸诈,而非为智慧、知识。
④贼:伤害的意思。
⑤两者:指上文“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⑥楷式:法式、法则。
⑦与物反矣:反,通返。此句意为“德“和事物复归于真朴。
⑧大顺:自然。
“译文”
古代善于为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
人们之所以难于统治,乃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
所以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就必然会危害国家;
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幸福。
了解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差别,就是一个法则,经常了解这个法则,就叫做“玄德”。
玄德又深又远啊!
和具体的事物复归到真朴,然后才能极大地顺乎于自然。
“深度剖析”
本章有“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数句,从文字的表面意思上去看,很容易得出“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而且谋划的都是阴险狡诈之术”的结论。自古及后的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群众实行“愚民政策”,与老子“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不能说毫无干系,但并不能得出直接的结论。因为就老子的本意来讲,他绝对不是为迎合统治者的需要而提出一套愚民之术的。正如陈鼓应所说,“老子认为政治的好坏,常系于统治者的处心和做法。统治者若是真诚朴质,才能导出良好的政风,有良好的政风,社会才能趋于安宁;如果统治者机巧黠滑,就会产生败坏的政风。政风败坏,人们就相互伪诈,彼此贼害,而社会将无宁日了。居于这个观点,所以老子期望统治者导民以“愚”。老子生当乱世,感于世乱的根源莫过于大家攻心斗智,竞相伪饰,因此呼吁人们扬弃世俗价值的纠纷,而返朴归真。老子针对时弊,而作为这种愤世矫枉的言论。”老子希望人们不要被智巧、争夺搞得心迷神乱,不要泯灭原始的质朴、淳厚的人性,要因顺自然,而本章所讲的“愚”,其实就是质朴、自然的另一表述词句。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它的本质和规律,所以我们人类只有顺应自然规律,而不能妄自随意改变。万事万物也不会因为我们是万物之灵,或是因为我们的地位高低就有所改变或顺从,在这个规律面前,人与物、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无亲无疏,无远无近,无高低与富贵之分,全都要依从它的法则。
老子认为人应该取法天地自然。自然界的水流花开,鹰飞鱼跃,春华秋实,这一切都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大自然是无意识的,但处处充满了生机;天地并不想去实现什么,但又样样都实现了。人类何不像大自然这样以“无为”的态度对待一切呢?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背离自然去追求个人目的,这样反而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老子把这叫做“无为而无不为”,表面上什么都没有干,其实什么愿望都实现了。难怪从历代当权者到今天的企业家,都对“无为而无不为”感兴趣了,这也许是中国一种最特殊最神秘的管理手段。
顺道者昌,逆道者亡。所以,我们人就不可能使出任何阴诡心机,既然使不出阴诡心机,那就不要擅动心智。因此,按老子的意思,没有心智就是最大的心智。要运用我们这大的心智,就要抛弃我们那些小的心智。特别是一些领导者,因为你的心智不只是个人的心计,还要变成行动和指示,这样就会有个整体顺道还是逆道的问题,整体顺道就会昌盛兴旺;整体逆道就会衰败灭亡。
一个人心智太多,就容易不诚实、虚伪,变得过于精明。
“案例”
1835年,摩根先生成为一家名叫“伊特纳火灾”的小保险公司的股东,因为这家公司不用马上拿出现金,只需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名字就可成为股东。这正符合当时摩根先生没有现金却想获得收益的情况。
很快,有一家在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发生了火灾。按照规定,如果完全付清赔偿金,保险公司就会破产。股东们一个个惊慌失措,纷纷要求退股。
摩根先生斟酌再三,认为自己的信誉比金钱更重要,他四处筹款并卖掉了自己的住房,低价收购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份。然后他将赔偿金如数付给了投保的客户。
一时间,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声名四起。
已经身无分文的摩根先生成为保险公司的所有者,但保险公司已经濒临破产。无奈之中他打出广告,凡是再到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保险金一律加倍收取。
不料客户很快蜂拥而至。原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伊特纳公司是最讲信誉的保险公司,这一点使它比许多有名的大保险公司更受欢迎。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从此崛起。
许多年后,摩根主宰了美国华尔街金融帝国。
成就摩根家庭的并不仅仅是一场火灾,而是比金钱更宝贵的信誉。信誉是纯朴厚道之人自然的表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