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寿命
那天清晨
我没有烦恼
不必为明天担心
明天
还没到来
过去
也已经过去
我在操场散步
一呼一吸
天就亮了
——《幸福》,蔡俊
“七年之痒”的意思本来是说婚姻的第七年会出现问题:平淡、无聊、乏味、审美疲劳……于是就会发生婚外情。其实真正的考验并不是出现在第七年,而是第五年。只是玛丽莲·梦露主演的一部电影让人们所熟知,都以为七年是婚姻的一个关口,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苯异丙胺,这种大脑中产生的恋爱物质,能够让我们保持兴奋和多情,这种物质的分泌从很多到逐渐减少,一般会持续四年的时间。为什么是四年,而不是一百年呢?
这里有着自然的玄妙安排——这个时间在数万年前乃至数十万年前的人类生活群落中就已经形成,婴儿降生到不再需要父母双方每时每刻的照顾就能够自己独立活动所需要的成长时间正是四年。孩子可以自己去分享那些采集和狩猎的食物。而在此之前的四年之中,孩子必需母亲和父亲的共同关照,那么,必须要一种纽带把父母双方凝聚在一起。这个纽带就是爱情,亲密无间的温柔,喜悦的彼此对视。在他们之间有一个代表未来的婴儿,人类生命延续的果实。这奇妙的毒品就是苯异丙胺,爱的“白粉”。一旦孩子已经瓜熟蒂落,他们之间的感情就失去了那种迷幻般的味道,于是事实上二人也就从夫妻变成了熟人。
生活就像一张草稿,人们在上面改改画画,涂涂抹抹,待页面干净时,生活也该结束了。这是法国小说《没什么大事》里面说的话。
在一个有关婚姻问题的电视节目中讲述了很多面临婚姻危机的,或者已经离婚多年的女性。片中的婚姻研究者总结:婚姻本是可以很简单的,任何失败的婚姻都是可以避免的,包括对有外遇的配偶都该先从自身找原因,不能一概责怪、仇恨。离婚的痛苦结果大多由处于弱势的一方吞下了。
快乐之后争吵,争吵之后疲惫、厌倦、仇恨,终究不能多反思、多修正自己,一直到什么都完了才感慨。
在一起是为了幸福生活,可是双方往往最后都扛着没有找到幸福的大旗分开。回想在一起的日子,多数是争斗、打闹、折磨。可除了互相折磨,生事吵闹,将生活的热情和活力消耗掉,将自己的情感堵塞外,跟曾经爱的人一起的生活不知道还有什么重要的内容了。
人更多会牢牢记住被伤害的记忆。即便你曾经与对方有很多的幸福时光也被淹没在那些纷扰苦痛中,因为任何付出也抵不上情感的被伤害突出、深重。
每个人都在说,快乐和美好那么短暂,漫长的两性战争艰难而沉重。可是,想要回头重新开始,生活却该结束了,人生到了尽头。
萨特说“他人就是地狱”,这话道出了某些现实状态。在有限的清醒意识中,人性的恶魔何曾放开过你?你又几时努力逃出牢笼?
很多事情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是不会彻底明白的,婚恋更是如此。这也是听取那些长辈意见的重要之处,因为他们是过来人,有很多事情看得比年轻人清楚、明白。很多人在结婚之前把婚姻想得很天真,但是一旦碰到结婚之后的诸多麻烦,就会感到烦恼和压力。恋爱时对自己的认识不是很清楚,也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婚姻是零距离的接触,会让本来潜伏的矛盾摆到桌面上。
婚姻专家指出,最大的离婚理由,不是婚外情,而是夫妇二人无法再配合了。“熟人不讲理”,很多情况下会伤害对方。其中语言的伤害是最厉害的。语言,有时候真的会杀人,把人杀得心冰凉,浑身都冰凉。
孩子出生之后,母亲的情感全部迁移到孩子身上,冷漠成了双方情感的症结,彼此的负性情绪相互渲染,使家庭氛围紧张。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如果这个时候遇上了更理想的人,那么一定会给婚姻带来致命的一击。
人在不断地成长,人也在不断地得到和丢失。少年的到来会丢失幸福的童年,青年的到来会丢失单纯的少年。有生就有死,有人喜庆,也有人伤感。
我不想说现代婚姻制度的不人道。我只是想说,四年,我们灿烂的幻觉消失了,可是有多少的夫妻生活在一起,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自己如何用智慧的魔术把爱情变成了稳定的亲情和恩爱,为了孩子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到十八岁!
