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周敦颐
周敦颐,字茂叔,原名敦实,因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宋代思想家、理学家,人称濂溪先生。他在北宋是一个名气很大的人,被后世人称为理学的开山鼻祖。26岁时,周敦颐便进入仕途,做了近三十年的地方官,主要负责司法部,属于司法官。他在职期间,执法非常严格,从不徇私枉法。
他在担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时,有一人犯了法,按照律法本不应处以死刑。但转达使王逵却想加重刑罚,判其死刑,同僚们都不敢有异议。只有周敦颐强烈反对,敢于和他据理力争,但是王逵还是不同意。周敦颐非常恼火,毅然要辞官,他说道:“这样的官怎么能当呢?通过杀人来向上司谄媚,我坚决不做这样的事情!”最终,他坚决的态度改变了王逵的做法,那名囚犯幸免于难。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周敦颐的人品非常正直,黄庭坚也称赞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纵观周敦颐的政治生涯,其官阶并不显达,始终是地方官吏,如主簿、县令、州判官、知州军等。为官期间,周敦颐的工作重心就是负责司法工作,其政绩表现突出,在当时算是一位清官。正如他在《爱莲说》中写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一面做官,一面潜心于对儒家学说的研究和传授。可以说,他既是一名官员,又是一位出色的儒学大师。
他融合佛道两家的思想,糅合《周易》,初步建立了一套综合探讨宇宙本原、万物生成、人性、封建伦常等问题的理论体系,为日后博大精深的宋明理学的建立提供了核心骨架。他的著作《太极图说》和《易通》也成为理学的经典文献。
在《太极图说》中,周敦颐系统地阐述了宇宙生化的理论。他认为宇宙的最初根源是“无极”—一种尚未分化成形的处于混沌状态的物质材料。“太极”是具有最初时空界限、分化机能和动静性能的有形物质,由“无极”演化而来。
“太极”的动静机能又分别分化为阴阳,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作用而形成“五行”。由阴阳二气的交感和五行的相互作用,生成了天地万物,万物变化无穷尽。人类的生成和万物是一样的,因为受了“无极之真,二五之精”,从而具有了高于万物的思考和语言等能力。
《易通》是对《太极图说》的具体补充,除进一步阐述宇宙论之外,还着重阐述了人性和道德问题。在书中,作者提出“诚”是从阳气得来的,是绝对至善的,是人的一种最高超、最理想的道德境界。这两部著作相辅相成,共同展现了周敦颐的理学思想。