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26600000033

第33章 卷七(1)

音辞第十八

【原文】

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已来,固常然矣。自《春秋》标齐言之传,《离骚》目楚词之经,此盖其较明之初也。后有扬雄著《方言》,其言大备。然皆考名物之同异,不显声读之是非也。逮郑玄注“六经”,高诱解《吕览》、《淮南》,许慎造《说文》,刘熹制《释名》,始有譬况假借以证音字耳。

【译文】

九州之人,所说的语言各不相同,自古已然。《春秋公羊传》用齐国的俗语记载历史,《离骚》用楚地的语词写成经典,它们的出现大概是明确方言差异的最早的说法。后来扬雄著《方言》,针对这方面做了大为详备的论述。不过这本书也都是考证事物名称的异同,而没有显示读音的正确与否。直到郑玄注释《六经》,高诱注解《吕氏春秋》、《淮南子》,许慎著《说文解字》,刘熹著《释名》,方开始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标明文辞的读音。

【原文】

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高贵乡公不解反语,以为怪异。自兹厥后,音韵锋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指马之谕,未知孰是。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覈古今,为之折衷。搉而量之,独金陵与洛下耳。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

【译文】

但是古音与今音是有差别的,其中语音的轻重、清浊,还没有能了解,再加上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的注音方法,更使人疑惑不解。孙叔言著《尔雅音义》,他是汉末人唯一懂反切注音法的。直到曹魏时期,这种反切注音法方大为流行。高贵乡公曹髦因为不懂得这种反切注音法,所以被人们当做一件十分怪异的事情。此后,韵书层出不穷,这些书开始出现时,还有方言的记录,相互非议讥笑,各是其是,各非其非,到底也不知道孰是孰非。后来大家有了统一的注音标准,即都用帝王都城的语音,同时参与比较各地方言,考核古今语音,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经过权衡斟酌,最后得出只有建康音和洛阳音可取。南方水土柔和,语音清亮悠扬,发音急切,其不足之处就是发音浅浮,且多鄙陋粗俗的言辞。

【原文】

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然冠冕君子,南方为优;闾里小人,北方为愈。易服而与之谈,南方士庶,数言可辩;隔垣而听其语,北方朝野,终日难分。而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不可具论。其谬失轻微者,则南人以“钱”为“涎”,以“石”为“射”,以“贱”为“羡”,以“是”为“舐”;北方人以“庶”为“戍”,以“如”为“儒”,以“紫”为“姊”,以“洽”为“狎”。

【译文】

而北方山川深邃浑厚,语音低沉厚重而迟缓,体现了北方人质朴正直的个性,并且言辞中保留了很多古语。不过,要是说起官宦士子的语言,则南方远远优越于北方;而北方的市井平民的语言则是大大胜过南方的。如果先让他们交换服装,然后再让他们交谈,南方的士大夫与平民在说过几句话后,便可轻易分辨其身份;倘若是北方的官员和平民,你听一天也很难将其区分开来。不过南方的语言由于受到吴语和越语的影响,北方的语言也夹杂着外族的语言,因此它们都有很大的弊病,在此我就不一一说明了。其中有轻微错失的,如南方人把“钱”读作“涎”,把“石”读作“射”,把“贱”读作“羡”,把“是”读作“舐”;北方人把“庶”读作“戍”,把“如”读作“儒”,把“紫”读作“姊”,把“洽”读作“狎”。

【原文】

如此之例,两失甚多。至邺已来,唯见崔子约、崔瞻叔侄,李祖仁、李蔚兄弟,颇事言词,少为切正。李季节著《音韵决疑》,时有错失;阳休之造《切韵》,殊为疏野。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云为品物,未考书记者,不敢辄名,汝曹所知也。