我也想对孩子们说,不要恨你的父母的任何一方,如果他们不幸离异了。因为你可能根本不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悲剧的内在风暴和痛苦。
父亲和母亲都付出了,但是他们也不是必然地要为你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由和自身的全部幸福。
幸福和痛苦是阴阳旋转的两极,阴阳互抱,不停轮转着。
放下
曾经那么热爱和痴迷与他啊。他是我生命的全部,他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一封信是我彻夜难眠的回味,是我难以摆脱的缠绕。青春的每一个毛孔为他绽放,没有自我,没有自由,只有他,他是活着的意义和快乐的根本。可是,我们都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都在遍体鳞伤中复活并重新审判,这人生,这心灵。一切恍若隔世,难以分辨曾经的你跟现在可有关系。
在大片杨花柳絮中,飞扬的尘土,浩荡的白云中,你走出山谷,你是另外的你了。那时,往事可曾穿过?有人说起他们,说起他们如何无情,如何无道,如何让你痛不欲生,欲了断红尘……哈,实在不记得了,他们真的干扰过我的春梦,威逼过我的命?真的是隔世黄花,无以复加啊。
爱做梦的女人和冷静的男人终于等到七老八十,他们面色红润,平静如洗。我很想对过去的女伴和正步入惶恐年龄的女人说:不要痴迷于与时间的战争,不要妄想爱情的恩典,不要奢望生命的奇迹。你是你,你是任何时候真实的你。
我们如果能活到最大极限,比如七十、八十、九十岁,那时便是赚着活了。只是生命的延续在进行:每一天,每一座山。每一座山上,安放着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每一棵树间卧着的每一只鸟,每一只爬虫,每一只松鼠,而每一片叶子在安静地落。所有的生物安守自身,如我们的老年,安守自身,不言不语。看着跳动的、叫喳喳的、活着的生物穿行人间,这时的活着,只有平静、安心、快乐,就是这样。
年老的、渐渐变小的、脾气温和的人们,他们认真照看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脊背,青光的双眼,八字的脚步……内心还有什么事放不下呢?真的不记得,真的无须记。哦,还正挥霍化妆品和时装的女人们,请你们向远处的山尖和清澈的溪流看一眼吧,那里风景正好,那里空阔平坦,向前去,踩好石板,去吧。
爱欲放下,执着放下,你的心是你的,眼前的一切是你能触摸和感受的,这便是真实,是幸福。
梦中的婚礼
莫扎特有个曲子叫《梦中的婚礼》。他三十多岁去世,并未有过婚姻,他对性,对女人的渴望是怎样的?这个曲子让人好奇和迷惑。
沿用他一贯的短频节奏,轻快的语言,渐渐进入平缓的草坡。低语诉说,继而重归激越。最后,那激越的倾诉稍稍推进,终于戛然而止,像一座山,踏实、安详、平静了。如我们的人生,激越兴奋中的年轻时代,春潮激荡,奔腾不歇啊。之后,渐渐平淡,和缓,一段极短暂的休止符。那是归于无声的空寂,或真实的自我里沉顿之时,巨大的安宁覆盖寰宇。很快又是蹦蹦蹦的节奏,激越的喧响再次唤起人的激情,那是对生命的挑战,继续向前去的冲击——这意思必定是说,人生,一旦停顿便是靠近死亡将生命之光萎缩、消解了。
哪怕此乐主题:婚姻,何尝不是如此?经过了初婚的大潮,浪漫、亲爱、幸福,极尽感知肉体的狂欢,心灵的灼热。那时候,任凭海浪般拍打着礁岩,大风向东南去,我们的青春所向披靡,无所匹敌啊,未来那么远,哪有尽头。可是,转眼,盛宴退潮,激情成了坟墓里的祭奠、上一世的记忆了。所以,青年时代,对于代表至高理想、至上幸福的婚礼,实在是我们平生的一段美梦,是对幸福的纯粹幻想吧。
看着窗外,雨已渐歇,对面灯火辉煌,一大片被照得白昼一般的旷地和楼宇,感觉像是一座独立的小岛,与我如此近,如此远。天堂,也是那么近那么远啊,它从未减免过对人的刺探。
曲子一再让其重复,目的是为重复一种幻梦。是啊,幻梦多么不易,理想多么难遇。它偶尔登陆便消失无踪。在我的中年,倾听关于婚礼的序曲,那是我年轻时无法认真憧憬的理想。除了内心不断演绎一些虚无的故事,任他们自身在体内,在心的间隙导演、编排,悲剧的情绪,灰色的苍茫在感觉世界弥漫、撞突,消失殆尽。
