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人。唐代杰出的思想家和著名的文学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他在诗歌方面也卓有成就,风格清峭。著有《柳河东集》,《全唐诗》录其诗四卷。
晨诣超师①院读禅经
汲井②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③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注释】
①超师:法名为超的禅师。②汲井:从井中打水。③缮性:修养心性,发明心地。
【名家点评】
柳柳州诗,东坡云:在陶彭泽下,韦苏州上。若《晨诣超师院读佛经》诗,即此语是公论也。(许顗)
妙处言不可尽,然去渊明尚远,是唐诗中转换耳。(刘辰翁)
【精品导读】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中讲述了诗人被贬永州后,试图通过读佛经来实现精神上的解脱,可惜佛经并没能使他解脱,反而对佛经产生了怀疑。佛院中的清幽环境,让诗人感到一丝欣慰,领悟到了恬淡志趣。
前四句是总写,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诗人清晨来到东斋,想通过诵读佛经寻求内心的平静。接下来四句,写诗人对禅经的参悟和理解。这四句诗的意思是说:佛学中真正的大道理,世人并没有领悟。对于那些虚无缥缈的事,世人反而热心追逐。佛儒精髓原也可以参透,但是修身养性为何还难以达到圆熟?“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四句描写了寺院中的清丽景色。末两句写诗人来到这样安静的地方,内心感到恬静舒适。全诗描述了诗人学禅的心境,可以说是“深入理窟,高出言外”。
溪①居
久为簪组②束,幸此南夷③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④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
①溪:指愚溪。②簪组:古代官员插冠的簪和系冠的带子,此指官职禄位。③南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④夜榜(péng):指夜里行船。榜,进船之意。
【名家点评】
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将柳宗元诗之况味一语道出。(沈德潜)
此首分为二段,前四句为一段,首二句是述所以到这里的原因,三四句是说自己的行径。后四句为第二段,是叙早夜的行动。其中以“耕草”应“农圃”,“傍石”应“山林”,“楚天”应“南夷”。全诗都是从一“幸”字出发,结句尤其警辟。(喻守真)
【精品导读】
此诗作于贞元初贬谪永州司马之时,柳宗元游览零陵西南,将冉氏所居的冉溪改名愚溪以自嘲,并迁居于此。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迁居愚溪之后的生活。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久居庙堂,身心被官事所累,诗人被贬于蛮夷之地,身心得以舒展发出了“幸”叹。被贬本是憾事,而诗人反作高兴之态。诗句故作达观,类似于陶潜“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之意。但与陶诗的直抒胸臆不同,柳诗乃是反语,以此表现自己的不满与无奈。
随后,诗人描写了日常闲适的生活:“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闲暇之时,与农圃为邻,偶尔穿行山林间,如隐逸之人。清晓,诗人下田翻耕,草尖还挂着露珠。有时乘船出游傍晚归来,船儿停泊靠岸时,将岸边的溪石撞得“砰砰”作响。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诗人往来于山泽间,独自一人在辽阔的碧天之下,长啸抒怀。“来往不逢人”,甚至连渔樵之人都不可见,蕴含愤愤不平之气,表达了诗人孤寂愤懑的心情。而此处的“长啸”与“登东皋以舒啸”中的“舒啸”大不相同。柳诗中的长啸,是诗人为了宣泄心中寂寞抑郁之情,不像陶潜文中蕴含着豁达舒愉的心境。
本诗字面看来豁达闲适,实则以反语发泄心中的郁郁不平之气,这是此五言古诗的显著特点。诗人强颜欢笑,暗藏的是仕途失意的无奈与孤独无望的苦闷。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①清湘燃楚竹。
烟销②日出不见人,欸乃③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④,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
①汲:取水。②销:消散。③欸乃:有两种解释,或指桨声,或指舟中人长呼之声。唐朝湘中地区有棹歌题为《欸乃曲》。④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名家点评】
造语平实,设色淡雅,情致悠闲,境旷意远,确是一首淡泊入妙的好诗。(袁行霈)
这里通过渔夫生活的描绘,表现出作者所向往的“云无心以出岫”的自由生活的境界。江上日出景色的变化尤其写得奇妙动人。(游国恩)
【精品导读】
“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这是宋朝苏轼对柳宗元《渔翁》一诗的评价。这首诗作于永州,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勾勒出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山水之景,并通过刻画一个独处脱俗的渔翁形象,透露出诗人深沉而热烈的内心世界,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超脱世俗的情怀。
柳宗元的古诗多描写山水自然之景,受谢灵运影响很深。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评柳宗元诗得谢灵运山水诗之精髓。“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确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意蕴。但二人虽际遇相仿,却诗心不同。谢灵运纵情山水,肆意遨游,是在山水清音中得到心灵的慰藉,而柳宗元却是寄愁于山水,有意无意地寄托企求超脱的心境。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①灭。
