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26600000034

第34章 卷七(2)

【译文】

黄河以北的人将“攻”字读为“古琮切”,与“工”、“公”、“功”三字读音不同,这是大错特错。近代有个人名叫“暹”,他自己把“暹”读作“纤”;有个人名叫“琨”,他自己把“琨”读作“衮”;有个人名叫“洸”,他自己把“洸”读作“汪”;有个人名叫“他自己把”读成“獡”,这不仅错在音韵上,而且也使子孙后代的避讳变得杂乱无章了。

【评析】

颜氏在这里所说的“音辞”,指的是文字的读音问题。颜氏在这里告诉我们,方言虽然客观存在,但人们又在不断追求语言的统一。改变“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的状况,以有利于思想的交流,这是颜氏的迫切愿望。统一语音非常重要,任务也非常艰巨,距离颜氏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汉民族语言依然存在七大方言区,推广普通话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就是证明。

颜氏指出由于习俗风气的不同以及撰写文章的作者有地域(楚地人和中原人)的差异,所以导致古今语音相差很大。颜氏特别提醒一些学者注意,以前的反切,很多都无法拼出正确的读音,所以要格外注意读音问题,不要读错字,不要沿袭古人的错误,这也是对子孙的教诲。颜氏对字词的读音非常重视,对音韵学也非常有研究,造诣颇深。尽管如此,他还是觉得自己才疏学浅,这里固然含有谦虚的意思,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语言的博大精深。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颜氏才专门对子孙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颜氏很重视对孩子的语言教育,重视到连孩子的发音、言辞都很注意,在幼儿时就逐渐纠正他们的读音,并把孩子发音的错误都当成是自己的过失。这种教育方式很值得提倡。儿童时代是一个人学好语言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重视纠正他们的发音错误,是很有科学道理的。这也是颜氏治学严谨的一个重要表现。在对幼年孩子的教育上,注重这方面教育的古人也不是少数。从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童蒙须知》中我们依然可以受到一些启示。

朱熹在对儿童的教育中,突出“讲”、“习”、“化”这三个字。所谓“讲”就是指道德灌输;“习”就是指习惯培养;“化”就是指熏陶变化。为了培养子侄们良好的习惯,他制定了详细的儿童行为准则——《童蒙须知》,其中一部分是专门来规范儿童应该怎样读书习字的,现摘录如下: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意自现”,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绉摺。济阳江禄,书读未完,虽有急速,必待掩束整齐,然后起,此最为可法。

凡写文字,须高执墨锭,端正研磨,勿使墨汁污手。高执笔。双钩,端楷书字,不得令手指著毫。

凡写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

此外,起床睡觉、说话走路、吃饭饮酒、待人接物都有规则,从而对儿童进行全面化教育。像这样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育方法是很值得推崇的。儿童时期是习惯形成的时期,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比等到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后再纠正,要容易得多。朱熹也看到了这一点,因此制订了《童蒙须知》,其要求的行为习惯是符合当时社会规范的、是文明礼貌的、有一定文化素养的行为习惯。

颜氏之所以将读音独立成篇,可见其对读音的重视程度。之所以会这样,当然跟颜氏深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分不开。此外,就是颜氏对子孙要求严格,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好习惯。发音看似小事,但事实上这是对孩子学习态度的考验。关注这些细节都是为孩子将来做大事打基础的。

除此之外,颜氏还认为人的品行跟语言有着一定的联系。他在文中提到,古人说过:“整天享用精美食物的人,很少有品行端正的。”颜氏分析其原因,是因为他们骄横奢侈,自我满足,而不能克制勉励自己。颜氏由品行的不端联系到语言的不纯正,他发现一些王公贵族的语音多不纯正。究其原因:在内受到低贱保傅的感染,在外又没有良师益友的指点和帮助。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语言、字音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行。所以一定得在这方面严格要求孩子。要学好语言,读准字音,从中可以引申出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要有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二是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三是要有比较高明的老师。这些依然适用于今天。

今天,如果不从事语言学的研究,我们没有太大的必要去考证一些古籍的字音,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没有一个人是不需要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那么,要想达到理想的沟通交流的效果,语言就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如果从小不培养自己发音吐字方面的能力,或者在平时不注意文字的读音,那么错误将很难避免,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之所以大力推广普通话,是为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提供更顺畅的沟通途径。学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不仅对字词声调要正确无误,还要注意字词的读音一定不能弄错了。字正腔圆的发音,优雅自信的谈吐,不仅体现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同时也能从中看出他的道德修养。

