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
劳动是我们生活的要素,倘若没有劳动人的生活就会停滞。由此可见,人的生活节奏就是人的劳动节奏。在现代社会体系中,知识的教育往往高于一切,切实的劳动也往往成为职业的技能。但不论怎样,劳动依然是人们生活的基础。我们说,劳动是儿童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因此,儿童应该学会劳动,找到劳动的乐趣,让劳动成为儿童的游戏,并从劳动中体验生活的节奏。
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这种精神发展是由和谐的劳动产生的,它应当构成无产阶级社会公民区别于资产阶级社会公民的那种人的特质。马卡连柯说:劳动使儿童获得能力,生活上就独立;在面对挫折时,儿童善于以独立的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皮亚杰说:“教育不仅应该教导受教育者尊重和热爱劳动,还应该给予他从事劳动的习惯”。因此,父母要重视培养儿童劳动的习惯。
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所谓“不劳动者不得食”。但是,许多父母却由于溺爱儿童等各种原因,忽视了对儿童的劳动教育,使儿童逐渐养成了不爱劳动的坏习惯。据调查,现在的中小学生,爱劳动、有较好劳动习惯的约占1/3,其余2/3的中小学生是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的。缺乏劳动意识的儿童会养成依赖成人的习惯,而且,由于儿童没有经过劳动的磨炼,以后走上社会也很难胜任工作。
有人说:“我们和儿童一起劳动,这大概就是我们的全部教育。他们能自己教育自己,因为他们参加劳动……劳动是最体贴人的最靠得住的保姆,同时它也是最细心最严格的保姆。”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段话“表达了劳动人民充满智慧的教育观点”,因为,只有从小参加劳动的人,他才能从“我要”中解脱出来,变“我要”为“我给”,才能真正获得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志的志愿。”
培养儿童爱劳动的习惯,需要父母进行一定的强化,但是,父母必须注意不要单纯地把儿童当做劳动力来使唤,不要把劳动当做惩罚儿童的手段,也不要过分用物质或金钱来强化儿童的劳动,而是应该通过表扬、鼓励等方法来强化;在儿童劳动的过程中多做具体的指导,多鼓励、尊重儿童的劳动果实,这样会让儿童从劳动中获得快乐,从而有效强化儿童爱劳动的习惯。
福禄培尔说:“儿童的游戏乃是以后一切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的人都是从这些最柔弱的气质和最内在的倾向所发展生长出来的,以后整个人生即使到了将死去的一刹那间,仍然有儿童的气质存在着。”让儿童做家务,毕竟会占用他玩的时间,儿童往往会觉得不太情愿。为了让儿童更加乐于做家务劳动,成人要注意不要在儿童正兴高采烈或聚精会神地做某件事时让儿童做家务。此外,不要一次性给儿童太多的活,超出儿童的能力范围;不要经常用恐吓或者惩罚的手段强迫儿童做家务;不要只用金钱来引诱儿童做家务,而忽略了儿童有责任有义务做家务;不要允许儿童在做家务活的时候拖拖拉拉,养成不好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儿童为了浇花,开始提了一小桶水,接着他又提第二桶、第三桶、第四桶,结果,他累得满头大汗。这时,你不必担心,因为对他来说,这其实是世界上任何一种别的喜悦都不能够比拟的真正喜悦。在这种辛勤的劳动中,儿童不仅可以了解到世界,而且可以了解到他自己。童年时期的自我教育正是从了解自己开始的,而且这种自我了解是非常愉快的。一个大约 5岁的儿童栽了一棵玫瑰树,开出了一朵很美丽的花,他不仅十分惊讶地观看着自己双手劳动创造出来的成果,而且还观察了自己本身:‘难道这是我自己做成的吗?’像这样,儿童在慢慢地体验无与伦比的劳动乐趣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件事来认识他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人总是坐享其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凡事无需自己去努力,他的心灵劳动有别人为之代劳,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欢乐,什么是攀登高峰的喜悦。”现实生活中,有些成人把更多的爱和精力倾注于惯养儿童,而不是教育儿童,由此产生的后果使成人烦恼。
成人给予儿童的是惯养,却希望得到教育的结果,自然是不可能的。出现重养轻教的原因,主要是现代人们的生活普遍提高了,而子女又只有一个。贫穷的家庭,想惯养也没有条件;子女多了照顾不过来,自然也就不能惯养。另外,就是成人的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幼儿时期是教育儿童成才的重要时期,因而失去了良机。
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教育的最佳时期,成人又是儿童一生中影响最为深远的第一任教师。所以,成人不能因为情感而失去了教育后代的良机。正是因为重养轻教,使一些成人忽略自己儿童的‘特点,没有把儿童教育好,去滋养了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气。
美国的遗传学家比德尔说:“我们的教育体系错过了大好的良机,因为人们忽视了儿童发育中最敏感的时期,我们严重低估了儿童的学习能力。我们必须倾听儿童们的要求,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幼儿时期重养轻教,实际上是错过了教育儿童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