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子矮小、宛若少年的苏墨抬头看了眼城门上的“寒江”两个字,顿了一下后便随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走向了城门的守卫,任其简单检查了下背后只有几卷书籍的行囊之后便被放行,踏入了城门内。
他来这里就是为了参加东月院招生的。
虽然并没有到过寒江城,但是也算跟着师父和师兄弟们去过好几个城镇的苏墨知道怎么才能方便地获得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情,进城后径自寻了人多的集市在路边买了两张饼,借此和卖饼的大爷讨了个好便问出了招生的地点和相对较好的住店。
师父送自己出门前苏墨只要了一般人三个月左右的食宿费用,在这三个月中东月院先是在每个重要城镇都有有一次惯例的招生,两个月之后则是朝日城太学院的大考,客观来说不论是中了哪个,接下来的日子食宿都有学院负责,所以不需要太多;而一旦两者皆不中的话,苏墨继续留在外面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到时再去找二师兄借住在他那里也不迟,因此银钱拿得多了也无用。
话虽如此,即使有一个月的盈余苏墨也不愿奢侈,见卖饼老伯所说的“同福客栈”费用虽然算不上很便宜但确实不贵,而且掌柜的人也很热情,便在这里住了下来。
略微收拾下行装后夕阳已经西下,吃过店家送来的饭菜,苏墨并没有急着早些休息以准备明天的招生应试,而是翻出了自己带来的几本书,随手拿起一本便看了起来。
并非不清楚东月院招生的重要性,因为大师兄和二师兄都对东月院和太学院招生抱持着十分重视的心态,所以苏墨很明白;也不是故作姿态,从小便被师父点评行事落落大方的苏墨又怎会无聊到故作姿态,何况在没有第二个人的房间内又能作给谁看?
这一切都是因为苏墨很清楚,自己是没什么可能被录取的。
东月院的招生测试分两种,其一是测试报名者的修行资质,第二种则是考验报名者的武学修为。
已过十八的苏墨其实身体底子并不好。年幼的时候在大雪中与家人走失,濒死之际被师父发现才捡回一条命,刚被救回来的那些日子师父也有过寻找自己走失的家人将自己送还的想法,奈何自己除了名字之外其他的也并没能记得多少,就算在发现自己的地方附近寻了数月也毫无发现,且当时被寒气侵入脏腑的小苏墨身体也不适合交由一般家庭去调养,这才断了送还的念头而收为弟子。后来十多年过去了,师父试过各种能想到的方法去帮苏墨祛除深藏在体内的阴寒之气,多年换用药石方子没什么起色就试图教授修行之法,只是又发现限于资质问题而无处下手。最终,苏墨身体内的阴寒之气也只是被压制了而已,平日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但身形生长缓慢,比同龄之人要显得更稚气,如今看起来更是连十五六都难有。
而对东月院的招生来说,不论哪一种,对身体体质都是有一定要求的。考验武学修为的姑且不论,就算是修行资质,身体状况同样会有着极大的影响,更何况对苏墨和师兄师弟来说没有问题能难得倒的师父同样打过让苏墨修行的主意,最后却依然是毫无办法,那么明天招生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自己只是喜欢看书,和东月院相比,以文礼为主藏书无数的太学院才是自己真心想去的地方,何况知道想要通过东月院的招生测试基本是不可能的,如此还来到这里也只是因为师父总说的那句”凡事都应尝试一遍,试过后才后悔远比后悔没试过要有意义得多“,感觉自己不论如何都应该给自己一个痛快,以便毫无顾虑地迎接太学院的大考。
也因此,对于苏墨来说,明天开始的东月院招生自己只是去走个过场,并不需要什么特意准备,顺其自然就好;两个月之后朝日城的大考才真正需要准备周全,若因为自己的失误而错失良机,那就是真正浪费掉了师父为自己拿到的乡荐和大考资格。
想到太学院的大考,苏墨又提起了精神。
太学院是大宫的国学院,自有大宫起就有太学院,而历代先帝均是太学院学生,如今的圣上也不例外,由此便能看出太学院在大宫的重要性。以往太学院院生只取三千,不论学生年龄老幼,悉数算在一起整整三千人,一人出则一人进,因此向来只收达官贵人子弟,如此执行了千百年,未曾破过限制,而自东月院成立起才被先帝废了此项限制,凡经乡荐有才之士便可参加太学院的大考,考题涉及诗,书,辩,理,艺,知,思等各种方面,有才者不论贫贱,一律可进太学院进修。为此,先帝还特意下旨移了院址,将朝日城旁边的一座山划给了太学院。本身靠着千百年的积攒,太学院的藏书便不可计数,当年搬迁之时重新整理编纂书目便花费了两年,可想而知藏书量之大、种类之丰,而如今三百多年过去了,扩建之后的太学院比之当初文风更胜而不守旧,藏书量又怎可能原地不变呢?
幼年时的苏墨因身体不便,几乎只能呆在室内,每当师父去给自己寻药材的时候,就由二师兄来照顾自己,而他每天都会拿些书去给苏墨看。对于那时的苏墨来说,书里面的内容加上自己所待的那件小屋子,就是整个世界了。二师兄拿书并不讲究,有些是人物传记,有些是传说故事,甚至连一些门派的修行功法、经脉运行的方式都毫无差别地拿给苏墨教苏墨读书认字看,即使苏墨看不懂其中的意思也并不怎么在意。现在想来二师兄当时应该是觉得自己喜欢的小苏墨大概也会喜欢,所以才会给苏墨那么多书看,也幸好确实是这样,否则换了其他不喜欢看书的孩子的话,很可能早就哭闹不止了。后来见到苏墨那么喜欢看书,师父也大为惊讶,高兴之余将自己编写的十多本书册也交给了苏墨。
如今二师兄早已进入了太学院任教,之前留给苏墨的那些书也早就不知被翻看了多少遍,接下来能满足苏墨喜好的地方首先能想到的就是太学院的藏书楼,而想进去的最简单方式,就是借住乡荐的大考资格,光明正大地考进去。
……
伴着这些思绪,夜色也渐深。
虽然怀着应付明日东月院招录的念头,但苏墨始终还是无法彻底将这当作无所谓的事情来看待,相对于还在师父身边的时候明显不敢睡得太晚,等到略有困意,便早早的收拾了下,熄灯歇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