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富本来就容易招人嫉妒。为富不仁,恃富凌人,是给人修理自己的借口。牢记“富而好礼”,这是孔子教给人们的处世秘诀。
范蠡载美泛湖后,来到了齐国。他唯恐树大招风、引来不测,便隐姓埋名,更名为鸱夷子皮。那意思仿佛是说,自己是盛酒的革囊,用起来可以很大,收起来又可以很小,舒卷自由,能屈能伸。
在齐地住下来以后,他便试着用自己的才智致富。他在海边募人开垦荒地,从事生产,积累了大量钱财。齐国宰相陈成子听说鸱夷子皮很有本事,便请他入宫。范蠡感叹道:“我当官当到卿相,种地得到千金,这是布衣出身的最高境界了。如果长久去享受,这是不明智的。”于是,他送回齐国的大印,不久,又把财产散给穷人,悄悄地离开了海边。
他听说陶是当时天下的中心,交通枢纽之地,也是经济和贸易的会聚点,是经商的好场所,便带上部分财产在陶定居,自称“陶朱公”。他平时从事一些农牧生产,但主要通过囤积居奇等候时机再行转卖等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不久就成为巨富,天下都知道有个富商“陶朱公”。范蠡又把财产分出许多以接济贫困的朋友和同乡,真所谓“富而好行其德者也”。他自己则闭门不出,最后在陶善终。
范蠡致富的诸多成功经验,如“水则资车,旱则资舟”(洪水期准备天旱商品,天旱时筹划做船的生意),被司马迁写进《史记·贷殖列传》作为例子。《史记》和《汉书》的许多地方都把“陶朱”当作巨富的代名词。
由于体式的约束等原因,司马迁没有另辟章节为范蠡树碑立传,却把《越王勾践世安》的后半部的篇幅留给了范蠡,足见司马迁对范蠡的偏爱。文章最后说:“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由衷的慨叹,令后人无限地产生钦羡之情。
《尚书·洪范》中阐述道:“向来有五种福分,一是寿,二是富,三是健康平安,四是修养德行,五是能善终。”一个人,若能够做到舍弃骄横吝啬,压制怒气断绝 欲望,才可能享受这五种福分。范蠡就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