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63100000008

第8章 风流境界:寸丝不挂,好个入处

这一境界中的人或公然招收女弟子,一起游方,或不讲男女之大防,打情骂俏;或作艳诗,咏美女,醉唱柳永词,公然宣称“大道真体,不离声色”。当然,这个境界中人,也有为人做事上的风流洒脱,不拘于物,不守陈规。

临去秋波那一转

丘琼山经过一所寺院时,看到寺院的墙壁上都画着《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故事情节的图画,他十分惊讶,就问方丈:“佛门中哪里应该有这种东西?”方丈说:“老僧我就是从这里悟得禅宗的玄妙道理的。”丘琼山好奇地问:“你是从何处悟得的?”老僧回答说:“就在她离开寺院回眸顾盼、投来深情的目光那一瞬间。”

禅思禅悟

禅宗有语云:大道有体,不离声色。要想认识真正的“道”而达到禅悟之境,声色之道自是难免。“一切声,是佛声;一切色,是佛色”,从声色处悟道,不必压抑自然的本性,去拥抱“佛”的化身。只要心中有佛,一切机缘皆可悟。

两个文殊菩萨

天台山的丰干禅师有一次进山,遇到一个老人。丰干见他长得皓首慈眉,神秘异常,惊道:“莫非是文殊菩萨?”

老人笑道:“难道这世上还有两个文殊吗?”说完摇身不见了。

有人把这件怪事讲给赵州和尚听。赵州大笑……说:“要是我就不奇怪。”

问他:“若是你,你会怎么说?”

赵州说:“这有什么难,我回答那老头就是。”

问:“如何回答?”

赵州道:“文殊、文殊。”

言下之意,天下就是有两个“文殊”了!

禅思禅悟

赵州之所以成为得道的高僧,可谓是盛名之下必无虚士。他用超逻辑思维,证明他的确是一个能把握自己命运、不拘泥于偶像崇拜的参悟佛法妙理之人。世人所以对偶像敬仰不已,皆因其思想有一主宰自己命运的神灵在。超越自我,你就是自己的“文殊菩萨”。

机锋如剑

涌泉景欣禅师是一个手握禅机太阿宝剑的高人。有一天,他没有披袈裟就到斋堂来吃饭。一位禅僧借题与他斗机,说道:“僧人不穿袈裟,岂不就成了俗人?”

涌泉景欣反问:“难道穿上袈裟就是僧人了吗?”

是啊,光头的并不都是和尚。僧,是一种心灵清净的象征。并非穿上袈裟,就能做到心地清灵、明净。

景欣禅师有一个忠诚的伙伴——一头水牛。耕田种地,他与它一起劳作;闲暇之时,他就骑上水牛,任它慢慢悠悠地行走。有一天,涌泉景欣禅师又骑牛出寺,在野山野水之间悠然自得。也巧,山间寂寞的小路上,走来了一位禅客。他看到了牛,也看到了骑牛的是一个老和尚,于是就来了精神,说道:“好一头水牯牛,蹄角分明,可惜,骑者没见识。”

自从马祖肇建丛林,牛与禅便密不可分。这位禅客,更是以牛为契机,公然挑战。涌泉景欣禅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与他擦肩而过。

这位禅客好不得意,对着远去的牛与人放肆地大笑。或许是笑渴了,他就到路边的树阴下拾柴煮茶喝。

茶水未开,山野里传来一声牛吼:哞——

牛吼之声,像一根拴在树上的透明丝线,又将老和尚连同他骑着的牛拽了回来。景欣禅师从牛背上滑了下来,合十问道:“禅客最近离开什么地方啊?”

这位禅客哪里想到,这普通的问话里蕴藏着峻峭的机锋,他随随便便指了指自己来的方向,说:“那边。”

景欣禅师禅意凛然地问:“那边的事怎么样?”

“这边”“那边”,象征着迷与悟。二者的境界,如何能言说,又如何能说得清楚?这下,禅客知道遇到了强劲的对手,便提起茶盏——他想以此示意,在禅的境界里,这边与那边是一样的。景欣不予认可,说:“此犹是这边事,那边事怎么样呢?”

这才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谁叫你先有了那边与这边、牛蹄与牛角之分呢!禅客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莫说骑者无见识。”

景欣禅师笑着说。他又悠闲地跨上牛背,自由自在地哼着小曲走远了,不见了,似乎融化在了远方的山岚之中。

禅思禅悟

开悟的禅师,真理在胸,如同宝剑在手,他的机锋,如刀光剑影,杀伐于无形。世人若能有此在手,自可挥断三千烦恼丝,万丈贪嗔结。醉入禅门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他年轻时期,不仅诗文学习韩愈,更像这位前辈硕儒一样激烈地排老辟佛,曾经作《本论》三篇,对佛教大肆诋毁攻击。

然而,中年以后,这位一代文宗、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却发生了“信仰危机”,最终被禅的神奇所倾倒,成为了一位虔诚的佛门弟子——六一居士。

一代硕儒,何以在自己的后半生归入禅门呢?

首先打动他的,是禅师们的风采。庆历年间,他第二次被贬出京城,在安徽,他不止一次听说,临济宗高僧浮山法远慧眼通天,禅法深不可测。于是,他专程来到舒州,要亲自看一看,法远的禅法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欧阳修一行登上浮山,来与法远禅师相会。进得山来,他发现法远禅师正在下棋。

欧阳修是历史上罕见的大才子,苏东坡说他“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此外,他还下得一手好棋。现在,见人家神仙一般悠闲自在地坐在棋盘旁,他不禁灵机一动,请法远禅师就棋理阐述佛法。

大白天,当然没有什么星星。聪慧异常的欧阳修知道法远禅师是在说棋。他低头观看,果然在左上角星位上发现了妙手,能够在对方的太空之中活出一个肥角来。棋局终了,双方竟然下成了围棋中罕见的平局。

法远禅师正色说:“佛法大事,岂能草草?”于是,令唯那立刻击鼓,僧俗人众齐集法堂。法远禅师高升狮子座,就棋理开示佛法:

“若说修禅这件事,就像两个下棋的人一样,怎么说呢?敌手遇知音,当机不让。如果是推三让四,又一路互通,那只能算一般棋手。只懂得关门求活,不懂得夺角冲关,破局后徒自周折。所以说,肥角易得,瘦肚难守。过分思虑,犹豫再三,往往反而失策,分心旁骛,则会处处碰壁。”

欧阳修暗自惊叹:这老汉,句句不离棋理,却偏偏透露着滚滚禅机……

法远禅师的锐利的目光捕捉住了听得入神的欧阳修,说道:“休夸国手,漫说神仙,赢局输筹即不问,且道黑白未分之时,一着落在什么地方?”

