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杜牧文学成就多样,其诗、赋、古文都堪为名家。杜牧诗歌风貌上往往神韵疏朗又不失华美,气势浩荡又不时流露出婉约之致,别成一家。有《樊川文集》。
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名家点评】
中二联当作二十层看。(孙洙)
这是旅宿怀念故乡之作,一种幽恨闲愁,真觉凄绝。(喻守真)
【精品导读】
本诗为羁旅思乡诗,诗人被贬至江西,客居旅店,心生漂泊之感和思乡之情。
首联开门见山,写出自己正是孤身一人在旅馆借宿,漂泊的凄凉之情和思乡的愁绪扑面而来。前句直接把我们带入情景。后句“凝情”表现出这份看似突如其来的情绪实则是有来由的,诗人漂泊在外,自然挫折颇多,思乡的情感也掺杂其中,这份浓浓的情感被诗人一再压抑着,直到如此宁静的夜中才会猛然袭来,让他不知所措,百感交集。颔联点出作者在寒灯之下想起往事,夜空中落队的孤雁飞过,更是搅得诗人心神不宁,无法入睡。
颈联写自己在梦中都无法归乡,家书又不能及时地聊以安慰。此刻诗人连归乡的美梦都做不成,更表现出思乡之切,离人之悲。
尾联收回愁绪,写家乡的美丽景象。沧江之上烟笼月,家门常系钓鱼船,这种朴素的生活如今却是奢望,以乐景衬托哀情,层层推进,更加深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①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②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注释】
①乐游原:位于长安城南,地势高,登上它即可望见长安。因西汉时汉宣帝在此建乐游苑,故名。②麾:指旌旗,此处用指出任外省官吏。
【名家点评】
昭陵为唐创业守成英主,后世子孙陵夷不振,故牧之于去国时登高寄慨,词意浑含,得风人遗意。(张文荪)
惓惓不忍去,忠爱之思,溢于言表。(孙洙)
【精品导读】
唐宣宗大中四年(850)秋天,年近半百的杜牧即将离开长安到湖州出任刺史。离开京城前,他登上乐游原,心有所感而作此诗。
这首七绝采取“兴”的写法,看似简单的景物描写,但却言在此而意在彼。全篇没有一字言情,却处处体现诗人波动的情绪。
开篇提到“清时”指政治清明的时代。事实上,宣宗时期的唐王朝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可见,诗人说“清时”是反讽。“有味”指生活极富趣味,“闲爱孤云静爱僧”紧承首句的“有味”,道出诗人的生活之味:清闲的时候喜欢天上漂浮的云朵,安静的时候就想象成为心境淡泊宁静的僧人。此时云的闲表现出了诗人的闲,僧人的静也表达出诗人的静。
第三句的意思是:我在京城时抑郁无聊,现在远调湖州,也就可以手持旌麾,去江海远游。古时文人,都难免在“出世”和“入世”两种心境上挣扎,此时诗人虽有出世的闲情,也有要挥麾而去的决心,但“入世”而不能的遗憾却又让他内心苦闷,为引出末句反语作铺垫。第四句并没有接着写远游的事情,而是着眼前景色。诗人站在高高的乐游原上,望向昭陵方向。“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唐太宗一代明君,礼贤下士,任人唯贤,文治武功,开创大唐盛世局面。而杜牧所处的时代,唐王朝正值风雨飘摇,且日渐衰败。当时的统治者昏庸无能,只知粉饰太平。杜牧空有一身才华,却不受重用。他在遥望先世明主之墓时,深觉自己生不逢时,着实可叹。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名家点评】
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这类诗虽主要意思不在怀古,但由于是由古代历史或遗迹触发的感慨,一般仍带有伤悼往事的情绪。(袁行霈)
“东风不与周郎便”,从散文语法规律看,这是一种肯定语气,东风没有给周瑜以方便。但在唐诗中,它可以表达为假定语气。因为唐代诗人都尽可能不用“如果”、“倘若”、“何况”、“但是”这一类的转折语,只要上下句贯串得当,读者自能判断其语气。(施蛰存)