【译文】

像这样的例子,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他们的错失都很多。我到邺城至今,只知道崔子约、崔瞻叔侄二人,李祖仁、李蔚兄弟二人在语言方面略有研究,稍稍做了一些切磋补正之事。李季节著《音韵决疑》,差错百出;阳休之著《切韵》,又非常草率粗略。我家的儿女,虽然还在很小的时期,但也已逐渐纠正过失了。所做器物,如果没有经过认真查阅考证相关书籍,就不敢随意称呼,这些你们都是知道的。

【原文】

古今言语,时俗不同;著述之人,楚、夏各异。《苍颉训诂》,反“稗”为“逋卖”,反“娃”为“於乖”;《战国策》音“刎”为“免”,《穆天子传》音“谏”为“间”;《说文》音“戛”为“棘”,读“皿”为“猛”;《字林》音“看”为“口甘反”,音“伸”为“辛”;《韵集》以成、仍、宏、登合成两韵,为、奇、益、石分作四章;李登《声类》以“系”音“羿”,刘昌宗《周官音》读“乘”若“承”;此例甚广,必须考校。

【译文】

古今的言语,由于习俗风气的不同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著书作文的人,由于所处南北地域的不同而在语音上也有所差别。《苍颉训诂》中,“稗”注音为“逋卖反”,“娃”注音为“于乖反”;《战国策》注“刎”音为“免”;《穆天子传》注“谏”音为“间”;《说文解字》注“戛”音为“棘”,将“皿”读作“猛”;《字林》注“看”音为“口甘反”,注“伸”音为“辛”;《韵集》中把“成”、“仍”、“宏”、“登”合为两个韵,又把“为”、“奇”、“益”、“石”分为四个韵部;李登《声类》将“系”注音“羿”,刘昌宗《周官音》将“乘”读作“承”;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必须加以考核校正。

【原文】

前世反语,又多不切。徐仙民《毛诗音》反“骤”为“在遘”,《左传音》切“椽”为“徒缘”,不可依信,亦为众矣。今之学士,语亦不正;古独何人,必应随其讹僻乎?《通俗文》曰:“入室求曰搜。”反为“兄侯”。然则“兄”当音“所荣反”。今北俗通行此音,亦古语之不可用者。玙璠,鲁之宝玉,当音“余烦”,江南皆音“藩屏”之“藩”。“岐”山当音为“奇”,江南皆呼为“神祇”之“祇”。江陵陷没,此音被于关中,不知二者何所承案。以吾浅学,未之前闻也。

【译文】

前人标注的反切,又有很多不太妥帖的地方。比如徐仙民《毛诗音》将“骤”的音注为在“在遘反”,《左传音》将“椽”音注为“徒缘切”,像这样依从相信的反切,也很多。今天的学者,也有将语音读错的,难道古人是什么奇特之人,因此我们一定要沿袭他们的讹误吗?《通俗文》说:“入室求曰搜。”(服虔)把“搜”的音注为“兄侯反”。这样一来,“兄”不就应该读作“所荣反”了吗?当今北方民间流行这个读音,这也是古代言事中不能沿用的例子。玙璠,是鲁国的宝玉,“玙璠”的当作“余烦”,江南的人都将“璠”读作“藩屏”的“藩”音。岐山的“岐”音应该读作“奇”,江南的人却将它读成“神祇”的“祇”。江陵沦陷后,这两种读音就流传到了关中地区,不知道它们依据的是哪些经书典籍。以我的才疏学浅,以前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原文】

北人之音,多以“举”、“莒”为“矩”;唯李季节云:“齐桓公与管仲于台上谋伐莒,东郭牙望见桓公口开而不闭,故知所言者莒也。然则莒、矩必不同呼。”此为知音矣。

【译文】

北方人的语音,大多数将“举”、“莒”读成“矩”;只有李季节说:“齐桓公与管仲在台上商议讨伐莒国之事,东郭牙远远地看见桓公的嘴张开而合不上,因此断定他们谈论的正是莒国。这样看来,‘莒’、‘矩’二字的拼读是不一样的。”像这样的人就是懂音韵的人了。