欧阳修大汗淋漓,头脑里一片空白,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然而,他却又分明感到,似乎有一种天地洪荒、宇宙苍茫、混混沌沌、迷迷茫茫的疑团在他的心灵深处萌生出来,渐渐湮灭了他的整个身心……

一片寂灭中,忽然有电光闪现;一片死寂里,突然有惊雷炸响:

“从来十九路,迷悟几多人!”

是法远禅师,也只能是浮山法远!法远禅师扔下拂尘,跳下法座,扬长而去。

欧阳修万分震惊,嘴张得老大,半晌才合拢上。后来,临下山,他对陪同前来的同僚说道:“修初疑禅悟为虚诞。今日见此老机缘,所得所造,非悟明于心地,安能有此妙旨哉!”

嘉祐之后,欧阳修仕途一帆风顺,官位不断升迁,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丞相)。然而,他向往的却是隐居生活,挥笔写道:

“集古一千卷,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老翁于五物之间,称六一居士。”

禅思禅悟

欧阳修一生历经变故:时居庙堂之高,时处江湖之远,但他都能“以风节自持”,宠辱不惊,物我皆忘。这全得益于他悟到禅的智慧心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于心寓之于酒也。”正是:执一柄禅机在手,世间何难不可解?

色即是空

一次,洞山禅师问云居禅师道:“你爱色吗?”

云居正在用竹箩筛豌豆,听到洞山这样问,吓了一跳,筐里的豆子也洒了出来,滚到洞山的脚下。洞山笑着弯下腰,把豌豆一粒一粒地拣了起来。

云居禅师耳边依然回想着洞山禅师刚才说的话,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实在是没有办法回答。

“色”包含的范围太大了!女色、颜色、脸色……

你穿衣服挑颜色吗?你吃佳肴喝美酒看重菜色、酒色吗?你选宅第房舍注意墙色吗?你会按照别人的脸色行事吗?你贪恋黄金白银的财利吗?你恋慕妖媚艳丽的女色吗?

云居禅师放下竹箩,心中还在翻腾。他想了很久才回答道:“不爱!”

洞山一直在旁边看着云居受惊、闪躲、逃避,他惋惜地说:“你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好了吗?等你真正面对考验的时候,是否能够从容面对呢?”

云居大声说道:“当然能!”然后他向洞山禅师的脸上看去,希望能得到他的回答,可是洞山只是笑,没有任何回答。

云居禅师感到很奇怪,反问道:“那我问你一个问题行吗?”

洞山说:“你问吧!”

云居问道:“你爱女色吗?当你面对诱惑的时候,你能从容应对吗?”

洞山哈哈大笑地说:“我早就想到你要这样问了!我看她们只不过是美丽的外表掩饰下的臭皮囊而已。你问我爱不爱,爱与不爱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心中有自己坚定的想法就行了,何必要在乎别人怎么想!”

禅思禅悟

在禅宗看来:一切声,是佛声;一切色,是佛色。声色之途,也是悟道之径。走自己的路,随便别人如何去想。这正是禅宗的“真风流”。

拾得自己方是拾得

寒山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来去无踪,神秘莫测,而拾得整天在国清寺里做杂役,言谈举止颇为奇特。一日,拾得正在扫地,寺主(当家师)问他:“你名叫拾得,是因为丰干将你拾回来的。你究竟姓什么?”

拾得放下扫帚,叉手而立。姓名,不过是个记号,悟到佛性,才是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拾得不以言语回答,而是以禅机示之。

可惜,寺主不悟,依然陷在世情妄执里,再次问道:“你究竟姓个什么呢?”

拾得拎起扫帚,扫地而去。一旁的寒山却捶胸顿足地痛哭起来:“老天爷,老天爷……”拾得问他干什么?他说:“你没见过?东家死人,西家助哀。”

是啊,寺主就像一个死汉,眼看大好禅机白白错过,怎不叫人痛心疾首呢。

拾得旁若无人地吟唱道:

从来是拾得,不是偶然称。别无亲眷属,寒山是我兄。

两人心相似,谁能徇俗情。若问年多少?黄河几度清。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人家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蒙骗我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

拾得回答说:“只可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

好一个不要理他!活灵活现凸显了一位禅者的风度。

拾得在厨房干活时,发现晾晒的米面经常被鸟雀啄食。吃就吃吧,它们往往还要在上面留下一些黄白之物——鸟屎。拾得不去赶鸟,而是拎着禅杖来到伽蓝殿——寺院供奉护法神的地方。他一边棒打那些神像,一边数落它们:“你们这些饭桶,白白享受香火,连粮食都不能看护,怎么能保护寺院呢!”

