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54200000004

第4章 慈与悲:世有平等,然后有真慈悲

佛家讲求度人济世,悲天悯人。佛法的宗旨就是劝诫世人秉持一颗慈悲心游走于红尘,往来于俗世,处处行善,时时积德,修出一生的善缘。本章旨在为世人揭示出慈悲的本相,剖析慈悲与孝道、平等、布施、智慧之间的因果业缘,从而助世人早日修出一颗真正的慈悲之心。

善恶是法,法非善恶

慈悲,是善美的关怀在佛的眼里,世间没有不可点度之人,世间也没有不可化解之事。善良的人可以度,邪恶的人更可以度,因为越是出于污泥,就越是能够结出清净的莲花,越是手握屠刀,就越可以一念放下立地成佛。正所谓“善恶是法,法非善恶”,这句话就告诉世人,人之本心皆为善,无一人不可度。

佛家讲慈悲,慈悲之心是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泉源。慈悲就是佛性,心怀慈悲之心,世人皆可成佛。慈悲犹如阳光、净水、花朵,可以带给世人光明、清净、欢喜。

当然,慈悲并非是懦弱,慈悲也并不是忍让,当你受到他人的侵害时,此时的慈悲就是勇敢,要勇敢地用自己的力量自救甚至点化他人;慈悲也不是一时的恻隐,只有穿上智慧之衣的仁慈才是大仁大慈,才是可以解救世人的仁慈;慈悲更不是一时的兴起,而是将善行作为终生的准则;慈悲也不是对他人的心有所求,而是心灵世界的坦坦荡荡;慈悲的至境是怨亲平等,是无我无私。

一位小沙弥向无名禅师问道求法:“您告诉我们学佛就是要普度众生,那么如果是坏人该怎么办呢?坏人已经犯下了恶孽,已经失去做人的资格,还要度他们吗?”

无名禅师听完后拿起笔来,在纸上写了一个“我”字,但这个“我”却是反方向写出来的,就像是印章上的文字。禅师写完后问道:“这是什么?”

小沙弥回答说:“这是一个字,只不过写反了。”

禅师又问:“那你能看出这是个什么字吗?”

小沙弥回答说:“是个‘我’字。”

禅师又说:“那么写反的‘我’字算不算字呢?”

小沙弥说:“写反的字怎么还能算字呢?”

禅师说道:“既然不算,那你为何会说这是个‘我’呢?”

小沙弥立刻改口说:“算。”

禅师又说:“既然算个字,那你为什么又说这个字反了呢?”

小沙弥无言以对。

无名禅师微笑着说道:“正写是字,反写也是字,你既然说它是个反写的‘我’字,就说明在你心里是真正识得‘我’的原字的;相反,如果你不知道原来的字是什么模样,就算我写反了,你也无从知晓,只怕当人告诉你这是的‘我’字后,遇到正写的‘我’,你倒要说是反写的了。”

小沙弥若有所悟地点点头,禅师接着说道:“同样的道理,好人是人,坏人也是人,你只需明了人的本性,能一眼辨出善恶,那么度化坏人又有何难呢?”

小沙弥因此顿悟。

其实无名禅师旨在告诉我们,世间万物皆有其本相,只要明悉本相,那么心中就不会有迷惘疑惑。任其正反,都可不失其道,不乱其规,心如明镜,本相可照。

是以,对于一些误入歧途之人,我们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只有如此,他们的心才会受到感怀,他们才有悔过之意,才有知返之心。

星云大师告诉我们,慈悲是身体力行的道德,而不是衡量别人的尺度。也就是说只有慈悲之心还远远不够,必须“引慈心于己行,行善事以修心”,这才是真正的慈悲。

……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人之慈悲,孝之为本

慈悲之心非空来,孝道为本是其源佛家认为,慈悲之心的源头,是一个人的孝心。

净业三福有云:“孝养父母,尊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世业。”第一句话就是劝诫世人“孝养父母”,可见“孝”于佛家而言是多么的重要。而一个人想要立于世间,那么就必须修德,而修德的第一步就是必须懂得孝顺父母。因为人生世间,父母是自己最亲最近之人,倘若连最亲最近之人都不知道去关心,那么很难想象还会将自己的慈爱友善送给那些素昧平生之人。

