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者需要明白,逃避现实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被动,而努力改变现状却会让自己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自从弗洛伊德提出内向外向学说,并将内向界定为比较消极的性格之后,几代的内向者其实是选择了逃避弗洛伊德一手炮制的现实,根本没有想过要对其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抗议和改变。或者我们也可以说,外向者并没有觉得内向者怎么样,事实上是内向者自己接受了被误解的命运。内向者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要靠自己的自动自发。
内向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自卑的现状。例如有些内向的毕业生,由于不善言谈,往往就认为自己在社交能力上的欠缺会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不良的影响。找工作时,不敢去找那些有挑战性的岗位,而总是屈就自己。虽然说伟大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产生价值,但是抓住每一次良好的机遇显然能让人更快地成长。
其次,内向者需要明确,自己在工作中也有外向者没有的优势。天生的克制能力是内向者最大的优点,他们冷静沉稳,缜密周到,而且具有强大的反思能力,这些都是值得内向者骄傲的优势。
台湾著名导演李安,就是一个内向的人。他离开大学后,在家闲适六年之久,一直到37岁才找到一份和电影有关的工作。1984年之后,李安一直以妻子林惠嘉的微薄薪水度日。他每天除了在家里看电影、读书和写作以外,还包揽了所有家务,负责买菜、做饭、带孩子,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但是他的妻子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并没有嫌弃李安,而是十分看好李安这朵就要绽放的奇葩。直到1990年,李安完成了剧本《推手》,获台湾“政府”优秀剧作奖。该剧本不仅为李安赢得了40万元奖金,而且使他获得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的机会。李安现在回忆起那段难熬的生活,仍然心有余悸:“我想我如果有日本丈夫的气节的话,早该剖腹自杀了。”李安并没有因为自身的内向性格而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可若没有贤妻林惠嘉的支持,李安的成功将会遇到更多的挫折,结果可能就大不一样了。
内向者必知:?不要再妄自菲薄了,内向者要为自己的内向而感到自豪。内向者应该利用自己的特长,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每一个人都应该结合自身条件找准自己的目标,把立志与实干结合起来,把大志寓于小事之中,脚踏实地,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这样,工作必定能取得成功。
清朝末年著名商人胡雪岩就是一个能顶住各种压力,拿出勇气排除万难的人。胡雪岩晚年,由于当初为朝廷贷款多加利息的事情败露,家境逐渐衰落。但是他并没有任由事态发展下去,而是痛定思痛,冷静地排除困难,将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小。耳顺之年的胡雪岩并没有撒手不管,颐养天年。可以想象在当时的复杂条件下,他需要有多么巨大的勇气来面对那样一个烂摊子。
当时,有人将他在为朝廷贷款时多加利息的事情抖搂出来,李鸿章派系拽住胡雪岩当年的小辫子不放。这个污点在清末的派系斗争中,最终将胡雪岩的财富化为齑粉。除了这个令胡老板焦头烂额的大麻烦,他当时还面对另外两种巨大的压力:?一是他代表清政府向汇丰银行贷款多达400万两,而且已经快到期了,而此时对手李鸿章却将以税收名目收缴上来的偿还款扣住不放。对于胡雪岩来讲,单独靠他的钱庄资金很难调拨偿还这笔钱。第二种压力是高价收购的大量蚕丝使得资金大量占用,此业务也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赔钱项目。
在这些无可挽回的颓势面前,胡雪岩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尽力将责任担在自己的肩膀上,冷静下来收拾残局、安排后事。他先把自己的母亲和妻妾安排好,最后想出权宜之计保全了毕生心血“胡庆余堂”。
虽然他最后没有避免在腥风血雨的派系斗争中倾家荡产的命运,但他竭尽所能,安排好了自己的亲属。这种坚强、承担、大气的举动让人心生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