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常办公的意义
领导者的日常工作是由每一天日常的琐碎事务累计起来的,因此领导者不仅要干大事,还必须把每一天的日常工作都做好。俗话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因此,优秀的领导者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做好每一项工作,开好每一次会议,处理好每一件公文,成功其实就在这每一个细节当中。
领导者的日常办公内容主要包括:指示工作、签批文件、批示报告、钻研业务、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与他人沟通、协调人际关系等。每一项日常工作都有自身的明确要求。
2.忠于职守,勤于政务
在日常工作中,每一位领导者都应当勤于政务。领导者要真正做到勤于政务,主要有赖于认真地处理政务,并兼顾如下的责任感:
(1)要具有责任感。在日常工作里,每一名领导者都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就是要求其在工作上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广大群众眼里代表着国家、代表着政府,因此必须兢兢业业,在工作上一丝不苟。
(2)要有时间感。领导者应当具有明确的时间观念,自觉而严格地遵守国家行政机关法定的作息时间,每天准时上班,按时下班,既不准迟到早退,更不得怠工、旷工。
(3)要有岗位感。领导者必须严于律己,进行自我监督,具有充分的岗位意识。所谓岗位意识,亦称岗位感。其主要含义是,每一位领导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全心全意、公而忘私地做好本职工作。切不可一心二用,更不可以在工作岗位上公私兼顾,甚至假公济私,损公肥私。
3.钻研业务,拥有专长
钻研业务,主要是指领导者在本职工作上要力争“术业有专攻”,具有一技之长,同时还要注意知识更新。就办公室日常工作来讲,钻研业务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有所计划。处理日常事务,最重要的就是要按部就班,有所计划。制定工作计划的最大益处,是可以在工作中做到有备而来,有备无患。领导者在制定计划时应考虑工作的先决条件、重点难点、复杂程度等等,并要力求周详而客观。
(2)分门别类。日常办公时,如欲提高效率,就要尽量减少从一项工作到另一项工作的过渡,避免重复,以节省时间与精力。为此,理应在规划工作时进行合理的分类。
(3)难易相间。在日常工作里,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就需要领导者科学地协调好自己工作的节奏,努力使之难易交叉,有轻有重,而不宜人为地制造“疲劳战”。
(4)案头整齐。办理公务,讲究的是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因此,领导者一定要做好自己办公室的案头工作,使之整齐而有序。
4.做好对下属的工作指示
领导者做好工作指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指示必须完整准确。指示是指挥人们去做事,因此,它必须清楚地告诉人们要干什么,谁负责执行,怎样取得完成任务所需的人、财、物等资源,何时开始,何时完成,必要时,还要说明完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指示必须用词准确。领导者做指示的时候,必须注意遣词用字,如果用词不当,就可能造成下属执行失误。领导者应该避免用含混不清的词做指示。
(3)指示必须因人因事,采取不同语气。领导者要依据指示的对象不同,事情的性质不同以及当时当地的环境不同,而区别情况,采取不同的语气,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4)指示必须和检查督促相结合。领导者并不是做完指示就没事了,还要在指示之后认真检查、督促指示的贯彻落实。
(5)指示必须通过正确的途径下达。指示是领导者履行领导职能的一种方式,必须遵循责权统一的原则,通过正确的途径下达,不要搅乱领导层次。在一般情况下,领导者不能越级下达指示。否则,就会侵犯下属权限,影响下属的积极性,损害下属的威信,最终还是对领导工作不利。
5.签批有关文件
签批有关文件是领导者的一项日常工作,也是领导者行使职权的一种重要手段。领导者签批文件时应该掌握以下几条原则:
(1)效率原则。签批文件中的效率原则应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按照分工的要求,尽量减少多人处理同一公文的情况。也就是可以由一名分管领导者完成的签批,不要再分解由多位领导者完成,更不要事无巨细地报送一把手签批。二是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尽量控制签批文件权限的不正常或不必要的升格。也就是可以由相应机关及其部门领导人作出的决定,不要再递送高一级领导者签批,以避免浪费精力和时间。
(2)明确原则。签批文件是领导者对工作的部署、指导和要求,所以领导者在签批文件时,首先要吃透文件的精神,明确文件的原意,然后再批示。千万不能草率签批,否则,就容易出现与文件精神相悖或不符合原意的批示。其次,领导者的批示,用语要准确、明了,不能词不达意,或含混不清。
(3)相称原则。签批文件是领导者履行领导职务的必要形式,也是领导者地位和责任的实际体现。所以领导者在文件签批中,首先应该考虑到所处的机关等级和自己的职权范围,也就是所签批文件的行文关系、批签的内容和语气,应当与批签人的身份、地位和职权相称。
6.及时地作文件批示
领导者作文件批示是指对下属发放的文件上签署意见、发布指示的一种日常工作形式。领导者在批示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性批示。这类批示多用于阅读某些文件材料后作出对全局或局部具有指导意义的按语。应该注意这样几点:一是批示要具有强烈的思想性,要从公文反映的某个典型动向或事例,发掘出理性的重要议论,使人产生震撼,形成号召力和感染力。二是要有的放矢,紧密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发表意见,起到指导作用。
(2)督办性批示。督办性批示多用于上级来文、情况反映,群众来信,以及其他途径反馈信息所提出的批办、转办或交办意见。应该注意的是:一是批办对象要有明确指向,便于点名的单位或部门受理。二是批办的事情最好是选择具有指导性、代表性的典型问题,不要泛泛批示。三是批示内容要有具体办理要求及时限,便于催办和询复。
(3)审批性批示。审批性批示主要用于对下属请示、报告的批复意见,以及对已审核过的机关文稿进行最后审定,明确是否签署准发。应该注意这样几点:一是批示人发表的意见要与自己的职务或职务分工相称。二是批示内容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令和政策的要求;三是态度要明朗,赞成还是反对,执行还是不执行,要由哪些单位和部门执行要写清楚。
7.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领导者脚踏实地地工作,是抓好落实工作的关键。因此,必须明确坚持“四反对、四提倡”。
(1)反对虚于应付,提倡认真工作。实行任何一项方针政策,完成任何一项工作任务,都需要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作风。但是,现在有一些领导者,缺乏事业心,没有责任感,工作起来或者浮躁潦草,马虎从事;或者敷衍塞责,虚于应付;或者遇事推诿,不负责任。
(2)反对浮在上面,提倡深入实际。不少领导者经常陷于机关的行政事务中,这种浮在上面的作风必须彻底改变。领导者只有深入工作一线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狠抓落实上作出表率,作出榜样,才能取信于民。
(3)反对弄虚作假,提倡实事求是。近些年来,领导者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不按政策和原则办事,在招工、转户口、职称评定等问题上编造假情况,徇私舞弊;有的向上级汇报工作,隐匿实情,报喜不报忧。
(4)反对职责不清,提倡分工负责。彻底杜绝人浮于事,职责不清,遇事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