是以,世人若想修慈悲之心,则须先养孝顺之德。孝顺是根,慈悲为实;孝顺是源,慈悲乃流;孝顺是石木,慈悲是广厦。

佛祖在舍卫国时,曾为信徒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在过去,印度的波罗奈国有这样一个残忍的习俗——当父母年老时,就将其活埋,这样便可以节省粮食,然后养活子孙后代。久而久之,这个残忍的习俗竟然变成了国家的法律规定。

在这个国家里有一位长者,他的儿子十分孝顺。这个儿子对于国家有这样一条残酷的律条实在是不能忍受,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废除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长者已经到了要被活埋的年岁。可是他的儿子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惨剧,于是他在自己家的地下建了一个密室,把父亲藏在了里面,每天按时按点为父亲送上食物和水。他的这份孝心最终感动了天神,天神决定帮助这个孝顺的孩子。于是天神手拿一卷纸,然后来到国王面前对国王说:“这张纸上写着四个问题,如果你在七天之内可以全部解答出来,那么我就会保你的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但如果你答不出来,那我就会砍下你的头颅。”说完,天神就消失不见了。

国王立即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可是大家看着纸上的四个问题,谁也没有解决的办法。眼看期限将至,国王无奈之下昭告天下,若有人能解答出全部问题,那么这个人无论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国王都会答应。

这四个难题就是:什么是最大的财富?什么是最大的快乐?什么是第一美味?什么最长寿?

那个孝顺的儿子见到这四个问题后,立刻询问自己的父亲。长者给出了答案:信用是最大的财富;修行正法是最大的快乐;诚实语是第一美味;法身慧命最为长寿。这个儿子将这些答案告知了国王,国王果然通过了天神的考验。国王非常高兴,于是问他:“这些答案是你自己想的,还是别人教的?”

“是我父亲教的。”

国王很诧异地说:“你父亲应该很老了吧,不是应该已经被活埋了吗?”

“请国王恕罪,我私自将老迈的父亲藏了起来。国王陛下,父母生育我们,养育我们,那是怎样的艰辛与不易啊,无论我们怎么报答都不为过。因此国王陛下,我不要金银珠宝,也不要高官厚禄,只是恳请废除‘活埋年老父母’这条律法。”

国王深受感动,于是将这条残忍的法律废除掉了,而且另增一条:凡是不孝顺父母的人,将治以重罪。

佛陀讲完这个故事后对信徒们说:“孝养恭敬父母,便是孝养恭敬一切佛与菩萨。而那个长者的儿子就是我,而正因这份功德,我才可修成正果。”

信徒听完后赞叹不已,纷纷决心效仿。

佛陀的孝心最后终于为其打开了佛法之门,使其通晓万理,明察千道。世间一切修心向佛之人,当牢记佛陀教诲,恪守孝道,方能慈悲为人,从而救人于水火,度己于极乐。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子女觉得父母年老力衰之后,就会成为家庭的负担。好一点的安心奉养,或是送到养老院托人照料;不好的无卧房可寝,无热饭可食;更有甚者直接将父母扫地出门,任其流浪乞讨甚至自生自灭。这种行为怎能不令人发指呢?

不能事亲,焉能成佛?父母终其一生,将心念都系于儿女身上,我们又怎能不报父母的生恩养德呢?孝顺父母,是佛家现世最基本的慈悲,只有这份慈悲在父母身上生根发芽,才能推及众生,开出大爱之花。

……不孝不顺,与禽兽无异。

布施救人,不留一念

法布施,就是度人佛家讲求布施,而这布施由低至高分为三层:一是物质层面的,世人饥时赠以粥米,困时赠以钱帛,这叫做外布施;二是精神层面的,传承知识,开启智慧,这叫做内布施;三是救世人于苦难之中,度世人于水火之间,这叫做无畏布施。

对修心向佛之人而言,布施自然是一种修行。每个人的佛性皆不相同,那么布施之物自然也不尽相同。身外之物丰厚之人不免勤于外布施,捐款捐物,解人燃眉之急;诗书饱读之人自当勤于内布施,授人以渔,开其愚鲁,化其冥顽,授人毕生所用;而只有心怀大爱之人,才会敢为无畏布施,救人危难之间。

但是无论是哪种布施,布施者都应抱持无施的心态,一切布施皆是空,受者也空,施者也空,不求回报,心境坦然。只有如此,才算是领悟到了佛法布施的道理。

某天晚上,七里禅师打禅诵经,忽然一个强盗闯了进来,手持利刃冲着七里禅师吼道:“快把钱拿出来,不然就要了你的命!”

