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云其遥远的记忆中,她叫金小丹。
长得什么样,已经不记得了。
是圆脸是尖脸还是方脸?脸色是白净是红润还是黝黑?是扎小辫还是小短发或者小长发?周云其都想不起来了,记忆中都是模模糊糊的。
只记得那时候读小学三年级或者四年级,他住芦北村的东头,小丹住芦北村的西头。每天早上,他们都要到村子中央晒谷场边上的芦北小学上学。
周云其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每天早上都要一大早的起来,屁颠屁颠地跑到西头叫上小丹一起上学。
那个时候,小丹是他的前桌。
小女孩的成绩很好,每天她都会仔细地检查周云其的作业,细心地把周云其做错的答案用橡皮擦掉,并告诉他正确答案让他填上。
周云其小时候长着一颗大大的圆圆的头,班里的人都叫他“大头”。
只有小丹例外,每次都叫他“周云其”。
金小丹的爸爸在乡里的一个服装厂或者机械厂上班,是吃皇粮的,在当时的芦北村,是很了不起的。
小丹也因此显得与众不同。
记忆里,周云其觉得金小丹每天都穿着整洁漂亮的衣服,打扮得干干净净的,和周围整天蓬头垢面的小女生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
那会儿农村里还没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都吃大锅饭。
大人们没日没夜的在田地里干活挣工分,谁也没心思整弄小孩子。
周云其觉得金小丹就象童话里的一个小公主,这可能就是他整天迷恋她的原因。
每个小学每个班都一样,班里总会有几个“坏小子”。
坏小子们最爱干的事情就是欺负班里的小女生。
周云其的班里也不例外。
芦北小学所在的地方原先是一个国民党大官的大宅院,解放后充公改造成了小学。
那座宅院好大,主楼是上下三层的大洋房,每层楼都有三个大房间。
洋房周围还有很多厢房。
周云其他们的教室在洋房的三楼,可是学校的厕所却在一楼洋房的后面,每次上厕所都得从三楼跑下来,特别的麻烦。
洋房的楼梯有点小,只能两个人并排走,所以每次下课,坏小子们就故意堵着楼梯口,不让女生们下去上厕所。
因为金小丹在班里的与众不同,她就成为了坏小子们重点欺负对象。
别的女生可以过去,她就不行。好几次,金小丹都被气哭了。
周云其那会儿胆子也小,根本没有英雄救美的气概。
记得有一次,金小丹又被气哭了,周云其在忍无可忍下,用他的大头撞了守在楼梯口的那几个坏小子。结果是那几个坏小子没事,他自己却骨碌骨碌从三楼滚了下来。
幸好那楼梯是弯着上去的,他在三楼到二楼的弯角上就被卡住了,什么事也没有。
但这么一滚把老师们吓坏了,老师们再不允许坏小子们在楼梯口胡作非为,周云其意外地挽救了班里受欺负的女生们。
可是班里的女生们并不感激他,还老是拿他滚下楼梯的事取笑他,骂他“笨大头”。
这些陈年旧事,估计小丹早就忘了。
芦北村由一横一竖两条石子路交织成一个十字,十字的四个方向分别通向隔壁的横路村、上芦村、郭村和管湖村。
十字路口旁是当时的芦北乡供销社,吃完晚饭后,四邻八村的村民都赶到这里买东西,可热闹了。
供销社里最多的是生产物质,什么化肥啦,锄头啦,草耙啦,也有碗呵,毛巾呵,肥皂呵什么的。当然,也有小学生喜欢的一分钱两颗的纸包糖,三分钱一个的酥饼,还有八分钱一斤的酱榨菜。
周云其记得很清楚,那次是农忙时节,妈妈在田里插秧,天很黑了才回家。家里也没什么菜,妈妈就给了他一毛两分钱,叫他到供销社买一斤半的榨菜。
走到十字路口时刚好碰到小丹,周云其不知哪来的勇气,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买了八颗糖,和小丹一个人四颗分着吃了,然后用剩下的八分钱买了一斤榨菜,自作聪明地骗妈妈说是一斤半。
妈妈正在村头挑水,看了周云其买的榨菜后,水也不挑了,气冲冲地拉了周云其就赶到供销社,说营业员欺负小孩子,那榨菜哪有一斤半,她用手都掂出来了。
那时候的营业员可神气啦,关键是她也没做错什么,所以劈劈啪啪一顿说,把妈妈羞的,真是无地自容。
回家后,周云其就被气急败坏的妈妈狠揍了一顿。
周云其坦白说那糖都让自己吃了,没敢供出小丹,否则昏了头的妈妈非得上小丹家大吵一顿不可。
小丹的家在供销社后面往郭村方向去的一条小弄堂里,石子路进去还有一大段路。得从弄堂里的一个小门进去,穿过一个很破旧的小四合院,再从四合院的边门出去。
每次来叫小丹上学,周云其都在四合院的边门口叫“金小丹金小丹”,小丹啊啊地应着,打扮得花枝招展地跑出来,两个人一前一后地上学去。
一次,周云其刚在“金小丹金小丹”地叫着,旁边突然窜出来一只黑色的卷毛跑,耷拉着长耳朵,冲着周云其汪汪地吼。
那个时候农村穷,人都吃不饱,更别说狗了。所以那狗就长得相当难看,又瘦又脏,只剩一副骨架,特别的丑,它可能饿极了,发出的声音特别凶狠,眼看着就要扑过来把周云其给吃了。
小学生周云其当场就吓坏了。
第一反应就是跑,没命地跑,跑出四合院,跑出小弄堂,跑到大路上。
幸好卷毛跑没有追来,它趴在弄堂里的那个小门口,眼睛红红的,吐着舌头,在那喘气。
周云其被吓得不轻,好多年过去了,小丹的印象都记不清了,那只卷毛狗的丑样依然清晰记得。
那以后,周云其就不大敢到里面叫小丹了,只在大路口等一会儿,看到小丹了就一块儿走,看不到就自己一个人走。
可是小丹好象并不在乎他,也不在意周云其有没有在路口等她。
渐渐地,小丹就走出了周云其的记忆,只留下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
小学毕业后,周云其考上了当时武义县的重点中学东干中学,而金小丹只考上当时的乡中学芦北初中。
东干中学是寄宿制学校,那时候学校追求升学率,东干中学的周日都要上课,一个月只能回家一次。周云其每次回家都是匆匆忙忙地,很少能碰到小丹。
过年过节时,赶上村里唱大戏,周云其也会在戏台前碰上金小丹。
但金小丹是个漂亮的大女孩了,她羞涩内向,不善言辞,看见周云其,只会轻轻一笑。
在戏里的锣鼓喧天中,在小丹的轻轻浅笑里,那些青梅竹马的旧事就象云一样地飘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