杂艺第十九

【原文】

真草书迹,微须留意。江南谚云:“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也。”承晋、宋余俗,相与事之,故无顿狼狈者。吾幼承门业,加性爱重,所见法书亦多,而玩习功夫颇至,遂不能佳者,良由无分故也。然而此艺不须过精。夫巧者劳而智者忧,常为人所役使,更觉为累;韦仲将遗戒,深有以也。

【译文】

楷书、草书等书法,是应该稍加留意的。江南有条谚语说:“咫尺书信,就是你给千里之外的人看的脸面。”今天的人们继承了两晋、刘宋以来的风气,留心研习书法,因此在这方面不会觉得为难窘迫。我小时候继承家传的学业,再加上自己天生就喜欢书法,见到了很多书法范帖,也在赏玩研习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是终究不见书法水平有所提高,这大概是我没有这方面的天分的缘故吧。然而这门技艺也不必学得过精。因为巧者多劳,智者多忧,一旦常常受人支使差遣,你就会觉得精通书法是一种负担了。魏代书法家韦仲将告诫儿孙千万不要学书法,还是不无道理的。

【原文】

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惟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萧子云每叹曰:“吾著《齐书》,勒成一典,文章弘义,自谓可观;唯以笔迹得名,亦异事也。”王褒地胄清华,才学优敏,后虽入关,亦被礼遇。犹以书工,崎岖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尝悔恨曰:“假使吾不知书,可不至今日邪?”以此观之,慎勿以书自命。虽然,厮猥之人,以能书拔擢者多矣。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译文】

王羲之是位风流才子,他潇洒不受约束,没有人不知道他的书法,但是正是因为这样,他的其他方面的特长就都被掩盖了。萧子云常常感叹说:“我撰写了《齐书》,刻印成一部典籍,书中文章弘扬大义,我认为很值得一看;可是最终却只是由于抄写得精妙,靠书法出了名,也算是怪事了。”王褒出身高贵,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到了北周后,他也依然得到礼遇。由于他擅长书法,所以便常常为人书写,困顿于碑碣之间,辛苦于笔砚之役。他曾后悔地说:“如果我不会书法,大概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劳碌了吧?”因此,千万不可以精通书法而自命不凡。当然了,地位低下的人,因写得一手好字而被提拔的事例也很多。所以说,道业不同的人是不能谋划到一起的。

【原文】

梁氏秘阁散逸以来,吾见二王真草多矣,家中尝得十卷;方知陶隐居、阮交州、萧祭酒诸书,莫不得羲之之体,故是书之渊源。萧晚节所变,乃是右军年少时法也。

【译文】

梁武帝秘阁珍藏的图书、字画散失以后,我见到了很多王羲之、王献之的真书、草书作品,家里也曾收藏十卷;看了这些作品后,才知道陶隐居、阮交州、萧祭酒等人的字,无不是学王羲之的字体格局,可见王羲之的字应是书法的渊源。萧祭酒晚年时的字有所变化,这种改变就是转向王羲之年轻时所写的书体。

【原文】

晋、宋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至梁天监之间,斯风未变;大同之末,讹替滋生。萧子云改易字体,邵陵王颇行伪字;朝野翕然,以为楷式,画虎不成,多所伤败。至为一字,唯见数点,或妄斟酌,逐便转移。尔后坟籍,略不可看。

【译文】

东晋、刘宋以来,人们大多通晓书法。所以一时形成了风气,在人们中互相产生了影响,所有的书籍文献都写得楷正可观。虽然其中难免也会出现个别俗体字,但损害不大。这种风气直到梁武帝天监年间也都还没有改变;到了大同末年,异体错讹之字逐渐产生并大量出现。萧子云改变字的形体,邵陵王常使用错别字;朝野上下都风起效仿,作为模式,如此画虎不成反类犬,造成很大的损害。有的将一个字简化成只有几个点,有的将字体随意安排,任意改变偏旁的位置。从此以后的文献书籍几乎没法看了。

【原文】

北朝丧乱之余,书迹鄙陋,加以专辄造字,猥拙甚于江南。乃以“百”“念”为“忧”,“言”“反”为“变”,“不”“用”为“罢”,“追”“来”为“归”,“更”“生”为“苏”,“先”“人”为“老”,如此非一,遍满经传。唯有姚元标工于楷隶,留心小学,后生师之者众。洎于齐末,秘书缮写,贤于往日多矣。

【译文】

在经历了长期的兵荒马乱以后,北朝的书写字迹鄙陋不堪,再加上擅自造字,字体比江南一带还要粗俗拙劣。以至于出现将“百”、“念”两字组合成“忧”字,“言”、“反”两字相组合成“变”字,“不”、“用”两字组合成“罢”字,“追”、“来”两字组合成“归”字,“更”、“生”两字组合成“苏”字,“先”、“人”两字组合成“老”字。像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别的,而是遍见于经书典籍中。只有姚元标擅长楷书、隶书,专心研究文字训诂的学问,跟从他学习的门生很多。到了北齐末年,掌管典籍文献的官吏所抄写的书籍,就比以前好了很多。