七里禅师头也不回,非常镇静地说道:“不要打扰我,钱在那边的箱子里,你自己尽管去拿。”

强盗打开木箱将里面的钱币全部拿出,正要离开时,只听禅师说道:“不要把钱全拿走,留一些给我买花果供佛。”

强盗感到很奇怪,不过还是放下了一部分钱。然后他转身又要离开,这时禅师又说道:“收了别人的钱,怎能不说一句谢谢就走呢?”

强盗小声地说了一句“谢谢”。

后来这个强盗终于被官府缉拿归案,审问之后得知他曾抢过七里禅师的财物,于是便请七里禅师来指认。谁知七里禅师说道:“此人不是强盗,因为钱是我赠与他的,而且他也向我说过谢谢。”

强盗听后非常感动,刑期服满后便皈依了七里禅师。

七里禅师的布施不仅仅是财物的外布施,更是点化世人的无畏布施。但无论是外布施还是无畏布施,七里禅师始终抱持着淡然的心境,过后即为空。而也正是由于这份心境,那个强盗才能翻然悔悟皈依佛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能看到一些富翁资助寒门学子圆一个上学梦的画面,这些慷慨解囊之人确实值得我们感动与尊敬。但令人奇怪的是,很多受到过资助的学子虽然在镜头前表现得比较感动,但在内心却并没有生出多少的感激。这是因为这些富翁捐助的目的不是非常纯洁,有的只是想借此机会来为自己留下一些美名,赢得人们的一些好感,可以说与那些寒门学子只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而那些寒门学子虽然贫穷,但是自尊心还是有的,没有人愿意受到别人的施舍,更不愿意将自己受到施舍的事情让全天下的人知道。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受恩不知报”现象的原因。倘若那些富人们可以不贪图虚名,甘做默默无名的奉献着,那么那些受人恩惠的人自然会牢记在心,即使因为不知道恩人是谁而在今后无法回报,但他们也一定会将这份爱传递下去,而且也不会留下姓名。如此一来仁爱之心将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终滚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佛性之精髓,在于法布施。而法布施之精髓,则在于无私心,无杂念,施而无所求,舍而无所取,有此心性,则佛法可通,禅理可识。

……布施之心越空,则佛性越明。

佛性平等,普度众生

世人皆有佛性,万物皆有慧根佛陀顿悟之时,曾有言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佛陀的这句佛偈,便是肯定了众生的平等性。虽然世人由于因果业报之差异,而有智愚美丑、富贵贫贱之别,但世人之本体自性其实并无二致。这就好比渡河飞空,渡者飞者有深浅远近,但是水流天空难道也有深浅远近吗?

佛之奥妙,其实无他,唯包融耳。世间之高低贵贱,在佛法里皆不过是觉醒的梦幻,看破的虚无,唯有平等才是世间的根业,是众生的本相。

既然众生平等,那么众生自然也如佛陀所言“皆有佛性”。天边的流云飞鸟,地面的树木花草,日常所见的一切再简单再平常不过之物,都是具有佛性的。甚至说我们平日里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都散发着佛性的灵光。而当我们自身领悟到众生平等的禅理后,佛性之光就会真正照进我们的心灵世界,为我们照亮通往至境的道路。

鹤林玄素,是牛头宗第六代禅师。虽然在禅宗史上很少听到他的法名,但是他对禅宗的领悟是非常深的。

曾有一次,玄素禅师正在禅房打坐,突然听到有人在敲鹤林寺的大门,于是问道:“什么人在敲门?”

门外之人回答说:“是僧人。”

岂料玄素禅师说道:“莫说是僧人,就是佛祖来了也不接纳。”

门外僧人诧异道:“为什么不接纳?”

玄素禅师回答说:“这里没有你栖身的地方。”

门外僧人顿悟,遂下山而去。

又有一次,一位住在鹤林寺山下的屠户请玄素禅师到他家里去设斋供。玄素禅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待玄素禅师一切准备齐当下山赴约,走到山门时却被几个僧人拦住,劝说玄素禅师不要与这种杀生之人来往,以免坏了名声。玄素禅师却说道:“佛性平等,对于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名声是显赫也好,是狼籍也罢,只要是可度化之人,我就会去度化。”说完便下山而去,而那个屠户在经过玄素禅师的劝诫后,也决定不再从事这杀生的行当了。

在玄素禅师看来,人人都有佛性,只要去点化开悟,那么便可成佛。这也是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不同之处,小乘佛法认为佛性只有少数人才有,大乘佛法则不然,认为佛性是世人与生俱来的。

