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715?~770),江陵(今属河北)人。自幼亡父,家道中落,后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大历年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死于成都旅舍。以边塞诗著称,尤擅七言歌行。有《岑嘉州集》,《全唐诗》录其诗四卷。
与高适①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②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③。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④,宫观⑤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⑥资无穷。
【注释】
①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唐朝诗人。②磴道:指塔内一步一步的石级。③惊风:疾风。④驰道:指皇帝御驾专用车道。⑤宫观:泛指长安皇宫中的建筑。⑥觉道:佛语“大觉之道”的省语,指彻悟万物皆空之道。
【名家点评】
形状绝色,语气复雄。(陆时雍)
此等诗真狮子捉物,视兔如象。(周珽)
【精品导读】
诗人登塔望景,悟道禅理,故作此诗。第一、二句是从下面仰望高塔,只见巍然耸立的宝塔拔地而起,仿佛从地下涌出,直达天宫。一个“涌”字,既写出了塔的高耸,又为高塔注入了生机,使整首诗充满了动势。接下来的四句,写登上高塔之后的所见所感。从“四角碍白日”到“俯听闻惊风”,以俯视的角度,写看到的景致,说明了宝塔的高耸。从“连山若波涛”到“万古青濛濛”,运用排比句式,写所见的景物,寄情于景,衬托了诗人对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忧思。
末四句写诗人由眼前的景致突然了悟,决意辞去官职专心侍佛。诗人的这种想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因为当时皇帝昏庸,朝廷之内,外戚当道,各方藩镇如安禄山、史思明等人拥兵自立,意谋不轨,朝野上下一片昏暗。诗人心中惆怅,认为佛界才是真正的清静之地,可以帮助自己减轻愁苦。
走马川①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②西见烟尘飞,汉家③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④旋作冰,幕中草檄⑤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注释】
①走马川:指今新疆阜康三工河。②金山:指阿尔泰山。③汉家: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④连钱:马斑驳的毛色。⑤檄(xí):讨伐敌军的文书告示。
【名家点评】
这首诗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其中除首二句外,都是三句一换韵,而这三句又是每句押韵,和寻常的隔句押韵,或成双数换韵,大不相同。但是它的声调并不急促,读了也很顺口。这是因为所押的韵是平仄声相间着的缘故。(喻守真)
川,本义是河流。沿着河流两岸的平原,称为“川原”,也简称为川。“行”是歌行的行,不是行走的行。《走马川行》是这首诗的正题,是歌曲名;《奉送出师西征》是副题,是诗题。(施蛰存)
【精品导读】
本诗写送征祝捷,艺术特点鲜明。首先是语奇。诗人用“莽莽黄入天”来形容黄沙遮天蔽地,气势雄浑而沧桑;用一川斗大石头被吹得满地乱滚来形容风吹猛烈,怪异奇特,扣人心弦又形象生动。
其次是气壮。大将出师,三军夜行,刀戈相拨,寒风凛冽,马毛汗蒸,冰砚草檄,决战虏骑,势不可当,意境铺陈,气壮山河。若不是诗人有丰富的边塞体验和一片爱国的热情以及与边关主帅的相知相契,无法写得如此酣畅。
最后是情真。诗的语言直白,但感情深挚,洋溢着热情。景物写得极其严酷,写出了人的豪气,渲染环境的严酷而不低沉,铺叙艰难而能壮人胆志,字表谀合而暗蓄勉戒。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①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②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③。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释】
①旄(máo)头:即“髦头”,昴星的别名,旧时以为“胡星”。②虏塞:敌方要塞。③静边尘:使边尘静。静,使动用法。
【名家点评】
这首诗虽重在送行,但就篇中叙述看来,却旨在西征,希望他“静边尘”而立功名。(喻守真)
起伏结构,语语壮健。(周敬)
【精品导读】
与《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相同,本诗也是岑参为同一战事赠给封常清的作品。《走马川行》通过进军的艰难赞扬军士的勇毅和必胜信心,本诗则主要描绘战场的氛围和气象。
前六句写大战之前两军遥相呼应的对峙状态。狼烟四起,两军对垒之势已成,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中间八句是对两军对战境况的描写。由于是奉送出征之作,对两军作战只是虚拟的描绘,并非战后的追述。在此,作者对军容夸张渲染一番:“上将”四句把出征的场面和气势描写得极其宏大。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提醒将士们绝不能自满疏忽,因为敌人也十分强大,他们也是有备来侵的,即使我方军威大盛也不要轻敌。之后,又对战争的环境进行了一番描写,表明了战争的艰苦。作者此处目的并非渲染战争的恐怖,而是对艰难现实的正视,说明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知己知彼。
末四句主旨是呼应奉送出征的主题,突出了封常清为国守边的忠心和必胜的决心,并带有预祝凯旋之意。结尾两句是颂扬之辞。“今见功名胜古人”,封常清自幼读书,两次入朝为官,安史之乱前曾取得赫赫功绩,岑参对封常清是由衷赞佩,不存半点阿谀逢迎之意。