幻梦并非真实,却无处不在侵扰人。它就在身体里,一直动,一直演奏,持续下去。一经唤起沉歇的记忆,岁月遗痕再度翻涌——美丽的青春,无人可终的序曲。也只有青春顶着人类未来的光环,一直跑在前面,跑在记忆的最深处领着我们。对于生命,他说,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如果你幸福,你就是不知如何是好。
时间填不满的缺
韩国电影《时间》讲述的是女子与小她五岁的男子相爱。为了保持爱情,留住男子,女子采取整容方式来讨对方欢心。但男子发现以前爱的她已不在,便也通过整容毁掉他以前在她心中的形象,从而毁了他们的感情。
电影的主题意在利用整容的极端手段来相互确认对方感情,但正是因此忽略了心灵的力量导致对方心理失衡而打破了一切。据说金基德导演实在不忍目睹韩国广泛的整容对社会道德和青少年心理造成的影响,自认为该出面对此做出努力。
爱情的意义,这是古老的话题,谁能说得清呢?但唯有当事人知道那份感觉,它常常跟容貌无关,跟财富无关。
是的,我们是在担忧。因为皱纹增多,肌肤老化,生理功能衰退,变得丑陋,从而担心自己有碍观瞻,害怕爱情流逝。但当你真把自己强行变得漂亮年轻了,你们就可过上灰姑娘和王子的幸福生活了?殊不知,这样一来,你们最根本的情感原动力丧失了,本身依托的心理与审美基因失去了,不管你本身是美还是丑,但你是唯一的,你给了对方一份完整的心理再创造条件和爱情依托的媒介。这媒介消失了,还靠什么维系一份根基?爱情本身是一种无理由的情感投射物,它源于对象本身,而非别人。正是因为那样的面貌,那样独一无二的情感载体,它才会延续你们的爱情。
当载体消失,除了被欺骗的羞辱感外,便是爱的实体荡然无存。那么,至此韩国的所谓美容业,即毁掉自身容貌改变成别样形貌的做法,意义何在?相爱的人生命时间的差距,是可以用容颜的改变来填充的吗?那份差距是永恒的,是一道固有的风景。你去欣赏,它就在那里。欲盖弥彰,无以复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李米猜想到的爱情
83天,我打算回去了,李米;221天,我就要回去了,李米;430天,我和以前不一样了,李米……四年,一千四百多天,李米一直写对一个男人的等待。她的坚持,让人着迷,也让人气馁。窦唯的配乐也不错,要是没有那句“如果没有她,我会爱上你”,会让人觉得一切都更真实,可信。
四年,李米一直在等待方文回来,他曾许诺说要给她开一间小超市。可是四年,除了五十四封信,什么也没有出现。
方文是失踪了,生活在李米看不到的地方,他在不同的城市给她写信,告诉李米他如何发财,如何身体有恙,如何又充满信心期待与她重逢。可是,他真的没出现啊。
李米穿着肥大的牛仔裤,白背心,格子衬衫,头发乱蓬蓬,嘴里不时突出不安的烟丝。她开着一辆出租车,等着方文,在昆明游荡。
她写着又念着,那是前面说到的一组一组莫名其妙的数字。她日日等待的苦苦见证。方文的照片镶嵌在整本杂志上,她给任何一个乘客看,寻找任何一个可能的踪迹。她执拗着地寻找方文,跟自己较劲,跟希望和时间较劲,满眼都是迷茫和绝望。
她不肯放弃。无论如何,哪怕死。她说着:一定要找到方文。然后哭着骂一句:“你他妈的怎么不去死啊!”她已把她自己逼进一个死胡同,而且是胡同的死角。
四年,她活着的意义就是在于寻找方文。她一个人走在空荡的黑夜,一个人躺在寂寞的大床,一个人抽着一根又一根无助的烟。
等待是因为有爱存在,有希望和寄托的支点存在,那总是幸福的。但这样的等待也是将人催逼致死的,一日日空无的等待结果,如大刀砍向虚空,渗透到她的心尖,已经到达了崩溃的边缘。
结局是,方文出现了,等待也彻底结束。希望和寄托也消亡——方文死了,留给她的只有一盒录像带,他带着黑框眼镜在镜头前傻傻地笑,他像个孩子似的害羞,摸着自己的头说不出话来。
这是周迅演的电影《李米的猜想》。最后,当周迅扮演的李米终于找到了与她在虚幻世界里度过四年的方文,但此境已非彼时。方文因自陷的犯罪迷局竭力逃脱她。当她哭着复述方文的信,信中那一次次不同的天数,以及哪一天他将如何实施与李米的相逢。周的号啕随着时间数字的变小而愈加悲恸,我亦跟着泪水汹涌。是的,所有的美好和念想都是一场彻底的碎灭。五十四封信的交集,却得来一场虚假的骗局。
这就是情爱本身留给我们的猜想。她猜到的结果是一场空。
另一座城里的另一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