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26800000008

第8章 太原(2)

小妹妹面前呐,呀儿呀子喂

唱成了情歌。情歌与号子的结合,成为五十年代这首或者不只这首歌曲的特色。而二十一世纪呢,人们更习惯于将拳击音响效果用到床上。

《嗺咚嗺》是五十二年前那个月他在太原度过的那个星期的“每周一歌”。对于他来说,那首先是太原的歌而不仅是湖北的民歌。那个时候的广播,那个时候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每周一歌”节目影响非常大,《茶花女》里的《祝酒歌》就是靠“每周一歌”节目普及的。为什么是湖北歌?带点天真,带点傻气,像唱,更像呼喊,无限真情,几乎喊哑了嗓子。像长江的波浪,涌过来再涌过去。像江南的秋千,荡过前面再荡向身后。什么呀呀咿哟,哟儿哟喂,呀呀咿哟,嗺咚嗺呀,呀儿呀子喂……唱得人销魂忘我,唱得人真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

啊,青春,你的痛哭也是那么甜蜜而又酣畅!你的痛哭也是那样充盈而又响亮!

这些声音对于他和她带来了老陈醋与刀削面,杏花村与玉茭子的味道。

这些都是偶然,历史上发生过的,一经发生,便已千古不易,便已混为一谈。一经宿命,便成为诗,成为心爱,成为神祇,成为此生的辙印和纪念,无比珍重,颤心触肺。

他年轻时候第一次出远门,其实后来看是最近最近的“门”,便是太原。到太原要坐一夜的火车,进入山西境后要穿过那么多山洞,隧道,经过那么多河流、桥梁。火车经过钢桥的时候击打出震天动地的声响。地势分割了北京与太原,使本来靠近得不得了的太原变得遥远。走着L形轨迹,也才有六百一十七公里。他喜欢数字六百一十七。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没有比《刘胡兰》歌剧的这句词更能描绘山西的了。那时候的音乐人马可,已经渐行渐远。激越的车轮撞击着铁轨。太原之行是一次金属乐器的打击乐。湍急的河流,也急于唱出自己的歌儿。为什么不是在平地上流淌,而是急急地自上而下地赶路?河流到了中国也变得急如星火,热切难耐。深夜。那个时候他还不习惯于坐卧铺,他宁愿走到最后一节车厢,观看列车的尾灯飞速前进。在一夜的汽笛声中,在铿锵有力的行进声中,在光影交织、忽明忽暗、星月灯火混杂的山洞与铁桥的交替中,度过一个漆黑的夜晚,迎来一个似乎是从远处靠近的黎明,包含着一个伟大的古老的工业与文化的历史的城市:太原。

不仅太原是无比亲切的,阳泉、寿阳、榆次,这些地名也让我那样受用。那时的太原铁路局列车上的广播员将普通话中的您读作上声,请您(声调如读紧)下车的广播令人忍俊。她们是按读“你”的第三声读第二声的您的。

坐在火车上,想着刘霞的好听的声音与笑容,想着他要好好地安慰一下刘霞,不当演员又有何妨?郎若漾如饮罢好酒。

夜走北京的大街与胡同是一次激情的爆发。而三年后这次与刘霞的夜走太原更像是一种深潜的灵魂的冒险。灯影萧疏,凉风习习,不无陌生,毕竟还没有睡去。谁也不知道究竟为什么,在他们认识了一年多以后,刘霞突然被上级认定不宜于在“中央”的文艺单位工作。“中央”的灵魂工程师,应该有政委或者准牧师的修养、威信与纯洁。在批判完了胡风以后,绝对与胡风没有一点瓜葛,连胡风的一个字也没有读过的刘霞转业调离,变成了太原的一个见习出纳了。

刘霞有一个叔叔,据说是在香港,是不是因此刘霞不宜于做灵魂的工程师了呢?与她谈话的“组织”向她保证不存在这样的考虑。让她到太原去,完全是为了她的好,为了人民,为了刘霞,为了革命。美好的用心也会使人们离开真相,自欺欺人。