禅思禅悟

鸟雀糟蹋粮食,拾得却棒打神像。忍俊不禁的同时,我们也自然会思考:若是被我们虔诚供奉着的“神”们不能保一方平安,又有何用?禅僧从来就不相信神灵,他们唯一相信的是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满堂月光

有一个老和尚到了垂暮之年,想把衣钵传给一个弟子,在他众多的弟子中有三个悟性高的,于是他给每人发了一块铜板,让他们各去买一样既便宜又能塞满禅房的东西来。

有两个弟子拿了铜板就出去了,另一个却端坐着打禅。

不久,第一个弟子买来了几车干草,老和尚十分失望,第二个弟子端来了一杯茶,顿时,茶香飘满了整个禅房,老和尚满意地点点头。只见第三个弟子将铜钱还给了老和尚,然后推开禅房的门,只看见天上一轮满月,金色的月光撒满禅房。

这个弟子说:“月光既出,玉宇澄清,月光可谓九天之中最无价之物!今我不取一文得到我佛,只因我心中有佛光!”老和尚闻言,脱下袈裟披在这个弟子身上。

用心感悟生活,好比一颗明月般纯洁的心灵,在平常的事物中也会有深刻的幸福。“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新味,料得少人知。”有明月之心的人,在这幅“月明风清”的图画中,也会感受到清新意味,只是少有人知罢了。在生命的镜花水月中,无不是人间的道场,在一场游戏一场梦中,也有美丽的心情。

禅思禅悟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正是禅宗的快乐生活。在繁忙的生活中,在人生的道路上,保留一份禅心,用它去感悟生活,自会体味到月到天心的光明,花满春枝的美丽。

一枚纽扣

有个年轻人非常急躁,做什么事都安不下心来。有一次,他与情人约会,由于他来得早,而性子又急,在树下坐立不安,转来转去。

这时候,一位白眉垂肩的老禅师来到他身边,飘飘然很是有些仙风道骨。禅师拿出一枚纽扣对年轻人说:“你要是不想等待,只需将纽扣向右一转,你就能跳过时间,要多远有多远。”

年轻人想我该不会真遇到罗汉大仙了吧。他试着将纽扣一转,情人出现了,正向他频送秋波。他心里想要是现在能进行婚礼,那就更好了。他又转了一下:隆重的婚礼,丰盛的酒席,他和情人并肩而坐,周围管乐齐鸣,悠扬醉人。他抬起头,盯着妻子的双眸,又想,现在要是只有我俩该有多好。他悄悄地转动了一下纽扣:立刻夜阑人静……

他飞速地转动纽扣,他有了儿子,后来又有了孙子,转眼间已是儿孙满堂。然后又四处为官,到处受人吹捧,年轻人真是喜上心来!

纽扣转到最后,年轻人已是老态龙钟,衰卧病榻,几个不孝子把家产挥霍一空,还狠心地把他扔到荒郊野外。又饿又累的老人终于仰面跌倒,被乌鸦老鼠咬成一堆破烂……

年轻人看得头皮发麻,心底直冒冷汗。“怎么样?”老禅师问道,“年轻人,你还想不想让时间再快些?”“我都死了,还快个啥呢!”年轻人答道,此时他已像泄了气的皮球。

正当他万念俱灰的时候,禅师收回了纽扣,于是年轻人又回到了那棵生机勃勃的树下,继续等待着他可爱的情人。这个时候,年轻人觉得沐浴在和暖的阳光下,听着鸟鸣,看着草际间蝴蝶在飞舞,等着自己的情人,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一场虚惊使这个急躁的年轻人明白了:一味追求结果、忽视过程的人,怎么会领略到等待的那种复杂、彷徨、甜美的滋味呢?

禅思禅悟

等待也赋予了人生别样的魅力。在等待中,我们体味艰辛,咀嚼痛苦,感受无奈,沐浴忧伤……学会等待,实际上是学会了珍惜自己,珍惜生命的价值。别样的等待,是时间对生命一种诗意的安排。

师姑是女人做

智通禅师在归宗禅师处参禅时,有一天晚上巡堂,大叫道:“我开悟了!我开悟了!”

三更半夜地众多僧人听了吓一跳。第二天上堂,归宗禅师集合大众问道:“昨夜是谁自称已开悟了,请站出来!”

智通走出来,直接地说道:“是我!”

归宗以为他悟到了什么高深的禅旨,问道:“你是悟了什么呢?”

智通答道:“我悟的道不能说。”

归宗:“如来降世,为示教利喜,总可方便一说。”

智通禅师低声细语地说道:“师姑原来是女人做的。”

结果自然是众多僧人哄堂大笑,只有归宗禅师惊异地看着这个和尚说:“是的,你果真悟道了。”

师姑,是在家学佛的女居士,师姑是女人的问题,自古就没有人怀疑过,但智通经过千辛万苦才懂得这问题。

智通禅师说:“师父,现在我要告辞了,我要下山去云游。”

众僧又吃了一惊,这个和尚悟到了“师姑是女人做的”,本来没有什么稀奇的,可是他居然因此就下山云游,实在是太目中无人了。

可是归宗禅师却不是这样想的,他认为这个和尚是到了下山的时候了,于是不再挽留他,提着斗笠率领众僧送他出寺。到了寺门外,智通和尚接过斗笠,大步而去,再也没有留恋之意。

众僧向归宗禅师问道:“他真的悟道了吗?”

禅师感叹道:“这个和尚实在是前途无量啊,连‘师姑是女人做的’都参透了,还有什么禅道悟不出来呢?‘师姑原来是女人做的’这个道理众人皆知,可是有谁能从中悟到佛理呢?这句话从智通的嘴里说出来,却蕴涵着另一种特殊的意义——世间的事理,一通百通。”

禅思禅悟

真理其实很简单,可是,寻找真理的过程往往是艰辛复杂的。没有坎坷的经历,也就没有跌宕的人生。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它的历程。

物我皆一

禅者认为,真正的创造是“无”的创造:我看到了大梅山时就创造了大梅山;我说柏树时就创造了柏树。是人境不二、物我合一的境界。真正生活在这种对一切等量齐观、对物我不置偏颇的境界中的人,就是真正的禅者。

有一天苏东坡和秦少游在一起吃饭,两个人因为才华都很高,往往为了谈学论道,互不相让。

这天刚好看到一个人走过,由于许多天没有洗澡,身上爬满了虱子,苏东坡就说:“那个人真脏,身上的污垢都生出虱子来了!”秦少游坚持异议说:“才不是呢?虱子是从棉絮中长出来的!”两人各持己见,争执不下,便决定去请佛印禅师做个公道,评论虱子是怎么生成的,并且互相争议输的人要请一桌酒席。