【原文】

夫物体自有精粗,精粗谓之好恶;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此音见于葛洪、徐邈。而河北学士读《尚书》云好生恶杀。是为一论物体,一就人情,殊不通矣。

【译文】

物体本身是有精良和粗劣之别的,我们称精良的为好,称粗劣的为恶;人根据其自身的情感而对事物有取有弃,我们就称这种取或弃为好或恶。后一种好、恶的读音始于葛洪、徐邈。而黄河以北地区的学士读《尚书》时却将“好(呼报反)生恶(乌故反)杀”读作“好(呼皓切)生恶(乌各切)杀”。这种一面取评论物体质地的读音,一面却表达人的感情之义,就非常说不通了。

【原文】

甫者,男子之美称,古书多假借为“父”字;北人遂无一人呼为“甫”者,亦所未喻。唯管仲、范增之号,须依字读耳。

【译文】

“甫”是男子的美称,古书多通假为“父”字;北方人都依本字而读,没有一个人将“父”读作“甫”音,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二者的通假关系。只有管仲、范增的号,必须按照“父”字的本音来读。

【原文】

案:诸字书,焉者鸟名,或云语词,皆音“于愆反”。自葛洪《要用字苑》分焉字音训:若训“何”训“安”,当音“于愆反”,“于焉逍遥”、“于焉嘉客”、“焉用佞”、“焉得仁”之类是也;若送句及助词,当音“矣愆反”,“故称龙焉”、“故称血焉”、“有民人焉”、“有社稷焉”、“托始焉尔”、“晋、郑焉依”之类是也。江南至今行此分别,昭然易晓;而河北混同一音,虽依古读,不可行于今也。

【译文】

据考证:各字书将“焉”解释为鸟名,或解释为虚词,且都注音“于愆反”。自葛洪著《要用字苑》起,方开始区别“焉”字的读音释义:如果解释成“何”、“安”,则应读作“于愆反”,“于焉逍遥”、“于焉嘉容”、“焉用佞”、“焉得仁”之类的句子就是这样;如果“焉”字是用作句末或句中的语气词,则应读作“矣愆反”,“故称龙焉”、“故称血焉”、“有民人焉”、“有社稷焉”、“托始焉尔”、“晋、郑焉依”之类的句子就是这样。江南至今还是流行这两种不同的读音,字的意思就简单易懂;而黄河以北将这两种读音混成一个读音,虽然这是遵从古音,但是于今天却不能通行。

【原文】

邪者,未定之词。《左传》曰:“不知天之弃鲁邪?抑鲁君有罪于鬼神邪?”《庄子》云:“天邪地邪?”《汉书》云:“是邪非邪?”之类是也。而北人即呼为也,亦为误矣。难者曰:“系辞》云:‘乾坤,易之门户邪?’此又为未定辞乎?”答曰:“何为不尔!上先标问,下方列德以折之耳。”

【译文】

邪,是语气词,表示疑问。《左传》说:“不知天之弃鲁邪?抑鲁君有罪于鬼神邪?”庄子说:“天邪地邪?”《汉书》说:“是邪非邪?”这类“邪”字就是用来表示疑问的语气。而北方人却把“邪”字读成“也”,这就错了。有人责难我说:《系辞》说:‘乾坤,易之门户邪?’这个‘邪’字也是用来表示疑问语气吗?我说:怎么不是呢?前面先提出问题,后面才陈述阴阳之德的道理来做裁断呀。

【原文】

江南学士读《左传》,口相传述,自为凡例,军自败曰“败”,打破人军曰“败”。诸记传未见“补败反”,徐仙民读《左传》,唯一处有此音,又不言自败、败人之别,此为穿凿耳。

【译文】

江南的学士读《左传》,是靠口授递相传述,他们自己规定音读章法,军队自己战败说“败”(蒲迈反),打败敌国军队说“败”(补贩反)。在各种说法中都没有见过“补贩反”这个注音。徐仙民所读的《左传》,仅有一处注的是这个读音,也并未说清自己被打败和将别人打败的差异之所在,这就显得牵强附会了。