孤舟蓑笠②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①人踪:人的踪迹。②蓑笠:蓑衣笠帽,用来挡雨之物。
【名家点评】
二十字可作二十层,却是一片,故奇。(孙洙)
得天趣,独由落句五字道尽矣。(刘辰翁)
【精品导读】
这首诗以雪为背景,重点是孤孑一身的渔翁,于茫茫天地间渔舟独钓。这幅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孤傲不屈的思想情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对远景的描写。这里飞鸟不至,人迹罕至。“千山”和“万径”也是诗人刻意精雕的意象。山以千计,径以万数,诗人勾勒出浩渺苍茫的背景,这个背景似乎能延伸到整个宇宙空间。“绝”和“灭”下笔沉重,将环境的寂静冷清刻画得愈加鲜明。这种夸张的手法,摒除了杂乱的表象,有利于凸显下文老翁的形象。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环境越是严酷,越能凸显独钓老者的孤傲不屈。在如此阔大的环境里,一叶孤舟、一套蓑笠、一柄鱼竿,年迈孤独的老翁泰然坐于这冰天雪地之中。这两句描写也是柳宗元的情感寄托,诗人以“蓑笠翁”自喻,他垂钓于江雪里,正如柳宗元“垂钓”于严酷的政治环境中。而老翁泰然静坐的形象,正是诗人孤高不折、坚忍不拔的精神体现。
别舍弟宗一①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②垂别泪越江③边。
一身去国④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⑤瘴⑥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⑦树烟。
【注释】
①宗一:柳宗元从弟,事不详。②双:指柳宗元和宗一。③越江:即粤江,这里指柳江。④去国:离开国都长安。⑤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⑥瘴(zhàng):指山林中能致人疾病的湿热瘴气。⑦荆、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名家点评】
语意浑成而真切,至今传诵口熟,仍不觉其烂。(纪昀)
柳五言诗犹能强自排遣,七言则满纸涕泪。(贺裳)
【精品导读】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春,即柳宗元被贬柳州的第二年。全诗表达了与从弟柳宗一的惜别之情,同时抒发了诗人被贬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
诗开篇即紧扣“别情”。诗人历尽磨难身心俱疲,今又与亲人别离,黯然神伤。兄弟二人立于柳江边,别泪双垂。
第二联写诗人自身遭遇:“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自被贬后,诗人远离京城,历尽艰辛来到这蛮荒之地,一待就是二十年。“万死投荒”极尽渲染其境遇的悲苦,从侧面烘托与亲人离别的伤感。同时,这两句也透露了诗人遭贬谪后的抑郁。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是诗人将自身处境与其弟的境遇相对照:我生活的柳州,云瘴缭绕,天日难见。你途经洞庭湖时,应是春尽花残,水阔天长。“桂岭”在此处泛指柳州各山岭。“云似墨”,既写出了诗人现今生活环境的恶劣,又写出了官途境遇的艰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收束全诗。诗人写道:今日一别,相思难寄。今后恐怕只能在梦中见到荆门郢都,以慰离情了。其中“烟”字神远,状出梦境的迷离之态。结尾令诗情显得浓厚深切,诗歌意境深远悠长。
本诗的特点在于,诗人将离别的伤感与贬谪的怨懑置于一处,情思意韵一气贯通,自然真切。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①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④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
①惊风:狂风。②飐(zhǎn):风吹颤动。③薜荔(bìlì):即木莲,一种常绿蔓生植物,可以缘壁而生。④百越:指唐代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名家点评】
从登楼起,有百感交集之感。“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沈德潜)
这是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动人图画;而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和情怀,也依稀可见。这情怀,是特定的政治斗争环境所触发的。(霍松林)
【精品导读】
此诗写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和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等人的政治革新失败而同时被贬,此诗为诗人被贬柳州后所作。诗篇通过描绘登柳州城楼时看到的景色,抒发了作者身遭贬谪,思念友人的情思。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两句开篇,场面宏大,直摄题魂。城楼高耸,景色辽阔荒凉,立于其上,看着远处海天相接,诗人愁思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两句转入近景描写。夏雨急骤,芙蓉、薜荔受到暴风雨侵袭。这两句在状景之中另有寄托,暗指诗人受到的排斥与侵害。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将视线再次调到远方。“九回肠”明写江流之曲折,实则以江流回折沉纡比诗人愁思缠结之情,情景互喻,情寓景中,表现了诗人的愁思。同遭贬谪的知交们音信难通,百转愁闷更是难以解消了。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共来”二字述出诗人与友人一同被贬,“音书滞一乡”顺前联而出,同贬之痛,音书远隔之恨,层起跌宕,顿使诗文沉郁浑厚,顿挫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