全诗顿挫抑扬,结构紧凑,张弛有度。描写、烘托、象征、想象、夸张等手法多样,具有很强的艺术穿透力,并兼具历史的厚重感和浪漫的气息。
白雪歌送武判官①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②折,胡天③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④薄。
将军角弓⑤不得控,都护⑥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⑦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⑧红旗冻不翻。
轮台⑨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①判官:唐代节度使手下协助处理公务的幕僚。②白草:西北地区的一种野草,秋天干枯时会变成白色。③胡天:泛指西北地区的天空。④锦衾:锦缎的被子。⑤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⑥都护:镇守边疆的长官。唐时设六都护府,各设大都护一员。⑦中军:主帅亲自统领的军队,此处借指主帅居住的营帐。⑧掣:牵,这里指风吹。⑨轮台:在今新疆米泉市境内,唐朝时属庭州,隶北庭都护府。
【名家点评】
奇峭。起飒爽。“忽如”六句奇才奇气奇情逸发,令人心神一快。(方东树)
全诗关键在四个“雪”字,笫一个“雪”字是写送别以前的雪景,第二个“雪”字是写饯别时候的雪景,第三个“雪”字是写临别时候的雪景,第四个“雪”字是写送别之后的雪景。(喻守真)
【精品导读】
本诗为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咏边地奇丽雪景,抒送别浩荡之思。全诗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咏白雪写严寒,二是抒发与好友的别情。这首诗特点之一就是夸张。“千树万树梨花开”、“愁云惨淡万里凝”,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将事物表现得炫人眼目。另一个特点是格调高亢。诗歌字面上看寒冷惨淡,但内里却充满激扬的热情,如“胡琴琵琶与羌笛”、“风掣红旗冻不翻”等句,表现将士们在边塞苦寒之地苦中作乐,展现出军人不屈的意志和豪迈的意气。全诗读来,不仅不会因边军寒苦产生悲悯情怀,反而会因他们感到振奋和欢欣。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名家点评】
叙事真切,自是客中绝唱。(唐汝询)
望断乡关,泪渍双袖。“平安”二字,仅于马上报之,衰年作客,情何以堪。(王文濡)
【精品导读】
这是岑参在远赴西域任职途中因遇到返回京城长安的使者,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诗歌,全诗表现出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和对祖国家园的眷念之情。
诗歌的首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诗人离开长安及家人,在远赴西域途中的真实感受。因为已经赶了几天的路,距离“故园”长安已经越来越远了,此时回过头来看长安所在的方向已经很远很远了。想着自己就要长时间地远离家乡和亲人,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双袖龙钟泪不干”紧承前一句的意思,更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对乡土的眷念和对亲人的思念。诗人的感情是如此浓烈,以至于袖子都已经擦湿了,眼泪还是止不住地流,思乡的眼泪怎么也擦不干。诗中,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自己内心强烈的情感表现了出来,也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在诗歌的最后两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中,诗人更进一步描写了自己遇到回京城长安的使者后的情形和激动的心情。怀着对家人的思念,诗人非常想托使者捎一封家书回去,可走马相逢,一时找不到纸和笔,使者也急于赶路,诗人不禁想信是写不成了,只能托回京的使者给在长安的家人捎个平安的口信。这样的结尾方式,看似简单,但蕴意丰富,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豁达的人生态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余味无穷。
寄左省①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②限紫微。
晓随天仗③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④,自觉谏书稀。
【注释】
①左省:唐中央官署名,门下省的别称。②曹:官署。③天仗:皇家朝会时的仪仗。④阙事:失事,误事。岑参当时任补阙,与拾遗都是谏官,负责讽谏弥补皇帝的缺失。
【名家点评】
下半自伤迟暮无可建白也。感叹语以回护出之,方是诗人之旨。(沈德潜)
婉而多风。(宋宗元)
【精品导读】
诗题中的“杜拾遗”就是诗人杜甫。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757~758)岑参由杜甫推荐任右补缺,属中书省,居右属;杜甫当时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属,因而岑参称杜甫为“左省杜拾遗”。岑杜两人是同僚,更是好友,本诗是两人互相赠答表达心曲之作。
全诗的意思是:我和你每天一同快步登上那红色的台阶,在宣政殿旁却分属管辖。五更天就去等待跟随皇帝的仪仗入朝,晚上沾着炉烟回家。人已生出白发,花瓣儿落下触景生情心感寂寥,多羡慕在天空中高飞的鸟儿。圣明的朝廷没有什么可以补阙拾遗,上呈的谏书越来越少。
全诗采用曲折隐晦的手法,名为赞颂朝廷无讽谏之事,实际上却隐含讽刺之意,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