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政府机关和服务部门,工作人员在给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经常听到领导说“差不多”;工作人员往往听到后,就“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不再努力,不再精雕细刻,该项工作也就告一段落,甚至从此束之高阁。
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能听到有人说这样的口头禅:差不多就行。尽管这不过是一句口头禅,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人的工作态度。如果一个单位的大多数人都习惯于这种“差不多”,那么恐怕这个单位的工作业绩就不会是“差不多”而该是“差得多”了。
惰性或许每个人都有,而“差不多”的思想也就是惰性的体现。常常听到有人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似乎不犯什么错误就是最大的成功。事事满足于差不多,关键时候就会差很多;事事满足于过得去,关键时刻就会过不去。
1930 年,阎锡山与冯玉祥发动了讨伐蒋介石的中原大战。阎锡山和冯玉祥密谋各派一支精锐部队,在河南省的沁阳县会师,集中兵力,优势合围,一举聚歼驻在河南省的蒋介石军队。在拟定作战命令时,冯玉祥的一名作战参谋把“沁阳”的“沁”多写了一笔,成了“泌阳”。沁阳在河南的北部,泌阳在河南的南部,两地相距数百公里。冯玉祥的部队接到命令,匆匆赶往泌阳,结果贻误战机,错过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使蒋军获得了主动权。后来,冯、阎联军处处被动挨打,中原大战以失败告终。“沁阳”、“泌阳”看着差不多,只不过“泌”比“沁”多了一撇,然而就是这马虎的一撇,导致了一场战争的失败。
不满足于差不多,就是在工作中多点细心,多点认真,而不是得过且过。不满足于差不多,就是要求我们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追求更高更好的工作目标当做自己神圣的使命。就是要站在世界的高度上,站在全局的高度上,以一种不断向自我挑战的亮剑的勇气,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寻找自己的不足,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
不满足于差不多,就是要时刻给自己以向上的动力。要时刻提醒自己,要有一种志在必得、志在必胜的勇气,并在实际工作当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行为模式、新的工作方法、新的工作节奏、新的工作作风,就是要在具体工作当中克服各种不良作风,做到想实事、做实事、练真功。
有这种“差不多”心态的原因在于,个别领导干部的职责意识不强,自己在工作上得过且过,不求进步,不求完美。一句“差不多”,既可以左右逢源、出了问题好交代、好推脱,又可以不出力、不费脑,乐得个逍遥自在。
在采油一厂特车大队院内进行工房维修的气焊工刘师傅正准备焊割角铁时,突然听到身后一声大喊:“先别干,停下来!”刘师傅回头一看,只见该大队胡大队长匆忙跑过来,刘师傅纳闷地愣住了。
“看看你的氧气瓶和乙炔瓶的距离够不够五米以上?”刘师傅放下气焊枪,挠挠头说:“应该差不多吧。”“不能差不多,氧气瓶和乙炔瓶按照施工要求必须相距五米以上,你这一看就不够距离。”胡大队长严厉地说道。
“我看差不了多少吧。”刘师傅疑惑地说道。“安全工作,绝对不能‘差不多’,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认真操作,不能有丝毫马虎。”胡大队长再次严厉地警告道。
在胡大队长的监督下,刘师傅将乙炔瓶移动到规定距离外。
不满足于差不多,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自我加压,提出自我工作中新的目标,并按照这一新的目标不断去努力。要在求真务实的出发点下,想人所不敢想,为人所不敢为。要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勇敢地面对所有的困难和挑战,付出更多的辛苦,更多的努力。要时记得提醒自己,在具体的工作当中,保持一股闯劲儿、一股冲劲儿、一股韧劲儿,凡事要努力做到先人一步、胜人一筹、快人一拍。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忽略细小的事情,不求改进,满足于差不多,不知进取,满足于限制,那就决定了你不能在岗位上有所成绩,也无法在社会中很好地立足。
不断进取,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拒绝差不多思想,才能在竞争中快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