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摹仿、重复、循规蹈矩、似曾相识,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绝不是好的创意,实际上根本就谈不上创意。好的创意必须是新奇的、惊人的、震撼的、实效的。物以稀为贵,是事物不变的通则。
大家都知道不管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都要先有一个自己的创意,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没有创意的 idea 也不会是完整的。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创意是从不按常理出牌开始的?
瑞士一家造纸公司推出了一项新型卫生纸,看上去与普通卫生纸并无两样,它的广告语是“可以擦眼镜的卫生纸”。这句看似平淡无奇的广告语,却包含着商家对消费者细致入微的关怀。
这家公司在生产这款卫生纸之前,特地让所有员工暗中观察各自身边的人使用卫生纸的情况,主要是了解人们在使用卫生纸过程中的非常规用途。一个月之后,公司将所有的观察记录进行汇总,发现许多戴眼镜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个习惯,就是用卫生纸作为眼镜抹布使用。当然,这类人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是很小的,因为在瑞士,戴眼镜的人不到总人口三分之一,而调查结果显示:有用卫生纸作为眼镜抹布使用这一习惯的人在戴眼镜的人群中约占 15%。按照这个比例算下来,绝对人口数量显然是非常庞大的。
他们知道,市面上的普通卫生纸比眼镜抹布要粗糙一些,不宜用来擦眼镜。于是,这家造纸公司决定针对这部分人,专门生产出可以擦眼镜的卫生纸。结果这种产品一经上市,立即赢得戴眼镜者的青睐。一时间,这家公司独占这一市场空白,赚得盆满钵溢。有时,其实只需要将事情做得更细腻一些,更体贴一些,便可以赢得先机。
从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提取撼动人心的创意,除了有入微的观察力之外,还要有过人的奇思妙想。如果不是特别的创意,随大众,就很难把事情做得很好,很成功。这就是要说明一点,要想有好的创意,就必须先从不按常理出牌开始。
20 年前,中国的经济还很不发达,人们的生活都比较清贫,能够成为万元户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就在这种大环境下,就有人在中学生时代成为了万元户,他就是王振滔。王振滔是温州人,现在是号称“中国鞋王”的奥康集团的总裁,被人们称为“温州商神”,是人们认为的最会做生意的人之一。
王振滔是如何在中学时就成为当时的万元户呢?王振滔中学时就退学了,帮妈妈开了一家打米的小店。收割后的稻谷经过打米这道程序,才能供人们食用。具体的做法是把水倒在谷子里后,放入一台小型机器进行打皮,经过机器加工,谷子变成了人们可以食用的白米,同时谷皮等从另一个通道出来,可作为喂食家畜的糠。因为米的价格要明显高于糠的价格,打出的米越多,能够挣到的钱就越多,因此在打米的工序中,一般人们都希望打出的米尽可能多,糠尽可能少。但是王振滔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他打出的糠的比例要远远大于其他人。赔钱的买卖谁也不会干,但是他正是凭借这一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只要往深层去思考,就会发现王振滔成功的奥秘。因为购买米的人都希望米的质量好,打米时为了尽可能打出更多的米,可能就会有些细小的糠粒掺杂在里面,食用的口感就不会特别好。而按照王振滔的方法打出的米,其质量肯定要比其他人打出的米的质量好很多,所以在同样的价格下,人们更喜欢购买他打出的米。与此同时,购买糠的人也乐于向王振滔进行购买,因为糠的质量也有所提高。
凭着这种细微的思维创新方法,王振滔帮助自己的店招揽了很多的生意,轻松地成为了当时富有的万元户,他家的店也成为了当地最红火的打米店。
另类的行动方式,往往给人一种出其不意的新鲜感。大多数人一开始并不能理解这种行为,更不用说能想到这样的方法了。
这个事例证明了有时候创意是不按常理出牌开始的,如此一来,也许你获得成功的机会就会大一些。不妨去试试吧,也许你们得到的又是另一番的情景。开动脑筋,开发自己的思维,希望或许就在拐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