【原文】

古人云:“膏粱难整。”以其为骄奢自足,不能克励也。吾见王侯外戚,语多不正,亦由内染贱保傅,外无良师友故耳。梁世有一侯,尝对元帝饮谑,自陈“痴钝”,乃成“飔段”,元帝答之云:“飔异凉风,段非干木。”谓“郢州”为“永州”,元帝启报简文,简文云:“庚辰吴入,遂成司隶。”如此之类,举口皆然。元帝手教诸子侍读,以此为诫。

【译文】

古人说:“整天享用精美食物的人,很少有品行端正的。”这是因为他们骄横奢侈,自我满足,不能克制私欲,勉励自己。我发现那些王公权贵,他们的语音大多都不纯正,这也是他们在内受到下贱保傅的熏染,在外又缺乏良师益友的教诲帮助的结果。梁朝有一个人,被封为侯爵,他曾经和梁元帝一起饮酒戏谑,自称“痴钝”,却读成了“飔段”。元帝说:“按你的读法,‘飔’就不同于凉风,‘段’就不同于段干木了。”那人又将“郢州”读作“永州”。元帝把这件事说给简文帝听,简文帝说:“庚辰日吴人入楚郢都的‘郢’却成了后汉司隶校尉鲍永的‘永’。”像这样的读音错误,那些王公权贵张口就是。元帝亲自教导那些公子侍读,就将这些作为例子以示告诫。

【原文】

河北切“攻”字为“古琮”,与“工”、“公”、“功”三字不同,殊为僻也。此世有人名暹,自称为“纤”;名琨,自称为“衮”;名洸,自称为“汪”;名,自称为“獡”。非唯音韵舛错,亦使其儿孙避讳纷纭矣。

同类推荐
  • 中国地名灯谜解析

    中国地名灯谜解析

    本书收入以地名为谜底的灯谜两千七百多条,既有省、市、县等行政区划地名,也有风景名胜、历史古迹等地名。
  • 山河扣问

    山河扣问

    山河扣问,是邓涛在叹惋历史文化足迹中,娓娓道出的对生命、对往昔的体验感知;是通过心灵关切探寻着沧桑世道是非曲直的文化捕捞;是用内心独白式的温润对秦砖汉瓦的深情抚摸;是一支秀气的笔,在拨开朦胧,于迷雾中印证自己紧抱不弃的人生信条。
  • 对联楹联(中华国学经典)

    对联楹联(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高兴》大评

    《高兴》大评

    这本书收有关长篇小说《高兴》的评论、重要报道等40余篇文章。
  •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就将这些流传于天津民间的各类老俗话汇集起来,在记录其内容的同时,深入发掘每句老俗话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写出俗话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特别是与其相关的动人故事。
热门推荐
  • 大伟品水浒

    大伟品水浒

    本书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明星警察王大伟编著。从现代法律的视角品读古典名著《水浒传》,解析《水浒传》中的相关法律问题,破解犯罪密码,是一部预防犯罪的宝典,加强个人防范的手册,为人处事的百科全书。
  • 你曾是我心头的秘密

    你曾是我心头的秘密

    每个人,都经历过暗恋,都有过初恋。那个我心尖的秘密,那个曾经我暗恋的你,还好吗?
  • 路灯下的爱恋

    路灯下的爱恋

    爱情像一杯苦水,把小雨留在忧伤的梦里。佛说,你化作一盏路灯照亮你的前缘。人生路上,女鬼相伴。爱情故里,泪水化作悲伤。这一切是宿命的安排,这一切看小雨的演绎。。。。。。
  • 破立无双