苏东坡求胜心切,私下便跑到佛印禅师那里,请他务必要帮自己的忙,过后,秦少游也去请禅师帮忙,佛印禅师都答应了他们。两人都以为稳操胜算,放心地等待评判的结果,禅师评断说:“虱子的头部是从污垢中生出来的,而虱子的脚部却是从棉絮中长出来的。”禅师就这样做了一次美妙的和事佬。

有诗云:“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这是说“物我的合一”,物我是一体的,外相的山河大地就是内在的山河大地,大千世界就是心内的世界,物与我之间已没有分别,而将它完全调合起来,好比一棵树上,虽然接受同样的空气、阳光、水分,但树叶却有不同的生机,而能彼此无碍地共存于同一株树上。

禅思禅悟

禅宗讲究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只有精神上相通了,行动做事才能处处圆融,大道无阻。

别是人间一段禅

黄庭坚在江南芜湖时,连续两天梦见自己在一个地方吃芹菜面,醒来之后,嘴里似乎还存留有芹菜的味道。更奇特的是,他依稀记得那间房屋的模样。于是,他出了县城,凭着直觉信马由缰寻找去。

当他踏入一座院落时,更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这里宛若他的旧居一般。他梦游一样直奔一扇门前,像是回家一样随手将门推开,自然而然走了进来。

房间里,一位老婆婆正在一个牌位前上供,供品居然就是芹菜面!

老婆婆说,这是他女儿生前居住的房间。女儿奉佛甚坚,矢志不嫁,终日读诗作文。可惜,年纪轻轻便……女儿终生茹素,最爱吃芹菜面,今天是她的忌日,所以这几天就用芹菜面供奉她……

黄庭坚不知为什么对墙角的一个柜子发生了强烈的兴趣。老婆婆说,自从女儿去世,就找不到柜子的钥匙了,所以一直没有打开过。黄庭坚想都没想,伸手从梳妆台后面的夹缝里摸出了一把钥匙。老婆婆惊呼一声:“天哪,这正是柜子的钥匙!客官,你怎么知道我女儿将它藏在那里的?”

黄庭坚挠挠头,也感到莫名其妙。好像,这钥匙就是他自己藏在那里似的!他打开柜子,翻阅了一下那姑娘生前写的文稿,惊诧得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因为,他发现,这里面竟然存放着他今生每次参加科举的文章!

黄庭坚恭恭敬敬给老婆婆磕了一个头,将他当母亲赡养起来。

当年,黄庭坚由一缕木樨花香豁然开悟,自己题偈曰:

似僧有发,似俗脱尘。

做梦中梦,悟身外身。

然而,他的开悟,仅仅是破了本参,尚未大彻大悟。有一年,他到云岩去会见师兄悟新禅师。在方丈,悟新禅师瞪着眼睛问对大谈禅道的黄庭坚说:“这里的悟新长老我死了,你黄学士也死了,烧成两堆灰,到什么地方再相见?”

黄庭坚头脑里一片空白,无言以对。悟新禅师大喝一声:“出去!”

在黄庭坚懵懵懂懂向外走时,悟新禅师在他身后说道:“看来,你在晦堂(祖心)禅师处参悟到的禅,还不能运用自如啊!”

悟新禅师说这番话“存心不良”,就像在黄庭坚心里放进了一个疑团,使得他自觉不自觉里总是思量着它,情不自禁地参究着它。后来,绍圣二年,他被贬官到黔州的路上,忽然,那昼夜,他心中形成的疑团爆裂了,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命根顿断,他宛若从一场大梦之中醒来——黄庭坚官场失意,却在选佛场脱颖而出,悟透了最后的禅关。

黄庭坚曾经写过一首描述修行意境的《诉衷肠》词。他效仿著名的船子德诚禅师,借钓鱼描绘禅修过程,可以说是极为传神: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衣一钓丝,锦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明月归。

黄龙祖心禅师圆寂之后,专门遗言由门人黄庭坚主持后事,可见其对这位俗家弟子的重视与信任。荼毗(火化)那天,祖心大师的弟子们礼请邻近寺院的住持大和尚举火(主持点火法事)。然而,奇怪的是,那些本来十分易燃的柴草却无论如何也点不着,总是烧不起来。黄庭坚慧眼明澈,他对黄龙宗的嗣法传人、师父的大弟子悟新禅师说:“如同佛陀的荼毗必须由上首弟子大迦叶尊者举火一样,这是师父在等待着师兄你点火啊!”

看看周围众多德高望重的大和尚,悟新禅师还想谦虚,黄庭坚不由分说,将火把点燃,塞进了他的手里。悟新禅师举着火把召唤大众,说偈曰:

不是余祸累及我,弥天大罪不容诛。

而今两脚捎空去,不做马来定作驴。

悟新禅师用火把在空中画一个圆相(圆圈,象征圆满清静的佛性),大喝一声:“就在这里洗雪冤屈!”

他一扔火把,大火熊熊,烈焰腾空。黄庭坚以诗偈凭吊师父:

海风吹落楞伽山,四海禅徒著眼看。

一把柳丝收不得,和烟搭在玉栏杆。

禅思禅悟

江西,是禅宗发扬光大的故乡,而江西诗派也发源于江西,从创派宗师黄庭坚的诗文中,我们能领悟到禅风的习习飘逸,感受到禅味的淡淡檀香。禅味,是人间诗意的酒。世人到此,有几个能不沉醉?