在现代社会里,无论你是整天忙忙碌碌,还是终日无所事事;无论你是居于高位,还是处于平凡,其实都大可不必有所介怀,因为每个人其实都是平等的。曾有一位知名演员说过:“在人上的时候,要把别人当人看;而在人下的时候,要把自己当人看。”其实这句话所彰显的就是一种众生平等的思想。前不久看过这么一条新闻,说有一个女教师在食堂就餐时,因不满服务员上菜太慢,竟然逼迫服务员向自己下跪道歉,否则就拒付餐款。其实这件事是何其的微不足道,但是这个女教师却小题大做,很显然是认为自己与服务员相比高人一等的扭曲心理所致。试想一下,这样的老师连对人格最起码的尊重之心都没有,又如何去教导学生处事做人呢?

世人哪一个人不是赤条条而来,又赤条条而去的呢?既然没有人可以躲开生死轮回,那么人与人之间又有何不同可言?

万般皆是幻象,平等才是真身。既然人皆有佛性,那么人与人之间便没有什么不同可言。当你悟透这个佛理之后,普度众生不过是举手之劳。

……平等待人乃是修心修身的禅理。

弃仁爱之智慧,犹如失航道之行船

无仁之智,终是昙花一朵;怀爱之慧,方为莲华一枝星云大师有云:“智慧,是人生的透视,是微妙的颖悟;慈悲,是善美的关怀,是立场的互易。智慧与慈悲,乃人间至宝也。”

星云大师将智慧与慈悲视为一个人的两件宝物,是人生所不可缺少的两个“心”。慈悲与智慧也应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关系。倘若只有慈悲之心,而无智慧之心,那么慈悲就有可能得不到正确的引导,由此产生“滥慈懒悲”,反而是误己害人;但倘若只有智慧之心,而无慈悲之心,那么智慧终不过是自私自利的“小智”,稍有不慎便会成为奸诈油滑,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

由此可见,以慈悲为根,浇之以智慧之水,那么自然会开出至善之花,结出至爱之果;以智慧为河,以慈悲为源,那么这河水自然会清澈甘甜,源源不断,最终达成汪洋之境,自是可纳俗世之百川而波澜不惊。

真正的佛理禅道无一处不显露出智慧的光芒,而真正的睿智聪颖也无时无刻不受到大慈大悲之心的牵引指点。两者互相借力,融汇有道,共同将人生引到一个新的境界,为世人开启佛法禅机之门。

众所周知,一休禅师是日本著名的高僧。他在世人心中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在他身上曾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尚娶妻”就是其中之一。

某次,一休禅师正在禅房坐禅,一个信徒忽然走进了禅房,向一休禅师哭诉自己不幸的生活。

原来这个人因为为自己治病而向高利贷借了很多的钱,现在病虽好了,但是债台高筑,债主每天催逼还债,甚至扬言要放火烧了他的房子,弄得他整天提心吊胆,甚至生出自杀之心。

一休听完后问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这个人摇摇头,告诉一休自己现在除了一个年幼的女儿外,什么都没有了。

一休皱紧了眉头,这个信徒看到后哭道:“请禅师帮忙,否则我的女儿就太苦了。”

一休忽然说道:“我有办法了,你可以为女儿找个夫婿,然后让女婿来帮你还债。”

信徒一听苦笑道:“我女儿才八岁,怎么嫁人啊?”

一休说道:“就把你女儿嫁给我吧,然后由我替你还债。”

信徒听完大惊失色,急忙说道:“这怎么行!”

一休禅师却微笑说道:“就这么定了,你快回家去准备准备吧。”

信徒此时别无他法,只能按照一休禅师的办法试一试了。他回家后把一休禅师要娶自己女儿的消息传了出去,结果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消息,都打算在迎亲那天看个究竟。

到了迎亲那天,信徒的家门口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一休禅师端坐在院内,命人将自己的著作《狂云集》拿出,竟然就这样签名售书起来。那些本来来看热闹的人见状纷纷解开钱袋买书。等一休禅师把带来的书售罄之后,已经积累了几大箩筐的钱。

一休禅师问信徒:“这些钱够吗?”

