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国看了看表,还差四十分钟开车,他急忙走进新华书店,想买一本《英汉大辞典》。一看价格,五十四元六角,他把兜里的钱数了数,一共剩六十七元五角。于志国琢磨,如果买了这本书,回去的路费就不够了,就是不吃不喝,也只能够买一张到八道沟的车票,从八道沟到十三道沟还有四十公里。四十公里就四十公里,开动“11”号走回去,权当锻炼,这本辞典一定要买。
主意打定,于志国刚要交款,耳旁传来一个女孩的声音:“伯伯,买根雪糕吧?”
说话的是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她穿着一套又肥又大的劳动布工作服,怀里抱着个装方便面的纸箱子。
小女孩在于志国打量她,腾出一只手擦了擦脸上的汗,说:“伯伯,您看了半天书,一定很热,买根雪糕吃吧?”
于志国听报告时就觉得口渴,听小女孩一说更如火上浇油。可是,他把伸进衣兜的手抽了出来,朝小女孩摇了摇,小女孩仍没走,她用几近乞求的声音说:“伯伯,求求您了,是这样的,我看好了一本书,可是没有钱买,只得……”
于志国听了小女孩这句话,觉得胸口一热,他毫不犹豫地把手伸进衣兜里,刚掏出钱,冲过来一个女营业员,一把夺过小女孩手里的纸箱子,“说过多少次了,这屋里不准卖东西,走,见经理去!”说着,扔下苦苦哀求的小女孩,把箱子送到了经理室。
小女孩哭了,泪水和汗水流到一起。于志国掏出手帕为她擦了擦,说:“别哭,伯伯和你一起去找经理!”
当书店经理得知小女孩是为了攒钱买书才利用课余时间到书店卖雪糕时,紧绷着的脸上露出了笑意, “小同学,你想买哪本书?”
“我想买那本《英汉大辞典》。”
书店经理在屋里踱了几步,转身出去了,回来时手里拿着本《英汉大辞典》。
“这是我们书架上摆的样书,店里有规定,这样的书可以折价处理。我已经和营业员商量过了,这书折价一半,你只要交二十七元三角,就可以拿走了。”
于志国看的清清楚楚,这本辞典只是封皮硬纸壳的下角磨破了一点。
“可是,我只有六元钱……”小女孩为难地低下了头。
经理想了想,说:“这样吧,这本书我给你留着,你什么时候攒够了钱,就来取。”
小女孩千恩万谢刚要离开经理室,被于志国喊住了:“小同学,先别走,伯伯帮你买下这本书!”
“不,不!我怎么能要您的钱?”
“对你这样好学上进的孩子,谁遇见了也会帮助的,好了,别推辞了。”
书店经理也帮助于志国劝说,小女孩终于答应了,不过她要于志国留下地址,等她以后有钱就还。
于志国没有留下地址,却告诉小女孩,“伯伯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每个孩子都能努力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伯伯希望你在翻开这本辞典的时候,想到一个老教师的殷切期望……”
小女孩眼睛一亮:“伯伯,您是老师,那您……”话还没说完,见于志国已经离开了书店。
于志国回到了十三道沟小学,他没像学生介绍自己参加市优秀教师表彰会受表彰的,而讲了小女孩卖雪糕买书的故事。
三天后,于志国收到寄自白山市的邮包,打开一看,是一本自己想买却没有买成的《英汉大辞典》。辞典里夹着张纸条,工工整整地写着:尊敬的于老师:从报纸上看到您为了让山里的孩子读上书,毅然放弃多次返城和亲人团聚的机会,把一批又一批山里的放牛娃培养出国家的栋梁,请接受一个城里孩子的敬礼!报纸上还说你打算开设英语课,可您又没有学过英语,只得边学边教,寄去这本英汉大辞典,对您学习英语肯定会有帮助的。
这本书是在以为教师伯伯的帮助下买到的,他说,他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于志国的视线从信上移到《英汉大辞典》上,他清楚看到,书的封皮硬纸壳上那被磨损的白白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