枯木寒岩

有一位清净的和尚,生活非常清净严谨,几近圣人的境界。因此,在他的身边不乏众多的追随者。其中有一位老太婆更是对这位清僧仰慕有加,就这样,二十年来她从从未中断过对清僧的供养。

不过,说到这位老太婆的供养方式却是相当奇特的。她总是挑选一些美艳的少女来服侍清僧的饮食起居。然而,美女对清僧而言,究竟是金币对猫一样,根本不起作用呢?还是鱼干对猫一样,具有极大的诱惑?这就不得而知了。

二十年过去了。

“该是时候了。”老太婆心中暗忖着。

于是有一天,她特别嘱咐少女去引诱和尚。

“来嘛!好不好嘛!”受嘱咐的少女摆出妖媚的姿态,在清僧的耳边发出娇嗔的声音。这时,清僧却说道:“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

三冬,指的是孟冬、仲冬、季冬。也就是冬天的三个月份。在寒冬的季节里,依附在断崖绝壁上的枯木更加没有温暖的气息。清僧说这句话是表示他的心已经因彻悟而显得澄静清明,丝毫不为美色所动。看来,这位清僧或许真是修到“如如不动”的境界了。

少女回去之后便把经过一五一十地禀报老太婆,老太婆一听之下立即勃然大怒道:“我竟然供养了这个俗汉二十年……”说罢,她立刻将清僧赶出了茅舍,而且还放火将茅舍烧个精光。

这就是“枯木寒岩”的典故。

和尚之所以“枯木寒岩”,可见他并未悟透红尘,受制于情色之间,仍是在自我克制,故言心中奇寒无比。

禅思禅悟

禅宗认为“起心即是妄”,和尚不能超越善恶,所以他只是个俗汉,反而不如婆子为得道。如有所彻悟,又何以言寒?禅本是使自性得度,为事自在,若总是心存外物,又何得自在?所以,学禅第一步,便是去觉察自己的心识活动。如果能够觉察,心便得以自由,可说是向禅迈进了第一步。

红尘迷心

一个老和尚与一个小和尚相依在一所小庙中。一日,师徒二人在山上采药的时候,救得了一个跌落山崖的姑娘。于是在庙中为她养伤。

姑娘经过数日,身体逐渐恢复。她那形体的美和自然散发的香气使已经长大的小和尚触动凡心。但他并不晓得此心会在日后重下什么样的因果,于是迷茫。

在世俗欲望的驱使下,小和尚已经把所有的成规抛诸脑后,奔入凡尘。规矩终敌不过天性,老和尚也明白,只能有点失落地静静送走爱徒。爱徒走时带走了佛像,这恰恰说明,在他心中修佛只是一种习惯一种形式,还没领悟个中真谛。

时光渐渐流逝,老和尚老去,小和尚长大,老和尚仿佛预见到一切,安详地等待小和尚的归来,等待为爱徒上宝贵的最后一课,也为自己的人生划下完整的句号。

许多年已经过去,尝到生活苦涩的小和尚终于回到了小庙。而老和尚已然不在人世,留下的只有那等待的尸骨。顷刻间,小和尚顿悟人生。

禅思禅悟

欲望对凡人的诱惑力量是巨大的。不能抗拒者,自会归为臣虏。要知道,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挣扎的、痛苦的、幸运的、快乐的、探索的、自得的过程。因为信,所以循规;因为疑,所以迷失;因为思,所以叛逆;因为悟,所以蹈矩。选择过那一种生活,是你自己的权利;如何掌握好人生的航向,也是你自己的责任。路,就在你的脚下;道,只在你的心中。

禅化顽石

韩愈是历代排佛派最坚决的一位。唐宪宗崇信佛法,迎接佛舍利入殿供养。一日,殿中夜放光明,群臣都向皇帝祝贺,只有韩愈不贺,并且说:“此光是神龙护卫之光也,非佛之光。”斥佛为夷狄,触怒了皇帝,于是被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大颠禅师道行超迈,为大众所推崇。韩愈于是以算命游乐的心态去拜访。到时,正当禅师入定坐禅,因此,苦等了很久,侍者看出韩愈的不耐烦,遂上前用引磬在禅师的耳边敲了三下,轻声对禅师说道:“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意思是说禅师的禅定已打动了韩愈傲慢的心,但现在应该用智能来拔除他的执著了。韩愈听到侍者的话,立刻行礼告退了。

可韩愈心中疑团仍不解,又去拜访大颠禅师,问道:“请问和尚春秋多少?”禅师手拈着念珠回答说:“会么?”韩愈不解其意说:“不会!”

韩愈仍然不能明了其中的含意,次日再来请教。看到一位小沙弥,就上前问道:“和尚春秋有多少?”小沙弥闭口不答,却扣齿三下,韩愈如坠五里雾中,又进入谒见大颠禅师,请求开示,禅师也同样扣齿三下,韩愈方才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佛法无两般,都是一样的。”

韩愈问春秋有多少?是立足于常识经验,对时间想做一番计算,事实上,时间轮转不停,无始无终,哪里可以谈多少呢?在无限的时间、空间中,生命不断地轮回,扣齿三下,表示在无尽的生命中不应只逞口舌之能,除了语言、文字之外,应在实际中去体证佛法,认识自己无限的生命,见到自己本来的面目,寻找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永恒性。

一向对佛教桀傲不友善的韩愈,从此对佛教一改过去的态度,并与大颠禅师相交甚好,常谈禅论道。临别潮州时,曾经赠送禅师诗句说:“吏部文章日月光,平生忠义着南荒。肯因一转山僧话,换却从来铁心肠。”足见禅感人力量之深入,移情化性之真切。

禅思禅悟

禅,可使顽石点头,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禅是没有重量的力量,可穿金贯石,达无所不至的境地。用此消百结千愁,何事不能移?

婆为媳牵驴

修禅,除坐禅以外,还要虚心地倾听那些过去的禅宗祖师们是如何参禅悟道,又如何教导他们的弟子修禅。即去学习这些祖师大德的生活态度、言行举止,以及对事物的思考方式,等等。

首山省念禅师是宋代的高僧。一日,一位修行僧问省念禅师:“如何是佛?”

禅师回答道:“新妇骑驴,婆婆牵。”

是说:甫新婚不久的媳妇骑在驴背上,而由婆婆为她牵着缰绳,引路回家。

这样看来,禅师回答的话岂不是违反了“常理”吗?是有悖中国的“孝道”的。如果把原因解释为媳妇太疲倦了或因为怀孕在身,婆婆为了疼媳妇而让她骑在驴背上,这样不就合理了吗?而且这一幕看起来是多么温馨感人啊!

