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造成更多的恶缘。要是我早退一步,我们就会避免相撞了。
——圣严法师
圣严法师说:“佛陀的教育不只是教我们如何了生脱死,更是教我们如何去包容人,不生计较。”在大师眼里,“了生脱死”是修佛的“最高境界”,而“教我们如何去包容人,不生计较”具有最实际的意义。在一般人看来,让自己拥有一颗“退让心”要比“了生脱死”更有意义得多。尝试在生活中换一种角度考虑问题,退一步,有时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如果能够适时地将以退为进的策略用于生活中,那么生活将会变得张弛有度、游刃有余,你便会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释然。有时候,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前进,僵持的局面对大家都没有什么好处,在不违背自己原则的基础上,选择退让也就选择了人生的主动权。因为这时候的你已经不再局限于眼前,而是着眼于未来。
早晨,一个穿着整整齐齐的小伙子,去隔壁村里迎娶他的新娘。当他正在过通往丈人家的独木桥时,眼看就到桥头的时候,迎面走上一位推独轮车的农夫,车上满是家禽。
小伙子不愿回头了,他向农夫道:“大伯,你看,我就要到桥头了,能不能让我先过去。”
农夫把眼一瞪,说:“凭什么让你先过?我要忙着去赶集呢,要是去晚了,我带的几只母鸡就卖不上好价钱了?”
小伙子说:“我让的话,迎娶新娘就会晚了。”
于是,两人谁也不让谁,虽然两个人都很着急,但因为谁也不肯相让,都只有僵持在桥上。
过了许久,远处河面上漂来一只小船,船上坐着一个和尚。两人于是就请和尚为他们评理。
和尚听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对农夫说:“你要是真的急着赶集,为什么不尽快给小伙子让路呢?你只要退那么几步,他便过去了,他一过去,你不就可以早早地去赶集了吗?”
农夫听了和尚的话后,红着脸没有说话。
和尚又笑着问小伙子:“你今天洞房花烛,这可是人生大事,为什么不先退一步呢?”
于是,在和尚的调解下,小伙子和农夫都过了桥。
下午的时候,小伙子和农夫再次在桥上相遇。小伙子是一个人回来的,满脸的沮丧;而农夫的车上,依然是满车的家禽,也是一脸的痛苦。
原来,小伙子因为错过了迎亲的时辰,老丈人不愿意将女儿嫁给他了;而那个农夫,也因为赶集迟到了,一只家禽也没有卖出去,家禽在烈日的炙烤下还死去了不少。你看,多么可惜呀!两个人要是有一个人能退一步的话,晚上,小伙子就会洞房花烛,农夫也会怀揣着银子回家。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争强好胜,但是,不论是说话还是做事,如果不给别人留一点余地和空间,那么很容易就把自己逼近死角。而只要稍微退一步忍一忍,人生往往就是另一番景象。
一天,圣严法师正要开门出去时,迎面闯进一位魁梧的男子,结结实实地撞到法师身上,把法师的眼镜都撞碎了,镜框还戳青了法师的眼皮,可那位撞人的男子丝毫没有歉意,还恶狠狠说:“活该你戴着眼镜!”
法师笑了笑没有说话。
男子颇觉惊讶地问:“和尚,你为什么不生气呀?”
法师说:“我为什么一定要生气呢?这既不能让眼镜复原,又不能让眼消肿。再说,生气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造成更多的恶缘。要是我早退一步,我们就会避免相撞了。”
男子听后十分感动,然后若有所悟地离开了。
在一年之后的一天,法师接到一信封,信内装有五千港元,正是那位男子寄的。
原来男子大学毕业之后,在事业上不顺利,婚后也不知善待妻子,生活在痛苦之中。一天,他发现妻子与一名男子在家中谈笑,他就冲动地拿了把菜刀,想先杀了他们,然后自尽,以求了断。
他正要冲进客厅,却他看见那男子惊慌地回过头,脸上的眼镜掉了下来,瞬间,他想起了法师的教诲,于是他退出了客厅,让自己冷静了下来,反思了自己过错。
后来,他的生活很幸福,事业也顺利了,特寄来五千元钱,感谢从法师那里得到了幸福的秘籍。
很多时候,在生活中退一小步,就能让你的人生幸福很多。很多时候,退一步就是忍一忍,退一步就是吃点亏,退一步就是让一让。忍一忍,会让你少去很多困难;吃点亏,会让你少去很多麻烦;让一让,会让你免去灾难。想一想,没有困难、麻烦和灾难的人生难道不就是圆满的人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