往事总是有一点糊涂,糊涂是一种慰安。我再也不愿意在小说里写到过往的政治运动了,兴味索然。

五十二年前,第一次来到了太原,我与刘霞走了一夜太原城。郎若漾一直想告诉太原百姓,他与刘霞为了太原市街道的结实稳定作出过自己的贡献,那时的散步,是被称作“轧马路”的。

那天我们在柳巷的上海饭庄吃了西餐。为什么叫柳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在这里受到柳大妈的掩护,这样的故事倒好像很现代,令人想起我们的八路军众多拥军故事。后来是由于清朝光绪年间的一次大水,淹没了南城商业区,萧条的小街柳巷就这样变成了商业繁荣的太原的核心。

我们沿着迎泽大街走进了柳巷。沿着大街的说法令我想起了俄罗斯民歌《沿着彼得大街》。男高音的独唱最后是对于马匹的吆喝——噢依噢依喂依。彼得大街是莫斯科的一条街道,所以我没有能在彼得堡旅行时找到它。虽然彼得堡有彼得一世的青铜骑士雕像与永远的涅瓦河。彼得堡这里并没有在酒醉的马车夫眼中变得那样神奇的彼得大街。这像一个绕口令里的句子:彼得堡没有彼得大街。太原城却有迎泽大街。迎泽大街有迎泽门与迎泽公园。迎泽门其实已经拆除。没有拆除的是人们对于迎泽门的记忆……绕口令永远是神秘的,有启发也充满活力。

迎泽大街是解放后的一条崭新的街。迎泽宾馆是太原最重要的宾馆之一。五十多年前的迎泽湖公园还显得非常原生态,那只是挖出来的一个大坑。它位于古城墙迎泽门的附近。我们从西郊出发。我说,不好,风有点凉。我们走过迎泽大桥,我又说风小一点了,好了。你说那是因为桥栏杆挡住了风。几根稀疏的栏杆能够挡住风?我为此笑得落了泪,为此笑了也哭了几十年。爱哭的女生其实都是爱笑的女生直到男生。我们有过爱笑的年华。爱笑的年华何其短暂。

从迎泽大街拐向柳巷。柳巷号称太原的王府井大街。由于有王府井大街的虚设与比拟,我更感觉到柳巷的亲切、亲爱与寒碜。就像小时候去到阔绰的同学家里,看到他或她的珠光宝气的母亲、挺胸腆肚的父亲,娇惯任性的兄弟姐妹与势利眼的下人,便更加体会到、感觉到自家的亲爱与珍贵。越是贫穷寒碜,越是亲亲宝贝。“咱们穷人”四个字感人至深,力透地壳。

而上海饭店是一幢中式二层楼,有一个亭阁式的屋顶与外貌。依栏杆,倚危栏,独自莫凭栏,李后主凭依与吟咏哭泣的就是这样的楼阁。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后期,在反右派斗争即将开始的时刻来到这样一个地方吃西餐,这本身就有点不协调,不搭调。五十年代,它的西餐大致风味与北京东安市场的国强餐厅类似,是古老的法式大餐的中国化,而与风头正健,同样也在走向反面的俄式老莫(莫斯科餐厅)颇异其趣。它有奶油鸡茸与洋葱蘑菇汤,可惜做得有点腥,也缺少鲜奶油或者酸奶油的调剂。它的猪排太肥,我吃了不到一半就剩下了。你要了一块鱼。我劝告你不要点鱼,我告诉你鱼虾并不是西餐的强项。你不听。为此我有点别扭。我已经知道没有一个漂亮的女孩是虚心的。你们只要有了错,宁可自己吃亏,也要毫不犹豫地坚持下去。

他们一共没有在外面的餐馆吃过太多的饭,但是郎若漾有一个强烈的印象,她进了饭馆非常挑剔,不愿意坐在离门、离柜台、离洗手间近的地方,不愿意坐在近旁有形象不良的客人的地方,不愿意坐在近旁有暖气、有电扇、有广播、有脚印或者衣架、报架或者有人吸烟的地方。她点起菜来更加麻烦,只要是郎若漾向她推荐的,她都表示异议。有时候不想吃海鲜,有时候不想吃肉,有时候不想吃辛辣,有时候不想吃酸甜。最使郎若漾无地自容的是她常常向服务员提出某某菜好吃不好吃,某某材料是否新鲜,某某菜肴是不是做得好的问题。郎若漾认为向服务员问这样的问题简直是智商出了差错。当服务人员尽力吹嘘这种菜肴的时候,显然,那是推销;当服务人员冷冷淡淡不置可否的时候,郎若漾觉得自己也算是受到了冷遇。