禅思禅悟

禅就是让我们的心脱离人情世故的羁绊而去自由自在地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解决问题,也许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木樨花香

黄庭坚未出仕时,即以诗才名动南方,尤其是他精通音律,所创作的长短句、乐府词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所以,黄庭坚的词自然也写得香艳华丽,浓情娇柔。花街柳巷的佳丽们皆以能歌得黄词为荣。

有一年,他到家乡北面的名胜之地——庐山游玩,顺便到圆通寺去参谒住持法秀禅师。圆通法秀禅师以正直严厉著称于丛林,有“铁面秀”之称。他知道黄庭坚好作艳词,便毫不客气地呵斥他说:“大丈夫有满腹翰墨,生花妙笔,应该撰写有利于天下苍生的文章,怎么能自甘于在那些雕虫小技上耗费时光?”

法秀禅师还语重心长地教导他,并且以李伯时画马的典故来警示他。据说,李伯时画马成痴,天天臆想自己就是一匹马,时时模仿马的习性,最终,整个人真的像马一样了。黄庭坚自然不服气,油腔滑调地调侃道:“禅师大概也把我放在了马的肚子里吧?”

圆通法秀一脸的严肃,正色警告说:“你以艳丽的词语鼓动世人的淫心,败坏风气,以此造作,将来岂止生于驴胎马腹,恐怕还要堕落于十八层地狱!”

黄庭坚感到,一阵发自灵魂的惊颤,像波浪一样掠过全身,不禁冷汗如雨。他马上忏悔道:“多谢禅师提醒,弟子从此再也不敢写那些文字了。”

从此,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此“道”并非道教,古代习禅亦称作修道,禅者常常自称“道人”),著了一篇《发愿文》,痛下决心,戒绝酒色,远离犬马,不沾荤腥,清心寡欲,像僧人一样学佛、持午(过午不食)。

黄庭坚的家乡有一座黄龙山,山上的黄龙寺是著名的禅宗道场。当时的住持,是临济宗黄龙派的黄龙祖心大师。黄庭坚正式拜在了他的门下,认认真真参究禅法。然而,禅山无路,禅关无门,他参禅参得天昏地暗,却茫茫然毫无头绪。有一天,他再三恳请师父指给他一条开悟的捷径。黄龙祖心禅师莞尔一笑:“你是儒生,饱读经典,久习举子课业,是否记得孔夫子在《论语》中说过‘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黄庭坚当然对《论语》倒背如流,照文解释说:“夫子的意思是说:你们这几个学生是不是总觉得老师我留了一手,隐藏着一些奥秘没有传授?其实我已经对你们倾囊相授,毫无隐瞒了啊!”

黄龙祖心禅师道:“同样,我也是开诚布公,对你毫无隐瞒呀!从这个话头,对于禅,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黄庭坚是硕儒,这个话题,他能讲述三天三夜。然而,每当他刚要开口,师父却先频频摇头否定:“不是,不是!禅,不是你要说的那样。”

我还未开口,你怎么就知道不对?

黄庭坚是旧病未除,又添新疾,雪上加霜,愁上加愁,如同坠入大雾弥漫的山谷之中,四顾茫然,举步维艰,心中苦闷不已。中秋,金风送爽,正是游山的好的时节。黄庭坚陪同师父到山中游览。脚下山路蜿蜒,头上白云悠然,禅者心儿清闲。他们率性随意,自由自在地向一片树林走去。那是一片桂花林,满枝的淡黄与雪白,如同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水雾——

八月桂花遍地开,云蒸霞蔚舞彩带。

他们尚未走进桂树林,一阵轻风吹过,浓郁的花香悠悠飘来。黄龙祖心禅师问道:“你闻到木樨花香了吗?”

黄庭坚知道,木樨是桂花的别称,点点头说:“闻到了呀。”

祖心禅师马上抓住这个稍纵即逝、千钧一发之际,点化道:“你看,我何曾对你隐瞒什么呢!”

是啊,桂花四溢的芳香,我嗅到了,你也嗅到了,嗅到花香的是谁?不是与你毫无隔阂吗!

“啊!”黄庭坚立刻契入了禅机,豁然开悟。他“扑通”一下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他感激不尽地说:“老和尚,你对我太慈悲了!”

祖心禅师笑道:“还不是为了让你及早回家(回归心灵的家乡)。”

禅思禅悟

有许有人会说,这样的开悟似乎很简单。其实正是这样的,禅悟有什么复杂的呢?“夹岸桃花风雨后,马蹄何处避残红?”禅,宛若满地落英缤纷,要想不触及到它反而很难。禅机,就蕴含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万事万物都是自性的作用,悟与不悟,一则功夫用到,二来看每个人的机缘。

佛语心为宗

精神生活不是从百物不思或一心养静之中证悟,而是在实现人生中证悟。而实现人生之要就在于真空妙有的心路历程上。人唯有透过生活的实现,而又不受制于实现,那才是净心,才是真空妙有,入无生忍。反之,若一谈修行,便一切放下,心灵成为废墟,不但助长无明,也走向断灭。

有一位打铁匠,每天为了养家活口,工作极为辛苦。有一天一位高僧向他化缘,他顺便向这位僧人请教解脱之道。他问:“怎么样才能使自己有较好的精神生活?”

这位高僧便告诉他念佛法门说:“你每打一下铁念一声佛,每拉一次风箱念一声佛。”

于是铁匠照此去做。

这一来,打铁匠的工作有了精神生活上的意义,又加上念佛法门的不可思议的力量,每天工作得非常喜悦。几年下来。这位打铁匠精神生活上已提升到法界或净土世界。

有一天,他很快乐欢喜地沐浴完毕,告别了家人,提起平常用的大铁锤,再打了几下铁唱着:“叮叮当当,百炼成钢,太平将至,我往西方。”

禅思禅悟

生活历练了“心”,心因生活的历练而更觉醒,更有能力,更丰富,更光明。生活中能如此去做,就是真修行,就是实现的人生。生活之妙存乎一心,精神生活之培养亦存乎一心。所以说:“佛语心为宗。”

会禅的婆婆

南泉普愿与麻谷宝彻曾去杭州参谒过另一位国师——径山国一。那次,与他俩结伴而行的是另一位师弟——大慈寰中。他们走到半路,遇到了一位蓬头垢面的老婆婆正在收割水稻。

麻谷宝彻走上前向她打听道路:“到径山的路怎么走?”