信徒感激流涕道:“够了够了,多谢禅师。”说完便跪倒叩拜。

一休禅师将他扶起,说道:“我的忙已经帮到了,女婿自然也不必做了。”说完转身而去。

一休禅师先有慈悲之心,然后由慈悲之心开启智慧之门,最终救人于苦难,不得不说是寓慈于智的成功典范。

在现实生活中,聪明人多如牛毛,但是心怀仁慈的聪明人却如麟角。就拿面对汶川玉树地震却一心想发国难之财的人来说,虽然捕捉到了所谓的“商机”,可称其“多智”,但是其结果终是害人害己,弄不好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又是何苦呢?当然,存有此等险恶之心的人毕竟是少数,生活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一些所谓的“明哲保身”之举。比如说遇到躺在路边的病人或是被车辆撞倒的行人,大多数人都唯恐避之不及,而其理由是害怕自己被讹上,要遭破财之灾。前不久不就有一个老太太不慎摔倒,大喊是自己摔倒的与他人无关,这才有人上来相扶吗?世风如此,怎不令人痛心疾首?

没有慈悲的智慧,就如同失去航道的行船。要知仁慈才是本,智慧不过末,舍本逐末,最终会为孽障所困,悟不透佛理,参不透禅机。

……慈悲与智慧,只有相辅相生,方可开启禅境之门。

同类推荐
  •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宗教文化的大展台。这些世界性的宗教也是最先在这里发生碰撞、交流与汇合,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宗教文化景观。长安以西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佛教的石窟和造像,诉说着佛教从印度一路走来的历史: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亦无不取道于丝绸古道,进入中国内地: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亦由此传入西域、印度,丝绸古道堪称为宗教文化之路。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高僧辈出,译师荟萃,著书立说,创宗立派,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佛教发展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著名高僧窥基法师为佛教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他是初唐名将尉迟敬德之侄子,是唐代佛教高僧玄奘大师的高足弟子。窥基聪慧颖脱,过目不忘。躬事玄奘,独得嫡传。学富五车,辩才无碍。切问近思,新意迭出。勤奋著述,有“百部疏主”之誉,尤其是继承玄奘事业,为开创唯识宗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佛教唯识宗的创始者,被尊为唯识宗二祖。本书就窥基的功业作一专门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美男傍身:皇帝要我嫁

    美男傍身:皇帝要我嫁

    别逗了,21世纪IT精英,东方科技公司董事长的老爸竟然是古代人?那也就算了,如今老妈要她东方歆然替老爸穿越回去?简直就是重男轻女,重色轻女……曾为太子的老爸告诉她,这是宿命的安排?谁能告诉她,这是在做梦?她的美男啊,穿回去还会有的吗?时光穿梭,日月轮回,一路轻歌,只为博得美人一笑……
  • 宠物小精灵之我的故事

    宠物小精灵之我的故事

    以前很迷宠物小精灵,现在感觉智爷太坑,所以自己一直想创作一个不一样的小精灵故事。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故事~单纯娱乐,一个少年热血成长的故事,自娱自乐不定期更新,但我会写完的。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可以加裙580896853联系我。谢谢大家!
  • 呔,妖怪!哪里逃!

    呔,妖怪!哪里逃!

    转世轮回,阴差阳错之下,她又再一次的遇见了他。可是,现在的她早已不是过去的她。但她说:“或许曾经我们真的是一对,但是那又怎样,我是我,这一切都是由我决定,你追我是你的事,我看不看得上你,就是我的事了。”
  • 往生净土忏愿仪

    往生净土忏愿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流云帝

    流云帝

    江湖生存法则:两肋插刀,见缝插针,唇上抹蜜,脚底抹油。人在江湖,应当练就一身本领,将脸皮修成铜墙铁壁,刀枪不入。
  • 让身体动起来

    让身体动起来

    本书共15章,包括:健身全攻略、小动作、好身体、晨起动一动、健康革命、动掉疾病、家务劳动等。
  • 禅法要解经

    禅法要解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盗墓灵怡

    盗墓灵怡

    她只是一个普通人,可是在一次前往国外的飞机中逝世了,她带着记忆与新的哥哥一起出生了,她会活出怎样的新生活呢?他是张家最后的一位起灵,当他和她遇见会发什么?
  • 一生之恶意满盈

    一生之恶意满盈

    这是一个人的故事,一生连载,三天一更,时间不定==
  • 第一次做妈妈:全职母亲体验手记

    第一次做妈妈:全职母亲体验手记

    本书以作者的育儿经历贯串全篇,尤其关注育儿过程中的细节,在每一个关键阶段都有综合了专家观点和妈妈们经验的重点议题,还对孕婴用品、婴儿玩具早教图书等的选择和使用提出了建议,并以手册方式提供关键词的快速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