    破立无双

    一动一静、一阴一阳、一枯一荣、一破一立,天地万物在对立中统一、矛盾中共存,生命的繁衍生息、生生灭灭亦在此理之中。有少年名昊,随星而来,出于石中,生而知之,怀着对天地大道的追求创《破立决》,携四位追随者,在天地大潮中披荆斩棘、逆流而上。虽千难万阻,吾道心不动!
  • 逆宠皇妃皇帝快接驾

    逆宠皇妃皇帝快接驾

    大婚当日,她慕容雪竟被自己青梅竹马的莫王爷当众退婚,顷刻间,由人人羡慕的王妃变为人人可怜的弃妇,流言蜚语传遍整个夜凉国,不堪羞辱投湖自尽。地狱轮回,灵魂互换,在此醒来,她已嫣然重生。不料次月,一道圣旨,她竟然被选做皇妃,顷刻间,夜凉国境内在此掀起轩然大波他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帝王,却因为一个“赌约”要迎娶夜凉国最不敢要之人,硬着头皮纳她为妃却不想何时开始已经对她用情至深,她说皇宫不好玩要逃跑,某人却说慕容雪皇宫可不是你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的。
  • 仇人与爱人的抉择

    仇人与爱人的抉择

    一场突然其来的车祸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幸福生活。本是两条平行线永远不可能相遇的人却因萧静的错误选择聚在一起,不知这样的相遇是福缘还是孽缘?六年后,拥有双重身份的她踏入复仇之路,为了让自己彻底脱掉懦弱的皮囊,她背着所有人与好姐妹琪琪加入一所无人知晓的国际训练。两年后归来之际,她的出现,让那个寻了她两年的男子对她展开了猛烈动人的爱情狂追。本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嫁人,本以为自己永远不会动心,只为自己最重要的人而活。可他的出现,他的爱让萧静沉浮了。真心相恋,有情人终成眷属后可以幸福的生活,却遭晴天霹雳,阴差阳错将埋藏了八年前的祸事一瞬间爆发,看萧静如何抉择此生之路?在孝与爱之间如何抉择,在爱人与仇人之间哪个将是萧静的归宿?
  • 萌妻撩人:糖糖老公约不约

    萌妻撩人:糖糖老公约不约

    作为一个资深腐女千金,顾蓁蓁励志嫁个颜值逆天的帅哥然后给他找个美丽又温柔温柔的攻,或者受。相亲对象意外的非常符合他的要求!颜值逆天,攻气爆棚!不过…那个第一次见面就声明:“我喜欢男人,我对女人没兴趣,各种方面。”的人是他家老公没错吧?被吃干抹净的顾蓁蓁无力挠墙…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幻星闪耀

    幻星闪耀

    宇宙中存在着许多星座,而在这样的一个位面中存在着一个充满星辰力量的大陆,大陆上的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星辰力量去生活,每个人都拥有着自身的本命星座,当这种本命星座中存在一种可以驱动星辰力量的幻星之时,那么,这个人的一生注定不平凡,以幻星创造属于自己的力量,征战大陆········主角带领自己的弟弟,朋友,爱人,为了不让千年前的毁灭再次发生,一行人踏上了寻找十二星座——天星十二宫究竟,他们能否阻止魔皇的复活,能否给大陆带来和平····
  • 金陵第四绝

    金陵第四绝

    一个乡下少年,林羽觞,因为母亲临终前一句未说完的话,便为了寻父而踏上前往金陵的旅程。在金陵,他认识了文家小姐,结拜了兄弟,见到了金陵三绝,收下了俏丫头,有了一番作为……结下了无数羁绊,使他再也无法从金陵中抽身。然而明媚的金陵却是暗潮涌动,似有一场大阴谋,而林羽觞和众人又将在这阴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众人因各自命运而走到一起,又将因各自命运而上演一出不平凡的故事。从林羽觞踏出第一步的那一刻开始,一切便已注定,无法改变,是宿命,是命运……谁将伴林羽觞走到最后?谁又将最后与林羽觞执剑对立?林羽觞最后又将如何抉择?谜底谁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