在北京,他们一起在北海公园的仿膳吃过一顿饭,那时候的仿膳顾客绝无仅有,在仿膳用餐的经验近于寂寞萧索。他们的菜烧得非常慢,使他们俩颇为不快,那个时候他们不知道也不具有吃高级餐馆时应有的“资产阶级”式高贵的耐心。

这次的柳巷上海饭店的西餐也吃得不舒服也不畅快,他压根就那么爱吃西餐?从哪里受的这种影响?疙里疙瘩,花了将近二十块钱,他们出来了。那时对于二十块钱的感觉与当今对于一千元钱的感觉差不多。他们买了一点蛋卷,柳巷里的可怜的“西点”,装在洋铁罐装里的蛋卷,香、酥、脆、甜,已经是那个时候的点心的极致。然后,一拐弯就是山西大戏院,他们立马买两张戏票,看丁果仙的《鞭打芦花》,他真奇怪,这出取材于《二十四孝》的故事竟然令郎若漾感动得热泪盈眶。

半个多世纪后,他们已经知道,丁果仙艺名果子红。其实他们对于戏剧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但是记住了大名鼎鼎的晋剧表演艺术家的姓名。他们奇怪果子红的艺名,如何与她苍凉泼辣的唱腔相配。他们也遗憾于如今,丁果仙的接班人似乎还不是那么成熟与公认。山西梆子成为首次太原之行的符号,而且从此他们与晋剧,与山西风味的民歌建立了浓厚的感情。那种多情,那种山西的酸曲,那种小锣和脆生生的小梆子、葫芦子、二弦和三弦四弦,伴奏的断断续续、弯弯曲曲、滴滴溜溜,欲说还休……怎么人可以这样质朴而又动人地表达?怎么人可以这样不由得应声而感应声而泣!

但是他们并没有看完丁果仙的整场演出,本来《芦花》之后还有正戏。他们的愿望过分充盈,他们的兴趣过于广泛,他们的青春过于躁动,他们静不下心来。与听完一场演出相比,他们更愿意走出室外,走在太原的大街上,感受城市、感受夜晚、感受与自己心爱的人儿的挽手散步,感受青春、感受五十年代、感受爱情、感受生活。生活就像清爽的夜风,无限美妙却又现出了凉丝丝。

凉丝丝。事后想起来真是荒谬呀,到太原去看望自己心爱的姑娘,使我总觉得不那么踏实,我似乎觉得自己太个人,太离群,太拉开了与组织的距离。而我从小就那样地习惯于与组织在一起,与群体在一起,组织组织还是组织,群体群体还是群体。

五十二年后他们争着说五十二年前那天晚上的情景,你记得吗?那时候这里也有一个盛锡福帽店。你记得吗?我们在这里站立了一小会儿。不,那时候这里不会有一个旅行社,那个时候咱们这里不兴说旅行。现在,让我们怎么说现在呢?现在这里有肯德基和麦当劳,家家乐和东方快餐。然而那时候这里同样是口腔医院。不,口腔医院也是新的,早先这边是许多小小的牙科门诊部,醋多了牙容易受损。你别拿山西人开玩笑,都说是阎锡山的兵打了败仗可以缴枪,就是不能缴醋葫芦。

多么有趣,人可以活许多年,踏遍青山人未老,中国成语叫做“记忆犹新”。人老了,记忆却是新的、年轻的、鲜活的。我们已经活得太久。活了很久后你仍然是你,我仍然是我,你的笑容仍然有一点点苦相,对不起,你的笑容常常引起的我的泪水而不是欢笑。我们说的我们年轻时候的事,仍然是你与我的昨天,不过是昨天。仍然是你与我的感动,你与我的见证,你与我的往事与生命的证明。只有你能与我共享这对于昨天的记忆了。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城郭半非。惊涛骇浪之后的人仍然长久。岁月无情之后的人仍然有情。当年的太原记住了的,山西的太原记住了的,不但有当年的地名也仍然有当年的韵味,当年的情绪。最最惊人的是情绪如新,如昨,如旧时,如我们年轻的时候。

