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这一章重点讲“复归”的学说,前几章虽多次讲到这个问题,但本章是作为重点来讲的,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老子提出这样的一个原则:知雄、守雌,用这个原则去从事政治活动,参与社会生活。这种原则在老子所处的时代,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的选择。当时正处在春秋末年,政治动荡、社会混乱、你争我夺,纷纭扰攘,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状况,老子提出了“守雌”的处世原则。他认为,只要人们这样做了,就可以返朴归真,达到天下大治。此处还应注意,不仅是“守雌”,还有“知雄”。在雄雌的对立中,对于雄的一面有透彻的了解,然后处于雌的一方。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①。
为天下溪,常德②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③。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④,复归于无极⑤。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⑥。故大制不割⑦。
“注解”
①雄:雄性,代表雄壮;雌,雌性,代表柔弱。
②常德:即恒德;德作得,即长久地获得。
③天下式:天下的范式,即天下的楷模。
④忒:闪失。
⑤无极:最高的精神境界。无,精神。极,顶点。
⑥官长:百官的首长。
⑦大制不割:完善的政治是不割裂的。
“译文”
既有蓬勃向上的朝气,又有温良平和的心态,不求汹涌澎湃,甘当天下潺潺小溪。
像小溪流水那样永远的清纯透澈,在心灵的不断净化中,逐渐回复到婴儿般的真性情。
深知自身的清白,却坚守自身的暗味,就可以成为天下的范式。
成为天下的范式,永恒的德就不会出差错,再次回到宇宙的初始。
深知自己的荣耀,却愿守卑下、耻辱,甘作天下的山谷。
甘作天下的山谷,永恒的德才会充足,而回归浑朴。
浑朴化而为自然大道,圣人就可以依靠它成为领导者,所以,完善的统治制度就不可以勉强去分割。
“深度剖析”
老子在上一章中,告诉了我们如何在行事时顺应自然。在这一章中,他又告诉我们应当以退为进,得到自身的安稳。并要求“圣人”也应以此作为治国安民的原则。守雌守辱、为谷为溪的思想,自然不能理解为退缩或者逃避,而是含有主宰性在里面,不仅守雌,而且知雄,这实在是告诫人们要居于最恰切、最妥当的地位,面对社会纷乱争斗的场面。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其实很容易,只要我们改变我们已经习惯了的生活准则和行为方式,将有所作为转变成无所作为就可以了。老子告诉我们:“知雄守雌”便可“复归于婴儿”,“知白守黑”便可“复归于无极”,“知荣守辱”便可“复归于朴”,前者是守“道”的行为,后者是得“道”的表现。
“守雌”、“守黑”、“守辱”,可以帮助你消除竞争对手的戒备心,有效地保存实力,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麻烦。
我们都见到过刚出生的婴儿是那样的柔顺,这种柔顺是没有经过任何雕饰的,是自然天成的最佳状态。因为在婴儿的意识里对于善恶没有任何分别,不存在任何等级概念,所以人之初本无性,婴儿那种至柔至顺的样子,是最符合大道的,是大道在人身上淋漓尽致的体现。也正是因此,没有人想刻意去伤害一个婴儿。我们如果从思想上就告诫自己不去强调我们的刚健,在行动上始终保持着平静和柔顺,我们就会给人以婴儿一般的感觉,结果却是柔弱能胜刚强、心静可以防止浮躁。
这一章老子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以退为进的道理。
在商谈中,卖方很想出售自己的商品,而买方则会提出种种借口,以图达到最高利益,此时,以退为进的战略便会大奏奇效。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妨让自己的头脑灵活些,欲擒帮纵、以退为进都常常会取得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
凡事都有其循环的道理存在,有进就有退,有成功就有失败,所以做人除了要懂得未雨绸缪外,还必须能随机应变。悬崖勒马、江心补漏固然是对危局的补救措施,但毕竟已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骑虎之势已成,世事不由自己,至此悔恨都已晚矣。