【原文】

江南闾里间有《画书赋》,乃陶隐居弟子杜道士所为;其人未甚识字,轻为轨则,托名贵师,世俗传信,后生颇为所误也。

【译文】

江南民间流传有《画书赋》一书,是陶隐居的弟子杜道士撰写的;这个人不怎么认识字,却轻率地规定字体的法则,还假托名师,世人就以讹传讹,信以为真,实在是误人子弟。

【原文】

画绘之工,亦为妙矣;自古名士,多或能之。吾家尝有梁元帝手画蝉雀白团扇及马图,亦难及也。武烈太子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萧贲、刘孝先、刘灵,并文学已外,复佳此法。玩阅古今,特可宝爱。若官未通显,每被公私使令,亦为猥役。

【译文】

擅长绘画,也是件好事;自古以来的名士,很多人都有这本领。我家曾保存有梁元帝亲手画的蝉雀白团扇和马图,他的画技也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梁元帝的长子萧方等特别善于画人物肖像,在座的宾客,他只要用笔随意点染,就能画出几位逼真的人物形象,拿了画像去问小孩,小孩都能指出画中人物的姓名。还有萧贲、刘孝先、刘灵,除了精通文章学术之外,也善于绘画。赏玩古今名画,确实让人爱不释手。但是如果善于作画的人官位不显贵,那么他就会常常被公家或私人使唤,作画也就成了一种苦差。

【原文】

吴县顾士端出身湘东王国侍郎,后为镇南府刑狱参军,有子曰庭,西朝中书舍人,父子并有琴书之艺,尤妙丹青,常被元帝所使,每怀羞恨。彭城刘岳,橐之子也,仕为骠骑府管记、平氏县令,才学快士,而画绝伦。后随武陵王入蜀,下牢之败,遂为陆护军画支江寺壁,与诸工巧杂处。向使三贤都不晓画,直运素业,岂见此耻乎?

【译文】

吴县顾士端身为湘东王国的侍郎,后来任镇南府刑狱参军,他有个儿子名叫顾庭,是梁元帝时的中书舍人,父子俩都通晓琴棋书画,尤其精通绘画,因此常常被梁元帝使唤,他们也因此时常感到羞愧悔恨。彭城有位刘岳,是刘橐的儿子,担任过骠骑府管记、平氏县令,富有才学,为人爽快,绘画技艺极高超,后来跟随武陵王到蜀地,下牢关战败后,他被陆护军弄到支江的寺院里去画壁画,和那些工匠杂处在一起。要是这三位贤能的人当初都不会绘画,一直只致力于清高德雅的事业,怎么会遭受这样的耻辱呢?

【原文】

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先王所以观德择贤,亦济身之急务也。江南谓世之常射,以为兵射,冠冕儒生,多不习此;别有博射,弱弓长箭,施于准的,揖让升降,以行礼焉。防御寇难,了无所益。乱离之后,此术遂亡。河北文士,率晓兵射,非直葛洪一箭,已解追兵,三九宴集,常縻荣赐。虽然,要轻禽,截狡兽,不愿汝辈为之。

同类推荐
  •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介绍了世界各地的10家豪华酒店,从酒店的区域、历史、风格、服务等方面出发,提示酒店背后所隐藏着的文化和生活内涵。酒店各有不同,有的是设计酒店、度假酒店,有的是历史悠久的豪华酒店,虽然坐落在不同城市,但均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延伸,并且为旅客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异国文化。书中附有酒店名称原文、地址、预定电话、网址等实用资讯。
  •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起源;这里,坐拥七千年的历史文化;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资源……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在新世纪曙光的映照下,折射出灿烂的光辉和无穷的魅力,也彰显出它顽强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活力。
  • 中国鄱阳湖

    中国鄱阳湖

    详细讲解了鄱阳湖古今历史之演变,描述鄱阳湖周边各地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地理资源概况,熔历史、思想、知识及趣味性于一炉,资料丰富详实。
  • 《高兴》大评

    《高兴》大评

    这本书收有关长篇小说《高兴》的评论、重要报道等40余篇文章。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热门推荐
  • 执笔录