我们确信。

地名是重要的。海子边、钟楼街、鼓楼街、侯家巷与漪汾桥。还有一座什么文庙?说是曾经在这里公布科举考试的名次榜。包括各地都有的新华书店,然而柳巷的新华书店最动人。地名比人更永久,比面貌更靠得住,人来了又去了,建筑修建了又拆除了,街道扩宽了又改线了,火车站从五一广场边缘改到了东面,它离凌霄双塔寺更近了。年轻时候他们去双塔寺觉得很远,现在觉得很近。年轻时候觉得双塔寺很荒凉,无人管理。以至于那里发生过情人野合的生猛故事,而且是刘霞那个单位的同事。这样的故事当年他们仍然觉得青春,有点丢丑,毕竟仍然麻辣撩人。现在双塔寺很热闹,是正式的旅游点,来人要收门票,人们讨论怎么样与铁道部门协商让出一条路来,方便游客乘公交车前来。这里有了各种装修与古物。不但有来观光旅游的还有长期固守在这里研究文物的。

地名中出现了那么多陌生,现代给人以陌生感,尤其是老年人。华宇超市,贵都百货,可笑的加州牛肉面(怎么会出来一个加州牛肉面?),万事发与红宝绿宝。这样的名字无法了解与记住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更不可能想象这样的商号名目。

数十年如一日。虽然太原已经美丽了不知凡几。古老的历史,美丽的发展,堪忧的污染。

然而我们的日子并不平坦,半个世纪前的一夜环绕太原而行以后是悲伤的离别,是绝望,是永远的分手,是误解却以为是为了对方。热衷于前途与未来的你却放过了现在,热衷于对方的人却伤害了对方。

同类推荐
  • 战友

    战友

    我和朱俊玲认识四十多年了,当时她正和我的战友贺会利在热恋中。他们结婚后她成为一名军嫂,都在一个部队生活,接触的机会就更多了,因此,对她有所了解。她的原籍是河北,在宁夏长大,从一个青年学生,成长为国家干部,从基层到自治区机关的部门的领导,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靠自我奋斗,走自己的路,确实不易。她聪明好学,大胆泼辣,敢作敢为,具有男子汉的性格,是我认识的女性中的佼佼者。
  • 贝姨

    贝姨

    本书的主人公贝姨,是一个生在乡下的姑娘,由于美丽善良又得到高贵的堂姐的关切来到了法国巴黎城里,性格倔强的贝姨一方面满怀着对堂姐的妒忌,一方面又以自己好胜的忘我勤奋学习,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家庭,而接下来的故事并不会就此平淡度过……
  • 柳如是

    柳如是

    柳如是(1618-1664),本姓杨,名爱;后改姓柳,改名是,字如是。柳如是幼年不幸。14岁时,被故相周道登买于勾栏,强索为妾,未及一年,卖于娼家。后流落松江,自号“影怜”,与东林等党人交往。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东林领袖、常熟人钱谦益(字牧斋,明朝官至礼部右侍郎)与柳如是结婚,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明亡,柳如是劝钱谦益殉节,钱推托不允,如是勇身投入荷花池身殉未遂。钱降清后,遭忌被逐回乡,郁郁而死。钱氏家族乘机逼索柳如是,如是四十六岁时自尽。《柳如是》以半实录的手法再现了柳如是作为“秦淮八艳之首”的一生。作品中的柳如是孺子而兼侠女。
  • City Woman③:事到如今随便你