假如人凡事都弩马恋栈,不能在权势头上猛退,到头来难免像山羊触藩一般弄得灾祸缠身。但是人们在事情进展顺利的时候,往往最容易忘记“物极必反”的道理,不是观察不清就贸然投入,就是不懂得适时抽身,非把自己逼到进退两难、骑虎难下的地步,才来懊悔不已。做事要胸中有数,不要贪恋功名利禄,不要做无准备之事;做事要随机应变,随势之迁而调整。做事是为了成事,一股劲猛进不可取,犹犹豫豫也不可取,应当知进知退,有张有弛,居安思危,处进思退才是行事的方法。
“案例一”
有一年,在比利时某画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美国画商看中了印度人带来的三幅画,标价为250美元,画商不愿出此价钱,于是唇枪舌剑,谁也不肯放松,谈判进入了僵局。那位印度人恼火了,怒气冲冲地当着美国人的面把其中一幅画烧了。美国人看到这么好的画烧了,当然感到十分可惜。他问印度人剩下的两幅
画愿卖多少钱,回答还是250美元。美国画商见毫不松口,又拒绝了这个价格,这位印度人把心一横,又烧掉了其中一幅画。美国画商只好乞求他千万别再烧这最后一幅。当他再次询问这位印度人愿卖多少钱时,卖者说道:“最后一幅画能与三幅画是一样的价钱吗?”结果,
这位印度人手中的最后一幅画竟以600美元的价格拍板成交。
当时,其他的画的价格都在100美元到150美元之间,而印度人这幅画却能卖得如此之高,原因何在?首先,他烧掉两幅画以吸引那位美国人,便是采用了“以退为进”的战略,因为他“有恃无恐”,他知道自己出售的三幅画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烧掉了两幅,剩下了最后一幅画,正是“物以稀为贵”。这位印度人还了解到这个美国人有个习惯,喜欢收藏古董名画,只要他爱上这幅画,是不肯轻易放弃的,宁肯出高价也要收买珍藏。聪明的印度人施展这招果然很灵,一笔成功的生意唾手而得。
当然,要想成功地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必须有一定的后盾的,把握好分寸。“不打无准备之仗”,心中没有十分的把握而轻易使用此计,难免弄巧成拙。如果那位印度人不了解美国人喜爱古董的习惯,不能肯定他一定会买下那最后一幅画而去烧掉前两幅,如果最后美国人没有买那幅画,印度人可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追悔莫及。
你退一步,按照你所掌握的对方的心理,对方愿意采取令你满意的行动,你的“以退为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做任何事都必须要有周全计划,有进有退,能够掌握控制局面的节奏。
“案例二”
建安三年,刘备被吕布打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率众投靠了曹操。曹操表奏汉献帝,封刘备为左将军,让他留在许都。刘备表面上得了官职,实际上无权无势,时时处处受曹操的控制。
刘备深为自己壮志难酬而苦恼,恨不能生双翅飞出许都。为迷惑曹操,刘备故意学圃种菜。曹操觉得刘备胸无大志,渐渐地对他失去了戒心。
一天,刘备与曹操闲坐,军兵报告说袁术欲弃淮南而投河北。刘备听罢暗想:曹操欲灭袁术已经很久,我何不以此为借口逃离许都呢?于是,刘备对曹操说:“袁术北上必然过经徐州。我打算率一彪军马在半路截击他,致袁术于死地。”曹操犹豫了一下,然后说:“明日奏请天子后再起兵吧!”
次日,刘备恐曹操中途变卦,亲自奏请献帝,要求率兵去讨伐袁术。献帝应允后,曹操令刘备总督五万兵马出征。
刘备回府后连夜收拾鞍马,挂上将军印,催促关羽、张飞立即起程。关、张二人问其故,刘备答道:“吾在许都乃笼中之鸟,网中之鱼。这次出征,乃鱼入大海,鸟上青霄,再也不受笼网的羁绊了。”关、张听罢,如梦初醒,随刘备率兵马疾行而去。
刘备刚出许都,谋士郭嘉就得到了消息,他向曹操进言:“丞相为何遣刘备去讨袁术?刘备一去可就不复返了。此乃放龙入海,纵虎归山啊!”曹操遂起后悔之心,急令许褚率五百精兵截回刘备。
刘备在出师前为防止曹操变卦,不仅得到了曹操的将令,而且在献帝那里得到了钧旨。此刻许褚来拦截,刘备三言两语便把许褚说得无言以对。许褚无奈,只得率众回许都向曹操复命。
刘备这一走,如同笼中之鸟重返山林。以后,他招兵买马,礼贤下士,请诸葛亮出山,联合东吴,在赤壁之战中大胜曹操。后来,曹操每每想起刘备的出走,便嗟然长叹,悔之不已!
在更多的时候,上司需要并提拔那些忠诚可靠但表现并不是怎么出众的下属,因为他认为这更有利于他的事业。
所以,善于处世的人,常常故意在明显的地方留一点儿瑕疵让人一眼就看见,“连这么简单的都搞错了”。这样一来,尽管你出人头地,别人也不会对你敬而远之,他一旦发现“原来你也有错”的时候,反而会缩短与你之间的距离。
人们说“以德服人”一词,而地位居高却能止人,不能不让人服。
退一步海阔天空,以退为进才能得到更大的收获。宽容能带来仁义,博得赞美,宽容能创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在必要的时候,退一步比进一步更重要,因为你可以重新找到一条生活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