“照直去。”

老婆婆努嘴的方向,出现了一条溪流。好像,那潺潺流水就是从她嘴里流出来的一样。溪水横亘,哪里有路?宝彻又问:“水深不深?过得去吗?”

老婆婆翘起脚,亮出鞋底:“不湿脚。”

这位叫花子一样的老婆婆,其貌不扬,但说的话却十分耐人寻味。

三个禅师知道遇到高人了。麻谷宝彻试探着问:“一样的水土,怎么上岸的水稻又密又好,下岸的却又稀又弱?”

老婆婆望一眼稻田,大有禅意地说道:“总是被螃蟹吃掉的吧。”

宝彻紧接着赞道:“禾好香!”

老婆婆马上接过机锋,说道:“没气息。”

这老婆婆在何地修禅,如此炉火纯青?三兄弟上前打探老婆婆的住处。

“喏。”随着婆婆的手指,他们看到一处简陋的路边店。看来,这里是一座招呼过往行人的茶棚。老婆婆,自然就是“火炉煮开三江水,茶壶泡出千山春”的茶婆了。三位禅师依次坐定,老婆婆为他们每个人都斟上了一杯茶,还说了一句话:“师僧,有神通就请喝茶。”

喝茶,还要现神通吗?喝茶的神通如何现?三位禅师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看老朽自逞神通啦!”说着,老婆婆将那三杯茶一一泼了。

三位禅师大眼瞪小眼,等他们醒悟过来,那老婆婆早已无影无踪了。

禅思禅悟

说白了,禅宗编造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世人一件事:老婆婆就是一个乡下老婆婆,并非什么世外高人。它想提醒世人的是:若能悟得人生三昧真火,何处不是禅修地?

寒塘渡鹤影

一日,有人拿了一件烟花女子佩戴的精致小肚兜给东海寺的泽庵和尚看,有意想难他一难。

不料和尚破颜一笑,口里一边说:“绣得多么好!老衲也喜欢有这等美人陪伴哪!”一边动笔写了一段偈语:

佛卖法、祖师卖佛、末世之僧卖祖师。

有女卖却四尺色身,消安了一切众生的烦恼。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柳绿花红,夜夜明月照清池,心不留亦影不留。

禅就是空虚。此空虚非彼空虚也。空即智慧,虚即虚怀。而学禅的目的本就是为清心寡欲、开发智慧、慈悲心提升的。若心不可静,纠缠于外物,以世俗的心态去面对事情,又何以修禅?故,心清万事静,心不留则影不留,一切皆“空”。

禅思禅悟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谓“色”,泛指一切有形之物,只有在“心”的感受下才发生作用。若心不留色,一切“色”便化作了“空”。寒塘渡鹤,身过影相随;心湖留波,形在意已逝。一切皆空,一切皆缘。

是凡是圣

岩头禅师的名气也不小,据《五灯会元》卷七记载,他第一日参德山,刚跨进庙门便问:“是凡是圣?”

德山闻言,忽然大喝一声。岩头无法回答,于是便礼拜。德山还曾示众“骂”道说:“这里佛也没有,法也没有,达摩是老臊胡,十地菩萨是担粪汉,等妙二觉是破戒凡夫,涅磐是系驴橛,十二分教是典鬼簿、拭脓纸,四果、三贤、初心、十地是守尸鬼。”

禅思禅悟

凡与圣也是相对的。执著于任何一面都为魔障。真理就是最直接的东西——就像几何学上说的:“两点之间最近的线是直线。”,这一喝,就是喝破心中的“我执”与“法执”,让人从此不可再执著。

同圆种智

晦堂祖心禅师号宝觉,广东南雄邬氏子。曾亲近过黄龙惠南禅师,平时与文人黄山谷私交甚为密切。有一天黄山谷前来谈论禅道,晦堂禅师问道:“孔子不为二三子隐,这可能与禅法不说破相同,你认为呢?”

黄山谷回答道:“这个,我也不太清楚。”

后来两人一起去巡山,看到满山谷百花开放,花香扑鼻。

晦堂禅师又问道:“怎么样?闻到花香了吗?”

黄山谷答道:“闻到了,好香噢!”

晦堂禅师别有所指地说道:“所以说嘛!我并没有对你隐瞒什么!”

黄山谷似懂非懂,两人巡山以后,归来午餐,黄山谷忽然问道:“禅师!经云‘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此话当真?”

晦堂禅师答道:“此话本真,但因出之你口,所以非真!”

黄山谷不解似地问道:“这为什么呢?”

晦堂禅师不回答黄山谷的话,此时刚好有一只狗趴在桌子底下,晦堂禅师随手用筷子打狗,狗“汪”地一声跑掉了。禅师也用筷子打了桌子一下,这才以问代答道:“狗属有情,遭打即跑,桌子则为无情,任打仍在,情与无情,如何得成一体?”

黄山谷茫然不知所对。

但禅师又随口更正道:“山有山神,水有水神,花有花神,树有树神,大地山河无尽妙用。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故情与无情,当能同圆种智。”

晦堂禅师的话,听得黄山谷疑云满腹,认为禅师的话前后矛盾,禅师总结道:“才涉思惟,即非禅道,何曾万物为己哉?”黄山谷终于有所契悟。

禅思禅悟

禅宗也有情,只不过它是升华后的情。俗语说:多情之人必寡情。禅宗视情与无情其实为一体,多情也即是寡情。这是禅的智慧,也是生命的真言。

答与不答

云岩昙晟禅师,是药山禅师的弟子,洞山良价禅师的老师。有一次,他对众人说:“有一个人,凡是向他提问题,他没有不能回答的。”

洞山问道:“他屋里有多少典籍?”