【精品导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赤壁之战的看法,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首句写诗人在赤壁这一古战场中捡到了一支已经沉没于水底泥沙中的断戟,经过磨洗和辨认,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从一支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因它与古战场的联系,自然而然地引出对历史上那场著名的战争——赤壁之战——的回忆,衔接自然,让人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当年赤壁之战的情形。想当年,孙权和刘备联军就是在赤壁这一战场上以火攻的方式打败了曹军,从而改变了历史形势。诗歌的第三句笔锋一转,将描写的对象定格在了这次战役的头号风云人物——周瑜的身上,并发表了自己对战争形势的看法。诗人认为,周瑜之所以能取得最终的胜利,除了自身的才华之外,更有机遇的原因。假如没有那场及时的东风,结局恐怕就是曹操取胜,吴国兵败,甚至连大乔和小乔都要被俘而关进铜雀台了。在此,诗人并没有正面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由反面进行论证,耐人寻味。
实际上,诗人作此诗并非是为了咏史论史,更主要的是以史喻今,抒发情感。在诗人看来,周瑜这样的英雄人物之所以能成就丰功伟绩、留名千古,机遇的因素是很重要的,而如今自己生不逢时,纵有政治才能却不能施展,由此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抑郁不平和渴望得到重用、有所作为的情感。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①。
【注释】
①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简称。陈后主耽于声色,终致亡国。后人将其《玉树后庭花》视为亡国之音。
【名家点评】
写景命意俱妙,绝处怨体反言,与诸作异。(桂天祥)
深情高调,晚唐中绝作,可以媲美盛唐名家。(宋顾乐)
【精品导读】
秦淮河是六朝以来商旅的集散地,耸立着许多秦楼楚馆,热闹繁华。杜牧夜经此地,听到歌妓的唱词,感时伤世,悲从中来,写下了这首传唱千古的名作。不少学者也认为此诗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第一句描绘烟水朦胧、凄凉迷离的景象,通过两个“笼”字把“烟”“水”“月”“沙”四者巧妙地联系起来。此句运用了互文见义的表现手法,诗意为:烟和月色笼罩着秦淮河的水和岸边的沙。诗人借景物描写,暗示唐王朝危机四伏,使后文有了一个环境的烘托。这里没有直接交代事件,而是先婉转地写了诗人周边的环境,给读者增添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第二句承接了第一句,写景之后紧接抒情,交代了时间、地点。“近酒家”三字开启了后文。正因为诗人离秦楼楚馆近了,才能听清歌妓演唱的《后庭花》。“近”在不远不近之间,暗含热闹只是他们的,自己却凄凉孤独之意。
“商女”是指以唱曲来谋生的女子,也被称为歌妓。第三句明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其实暗指统治者和大多数国民仍沉迷于歌舞声色之中,不谙国事,没有“亡国”的意识。暗讽的表现手法突出了诗人的痛心和无奈。
末句中的“后庭花”为用典。传说南朝陈后主作歌曲《玉树后庭花》给歌女演唱。那时隋兵已经在江北陈师,而陈后主依然沉溺于声色不问国事,最终导致了南陈小朝廷的灭亡。此句中的“隔江”二字,则将历史与现实联在一处,既是对当时局势的暗示,也是对当权利者的讽刺。
秋夕①
银烛②秋光冷画屏③,轻罗小扇④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①秋夕:秋天的夜晚。②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③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④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名家点评】
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二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孙洙)
“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袁行霈)
【精品导读】
这首绝句描绘了一幅深宫怨女夜坐图。语言朴实,小巧奇绝,神韵悠远。
在第一句中诗人开门见山地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冷”字奠定了全诗凄凉的感情基调。第二句,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向了室外。宫女正拿着一把轻巧的扇子一蹦一跳地扑打着飞舞的萤火虫。“扇子”是夏天用于送凉之物。时间已至秋季,宫女拿扇子扑萤彰显了宫女深宫生活的寂寞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