    执笔录

    事物都有正反两面,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有生就有死。这个世界是人的希望,还是阴谋的容器……一个从山村走出的少年,如何一步步找到生命的真谛,揭开世界的面纱,太古神尸为何重现世间,虚无里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消失的太古英杰为何又再次光临大地,四大空间外到底存在着怎样的生命?是成为棋子,还是下棋的人,一切从这里发生……
  • 狂战九洲

    狂战九洲

    当强敌压境,国家收到侵略的时候,是举手投降,还是奋起一击,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了答案
  • 胡桃树下

    胡桃树下

    不知道如何描述这个作品,我也仅仅粗略起草和构思,不明白脉络和故事走向,小说的创作更适合顺其自然,船到桥头。
  • 掌天纪

    掌天纪

    楚定阴差阳错巧获仙缘,以凡人之身误入修真界。利用神秘盃文,推衍出《混元掌天诀》,逆转先天废材资质。剑走偏锋,以阵证道,登顶飞升。七情六欲人性美丑在师门荣耀,宗门争斗,正魔较量及异族屠戮中尽显修仙,步步仙机,步步杀机,一场热血,诡谲,波澜壮阔的修仙之旅将为你展开...====================================PS:主角三观正,该有的爽点一个不少,奇遇合理安排。
  • 鬼眼灵妻:老公,快到怀里来

    鬼眼灵妻:老公,快到怀里来

    投胎是个技术活,重生更是实力派。通灵少女意外重生,摊上了奇葩家庭。爹不疼娘不爱,家中还有混世魔王。一忍再忍,林岑龄怒。搞不死你,也得整死你。好在别的没有,通灵还行,搭上招鬼体质的冷面大少,轻轻松松成了尧大少的贴身保镖。原因是,尧大少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鬼。可偏偏怕鬼还特招鬼,什么灵异事件都爱往他身上撞。半夜的求救电话,好友的怪异举动,提灯的少女从大雾中走来。前仆后继的厉鬼,只为分一口“佳肴”。总之,他能活到现在,还真是不容易!某年某月,尧大少又成功的召来一厉鬼。“林岑龄!快给我滚过来!”林岑龄拖拖拉拉的赶了过来,看着吓坏的尧大少直乐呵。转而,又是某年某月。夜半歌声,疯狂呼唤。尧大少恬不知耻的喊道:“铃铛,我害怕!”林岑龄闻讯匆匆赶来,抱着尧大少的脑袋。“小乖乖,不要怕,你老婆我在。”尧大少努力蹭胸,至于节操,该去哪儿去哪儿。——这是一个通灵少女搭上招鬼体质的大少,一路斩(chou)妖(bu)除(yao)魔(lian),最后收获美满爱情的故事。
  • 奥秘世界2

    奥秘世界2

    地球的年龄是多少?百慕大为什么被称为“魔鬼三角”?为什么会有“水往高处流”的现象?动物有哪些特异功能?鲸鱼为何会“集体自杀”?人类的寿命极限是多少?“法老的诅咒”为什么一再应验?比萨塔为什么斜而不倒?面对信息化时代知识学习问题的挑战,加强课外知识体系建设,提高课外阅读的科学性、健康性、先进性以及趣味性,不仅重要,而且极其紧迫。在人类的科学尚不发达时,人们囿于知识的局面限,对自身及周围的种种现象,只能靠主观的猜测与揣摩;当人类的科学知识水平获得空前大发展以后,很多过去遗留的难题,都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又发现了更多的有关这个世界目前仍无法解释的奥秘。
  • 沙特姆姆奇遇记

    沙特姆姆奇遇记

    一位少年,为了帮助他从前的自己复活,逃过了自己命中注定的三刧,并帮助寻找潘多拉宝盒的碎片,碎片分为十二生肖的图案,从此他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
  • 纵魔记

    纵魔记

    蝼蚁变大象,废柴当自强!崛起之路漫漫长,魔剑破空临身旁。命运之说怎么讲,且看纵魔揭真相。新书求收藏求推荐!!
  • 双月女武神

    双月女武神

    双月大陆原本是一个剑与魔法并存、信仰诸神的浩大世界。甚至双月大陆原本也不叫双月大陆……愚蠢的潘多拉因为“妒忌”打开了魔盒,引来异位面恶魔,这些自称为电磁文明的恶魔本体十分弱小,仅仅普通双月人就能以一敌十。但是恶魔们用“战舰”“机甲”“电磁武器”却是能以一敌万,甚无敌……诸神或碎裂大陆架起神国而逃,或卷起城市带着信民而逃,或者就此陨落,化作神涅。恶魔成了这个宇宙的主角,这一切仅仅是表象?——更新时间不定。
  • 执行的效力

    执行的效力

    本书以心理学原理为基础,介绍如何进行人本主义管理,推进管理变革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