昙晟说:“一个字也没有。”

洞山问道:“何以他如此多知呢?”

昙晟说:“他日夜都不睡觉。”

洞山问道:“我可以问他一件事情吗?”

昙晟答道:“他的回答,就是不回答。”

洞山问道:“既是没有不能回答的,为什么不回答呢?”

昙晟答道:“因为不回答,才是真正的回答。”

禅思禅悟

禅门的疑问,是心智的开花;不说破。不说破,才是禅者用力之处。

同类推荐
  • 禅悟:与佛对话

    禅悟:与佛对话

    与佛对话,其实也是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在自己一时失意的时候,求得心灵上的解脱。其实一切看似无法取舍的问题,皆因自己的心尘而起。而《禅悟:与佛对话》中一些关于佛理的小故事,引人深入地让你对平时想不通的问题瞬间觉悟,让你通过对心中所疑惑的问题更透彻地看到自己的心,抹去你心中的尘埃,擦亮自己的心去看世界、想问题。世间没有永远的快乐,就像世间没有永远的白天一样;世间也没有永远的痛苦,好似这世间没有永远的黑夜一样。只有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才能对生活有所领悟,感受生活中的幸福、快乐。献给:珍惜美好生活、追求幸福、热爱生命的您!在你彷徨无助的时候,送上一份宁静的开导,与您共享生活。
  • 弘一法师全集01:佛学·杂记

    弘一法师全集01:佛学·杂记

    在浮躁的世俗社会中,很多人都试图从弘一法师的文字作品中获得智慧,继而获得内心的宁静,找到心灵的归宿,鉴于此,通过对民国时期有关弘一法师的资料的查找甄别,本套从书收集了所有现存的弘一法师的全部文字,《弘一法师全集》由此而诞生。
  • 听禅闻道静思语:佛学中的人生感悟

    听禅闻道静思语:佛学中的人生感悟

    禅,正是这样一把打通现实与理想的钥匙,以超然物外的智慧、妙趣文雅的吐属,渡人于稚拙之中,醒人于妄执之间。它是世间一道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带我们进入恬静平和的生活。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是诞生于明万历年间的一部奇书。在这部书中,洪应明以一位通达人生智慧的成熟之士,用他精微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了旷达高远的智识,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回味无穷的入世出世的方法体系,并且以其对于中国几千年来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的精确总结和有力诠释而历久弥新。虽然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幻,却始终让人品味不尽。问世以来,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的极高评价。为一部集结了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大智慧大学问的经典著作,《菜根谭》更是给世人带来了无穷的思索和无尽的收获。虽然现代人与……
热门推荐
  • 界寻传

    界寻传

    无数的修士倒在了长生的路上,这是一个踏入长生路的修士的故事
  • 末世花之影

    末世花之影

    这世间不存在什么对与错,有的只是那些为所欲为的强者和你们这些,什么都改变不了的弱者。
  • 萌妻别犯傻:阔少居心不良

    萌妻别犯傻:阔少居心不良

    我自卑,怯懦,出身不好。服安眠药自杀过,傍过金主,被人骗去传销,还差点染上艾滋。他出身尊贵,是我的偶像。误会过我,鄙夷过我,无视过我,放弃过我,帮过我,恨过我,也喜欢过我。他对我说,你是我的战场。他对我说,此生,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我只想问一句:那个人,是你么?
  • 寻刀传

    寻刀传

    他一直认为他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医生,是六扇门最天才的捕快,最坚毅的复仇者,但是在世人眼中,他却是那个最传奇的杀手,最好的诗人,那个令天下变色的大将军。
  • 做鬼的那些年

    做鬼的那些年

    大头鬼!到!小头鬼!到!于锦川!到!既然人都齐了,那我们该出去巡山头!听说西边来个恶鬼,大伙都机灵点。嗳~!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竹马翻译官II

    竹马翻译官II

    从小深爱女主却隐藏自己的感情。重逢时,抱着时,亲吻时,原本以为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在这样跟她亲密的感情时,才发现,原来放弃她,他比谁都还要舍不得。似乎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那个叫苏微恙的女子,是上帝赐给他的天敌。她的记忆是在五岁那年开始变得美丽的,其实命运待她不薄,五岁的时候就认识他,七岁的时候懂得什么是情。在分离的时候,她对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总是赢,只输过你。”青梅竹马的感情因为两个家庭忽然的变故在他们之间划下一道不可逾越的冰峰。三年后的再次重逢,命运两个不懂爱的人绑在一起。婚后的相处让她又期盼又害怕。面对冷漠的他,她该何去何从?
  • 百合花谢负谁爱

    百合花谢负谁爱

    暴戾少女陈清明在无意中认识了让她一见倾心的谢百合,可她的好友却看上了这个美丽安静的姑娘,在挚友和爱情中,清明究竟作何选择,是选择成全还是一意孤行伤害挚友只为自己?
  • 灵术契约之阴墓血宅

    灵术契约之阴墓血宅

    这个世界太大,大到有些东西不正常,比如·······灵术师,俗称捉鬼师,他们是相比盗墓而言更为神秘的职业,行踪诡异,做事隐秘。现存的五大灵术世家的后人相遇,一重重迷雾袭来,所有信仰泯灭,危险已经无处不在。每一次以命相搏的命盘,是更接近真相的面纱还是再一次的陷入危机?在注定的命运中,难逃的魔掌,最后直到所有的线索渐渐浮出水面。这一切——才刚刚开始··········http://www.*****.com/?MMWeb/3579301.aspx起点中文网,《灵术契约》改名为《灵季》。
  • 凌玄宇

    凌玄宇

    平凡少年,得吞噬之眼,修九天魂经,自墨云镇而出,闯玄宇,战天骄,拥佳人,一步一艰辛,半梦半浮生,终成玄宇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