    City Woman③:事到如今随便你

    笨哪!他真是个超级迟钝的猪头!一直以为与她只是不牵涉男女感情的朋友,但试问有谁会为普通的异性朋友打理家务,在有需要时还陪着上床却无怨言的?只要有长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他潜藏的心意,唯有他自己眼盲心也盲,死不肯承认对她有情,甚至强忍嫉妒的鼓励她多和其他男人交往,兜了一大圈才明白心里最爱的人是谁……十年来,她一点一滴的融入他的生活里,没有人有资格将她自他的身边夺走。追妻计画的首要之务便是先铲除情敌,再利用亲朋好友和媒体的力量来逼婚,逼得她只能亳无选择的和他步上红毯……
  • 赢家

    赢家

    职业投资经理人萧天乔和互联网创业者王曼,以沟通梦想为起点,因工作接触而渐渐走到了一起。但事业与爱情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两人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梦想与现实的冲突漩涡中。主人公萧天乔穿梭在职场中的各色人物之间,面对错综复杂的职场困境,他沉着应对,怀着永不服输的心态,以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带领自己的团队克服了重重阻碍,最终成为事业上和爱情中的最大赢家,他的人生境界也得到了一次升华……互联网的致富神话其实离我们很近,每一个创业者的梦想也并非遥不可及,只要你坚定方向,勇敢地去实践和追求,相信不久的将来,你将成为下一个赢家……
热门推荐
  • 妃常嚣张:王爷,约不约

    妃常嚣张:王爷,约不约

    一朝穿越,什么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她通通没捞到。没关系,她白锦辞现代是神棍,古代也能靠老本行混得风生水起!管他摄政王,还是国师和神医,只要能让她捞到钱财,该骗还是得骗!直到某人把她千里迢迢追回,狠狠扔床上,她才意识到,她好像真把某爷惹急了……“本仙姑,掐指一算,今日不宜……哎,别解我衣服啊!”“好,不宜解衣,那本王直接撕了!”
  • 北笙以北

    北笙以北

    本文讲述了苏伊曦的恋爱成长史以及围绕在她身边朋友们的爱情故事,最终反抗家族在一起的感人事迹,人都是会越长越大的,越看清的多就失去的越多
  • 朕欢传

    朕欢传

    梦里繁花落尽此情未央此意难忘弦虽断曲犹扬
  • 加油林小溪

    加油林小溪

    她在二十岁时曾以为到了三十岁应该一切都已尘埃落定,夫贤子孝。而时光一转到了三十后,她才发觉原来一切并不是如此的理所当然。人们常说,生命中越珍贵的东西越爱迟到。但只要是属于你的,就一定会讲情义:虽然来晚了,可是来了就不走了。大概有一种爱情,也是如此,总会姗姗来迟。她说,没关系,走得慢、来得晚,我都会等。只要它是真的......择一座城终老,携一人白首。不负此生,不负己心。
  • 叫我大明星

    叫我大明星

    丑闻缠身的她,又惨遭公司抛弃,看她怎么咸鱼翻身,夺取影后!在背后大力支持的他们,哪一个才能真正抱得美人归,让我们拭目以待。
  • 刻骨铭心的允诺

    刻骨铭心的允诺

    她12岁只身来到韩国,呆了4年,从未回国过。爸妈紧急召见她,让她离开了韩国欧巴,离开了初恋,来到国内,是新的学习环境,还有一个不熟的未婚夫!
  • 心脏病食疗与养生(居家生活宝典)

    心脏病食疗与养生(居家生活宝典)

    本书对心脏病的症状早有认识和详细记载,对治疗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心脏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和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
  • 王子爱上校花

    王子爱上校花

    流传千年的密藏,沉睡千年的血脉,梁朝王室,生活在现代,开启怎样的一段传奇之路!
  • 没钱也任性

    没钱也任性

    “我”,是朵奇葩,出身豪门,却成为了孤儿,在现代都市的钢筋水泥森林和荒蛮沙漠大海的惊涛骇浪中自由穿行。纵横全球,穿梭古今,思维天马行空,知识博古通今。你如果认为这是小说就大错特错了,那么是什么呢?好值得期待啊。其实就是一部小说。
  • 懒仙第一夫

    懒仙第一夫

    你弃我,她害我。就连我的亲爹亲娘都嫌弃我。你说我是累赘,她说我是狐狸精。亲爹亲娘说我是扫把星。好,十年之后,定是我回归之日,到那时,我送你们去见阎王老头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